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人类真的可能乘坐木筏从太平洋东岸漂泊至西岸吗?为了寻求一个真相,六个年轻人坐着一只木筏,开始了一段紧张刺激而又绝对真实的冒险航程。
托尔·海尔达尔,这位1914年出生于挪威的当代杰出的人类学家和海上探险家,演绎了比哥伦布还要惊险、比麦哲伦还要神奇的英雄史诗。
他质疑哥伦布之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权;
他质疑太平洋海上文明的传播模式;
他大胆勾勒几千年前亚非欧文明的海上传播线路;
他组织了几次震惊世界的探险之旅。
他的结论——惊世骇俗,震动学界,冲绘人类文明史。
《孤筏重洋》的妙处也在于此,它省去必然艰苦的种种繁文,文字间的空隙将惊涛骇浪轻松化解,余下乐观幽默勇敢的水手兼科学家,一路乘风破浪,奔向梦想之地,途中见到安第斯山上的雪,南美森林中的蛇,太平洋上的鲨鱼,波利尼西洋岛上的礁湖,秘鲁总统的好奇和大洋岛民的质朴热情。最原始最心爱的木筏,始终让读者的心随大海的波浪跌宕起伏,直到文末主人公踏回南美陆地为止。
——豆瓣读者“小小风也”
这种浪漫和勇敢,20多年来,总是会突如其来的汹涌起来,在我疲乏欲睡之际,对我说:“起来,你的生命在远方。在丛林和阳光里,在海风和湖水里,在山顶上茫
|
內容簡介: |
《孤筏重洋》一书是一部描述科学探险的纪实性作品。作者托尔?海尔达尔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调查研究时,却从那里的文物遗迹、民间传说以及太平洋上的风向潮流等方面,发现了种种迹象,使他认为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在公元五世纪从南美洲漂洋过海而来的。
但是当时南美洲人的文化,还处在石器时代,海上交通工具只有木筏,没有船。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说法不对,最简单的原因是: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安抵彼岸。
海尔达尔却坚决相信自己的见解是对的,木筏是可以横渡太平洋的。为了证实他的理论,他排除了千百种困难,约了五个同伴,完全按照古代印第安人木筏的式样,造了一只木筏,在1947年4月从秘鲁漂海西去。他们经受了各种生活上的磨难,战胜了惊涛骇浪,遭到很多次令人毛骨悚然的险遇,也经历了许多奇趣横生的境地,终于在三个多月后,横渡了四千多海里的洋面,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至于“康提基”,那是人名,也是神名,原是传说中第一批到达波利尼西亚的人群的领袖,海尔达尔他们的木筏也以之命名。
这是一次震惊世界的木筏远航,被公认为当代最勇敢的壮举之一……
—— 朱启平
|
關於作者: |
托尔?海尔达尔 | Thor Heyerdahl
生于1914年,挪威伟大的探险家、学者、作家,曾入伍参加二战,抵抗纳粹。1947年,海尔达尔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的“康提基”越洋探险获得成功,震惊全球。此后逾半个世纪,他继续投身科考探险,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并因其杰出成就而获誉无数。2002年,海尔达尔逝于意大利。挪威政府在奥斯陆大教堂为他举行国葬。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Thor
Heyerdahl Archives),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目錄:
|
译者前记
第一章 一个理论
第二章 远征实现了
第三章 到了南美
第四章 横渡太平洋一
第五章 半途
第六章 横渡太平洋二
第七章 驶到南海群岛
第八章 和波利尼西亚人在一起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一个理论
有时你会发觉自己的处境异乎寻常。你是逐步地、十分自然地走进去的,一旦置身其中,你突然惊奇起来,质问自己究竟怎么会弄到这步田地。
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和五个同伴、一只鹦鹉坐着一只木筏漂洋过海,那迟早难免有一天早上你在海上醒来,便开始这样思想了。
就在这样的一个早上,我坐着,在露水浸透的航海日记上写道:
——5月17日。挪威独立纪念日。海面汹涌。顺风。我今天当厨师,发现甲板上有七条飞鱼,竹屋顶上有一条乌贼,陶斯坦睡袋里有一条叫不出名字的鱼……
铅笔写到这里停住了,这思想就插了进来: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5月17日,真的,把什么都算上,也是最特别的生存状态。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如果我转向左看,我看到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嘶嘶作响的浪涛就在身边滚滚而去,永无止境地追逐总在后退的地平线。如果我转向右看,我看到竹屋里面,日影纵横,一个长胡子的人仰卧着读“哥德”,他赤着脚,脚趾很谨慎地伸在竹屋的矮屋顶的格子里。这怪模怪样的小屋是我们大伙的家。
“班德,”我说道,一边说一边推开那想要栖息在航海日记上的绿鹦鹉,“你能告诉我吗?我们怎么会干上这样的事?”
“哥德”沉到大黄胡子底下了。
“我知道才见鬼呢,你自己最明白。这是你的倒霉主意,但是我觉得这主意真不坏。”
他把脚趾向上移了三格,继续专心看“哥德”。小屋外面甲板上,另外三个人在火烧般的太阳下工作。他们都半裸着,肤色棕黄,长着长胡子,背上盐水晒成一条一条的,看上去他们一辈子没有干过别的,只是在太平洋上漂浮着木筏向西去。艾立克从窟窿里爬进来,手里拿着他的六分仪①和一叠纸。
“西经,又南纬——从昨天起一天航行顺利,伙计们!”
他拿起我的铅笔,往挂在竹墙上的海图上画了一个小圈。小圈一连有十九个,从秘鲁沿岸卡亚俄港一直弯过来。这小圈是画在十九个小圈的顶端。赫曼、纳德和陶斯坦也兴冲冲地爬进来,看这新画的小圈。这表明我们比上一个小圈距离南海群岛更足足近了四十海里.
……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