|
內容簡介: |
《马丁·艾米斯小说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引论、马丁·艾米斯的研究现状、马丁·艾米斯的创作概述、早期创作、《雷切尔文件》:发轫之作、《死婴》:风格初成、《成功》:扭曲与堕落等。
|
目錄:
|
引论
第一节 马丁·艾米斯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马丁·艾米斯的创作概述
第一章 早期创作
第一节 《雷切尔文件》:发轫之作
第二节 《死婴》:风格初成
第三节 《成功》:扭曲与堕落
第二章 “三部曲”系列:巅峰之作
第一节 《钱》——死亡通知单
第二节 《伦敦场地》——难堪的黑色幽默
第三节 《时间之箭》——逆转的时光
第三章 新千年的旋律
第一节 《黄狗》——书写男权暴力
第二节 《怀孕的寡妇》——女性解放运动的反思
第四章 马丁·艾米斯小说研究
第一节 《伦敦场地》——现代人的“废都”
第二节 《夜行列车》中的身体暴力现象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马丁·艾米斯小说年表
|
內容試閱:
|
提到金斯利·艾米斯及其作品,自然不能忽视《雷切尔文件》中以及几乎马丁的所有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另一个主题,即父与子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这也是众多评论家孜孜不倦地评价两位艾米斯的话题之一,将父子俩的作品,从主体到思想逐一进行对比研究。
这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小艾米斯作家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包括处女作的文风和人物设置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父的影响,这样说是毫不夸张的。这些影响包括他棱角分明的性格、精湛的艺术风格、为人父的担当以及众所周知的对纳博科夫和贝娄的崇拜。这种影响和联系甚至在1995年金斯利去世后也没有减弱,《恐怖的科巴》的副标题即是《致我父亲灵魂的一封信》。而马丁·艾米斯与他父亲以及他父亲这一代人的羁绊剪不断理还乱,以至于进化成了一种“影响焦虑症”,这也是理解艾米斯小说的中心议题。“影响焦虑症”这个词是由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他将文学作品中的“父与子”之间的俄狄浦斯情结扩大化了,认为作家们一直与前辈男性作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俄狄浦斯式的弑父情结,只有“强势”的作家,借助对文学先驱们的某种创造性的误读和重述,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①。在艾米斯父子身上,这种创立自我风格的斗争尤其复杂,只因老艾米斯不仅是艾米斯的文学意义上的启蒙之父,更是其生身之父。艾米斯在整个少年时代,都在尝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写作,成为超越父亲的作家。金斯利曾经这样描述儿子的举动:“每次我走进房间,发现他正在写作,他就赶紧用手捂住打字机上的纸张。”这番描述表明父亲对儿子写作的关心被儿子的多疑挡了回去。而马丁则抱怨:“我的父亲在我看来,对我早期的写作尝试并不在意,直到那天我将自己的处女作砰地扔在他的桌子上。”②而金斯利对马丁崇拜并模仿的偶像纳博科夫不屑一顾,他只读过儿子的三部著作,其他的都是只看二三十页便扔到一边。
因此,虽说《雷切尔文件》主要情节围绕着查尔斯对雷切尔的追求而展开,但查尔斯与父亲高登的关系的描写也占去了相当大的篇幅,甚至可以当做全书的情感主题。在第一章,查尔斯就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虽说父亲是我的材料中描述最多的人物,可是却没有哪本小本子是专门写他的,更不用说专门的一个文件夹了”③。父亲虽然出场不多,却总是如影子般追随着查尔斯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