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编著者钟广汉、胡翔、陈道军。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介绍计量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计量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及计量检定的基本要求和知识,包括:概述、计量单位、测量仪器及其特性、量值传递与溯源、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商品量的计量监督、计量认证以及工业计量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计量管理、计量检测和计量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资料,也可供企业和政府部门计量管理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概述
一、测量
一测量概述
二测量的作用
二、计量
一计量概述
二计量的发展
三计量的特点
四计量的分类
三、计量学
一计量学概述
二计量学的范围
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量与科学技术
二计量与生产
三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四计量与贸易
五计量与环境保护
六计量与节能
七计量与国防
八计量与文化体育
九计量与人民生活
第2章 计量单位
一、概述
一计量单位的概念
二计量单位的符号
三计量单位与量值
四计量单位的选择
二、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一基本单位
二导出单位
三计量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SI
四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五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六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要求
七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八部分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举例
第3章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
一、概述
一测量仪器及其作用
二实物量具、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
三测量链、测量传感器、检测器、敏感器
四显示器、指示器、测量仪器的标尺和仪器常数
二、测量仪器的特性
一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
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第4章 量值传递与溯源
一、概述
一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二量值传递及溯源的必要性
三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四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二、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一用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二发放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传递
三通过发播标准信号进行传递
四用计量保证方案MAP进行传递或溯源
三、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
一计量基准
二计量标准
三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
四、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和比对
一量值溯源体系
二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
三检定、校准、检测过程
四校准测量能力的评定
五检定周期和校准间隔的确定
六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
七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的管理
八仲裁检定的实施
九比对
五、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及计量检定规程
一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概述
二检定系统的主要内容
三计量检定规程概述
四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5章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
一、我国计量法规体系的组成
一计量法律
二计量行政法规
三计量规章
二、计量监督管理体制
一计量监督管理的概念
二我国计量监督管理体系
三我国计量技术机构体系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组成
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责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行为准则
四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6章 计量器具监督管理
一、计量器具产品的法制管理
一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
二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管理
三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
二、计量器具检定的法制管理
一实施计量检定应遵循的原则
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三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四计量仲裁检定的实施和管理
五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
六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
七注册计量师的管理
三、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
第7章 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零售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管理对象
二管理要求
三核称商品的方法
四法律责任
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
一管理范围
二管理体制
三基本要求
四净含量标注要求
五净含量计量要求
六计量监督管理措施
七禁止误导性包装
八计量保证能力评价
九法律责任
第8章 计量认证
一、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
二、评审准则
三、资质认定程序
一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行政许可办事程序
二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程序
四、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监督管理
一证书的监督管理
二监督评审
第9章 工业计量管理
一、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三、工业计量的国家标准
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有关术语
五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六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要求
附录 GB/T 19022—2003/ISo 1002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