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編輯推薦: |
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越。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使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任新民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吴树利、朱钰华编著的《情系太空--中国导弹卫星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开拓者任新民》讲述了任新民的生平事迹。
|
內容簡介: |
吴树利、朱钰华编著的《情系太空--中国导弹卫星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开拓者任新民》主要内容: 任新民,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技术著名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是我国航天事业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情系太空--中国导弹卫星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开拓者任新民》,是任新民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任老虽已98岁高龄,但他仍和航天人一起,在向太空的征程上继续努力攀登。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一丝不苟、忘我的航天精神,以创造中国航天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
目錄:
|
第一篇 颠沛流离战乱少年——求知梦
一 一颗闪亮的星
二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三 乌篷船上的父子情
四 点亮智慧的航标
五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七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八 绿树成荫的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
九 满载而归赤子心
第二篇 历尽艰辛报效新中国——爱国梦
一 梦回中国
二 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
三 陈毅笑谈任新民“历险记”
四 最早研制固体火箭
五 筹建哈军工
六 一封电报我与航天结缘
七 钱学森与任新民一见如故
八 《对我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
九 我国科学技术的第一个春天
十 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第三篇 外国有导弹中国也要有——强国梦
一 摸着石头过河
二 接收P-1近程地对地导弹
三 仿制P-2导弹向苏联专家学习
四 中国第一个试车台
五 中国第一枚自己制造的导弹发射成功
六 铸造大国之剑
七 扬眉剑出鞘
第四篇 主持研制中远程导弹、火箭——报国梦
一 《八年四弹规划》
二 两弹结合
三 四机并联发动机与驱“鬼”
四 中程导弹的飞行试验
五 寻找残骸
六 完全独立研制的开端
七 中远程导弹终获成功_
八 飞向太平洋
第五篇 让科学应用卫星飞上天——富国梦
一 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二 三级运载火箭
三 来自太空的旋律
四 返回式遥感卫星
五 “331工程”总总师
六 我可以立军令状
七 氢氧发动机试车
八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九 凡事要抓主要矛盾
十 中国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十一 抓实用卫星通信工程
十二 拼老命也要圆气象卫星工程的梦
第六篇 三十五年前的载人航天论证——飞天梦
一 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
二 他山之石
三 关于载人航天发展的激烈论证
四 两次赴中南海与两项重大建议
五 好啊,好啊,非常好!
六 载人航天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第七篇 千里之外的相见——姻缘梦
一 牵手一生
二 跨洋的情
三 终于盼来了重逢的日子
四 一根筋跟着丈夫走南闯北
五 一生最遗憾的事-
六 相濡以沫
第八篇 一生博爱不爱武装——和平梦
一 自强不息靠实力说话
二 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
三 用中国火箭发射外国星
四 换了别人也一样
五 创业难守业更难
六 始终如一
七 情义无价二三事
八 历史的见证
九 揭秘神舟九号时间芯片
十 展望未来和平崛起
尾声
附录:任新民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江南风光,景色宜人,素有世外桃园美称的宁国,更别有一番俏丽。有首古诗这样说道:开船打鼓碧云里,客子遥趋下港湾。婉转干风倚天际,分明一水落人间。萧萧暝雨孤帆展,拂拂春风锦缆闲。谷口桃花迷处所,杳然疑入武陵山。
1929年盛夏的一天,天气极闷热,阴云密布,河面上更是雾气弥漫,一点风也没有。一艘孤零零的乌篷船在河面上徐徐前行。
船夫站在船尾,边摇橹边擦汗;船中央坐着两个人,虽然已是汗流浃背,却似乎全然不知,表情凝重,心事重重地目视远方。其中年长一些的年近40岁,中等身材,四方脸,眉宇问透着智慧,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他就是任海清。另一位,大约15岁,风华正茂,眉清目秀,棱角分明,一张稚气的脸上,愁云密布。他就是任海清的儿子任新民。他们这是在去往离宁国大约20公里以外的一个偏僻山村小学的途中。任海清要把刚被宣城四中开除的任新民送往那里当小学教员。
小船划过,荡起层层波纹;船桨摇动,掀起“哗啦啦”的水声;野鹤呜啼声,不时从远处传来。
任海清思绪万千,仿佛听到警笛长鸣,仿佛看到在宣城四中参加革命的儿子被国民党带走……任海清出一身冷汗,掏出手绢擦汗,仿佛宣城四中张贴104
名被开除的学生名单历历在目,任新民的名字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身不由己地颤抖了一下。任海清一想起这件事就后怕,本不愿意再想下去,可脑筋就是不听使唤,偏偏就浮想联翩:“要不是从中周旋,托关系打开城门连夜逃出,也许现在的任新民早被国民党当局关押入狱,也许……”
他不敢再想下去,晃晃头,深吸口气,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小学校就要到了,这里是山区,学习和生活条件肯定不如四中和家里。”他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艰苦环境可以磨炼人,你也可以好好反思反思。”
任海清说完后,没听到儿子的反应,就扭头看去。只见任新民满脸的汗水,又好像是泪水。任海清心一沉,眼睛湿润了,心疼地伸出手,要为儿子擦拭,可没想到任新民头一歪,闪开了。他忧心忡忡地看着儿子。
任新民气不平地冲着河面大吼起来:“啊……”
任海清无奈地摇摇头,用手拍拍孩子的肩头,试图使他平静下来。
任新民反而哽咽起来:“我被学校开除了不要紧,可他们为什么要抓走杨老师?为什么要屠杀我的同学 ?为什么?为什么?”
任海清皱紧眉头。
任新民怒冲冲地说:“同学们为了中国革命,没有死在外国鬼子、军阀的枪口下,却惨遭国民党的屠杀,自己打自己,他们还是人吗?”
一阵凉风掀起了他们的衣襟,紧跟着就是绵绵细雨飘洒而至。
船夫欲将乌篷合上:“下雨了,遮上点吧!”
任海清向船夫摆摆手。他们仍坐着一动不动,任由雨水浇淋。
远处的山脉隐隐绰绰,河面泛起雨针。
任海清心里翻江倒海,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慰孩子。他能说孩子太小不了解社会吗?他能说孩子城府不深太冲动吗?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更有说不出的苦衷,更想痛痛快快地呐喊。
任海清现任宁国教育局局长和宁国县银行行长,凭资历和阅历,凭心愿,早就想直接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可他毕竟为人子,为人父,职业更是教书育人。他铭记父亲的话:“你是个教书先生,要革命,首先要让国人有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强国富国!”
父亲虽然是个农民,大字不识几个,但说出的话,中肯务实。
任海清十分敬重父亲任国霖,他知道父亲为了他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母亲去世早,是父亲千辛万苦把他拉扯大。他无论做什么,都要照顾父亲的感受。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
任海清5岁时,任国霖就迫不及待地把儿子送去私塾读书识字。任海清不负父亲所望,学有所成,做过宁阳小学教师、校长不说,还担任了宁国县教育局局长和县银行行长。
任海清的少年时代正值清朝光绪年间。那是没落的晚清年代,是混乱动荡的年代,是中国遭受凌辱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愤怒、重新崛起的年代。
早在道光年问,清政府无能,官员腐败,对中国早已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在他们眼里的中国,正如20世纪90年代播放的电影《鸦片战争》中的一个片段:英国国会在辩论是否侵华的议会上,正反方议员们的几段发人深省的对白。
议员海洛奇说:英国有世界上最强的工业,中国有最大的市场。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要加长一寸,全英国的工业就要忙上30年……
议员亚历山大说:我知道中国两个奇怪的名字,就是孔子和庄子。他们是两千年以前的中国人,他们的思想比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还要深刻,我们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才能理解他们,理解中国。在北方他们有一道长城,在南方他们有很长的运河。他们是伟大的民族,即使在沉睡时,也深不可测,我们也许可以战胜它,但却不可能征服它……
鸦片贩子颠地说先后拿出中国的三样物品:
——这是中国两千年前的青铜器,上面刻有神灵的图案,代表他们最高的理想。青铜器是当时最坚硬的金属,从那时起,他们称自己为汉人。
——这个花瓶是用整块玉做的,是唐朝的玉器,那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也是世界文明的顶峰。
——这是当代中国的艺术品瓷器,就像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它身边的青铜器和玉器。它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粉身碎骨……
英国对华发起了侵略战争,从那时起,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相继以武力威胁中国,签订了各项不平等条约,赔款、割让土地等等,导致泱泱大国摇摇欲坠,各地民众纷纷起义。为维护大清的统治地位,有的官僚大臣图谋力挽狂澜,掀起各种救国运动。
自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以后,国民问政的风气逐渐兴起。特别是“百日维新”中,除了政治、经济的改革外,还有文化的改革: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戊戌变法”虽然遭到慈禧镇压,被称作为“百日维新”,可时代在前进,推陈出新的教育改革使得清末民初时期的人们掀起科技救国志向的浪潮。
任海清一心教育下一代,一心让儿子任新民学有所成,用知识和科学技术报国、兴国。
任海清看了看任新民,想要说什么,又见儿子泪如泉涌。
任新民坐在船上,看着水面,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着。他想起杨老师,想起一同参加革命的同学们。
乌篷船驶靠岸边。任海清拉着儿子下了船,谢过船夫后,转身看着已经走远的儿子,他忽然觉得孩子哪里不对劲:“他这种状态,把他一个人放在这,要是万一有什么想不开,又没个知心人开导,做出傻事来可怎么办呢?”
他想到这,就连忙追了上去:“新民啊,爸爸有句话想和你说说。”
任新民头也没回地说:“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我也知道学生要以读书为本。可是,我坚信,革命没错! ”
“新民,你有热情、有动力是对的,要是麻木不仁,你就不是我任海清的儿子。” 任新民停住脚步,回头看着父亲。
任海清将胳膊搭在孩子肩上,边走边说:“问政治,首先要了解历史。你知道甲午战争,中国是怎么失败的吗?” “是清朝政府腐败!”
“你说得没错。那时候,日本人包括天皇本人都紧缩开支,将大量资金投到军费上。可慈禧呢?为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兴建万寿山,挪用军费啊!”
“可如今是民国了……” “要想国家富强,民族的腰杆挺起来,靠什么? ” 任海清说着,拍了拍任新民的肩。
“爸爸,花钱买武器要耗费大量的银子,要是我们国家能掌握先进技术,自己创造武器装备,那就厉害了。”
任海清敲了一下儿子的脑门。
任新民笑着挠了挠头。
雨停了,虽然还是那样闷热,可四周的山清晰了。
任海清终于看到儿子的笑脸,心里稍稍踏实了些。
他们到了小学校,跟校长和老师见过面之后,任海清称公事繁忙,将任新民交给学校,又简单嘱咐几句后,起身返回了。他走出学校,心里酸溜溜的,不敢在学校多停留,要是再多待上一会儿,恐怕就舍不得把孩子留在这早了。P1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