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着重介绍电梯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梯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结构原理和安全技术规范,各种电梯缓冲器的结构、分类、设计原理和运行安装技术规范等。讲述电梯终端限位保护装置的组成、运行机理及安装技术规范等。本书对电梯安全作业管理及检验要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常见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内容也做了详细讲述。
本书既可作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电梯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电梯专业技术人员和电梯管理人员的参考手册,还可作为企业、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干部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适用于电梯检测人员、特种设备监察人员、电梯安全设计和管理人员、电梯类和升降机类的施工、运行和维保人员,停车场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建筑业主和房地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等。
|
目錄:
|
电梯安全技术
第一章 电梯基本知识
第一节 电梯的起源、发展与趋势
第二节 电梯的分类
第三节 电梯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 电梯的基本构造
第一节 机房
第二节 井道
第三节 曳引、导向及平衡系统
第四节 轿厢、电梯门及控制系统
第三章 电梯安全系统
第一节 限速器
第二节 安全钳
第三节 缓 冲 器
第四节 终端限位保护装置
第五节 门锁装置
第六节 电器安全保护装置
第七节 其它安全保护装置
第四章 电梯安装及其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梯安装前期工作及其安全措施
第二节 机房设备的安装及其安全措施
第三节 井道内设备的安装及其安全措施
第四节 轿厢与相关部件的安装及其安全措施
第五节 厅门与地坎的安装及其安全措施
第六节 电气设备的安装及其安全措施
第五章 电梯维修安全技术
第一节 机械设备维修安全技术
第二节 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
第六章 电梯质量检验与作业安全
第一节 检验与作业管理
第二节 电梯的安全操作技术与要求
第三节 电梯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第四节 电梯常见事故及防范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电梯的起源、发展与趋势
一、电梯的起源
电梯起源于古代农业和建筑业的原始起重升降机械,它的雏形是升降机。据历史记载,在我国商代以前就有人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将水和石块提升到高处。后来,我国又出现了用辘轳汲水及提升重物,这种提升装置是由竹木削绑成支架、滚筒、摇把,滚筒上卷以藤绳,组成简单的人力卷扬机。在国外,大约公元前236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设计制造了三台人力驱动的卷筒式卷扬机,这三台卷扬机被认为是现代电梯的鼻祖。
当时的升降机都是鼓轮式的。鼓轮式升降机的主机类似现在的卷扬机,绳的一端吊挂轿厢,另一端固定在绳鼓上,靠钢丝绳被卷绕或释放而使轿厢升降。由于鼓轮不可能造得太长,而使绳的长度受到限制。升降机的行程不能太高。同时由于绳的根数不能太多,起重量也受到限制。
鼓轮式升降机在使用上也不安全,当上、下运行控制失灵,梯厢超越顶层极限位置冲向楼板时,由于钢丝绳继续被绳鼓卷绕,轿厢就会撞击顶楼板和断绳,引起重大事故。加之升降机的动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由于鼓轮绕绳式的升降机存在这些缺陷,从而使其在发展上受到限制。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1835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以蒸汽机做动力的载货升降机,并应用于工厂的生产运输,升降机开始发展起来。
二、电梯的发展
1852年,德国人制造的用电动机拖动提升绳索,使轿厢上、下运行的电梯问世。但它无导轨、无安全装置,仅供运送货物。1853年,美国人奥的斯研究出一种用于升降机的安全装置,他在轿厢支架的顶部安装一组弹簧及制动杠杆,钢丝绳与之连接,升降机两侧装有带卡齿的导轨。由于轿厢以其自重及载荷拉紧弹簧,并使制动杠杆不与导轨上的卡齿接触,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轿厢能正常运行。一旦绳子断裂,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制动杠杆转动并插入两侧导轨的卡齿内,轿厢立刻制停在原来的位置,避免下坠,从而保证了乘载人员的安全。这一安全装置,就是现代电梯安全钳的胚体,它初步解决了升降机牵引钢丝绳断裂而使轿厢下坠的安全问题,使升降机向前跨了一大步。
1858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以蒸汽机作动力,带安全装置的载人升降机。这为以后越来越高的高楼大厦提供了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
1889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在纽约制成第一台由电力拖动,用蜗轮、蜗杆传动的电梯,速度为0.5ms。1903年,电梯的传动机构和安全性能有了重大改进。电梯以磨擦曳引形式取代传统的鼓轮绕绳式,以曳引轮取代了绳鼓。曳引式电梯是靠磨擦传动,录电梯失控轿厢冲顶时,只要对重被底坑中的缓冲器阻挡,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间就会发生打滑而避免发生撞击顶楼板和断绳的重大事故。由于曳引式电梯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得到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