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

書城自編碼: 207571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李元洛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315430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22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86
《 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绝唱千秋:穿越元曲绝句 》
+

NT$ 326
《 万遍千回梦里惊:唐诗之旅 》
+

NT$ 326
《 曾是惊鸿照影来:宋词之旅 》
+

NT$ 190
《 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 》
+

NT$ 171
《 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宋词之旅 》
內容簡介:
缤纷的元曲,有如春来时争相吐蕊的繁华,有如夜空中腾空怒放的焰火,照亮照花了我们数百年后凝神观赏的眼睛。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从时光隧道直达元朝,和元曲作家们面对面的灵魂交流与对话,聆听八百年前的人歌人哭和弦索锣鼓的协奏之声。
關於作者:
李元洛,湖南长沙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多所大学名誉教授与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在海峡两岸出版《诗美学》《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等诗学著作十余种。《书院清池》《穿越唐诗宋词》《风骚百代——诗文化大散文》等散文集十余种。
目錄
文章不写半句空(代序)王开林 001
诗人的自画像 001
元朝基本没有什么文字狱,元曲家们能相当自由地不平而鸣,而直抒胸臆的“自述”之类,就是“鸣”的最直接最痛快的方式。
小漂泊与大漂泊 014
小漂泊,是指个人的有限之身与有限之生,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的四处流徙;大漂泊,则是芸芸众生在无尽的时间与无穷的空间中本质的生存状态。
诗国神偷手 023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后人偷前人之词、之意、之势者不胜枚举。
鸣冤诉屈的恨曲与悲歌 036
在前代的唐诗宋词中,写到“冤”的,都没有像元曲这样集中而强烈,这样为一个普通的弱女子而击鼓,为马牛羊实际上是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升斗小民而鸣冤。
黄钟大吕 048
八百年后我在江南侧耳倾听,那铿锵,那沉雄,那激越,仍然从遥远的北方深远的岁月里隐隐传来。
浩然正气 058
在元代,张养浩可以说是一位乱世完人。他晚年的视死如归,高风懿范,使他成为了那个浊世的“当代英雄”。
石破天惊 067
在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中,《高祖还乡》是一个异数,一员另类,一蓬胆大包天的讽刺的火焰。
西北与东南 076
薛昂夫有如一颗彗星从大西北的天幕升起,落于东南,它划过元朝的天空,也划过中国文学史的篇页。
异数与奇迹 087
出身显贵高居上层的贯云石视富贵如浮云,弃荣华如敝履,是异数中的异数,奇迹中的奇迹!
骗你没商量 097
元人的上述两曲虽然年代已经湮远,但它的鉴照作用并未也永远不会消失。
财神爷与孔方兄 106
《冬日写怀》三曲写得最为沉痛,“黄金壮起荒淫志”,这话骂尽了世人。
柴米油盐酱醋茶 115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在元曲中是如何联袂出场的,它们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与狼共舞 124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一语,说的并非个别的事例,而是以高度的概括揭示官盗如一,特别是官即是贼的现实。
生存还是毁灭 137
读书人传统的进身之阶,在元代已经被马蹄颠覆被刀剑解构了,不愿毁灭犹恋生存,许多人就浪迹江湖,寄迹青楼,遁迹书会。
臣妾与怨妇 153
从元代读书人的臣妾心态,当代的读书人不是也可以照照自己的面影吗?
末世文人的英雄情结 165
元杂剧中的历史剧,为汉民族的英雄建造了一条光彩夺目的画廊。
悲怆的豪放 179
元曲家的豪放豁达,骨子里浸透的是由于失落与无望所带来的苦涩,是看透了生命无常万缘皆空的悲凉。
丧钟为谁而鸣 191
为元朝的灭亡奏响葬钟的,是记载于元末明初陶宗仪所撰笔记《南村辍耕录》的无名氏的〔正宫?醉太平〕。
翠袖佳人 白雪阳春 201
元曲家赠歌伎之作表现的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这是元代与元代曲坛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异性之情与同好之谊 210
元散曲歌伎作家虽只有寥寥几位,但吉光片羽,也仍弥足珍贵,我们还可以从中隐约朦胧地远眺一些女艺人的风采。
花开三朵 231
元代的“曲”毕竟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的代表而不可替代,向我们演奏的是另一番动人的风景。
春兰秋菊不同时 247
元曲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大不相同于唐诗宋词的崭新的世界,它的语言呈现的是通俗质朴之姿与活泼诙谐之趣。
桃李东风蝴蝶梦 261
有如变幻多姿的万花筒,元曲中写梦境之作角度不同,写法各异,可以说多姿多彩。
好花看到半开时 273
元散曲中的曲牌既多且美,有如缤纷的落英,不仅可以照花你的眼睛,而且也会听亮你的耳朵。
语言艺术的奇葩 283
元曲中缤纷的比喻啊,有如春来时争相吐蕊的繁花,有如夜空中腾空怒放的焰火。
美如缤纷的礼花 295
诗词曲中的另类算术是诗意的算术,在诗人的灵心巧思之中,平日枯燥的数字有如鲜花含苞而放。
缪斯的点金术 305
元代曲家拥有前人留下的价值连城的文化宝藏,他们当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前去支取,借本生利。
后记 318
內容試閱
好花看到半开时
元散曲中的曲牌既多且美,有如缤纷的落英,不仅可以照花你的眼睛,而且也会听亮你的耳朵。例如“醉花阴”“喜迁莺”“人月圆”“塞鸿秋”“鹊踏枝”“满庭芳”“红绣鞋”等等,这些美视而且美听的曲牌之名是如何诞生的呢?是谁的锦心绣口,最早为它们命以嘉名?这真是令人遐想。还有一个曲牌,什么名称不好取呢,偏偏取名叫做“一半儿”。今日流传的一句熟语就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半儿”也多表男女之情,又名“忆王孙”,用于剧曲和小令,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这个曲名大约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一半”,这个词义有多解,但主要是表示居中一半的程度(二分之一)或不完全之意。它和我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关系颇为暧昧,清代字歌振的李密庵就曾写有一首有名的《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这首诗形象地表现了折中调和的中庸哲学,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所以颇得读者的喜爱,其中也包括林语堂的欣赏,林语堂曾将它写进自己的著作《生活的艺术》之中,作为他所理解与认同的“诗意的栖居”。
如果将这种表现了中庸之道的“半半哲学”置之不论,而单说其中“半”字的运用,却颇饶文字情趣,尤其在古典诗词中,“半”字还真是能者多劳,不时可以见到它们勇于担当方面之任;而许多“半”字的运用,的确能让我们半惊半喜,感叹于汉字的魔力,文词的魅力,“半”字的奥妙。如“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宋黄公度:《道间即事》),“小姑昨夜巧妆束,新月半痕玉梳小”(元贯云石:《彭郎词》),“萧索半春愁里过,一天风雨尽啼痕”(明沈宜修:《绝句五首》)等等,都是如此。李白当年离开家乡四川,作有一首《发渝州》:“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对于故乡的明月,他用的是“半轮”而非“一轮”,这也许是写实,但更多的则可能是艺术的需要,因为未满的“半轮”比已经圆满的“一轮”,更能激发作者自己和读者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半轮”是留有余地的别样境界,“一轮”则是一览无余的水尽山穷,所以李大诗人的后辈同乡与同道苏轼,在他的《送人守嘉州》中还要对前贤之作大加称道:“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千年之后我如此“解道”谪仙的“半轮”之语,不知坡仙是否会欣然同意而抚髯一笑?
其实,在唐诗中“半”字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许多诗人对此都是情有“半”钟。白居易的《暮江吟》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夕阳秋水的美景历历如见。张继的《枫桥夜泊》吟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他的夜半钟声,余音袅袅,引起不少诗人的钟声于午夜共鸣,如温庭筠之“无复疏窗半夜钟”,陈羽之“隔水悠悠半夜钟”,许浑之“月照千山半夜钟”等等,汇成一阕夜半钟声钟声半夜的交响曲。以致千年以后,我的前辈同乡王夫之在他的《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一诗中,还要有疑而问:“刚吹楚水三生笛,谁打姑苏半夜钟?”又如晚唐诗人任翻(一作“蕃”)游浙江天台山巾子峰,宿于禅寺,作《宿巾子山禅寺》之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这是得到后人“任翻题后无人胜,寂寞空山二百年”的赞誉的好诗,但诗中的“一江水”,就曾被人改为“半江水”,易“一”为“半”,大约是月出东山,山峰遮住了半江水月,这是实有之景,同时,恐怕也是月下之“半江”比“一江”色彩与层次更为丰富多样,也更为刺激读者的想象吧?对此一字之师,任翻口服心服,以后他又作《再游巾子山寺》诗:“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野鹤尚巢松树遍,竹房不见归时僧。”可一而可再,日后他复作《三游巾子山寺感述》之诗:“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惟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犹过半江来。”此诗的结句固然有刘禹锡《石头城》的“夜深犹过女墙来”的流风余韵,但也可见他对于“半江”意象之念念不能忘情。
诗是年长的姐姐,联语为晚出的妹妹,但由于她们有嫡亲的血缘关系,所以风景胜地的联语用“半”字之处也很多。“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的名联,为清人刘凤诰所撰,刘鹗就曾将它引用在其名著《老残游记》里。“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这是云南昆明市郊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的联语,为嘉庆举人硕庆所作,令人想起大观楼上,康熙时的布衣孙髯所撰长联中的“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而苏州的“闲吟亭”呢?它拥有的亭联是:“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以上数联,可以说都深得“半”字之妙。据云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下的诗与联当然绝非都以“半”字取胜,如杭州的三潭印月,其联语则是:“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浸一轮秋。”“一轮秋”之月色可疑,应该是从李白的“半轮秋”偷取转化而来,但它为水中的秋月传神写照,广阔平面之湖与玲珑团之月大小映照,读来也别是一番滋味。
宋代理学家邵雍有一首诗,题为《安乐窝》,其中有句是:“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他原意虽仍是表现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但酒之“微醉”与花之“半开”的意象,也说明生活与艺术都应该留有余地,不要太满太溢,如此反而更令人想象,促人追求。我想,元代曲家的〔仙吕·一半儿〕曲牌及曲词,大约就是深得“半开”的艺术的奥秘吧?如作者分别为张可久与徐再思的两首:
海棠香雨污吟袍,薜荔空墙闲酒瓢,杨柳晓风凉野桥。放诗豪,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仙吕·一半儿〕《野桥酬耿子春》
河阳香散唤吟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一半儿雨。
——〔仙吕·一半儿〕《落花》
耿子春是张可久的朋友,生平不详。此曲写文朋诗友之间的聚会,少不了吟诗作赋,互相唱和题赠。“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可见他们以酒助诗以诗助酒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逸兴遄飞之情状。徐再思之曲写暮春景象,“河阳香散”,用晋代潘岳任河阳令在城中遍植桃李花的故实;“金谷魂消”则指晋代石崇的爱妾绿珠跳楼而亡,暗用杜牧《金谷园》之“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诗意;“隋苑春归”,说的则是骄奢的隋炀帝早已败亡,而今隋代园囿之花木凋零,惟闻子规的啼鸣。“一半儿狂风一半儿雨”,这既是写自然景象,不也是借落花而抒情寄意,暗寓历史的雨骤风狂吗?
一般性的写景抒情如此,写男女之情时,不论是恋情与欢情,或是离情与悲情,〔一半儿〕曲牌则有更多大显身手的英雄用武之地。美酒饮教微醉,好花看到半开,许多名篇俊句就络绎而来,构成了元曲中的另一番旖旎风光,别一道亮丽风景。在元曲的百花园里,在“一半儿”这一花种盛开的角落,我不妨一并摘来关汉卿手植的名为〔仙吕·一半儿〕《题情》的四株: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掩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多情多绪小冤家,拖逗得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这是由四支曲子缀为一篇的组曲,以抒情女主人公之“情”贯串全篇,刻画的是一位热恋与苦恋中的善良多感的少女形象,寥寥四首,足可抵现代的一篇出色的心理小说。而“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全是从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着笔,矛盾而统一,相反而相成,不仅使曲词富于心理活动的张力,也颇有心理表现的深度。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像一半儿四首的《题情》,几乎没有一首是不好的,足当《子夜》《读曲》里最隽永的珠玉。”如果还要内部纷争,评定高下,那么,哪一首能排名第一呢?我以为是第二首,它抒写男女爱情的泼辣大胆固然远胜唐诗宋词中的有关描写,令人心旌摇荡,它描状人物心理的曲折变化,也可说妙到毫巅,难怪郑振铎在其另一部著作《中国俗文学史》中,要赞扬此曲表现男欢女爱是“俊语连篇,逸情飞荡”。七情六欲,本是人之常情,而男女之情更是天经地义,百咏不衰。但是,对于这种人生普遍共有的“艳情”,关汉卿也只写到“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余地,这就是美,而当今那些不堪入目的所谓“下半身写作”的诗作,与之比较相去何止云泥!
关汉卿不愧是元曲最重要的启幕人与主持人,不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奠基者。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虽率先提出“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后来又有人认为四大家中应列入王实甫,如明人王骥德《曲律》就提出“王马关郑”之说;但应该还是以王国维的看法最为权威,可称定论,他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即以〔一半儿〕曲牌作词而论,正是因为有关汉卿示范于前,所以后人才接踵而来,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如查德卿〔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春情》和徐再思的〔仙吕·一半儿〕《春情》: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写残三四遭。絮叨叨,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别离,一半儿因咱一半儿你。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曾经说过:“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查德卿之曲写一位少女给情人写信的情景,其过程是写而复撕撕而复写,其字迹是一半端正一半潦草,表现热恋中的心理可谓丝丝入扣。云情雨恨,眉目传情,这在今天可说是小菜一碟,但在封建社会却是男女之大防,异性之禁忌。徐再思曲写小儿女的眼去眉来,终于被人识破而以分离的悲剧收场,“一半儿因咱一半儿你”,自责与他责之中,蕴含了多少相思之情、怀念之绪、懊恼之思和怨恨之意啊!
然而,我以为最得关汉卿真传而且也最引人遐想的,是宋方壶的〔仙吕·一半儿〕《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一半儿关。
前两句,化用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写思妇因怀人而香消玉减。夜已深沉,绣户犹未上栓,“一半儿微开一半儿关”,此情可待,颇有元稹《莺莺传》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之遗意。那天晚上后事究竟如何?她的意中人最终来了没有?作者写到门户“微开”与“半关”就戛然而止,作者既然隐身幕后,不作交代,其他的当然就只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文学创作中有所谓“母题”,即传统的甚至是永恒的题材与主题,不同时代的作者都可以争相抒写而一展身手。以〔一半儿〕的曲牌歌咏爱情,与关汉卿、查德卿等人一脉相承,清人杨瑛昶的〔北仙吕·一半儿〕和同是清人的冯云鹏之〔北仙吕·一半儿〕《新嫁娘》,也可以顺便拈出而供读者奇曲共欣赏:
郎如春光妾如舟,河水清波一处流。情长情短几时休?思悠悠,一半儿莲红一半儿藕。
宝奁装就待春风,鸳枕鸯衾色色红。怎样鱼游春浪中?觑朦胧,一半儿猜疑一半儿懂。
前一首颇具民歌风,“莲”谐音“怜”,“藕”谐音“偶”,那是南朝乐府民歌的首创与惯技了。曲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女子,也许还真是一位江南船娘?她和恋人的这一段情既然已经开花,最后结果了没有呢?作者只写到“一半儿莲红一半儿藕”,便没有了下文,对他们的过去既未详写,对他们的未来也更未涉笔,然而在短短的篇幅中,提供了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的天地。冯云鹏的〔北仙吕·一半儿〕《新嫁娘》,是共由十六支小令构成的组曲,上引者为第一首。它写新嫁娘对婚后生活的想象,似懂非懂,若明若暗,虽明白而神秘,既向往而忐忑,“一半儿猜疑一半儿懂”,真是恰到好处。如果像今日某些言之不足还以□□代之的“名家”作品那样,作十分裸露而低级的形而下的描写渲染,有如“儿童不宜”的三级片,那该是何等美感全无而大煞风景!
“一半儿”就是不到顶点,留有审美期待,刺激审美想象,中国美学所倡导的“含蓄”“意在言外”“有余不尽”等等,正是如此。台湾散文女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星星都已经到齐了》一书中,有一文就是以“一半儿春愁,一半儿水”为题,这大约是上述古代曲家所始料未及的吧?艺术的原理中外相通,十八世纪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著有《拉奥孔,论绘画与诗的界限》一书,在这部文艺美学著作里,他以希腊雕像“拉奥孔”为例,认为作家艺术家应该“选择富有包孕性的那一顷刻”,而要避免描写“顶点”。他说:“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现它的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承前启后的顷刻,包含过去暗示未来的顷刻,刺激读者的联想与想象的顷刻,如酒之微醉如花之半开的顷刻,元曲中的“一半儿”啊!


语言艺术的奇葩

诗歌需要比喻,有如飞鸟需要振羽万里长天的翅膀,没有乘风而起的翅膀,鸟儿怎么能在高空作滑翔的表演、逍遥的游行?诗歌需要比喻,有如花朵需要动人的色泽与芬芳,没有诉之于视觉的色彩与诉之于嗅觉的清芬,花朵怎能得到众生的欣赏、诗人群起而歌之的赞美?
比喻,就是“借彼喻此”而妙语生花。长于幽默的作家林语堂讽刺有的人发言或演讲,总是滔滔不绝,长而乏味,他采取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表达策略,即运用比喻,而且是匪夷所思出人意表的比喻:“男人的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没有中间那个妙不可言的比喻,鸟儿岂不是只能匍匐于地上?花儿岂不是顿然失却了迷人的色彩与芬芳?
比喻,建立在心理学利用旧经验引起新经验的“类化作用”的基础之上,就是“借彼喻此”地形象地形容和表现,把抽象的意义事理说得浅显具体,把艰难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易知,把不易尽相传神的事物描绘得活灵活现,从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美的印象,产生联翩的审美联想。我国古籍论及比喻,最资深的大约数墨子的《小取》篇:“辟也者,举也物(引者注,“也”与“他”通)而以明之也。”稍后的荀子的《非相》篇涉及“谈话之术”,也提出过“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的意见,时至刘勰《文心雕龙》,其“比兴”篇之“比”就是专论比喻,他于此篇论说了比兴的意义及其异同,还说明了“比”的内涵及运用的原则,是论比喻的里程碑。宋代陈骙的《文则》一书,不仅将比喻分为十类,而且还大声疾呼:“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而当代浙江省修辞学会编著的《修辞方式例解词典》,竟将比喻分为二十四种,令人叹为观止,真是其比洋洋者矣!
对于域外之西人,我们可以统称之为“碧眼黄髯”,但对于比喻,碧眼却也投以青眼,可谓中外同心。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人亚理斯多德,在他的名著《修辞学》中不仅认为“诗与文之中,比喻之为用大矣哉”,而且还将比喻与生动、对比并列在一起,作为修辞的三大原则,他甚至还将比喻与天才相提并论:“世间唯比喻大师最不易得,诸事皆可学,独作比喻之事不可学,盖此乃天才之标志也。”时至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也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记不忘。”而在美国当代学者勃鲁克斯与华伦合著的《现代修辞学》中,也强调:“比喻是首要的表达手法。用比喻往往是述说某一事物的唯一方式。”举例为证,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邓恩有《临别劝卿勿悲伤》一诗,他以“圆规”为喻,远行的男人如画圆的脚,围绕圆心,始终如一,最后仍然回到起点,在家的女子为圆心所在的不动的脚,坚贞如一,日夕侧身遥望远行之人,而且侧耳倾听游子归来的消息。这种智比趣喻,生面别开,不仅在西方诗歌中比所未比,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写男女离情的比喻,如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也大异其趣。虽然不要问风从哪里来,但雪莱的西风颂与李商隐的飒飒东风原自有别啊!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召南·野有死麕》),“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邶风·柏舟》),这是《诗经》之譬;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离骚》),“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山鬼》),这是《楚辞》之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田园居》),“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这是汉魏六朝诗歌之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暮春》),“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念奴娇》),这是唐诗宋词之喻。
《诗经》与《楚辞》中的比喻如花之始开,汉魏乐府与唐诗宋词中的比喻如繁花照眼,在它们之后,元曲中比喻之繁多且富于新意,则有如夜空中的满天星斗——天神所放的烟火了。

比喻,有如花中的三色堇,有如物中的三连环,它一般是由所要说明的事物本身的“本体”,以作比方的另一事物的“喻体”,以及连接本体与喻体的“喻词”所构成。但是,有的比喻既省略了本体,也节约了喻词,只剩下喻体单打独斗,这大约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借喻”吧?《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的本意,是在说明君子之坚贞守正如雪压霜欺中之青松翠柏,然而,本体与喻词全部都省略了。又如阮籍《咏怀》诗中之喻:“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诗句所喻者何?没有点破,刺激的是读者的联想。在元散曲中,有的通篇就是一个借喻,或者说整首散曲就是由一个喻体结撰成章,如王和卿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墙东。
现实生活中有如此硕大无朋的大蝴蝶吗?《岭南异物志》记载:“人于海中,见有物如帆过海,将行舟,竟以物击,破碎堕下,乃蝴蝶也,去其翅足,得肉八十斤,啖之极肥。”这种蝴蝶,大约只能飞翔在子虚乌有的神话里和浪漫不羁的想象中,如《庄子·逍遥游》中徙于南溟其翅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说:“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挣破庄周梦’云云,由是其名益著。”陶宗仪说明了此曲创作的缘起,除他之外,徐的《徐氏笔精》、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及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等书均有记载,可见其名之盛。然而,王和卿的“大蝴蝶”到底喻指什么呢?今人有的认为“蝴蝶实际上是作者理想人物的象征”,有的则认为“这只‘大蝴蝶’不就是写‘高衙内’式的花花太岁么”,有的人根据陶宗仪所说的“时有关汉卿者,亦多才风流人也,王常以讥谑加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认为此曲是“对关汉卿寻芳采花的风流生活进行善意的戏谑”。以上诸说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虽然好诗可以义有多解而不是单解,西谚早就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怎么解释才合于或接近作者创作的本意呢?可惜我只知道他是大名(今河北大名市)人,今存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一套,其它一切因为人去楼空而无从考索了。
不过,王和卿还有一首〔双调·拨不断〕《大鱼》,与上述之曲同一机杼:
胜神鳌,卷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此曲也全是由一个喻体构成。《列子·汤问》记载的神话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随波飘浮,天帝派十五只神龟(神鳌)轮流上班顶住。而王和卿笔下的大鱼更胜神鳌,漫卷风涛,以一己之力背负着蓬莱仙山,浩浩大洋其大莫测,尚且容不得它翻身掉尾,如此大鱼,姜太公如何下钓?不仅是姜太公,恐怕自称“海上钓鳌客”的以明月为钩以天下不义之人为饵的李白也无从措手吧?作者在比喻什么呢?说它是被压抑的作者的自况与自我宣泄,说它可能是元代空有抱负生不逢辰只得在精神领域中寻求自由不羁的知识分子的象征,恐怕都不无道理吧?元曲中两首有名而各不相同的“喻体曲”,均出自王和卿的笔下,可一而可再地成为联璧双珠,观赏之余,我们不免惊叹作者真是长于比喻的高手。
比喻如果是一条江河,其重要支流之一便是“隐喻”。“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徐再思的〔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隐喻的是不与元蒙统治者合作的知识分子的高标;“为俺未遂封侯,把它久耽误,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靖虏,好与清时定边土”,施惠〔南吕·一枝花〕《咏剑》描绘宝剑,抒发的是怀念故国有志不伸的时代的感叹。然而,与隐喻遥相呼应的另一条最重要的支流却是“明喻”,即“本体”“喻词”“喻体”三者俱备的比喻。明喻,应该是比喻中的主力军,担当的是正面战场或主战场的重任,在唐诗宋词中,如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的“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如张先《浣溪沙》之“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如秦观《浣溪沙》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等,均是明喻之花。而在元曲中,明喻也大有才人用武之地,我们且观赏一些曲家们的不凡身手: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三煞〕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鲲鹏翼。弯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马致远〔般涉调·哨遍〕《张玉岩草书》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王实甫《西厢记》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塞鸿·正宫秋〕《浔阳即景》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汤式〔越调·柳营曲〕《听筝》
用今日流行的称谓来说,朱帘秀是当时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关汉卿的套曲《赠朱帘秀》巧妙地以她芳名中的“帘”字为中心意象,全篇以咏帘的华美脱俗来赞扬她。朱帘秀人面桃花,佳人命薄,婚姻不幸,所嫁非偶——后来在杭州嫁给了一个道士。上引片段,是套曲的尾声。别时容易见时难,关汉卿出之以明喻,将朱帘秀比之为“一池秋水”“一片朝云”。元代称道士为“先生”或“守户先生”,关汉卿希望得到她的人对其要倍加珍惜。我每读至此,总不免要想到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一诗:“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还没有在我心头完全熄灭,但是,让它不要再来惊动你吧,我不愿给你带来丝毫的烦恼和悲伤!我曾经无言地、无望地爱过你,但愿有一个人爱你,就像我爱你一样。”中外同心,于斯可见。
马致远的套曲,盛赞同时代的张玉岩草书的高明神妙,追踪晋唐,是“四海纵横第一管笔”。其生动传神的描写,使我不禁想起唐代的“颠张狂素”,想起唐人写他们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和“人谓尔从江东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负颠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等篇章。马致远全曲之比喻多达二十余个,而〔三煞〕状张玉岩草书的笔法韵致,全部七个比喻都是以明喻构成,真是可谓累累如贯珠。不过,时光如流水,流水无情,张玉岩其人生平已无可详考,其字也片纸不传,真令我只能遥望历史的渺渺烟云而临风叹息!
由红娘策划,穿针引线,张生于月明之夜琴挑莺莺。在《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中,王实甫以一连串的暗喻描绘莺莺所听到的琴音,等到莺莺逐步走近西厢,“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她终于明白“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于是又惊又喜,又盼又惧。此时,王实甫的才子生花之笔,由一串暗喻而变为一串明喻,他没有重复前人,也没有重复自己,而是从琴音的“壮”“幽”“高”“低”四个方面,一石而二鸟,既抒写了张生的情之所寄,也表现了听琴者莺莺之心有灵犀。在唐诗宋词中,写弹琴或琴声的佳作不少,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颀的《听李凭弹箜篌兼寄语房给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苏轼的应章质夫家琵琶手之请所写的《水调歌头》,但王实甫却可谓更上层楼,而且在元杂剧中将琴声描状得如此精妙绝伦,将弹者与听者的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并使它们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融为一体,恐怕也是绝无而仅有的了。
散曲一般不要求含蓄蕴藉,而是要显露痛快,而且散曲的句数较多,可多用衬字,与绝句律诗那些带着镣铐跳舞的形式相比,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相对自由得多,因此散曲中比喻特多而明喻不少,甚至一首散曲竟全部以明喻结撰成章,像周德清的〔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就是如此。浔阳即今日之江西九江,浔阳江即流经九江的长江,作者于傍晚登浔阳江楼眺望大江而作此曲。前四句为“联璧对”,五六句为“合璧对”,全曲的景物是“长江”“淮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七种景物,不但六句对偶,还出之以六个明喻,一景一喻。如果那些比喻像颗颗明珠,那么,作者明快豪放的审美意念,就是贯穿明珠的红线了。
汤式的〔越调·柳营曲〕《听筝》呢?没有重复前人写同类乐器所用过的意象,而完全是别调独弹,戛戛独造。曲中描摹筝声连用了四个明喻,美如缤纷的落花。
由曲家们之善用比喻特别是明喻,我不由想起明人朱权的《涵虚子曲品》,他对许多元曲家的作品,均是以一个明喻让他们对号入座:“马东篱如朝阳鸣凤;张小山如瑶天笙鹤;白仁甫如鹏抟九霄;李寿卿如洞天春晓;乔孟符如神鳌鼓浪;费唐臣如三峡波涛;宫大用如西风鹏鹗;王实甫如花间美人;张鸣善如彩凤刷羽;关汉卿如琼筵醉客;郑德辉如九天珠玉;白无咎如太华孤峰;贯酸斋如天马脱羁。”评之以喻,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比喻如花,但其中别具奇芬与异彩的一朵,中国叫“博喻”或“多项喻”,西方称为“莎士比亚式比喻”。
博喻,就是以三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去说明、描绘和表现同一个“本体”。莎士比亚是善于运用博喻的大师,随手拈来,例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独白:“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虽然世上的芸芸众生,有太多的人愧对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但莎士比亚对“人”的礼赞,传扬的是人本主义的理念,闪耀的是真正的理想的光辉。
元代以前,博喻早已在唐诗宋词中大显身手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商人妇演奏的琵琶声音之美,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至“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前后用了八个比喻来敲叩读者的耳鼓;苏轼的《百步洪二首》之一形容徐州东南百步洪之水激石乱,开篇八句连用了八个比喻:“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波澜迭起,穷形尽相,令人不得不感叹那位眉山才子的才气与才情,当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也曾经赞美过他的这种莎士比亚式比喻。然而,元曲家们并不甘心让唐宋名贤专美于前,他们在元曲这种更为自由活泼的诗的形式中,也以博喻作了精彩纷呈的演出。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全套四曲,共用了十多个比喻自比自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铜豌豆”几乎成了一代才人与浪子关汉卿的注册商标。班惟志〔南吕·一枝花〕《秋夜闻筝》较之前引汤式的〔越调·柳营曲〕《听筝》,虽然同是写筝,却是广用博喻另有胜长的异曲,如其中的〔梁州〕一节:“恰便似溅石窟寒泉乱涌,集瑶台鸾凤和鸣,走金盘乱撒骊珠迸。嘶风骏偃,潜沼鱼惊,天边雁落,树梢云停。早则是字样分明,更那堪音律关情。凄凉比汉昭君塞上琵琶,清韵如王子乔风前玉笙,悠扬似张君瑞月下琴声。再听,愈惊,叮咛一曲阳关令。感离愁,动别兴,万事萦怀百样增,一洗尘清。”刘庭信的〔中吕·粉蝶儿〕《美色》,以八支小令为一位少女画像,竟然用了三十多个比喻,数量为单篇的诗词曲的比喻之最,今天各种各样的“选美”活动,真该请他去当策划人或首席评委。曲家徐再思也是一位向美色献殷勤的歌手,他笔下的美女成阵,如下述两首:
荆山一片玲珑,分付冯夷,捧出波中。白羽香寒,琼衣露重,粉面冰融。知造化私加密宠,为风流洗尽娇红。月对芙蓉,人在帘栊,太华朝云,太液秋风。
——〔双调·蟾宫曲〕《名姬玉莲》
温柔乡里娉婷,清比梅花,更有余清。玉蕊含香,琼蕤沁月,瑶萼裁冰。冠杨柳东风媚景,赋芙蓉月夜幽情。花下苏卿,月下崔莺,世上飞琼,天上双成。
——〔双调·蟾宫曲〕《赠粉英》
当代台湾旅美名诗人纪弦,有一首名作题为《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呵呵,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亮起来了,你的名字。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元曲咏美人,也往往从名字入手喻人之美,前一首正是如此,作者以“荆山之玉”和“出水芙蓉”来比况“玉莲”,以致近人吴梅在《顾曲麈谈》中说“此曲与他的另一首《春情》为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矣。”而对于另一位佳人粉英,作者更是浓墨重彩,不惜工本,全曲十二句,句句是比,行行是喻,美人而美喻,相映而生辉。名作家郁达夫咏西湖有句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我说岂止是江山,美人同样也要文人捧,只是不知粉英得了徐再思的“秀才人情纸半张”之后,究竟如何酬谢?
元曲中缤纷的比喻啊,有如春来时争相吐蕊的繁花,有如夜空中腾空怒放的焰火,照亮照花了我们数百年后凝神观赏的眼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