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基本的新能源汽车讲起,全面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与绿色环境、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类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动力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超级电池和铅碳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集科学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于一体,可读性强,适合企业、科研、学校、商贸、咨询、媒体的相关人员参考学习。
|
目錄:
|
第 1 章 新能源汽车与绿色环境
1.1 地球的石油能源
1.2 汽车与环境污染
1.3 “少吃油”和“不吃油”的汽车
第 2 章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
2.1 动力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作用
2.2 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中的作用
2.3 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第 3 章 动力电池的类型
3.1 铅酸蓄电池和超级电池
3.2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3.3 锂离子电池
3.4 燃料电池
第 4 章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材料
4.1 正极材料
4.1.1 磷酸铁锂
4.1.2 锰酸锂
4.1.3 三元材料
4.1.4 磷酸钒锂
4.1.5 硅酸盐类正极材料
4.1.6 锰基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4.2 负极材料
4.2.1 碳材料
4.2.2 石墨材料
4.2.3 钛酸锂
4.2.4 其他新型负极材料
4.3 电解液
4.3.1 常用有机溶剂
4.3.2 有机电解质锂盐
4.3.3 有机电解质常用添加剂
4.3.4 有机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
4.3.5 电解液组成与其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
4.4 隔膜材料
4.4.1 锂离子电池对隔膜材料的基本要求
4.4.2 隔膜材料的分类
4.4.3 锂离子动力电池对隔膜的特殊要求
第 5 章 动力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材料
5.1 氧化镍正极材料
5.1.1 镍电极的发展
5.1.2 氧化镍电极的充放电反应过程
5.1.3 氧化镍电极的添加剂
5.1.4 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制备
5.2 贮氢合金负极材料
5.2.1 贮氢合金材料的发展
5.2.2 贮氢合金的吸氢过程
5.2.3 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容量
5.2.4 贮氢合金的种类
5.2.5 贮氢合金材料的制造
5.2.6 贮氢合金电极的制造
5.2.7 贮氢合金材料的性能衰减
5.2.8 贮氢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
5.3 隔膜与电解液材料
5.3.1 隔膜材料
5.3.2 电解液
第 6 章 超级电池和铅碳电池材料
6.1 正极材料
6.1.1 正极板栅合金材料
6.1.2 正极活性物质
6.1.3 正极添加剂
6.2 负极材料
6.2.1 铅负极材料
6.2.2 碳材料
6.2.3 Pb-C负极中碳材料的作用
6.3 电解液
6.3.1 电解液的质量要求
6.3.2 硫酸溶液的浓度
6.3.3 硫酸溶液的电导率
6.3.4 硫酸溶液的冰点
6.3.5 电解液添加剂
6.3.6 胶体电解质
6.4 隔板材料
6.4.1 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6.4.2 富液式混合纤维隔板
第 7 章 燃料电池材料
7.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
7.1.1 催化剂
7.1.2 催化剂载体
7.1.3 流场板
7.1.4 质子交换膜
7.1.5 膜电极组件
7.1.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7.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
7.2.1 SOFC的结构特性
7.2.2 SOFC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7.2.3 阳极材料
7.2.4 阴极材料
7.2.5 连接体
7.3 锂-空气电池材料
7.3.1 电解质材料
7.3.2 空气电极材料
7.3.3 催化剂
7.3.4 氧气选择性膜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的《新材料丛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套以介绍新材料的门类和品种、基础知识以及功能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系列丛书。
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阶梯。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而新材料的突破往往会引发人类划时代的变革,如20世纪60年代高纯硅半导体材料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新材料量大面广,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还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新材料创造美好生活。特别是在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紧迫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性的理念,新材料首当其冲,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且是大有作为。
为了及时普及新材料技术知识,使广大读者了解新材料、走进新材料、参与新材料,特组织编撰这套《新材料丛书》。
参加撰写这套科普丛书的作者都是我国新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在新材料的各自领域耕耘数十春秋,有着一份和新材料难以割舍的感情,特别是出于对我国新材料发展的关心,出于对培养年轻一代的热情,欣然接受了各自的编写任务。对他们献身新材料科普事业的精神和积极贡献深表感谢。
《新材料丛书》编辑委员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