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內容簡介:
随着我国危重症专科护理的引入和发展,危重症监护技术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以系统观为导向,以临床实践为根基,用10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皮肤系统常见的监护技术。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如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护理、镇静与镇痛、压疮护理等;对临床常见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如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血液净化技术等。全书附有大量插图,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很强的实用性特点,是危重症从业人员手头必备的重要工具书,亦可供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护理教学人员学习参考。
目錄 :
第1章总论
第一节 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
一、ICU及监护技术发展简介
二、ICU的人员编制
三、ICU的收治对象
四、ICU的结构与设施
五、ICU的感染控制
六、ICU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综合监测
一、呼吸
二、心率与心律
三、血压
四、中心静脉压
五、体温
六、尿量
七、心排血量
八、肝功能
九、肾功能
第三节 危重症监护护士的素质要求及能力培养
一、专业知识
二、心理素质
三、健康的身体
四、能力培养
第四节ICU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一、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二、呼吸机
三、血气分析仪
四、心电图机
五、床旁血滤机
六、除颤仪
七、控温毯
八、心肺复苏机
第2章循环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管理
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二、心电图基础知识
三、常见心律失常
四、心电监护技术及管理
第二节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
一、动脉血压监测及管理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管理
三、漂浮导管监测及管理
四、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
五、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
第三节循环系统常用实验室监测指标及管理
一、心肌酶学
二、脑钠肽
三、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四、儿茶酚胺
五、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监护及管理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二、体外膜肺氧合
三、心脏辅助装置
第五节心脏紧急事件急救术
一、心肺复苏术
二、心脏电复律术
三、临时心脏起搏术
第3章呼吸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常规经验监测
一、问诊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六、嗅诊
第二节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一、监测方法和原理
二、监测的精确性
三、影响测量的因素
四、临床应用
……
第4章 神经系统监护技术
第5章 内分泌系统监护技术
第6章 消化系统监护技术
第7章 泌尿系统监护技术
第8章 血液系统监护技术
第9章 免疫系统监护技术
第10章 皮肤系统监护技术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第1章 总 论
危重症医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危重症监护技术是伴随着医疗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新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而不断发展与变化的。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病房,是将危重症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最佳救治效果的医疗单元。需要医护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监护技术则首当其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
重症监护技术就是把重症患者的各种重要生理信息及时、准确地提取出来,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以预报险情或病情趋势,为医师正确诊断、制定医疗方案提供基本依据,以便于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减少病死率,并为临床医学研究积累数据。危重症一直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疾病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由于危重症的基本病因被分散到不同的医学专业,使得对危重症缺乏统一的认识和了解,极大地影响到危重症的治疗。因此,现代医学将ICU作为危重症医学的实践基地,所以要想对危重症医学有所了解,首先必须了解ICU。
一、ICU及监护技术发展简介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即已认识到给予外科手术患者特别管理的重要性。伟大的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在1863年就曾撰文提到,其时“在小的乡村医院里,把患者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患者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的情况已不鲜见”。这种专门为术后患者,以后又进一步扩大到为失血、休克等危重外科患者开辟的“小房间”存在相当长的时间,直至20世纪20年代被正式命名为“术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最早的“术后恢复室”主要是为神经外科患者设置的,此后各种专科及综合性的“术后恢复室”作为麻醉科或外的一部分相继成立并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一些大型的医疗中心把危重患者及某些大手术后的患者集中起来,加强护理力量,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满足战地外伤的救治,一些严重创伤后的战士,通过加强监测和护理,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和病死率,大大促进了ICU在欧美国家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若干重大事件促进了“术后恢复室”向更高层次发展。50年代初,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流行多发性神经炎,为抢救呼吸衰竭患者,麻醉科医师携带呼吸器介入了病房的抢救工作,并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很早以来人们即已认识到机械辅助呼吸对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大的治疗价值,但其笨重的体积、复杂的操作和有限的功能妨碍了其在病房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