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取了作者过去15年的主要学术成果。本书共有五编,主题分别是: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工会与劳动关系;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平等;体面劳动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以及专访。
|
關於作者: |
林燕玲,法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教授。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劳工标准项目顾问和培训专家。从事劳动关系与工会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和工人权利意识。主要研究成果有《国际劳工标准》《改革30年: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演进和培育》《德国工厂之旅》《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体面劳动:中国》等著作和论文等。
|
目錄:
|
第一编 工人权利意识研究
第一篇 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初论
第二篇 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发育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篇 国有企业工人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
第四篇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第五篇 2009年劳动关系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分析
——从工人权利意识视角加以审视
第二编 工会与劳动关系
第六篇 工资分配与工会的社会对策
第七篇 应对全球化挑战应提上我国工会的议事日程
第八篇 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
第九篇 聚焦《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
第十篇 3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演进与前瞻
第十一篇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工人参与
第十二篇 劳工问题与社会和谐
——南海本田事件对中国劳动关系和工会的影响
第十三篇 加强澳门博彩业工会工作研究报告
第三编 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平等
第十四篇 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
第十五篇 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
第十六篇 亚洲国家(地区)反就业歧视的借鉴与启示
第十七篇 国际劳工组织关注职场性骚扰的视角
第四编 体面劳动下的国际劳工标准
第十八篇 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运动的影响
第十九篇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
第二十篇 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第二十一篇 没有工会,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
——德国工会参与协调劳资关系的借鉴和启示
第二十二篇 工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器
——从国际化的“陷阱”看德国工会
第五编 专访
第二十三篇 唱响“劳动者之歌”
第二十四篇 点评“富士康现象”
第二十五篇 破解“加薪潮”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十六篇 实事工程何其暖
|
內容試閱:
|
2002年岁末首次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被看作是一部中国人的“权利宣言”。民法典的制定体现出中国试图培育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的趋向;在中国,培育人们的权利意识已经提到国家和社会的议事日程。中国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2003新年伊始,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出2002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全面介绍和反映了中国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和取得长足发展的状况。工人权利意识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工人权利意识应提到我国工会的议事日程上。
从社会学角度看,“权利意识”是对“人应该得到别人和社会的什么样的对待”和“人实际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的意识。权利意识的对象是权利,但权利意识又不同于法律意识。法律是社会对公民权利的正式认定,法律意识的对象是法定权利;而作为权利意识,个人所认定权利的范围可以在法律范围之内,也可以在法律范围之外。
“工人权利”Workers‘rights又称劳工权利或劳工权益,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处于现代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益。工人权利是一个历史和发展的概念。2001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第三部分确认了工人权利。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工人权利,也包括中国工人的权利。我国的宪法、劳动法和工会法也规定了工人权利。
如果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我国工人权利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那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成为我国工人权利意识提升的又一个重要契机。入世是中国迈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步骤。由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全球化,资本的流动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因而,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劳工权利保障,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恐怕是不容易解决的。
研究权利意识,将涉及认知、判断、情感、态度和需要等维度。在认知方面,一个人可能知道自己应该得到某种对待,也可能不知道应该得到这种对待;可能知道别人侵害了自己的特定权利,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某一权利受到了侵害。在判断方面,一个人可能认为“用货币的方式支付工资”是自己的权利,但是也可能认为“老板也可以用实物支付我的工资”。这是人对自己权利的主观认定。不同人对权利的主观认定是不同的,对应该获得哪些权利的看法是不同的。在情感方面,一个人可能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感到满意,也可能不满意。不满意的程度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在态度方面,一个人可能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赞成给予他人某种权利,也可能反对给予他人某种权利。在需要方面,一个人可能主动争取某些方面的权利,也可能消极地等待他人给予自己权利,甚至拒绝社会给予的权利。
研究工人权利意识,要探究工人权利意识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人权利意识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人权利意识与市民社会构建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工人权利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因素,涉及法律因素(如国际法、宪法、民法、劳动法对工人权利的承认程度等),经济因素(如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工业社会的发展程度等),社会因素(如市民社会的发展程度等)和政治因素(政治民主化程度等)。就法律因素而言,应该说,对劳工权利的保护起主导作用的是一国的国内法律,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法、国际组织以及其它非法律因素在劳工权利的保护方面也越来越多地起到了一种杠杆的作用。也就是说,国际劳工标准、公司生产守则和其它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国内劳工权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会起到促进或补充的作用。从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的结果看,在跨国公司订单的压力下,供货商们逐渐改变了他们工厂工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工人的受益不仅仅是物质的,也从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他们的权利意识。
就经济因素而言,劳工权利的保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历史证明,以牺牲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发展经济并不能取得所期望的社会后果。澳大利亚中国问题学者陈佩华指出:“全球化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与劳工、劳工权利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世界银行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也指出:“今天,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促进民主、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这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更应该特别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工人的状况是如何发生变化的问题;不仅要看他们的收入,还要看他们的职业安全健康,甚至民主参与。总之,工人权利应该成为世界银行这样一个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
影响工人权利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观因素,存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变时期,工人对自己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知之甚多,有其独特的了解。一些工人的行动导致自身地位的改善,与其认知能力状况有关;另一些工人的行动导致自身地位失落或下降,也与其认知能力状况有关。
研究工人权利意识主要涉及产业关系的三方,即工人(劳动者或雇员)、雇主(或用人单位)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但重点要研究工人对其权利的意识。工人是工人权利的载体,在转型社会中,工人权利常常受到劳动关系另一方雇主或用人单位的侵害。在产业关系中,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角色,是协调劳动关系。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个别劳动行政部门也存在着忽视工人权利的现象。如果换一个角度观察这些问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逐步意识到他们的权利,雇主开始懂得尊重工人的权利,而政府开始保障和监督工人权利的实现。
研究工人权利意识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于:一是它将丰富对中国工人问题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工人问题的研究从阶级到阶层,从城镇职工到农民工,从行为到命运,从地位到权利,再到权利意识,其实,该研究追随了中国工人的成长轨迹。二是它将填补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空白。“市场力量导致市民社会的出现”,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以及民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加速市民社会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的平等理念和进一步开放的背景,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个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会进一步强化。市民社会在使工人获得维护自身权利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亦可以在教育和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帮助上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它将有助于探索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丰富中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资料。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快成长和劳动就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就业领域中的雇佣关系会更加清晰,劳资双方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并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的群体关系问题。研究我国工人权利意识,有助于探索在我国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思路和方法。四是它将启动对我国工人权利意识的研究,探索在社会转型中工人权利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并为在中国社会培育工人权利意识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