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政策主导型"的县政发展》重点研究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中国县政与农村政治建设的关系;(2)中国县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3)“责任政府”与县政改革的走向;(4)选举对县治理结构的影响;(5)县政结构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这些问题归入影响中国县政与农村政治建设或政治发展的经济、制度、民主、法治、社会和公共政策六大因素,并以“政策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政治发展的理论视角对六大因素涉及的具体问题作了阐释。
|
內容簡介: |
《"政策主导型"的县政发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中国县政与农村政治建设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组提出了“政策主导型”的县政概念,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中国县政发展的主要是政策因素,并就政策对县域的经济发展、制度变化、民主发展、法治建设、农村社会转型等作了具体分析,对影响中国县政的地方政策模式作了具体说明,明确指出政策模式的“转换”将是未来县政发展的主要方向。
|
關於作者: |
史卫民,男,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府理论、公共政策、历史学等领域研究。近年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公民的政策参与》《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研究》《“政策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中国选举进展报告》《中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中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研究》《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报告》《乡镇改革:乡镇选举、体制创新与乡镇治理研究》《解读台湾选举》《间接选举》等,从2(101年开始参与主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度报告(每年一本,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任《政治参与蓝皮书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执行主编。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政策主导型渐进式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县政发展
一“县政”与“农村政治建设”
(一)“县政”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二)“农村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政策主导型”的政治发展范式
二“政策转型”与县政发展
(一)“政策放开”与县、乡、村体制的建立(1979—1986年)
(二)“税费改革”与县政改革(1987—2003年)
(三)“新三农政策”视角下的县政发展(2004—2011年)
第二章“政策依赖型”的县域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距
(一)经济发展的速度差距
(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三)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二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事务投入的变化
(一)都会区
(二)东北地区
(三)东部沿海地区
(四)中部地区
(五)西部地区
(六)五大地区的综合比较
三政策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百强县”的示范作用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政策取向
四强力推行经济政策的两种机制
(一)“地方政府公司化”
(二)“压力型体制”
五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
(二)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同看法
(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第三章政策影响下的“县政”制度变化
一2004年以来基层人大和政协制度的变化
(一)县、乡人大的制度创新试点
(二)县级政协的制度创新试点
(三)基层人大、政协制度创新的未来走向
二2004年以来的县、乡行政机构改革
(一)县级行政机构改革
(二)乡镇机构改革
(三)“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行政举措
(四)乡镇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三农村公共服务的新发展
(一)县、乡行政服务中心的普及化
(二)发展电子政务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新机制
(四)民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四县政发展的制度选择
(一)县政“制度变革”的十种论点
(二)政策导向下的县政“制度微调”
第四章政策导向与“县政”民主
一2004年以来基层选举的发展
(一)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基本走向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基本走向
二2004年以来基层的党内民主发展
(一)建立保障党员权利的新规范
(二)在党代表常任制基础上的综合改革试点
(三)继续进行党内基层选举制度改革试点
(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
三村民自治的新进展
(一)“新三农政策”推动下的村民自治新增长点
(二)小样本问卷调查反映的村民自治参与情况
四“县政”民主发展的政策导向
(一)县政下的民主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
(二)县政下的民主发展,应是能包容各种取向的民主
(三)县政下的民主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
第五章县政的“法治化”途径
一2008年以来县级政府的“依法行政”改革
二太仓市的“政社互动”改革试点
三宪政与县政
第六章政策影响下的农村社会
一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县政的要求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
(三)新政策导向下的县政社会功能
二2004年以来农村社会的变化
(一)城镇化的进展
(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三)物价上涨的影响
(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政策的作用
(五)“新农合”与“新农保”的进度
三农民的政策态度
(一)农民的权利偏好与发展偏好
(二)农民的政策偏好
(三)农民的政策知识水平
(四)农民对决策者的信任偏好
(五)农民的基本政策倾向
(六)农民的政策参与途径偏好
(七)农民的实际政策参与状况
(八)农民的政策配合程度
(九)不同区域务农人员的政策态度特征
(十)县政社会功能与农民政策态度的关系
第七章政策模式与县政发展
一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政策模式
(一)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政策过程。
(二)执行中央政策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四种主要政策执行方式的影响
二地方政府的典型决策模式
(一)地方政府典型决策模式的主要步骤
(二)地方党委在决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三)中国学者对县级政府决策模式的研究
三地方政府的“维稳”公共政策模式
四政府创新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型”政策模式
(一)与决策权力有关的创新
(二)与决策过程有关的创新
(三)与政策执行有关的创新|
(四)与政策评估有关的创新
(五)与政策监督有关的创新
(六)与公民政策参与有关的创新
(七)地方政府创新“合成”的“公共服务型”政策模式
五政策模式“转换”与县政发展
(一)县政政策议题选择的多维取向
(二)探索“开放型”的政策方案选择过程
(三)构建“多方合作”的政策执行与监督体系
(四)政策评估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五)“政策主导型”县政发展的基本走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