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
陈健飞
理学博士,广州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暨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暨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
目錄:
|
Part 1 万物土中生
一、土壤与土壤肥力
Part 2 土壤类似“活机体”
二、多功能的土壤
一、土壤的“生、老、病、死”
二、土壤的“体型”
三、土壤的“体征”
四、土壤的“体质”
五、土壤的“更新”和“再生”
Part 3 多姿多彩的土壤
一、从“五色土坛”谈起
二、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三、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Part 4 土壤健康与环境
Part 5 “呵护土壤健康”在行动
结语
|
內容試閱:
|
Part 1 万物土中生
一 土壤与土壤肥力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地球系统无机界向生物有机界转化的“桥梁",是陆地生态系统和生命发展的基础如图1-1,曾琦绘。土壤具有资源、环境、生态属性,
“有限性、不易再生性、难以移动性和多功能性,,是土壤的“性格”特点。
土壤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和能量系统,是绿色植物生长繁殖的自然基地,是多种养殖业、天然植被和动物生活、繁衍的场所,她提供的谷物、肉类、禽蛋、果品、纤维和木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同时又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和产物.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就是土壤肥力。我国土壤学家指出,土壤肥力是在天、地、人、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在太阳辐射热的主导作用下,土壤内部的热、水、气、肥4要素“稳、匀、足、适"地协调植物生理过程,让植物吃得饱养分、喝得足水分、住得舒服呼吸通畅、温暖舒适的能力。土壤的自然肥力差异很大,通过人类长期的定向培育,可把“生土”变成“熟土”,再把“熟土"变成“肥土”如图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