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SO2削减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与评价

書城自編碼: 209151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
作者: 陈建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16891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9/40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4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战争社会学专论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64
《 景观生态学案例分析——河流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 》
+

NT$ 1140
《 水厂设计——污水厂设计 》
+

NT$ 2356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
內容簡介:
本书从数据统计和模式计算两个角度详尽分析了2005~2010年全国(包括两控区)、四个重点区域(重庆、广东、辽宁和浙江)、四个环境背景点、四个城市监测点SO2排放与空气质量及酸沉降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述了不同空间尺度SO2排放与空气质量及酸沉降变化之间的关系,客观真实反映了“十一五”SO2减排的环境效应。
利用SCIAMACHY卫星仪器观测的SO2和NO2垂直柱浓度和Aqua
MODIS观测的AOD反演结果,分析了2005~2009年间全国及四个重点区域SO2、NO2和AOD的变化趋势,从立体观测结果和遥感信息反演的角度反映了“十一五”SO2减排的环境效应。
对重点行业(火电厂)的SO2减排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应用自主开发的数值模型进行了火电厂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计算,研究了重点行业SO2排放削减对酸雨重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为政府部门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立了SO2排放削减对酸雨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了科学、完整、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等级,全面掌握了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并自主开发了实用型SO2减排效应评价模型软件,该模型软件可为政府部门科学评估减排效应和进一步污染控制决策提供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錄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1.1 统计数据来源
1.2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2 全国及两控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1 全国及两控区污染源排放状况
2.1.1 全国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变化
2.1.2 主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1.3 酸雨重点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
2.1.4 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
2.2 全国及两控区空气质量状况
2.2.1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2.2.2 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变化
2.2.3 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变化
2.2.4 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
2.2.5 重点城市清洁点空气质量变化
2.3 全国及两控区酸雨状况
2.3.1 降水酸度变化
2.3.2 酸雨频率变化
2.3.3 酸雨城市比例变化
2.3.4 全国酸雨面积变化
2.3.5 降水中致酸离子变化
2.3.6 主要离子沉降通量变化
2.4 小结
3 重点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3.1 广东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1.1 广东省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1.2 广东省空气质量状况
3.1.3 广东省酸沉降状况
3.1.4 空气质量和酸沉降污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1.5 小结
3.2 浙江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3.2.1 浙江省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2.2 浙江省空气质量状况
3.2.3 浙江省酸沉降状况
3.2.4 空气质量和酸沉降污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2.5 小结
3.3 重庆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3.1 重庆市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3.2 重庆市空气质量状况
3.3.3 重庆市酸沉降状况
3.3.4 空气质量和酸沉降污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3.5 小结
3.4 辽宁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4.1 辽宁省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4.2 辽宁省空气质量状况
3.4.3 辽宁省酸沉降状况
3.4.4 空气质量和酸沉降污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4.5 小结
4 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1 武夷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1.1 武夷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状况
4.1.2 武夷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酸沉降状况
4.1.3 加强观测期间空气质量背景点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4.1.4 武夷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1.5 小结
4.2 五指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2.1 五指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状况
4.2.2 五指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酸沉降状况
4.2.3 加强观测期间五指山空气质量背景点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4.2.4 五指山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2.5 小结
4.3 长岛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3.1 长岛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状况
4.3.2 长岛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酸沉降状况
4.3.3 加强观测期间长岛空气质量背景点颗粒物的污染特点
4.3.4 长岛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3.5 小结
4.4 嵊泗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4.1 嵊泗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状况
4.4.2 嵊泗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酸沉降状况
4.4.3 加密监测期间嵊泗空气质量背景点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4.4.4 嵊泗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4.5 小结
5 清洁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5.1 大连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5.1.1 大连监测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5.1.2 大连监测点酸沉降状况变化特征
5.1.3 加强观测期间监测点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5.1.4 大连市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1.5 小结
5.2 厦门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5.2.1 厦门监测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5.2.2 厦门监测点酸沉降状况变化特征
5.2.3 加强观测期间监测点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5.2.4 厦门市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5.2.5 小结
5.3 典型点位降水pH及致酸离子变化趋势分析
5.3.1 广州白云山点位变化趋势
5.3.2 安徽白泽湖点位变化趋势
5.3.3 重庆四面山点位变化趋势
5.3.4 厦门小坪点位变化趋势
5.3.5 小结
6 卫星遥感观测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6.1 卫星数据简介
6.1.1 SCIAMACHY卫星SO2、NO2遥感数据
6.1.2 Aqua MODIS卫星AOD遥感数据
6.2 SO2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特征
6.2.1 SO2空间分布特征
6.2.2 2005~2009 年SO2变化趋势
6.3 NO2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特征
6.3.1 对流层NO2柱浓度空间分布
6.3.2 2005~2009年对流层NO2柱浓度变化趋势特征
6.4 AOD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特征
6.4.1 AOD的空间分布特征
6.4.2 2005~2009年卫星遥感AOD变化趋势特征
6.5 2005~2009年卫星遥感SO2、NO2和AOD变化趋势
6.6 小结
7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评价模型开发
7.1 新一代酸沉降模式的建立及发展
7.1.1 自主模式发展与完善
7.1.2 排放源的更新
7.1.3 酸沉降及输送模式系统平台搭建
7.1.4 模式应用情况
7.2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物干沉降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7.2.1 干沉降野外观测
7.2.2 模式中干沉降速率参数化模型设计
7.2.3 污染气体干沉降通量空间分布特征
7.2.4 小结
7.3 全国酸雨及空气污染物模拟研究
7.3.1 2007年基准年数值模拟
7.3.2 小结
7.4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7.4.1 简化模型的搭建
7.4.2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模拟
7.4.3 火电厂减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模拟
7.4.4 重点区域本地源和外来源对空气质量的贡献
7.4.5 小结
8 二氧化硫减排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
8.1 “十一五”期间SO2减排状况及空气质量变化影响因素
8.1.1 “十一五”期间SO2减排状况和空气质量变化规律
8.1.2 “十一五”期间酸雨和空气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8.2 二氧化硫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研究
8.2.1 我国现有酸雨评价指标
8.2.2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8.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8.3 二氧化硫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8.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8.3.2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指标构成
8.3.3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8.3.4 SO2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
8.4 二氧化硫减排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途径
8.5 “十一五”期间SO2削减对酸雨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结果
8.6 小结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资源环境问题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正处于负重爬坡的艰难阶段。治污减排的压力有增无减,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不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持续增加,确保核与辐射安全的压力继续加大,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急剧加大。要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难点,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环保工作不断上台阶出亮点,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科技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环保科技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为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出台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科技兴环保战略,建设了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三大工程。五年来,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布了502项新标准,现行国家标准达1263项,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100余项环保技术文件的编制修订工作,初步建成以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技术指南和工程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环境科技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各项任务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为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研究活动,“十一五”期间国家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的总体部署,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紧密围绕《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立足环境管理中的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学研究。“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组织实施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34项,涉及大气、水、生态、土壤、固废、核与辐射等领域,共有包括中央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方环保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几百家单位参与,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环保科技“统一战线”。目前,专项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技术方案,形成一批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技术体系,研发出一批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履约、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标准、指南和技术规范建议,为解决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中急需的成套技术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为广泛共享“十一五”期间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及时总结项目组织管理经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出版“十一五”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系列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一批专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是环境领域不可多得的资料文献。丛书的组织出版,在科技管理上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尝试,能够进一步活跃环保科技的学术氛围,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