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动物考古学(第2版)》编著者伊丽莎白·瑞兹、伊丽莎白·维恩。
《动物考古学》全书可以概括为四个特点。其一是在突出其主要目标是理解人类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这门学问的多学科结合的特点,介绍了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凝练科学问题,高屋建瓴,更加全面地把握研究的方向、思路和方法。其二是通过介绍动物遗存的埋藏与采集、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衍生资料的提炼等,尽可能客观地阐述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独特性和局限性,系统地罗列可以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要妥善地把握结论的分寸。其三是通过探讨获取肉食资源的策略与利用动物的其他方式、饲养家畜的起源与发展方式、古代环境的状况等,研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及古代人类对动物的影响。其四是在附录中把书中提到的所有动物的目、科、属、种及英文名称进行了系统的排列,列出贝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部位及位置的名称,对如何管理、出版和保管动物的比对标本、考古出土标本进行阐述,还介绍了如何发表统计、观察及测量的结果等。
|
內容簡介: |
《动物考古学(第2版)》编著者伊丽莎白·瑞 兹、伊丽莎白·维恩。
《动物考古学(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是动
物考古学的经典入门教材之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动 物考古学的学科内涵、学科发展史、理论基础、研究
内容与方法等各个方面。该书强调从考古遗址出土的 动物遗存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的关系,着重介绍
了动物考古学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动物考古学的 原始资料与衍生资料的获取与分析程序、遗址的形成
过程、人群的生存策略、动物资源利用方式、动物的 驯化与古环境研究的内容。
本书重点介绍动物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
践,适用于作为动物考古学的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 为考古学及科技考古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中译本序
第二版 原作者前言
第一版 原作者前言
原作 者致谢
第1章 动物考古学
第2章 动物考古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3章 基础生物学
第4章 生态学
第5章 动物遗存埋葬与采集
第6章 收集原始资料
第7章 衍生资料
第8章 作为肉食者的人类:生业经济策略与利用动物的其他方式
第9章 动物:驯而控之
第10章 古环境状况的证据
第1l章 结语
附录l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