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理论;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核算技能;会计实务模拟训练。
|
目錄:
|
第一章 会计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职能
第三节 会计等式
第四节 会计前提
第五节 会计要素
第六节 会计科目
第七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 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 记账符号
第二节 账户结构
第三节 记账规则
第三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四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 日记账
第三节 分类账
……
第五章 会计报表
第六章 核算技能
第七章 会计实务模拟训练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发展
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此,人们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据史籍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为王朝服务的会计,委任专职官吏,保护朝廷财产,计算钱财收支,采用“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的“月计岁会”核算办法。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主管会计工作的“计相”等官职,期间出现“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记载会计事项。宋代出现“会计”专门术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都要编“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具体算清、明确经管财物官吏的责任。明末清初,为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在“四柱清册”基础上发展为“龙门账”,用以计算盈亏,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相当于各项收入、“缴”相当于各项支出、“存”相当于各项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及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一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核对相符称为“合龙门”。清代又发展为“天地合一账”,对一切会计账簿,都要在账簿上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的方式,直行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一”。“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天地合一账”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传统中式账簿的发展过程。
……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