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联合国基金会、社会化媒体先锋Mashable等机构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了第一届全球社会化媒体与公益峰会(Social
Media for Social Good
Summit),旨在联合全球领袖探讨如何使用创新技术与思维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释放新媒体技术的潜能使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更美好。
2011年9月,第二届全球社会化媒体与公益峰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加入其中;11月中旬,非洲首届新媒体公益论坛在突尼斯召开;12月初,中国首届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公益国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2年9月24日,第三届全球社会化媒体与公益峰会同时在美国纽约、中国北京、肯尼亚内罗毕举行三场主题论坛,并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发起了以新媒体和公益为主题的各种活动,首次通过社会化媒体实现了社会公益主题的全球对话。
三次峰会集中探讨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在公益促进领域的推动力量,使我们开始关注公益组织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项目推广的传播策略,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公益理念与实践的变革。
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为什么需要传播?
长期以来,以官办基金会为代表的公益组织因公益理念的陈旧以及体制和政策的约束,基本靠行政拨款、行政命令捐款以及企业捐赠等模式维持,较少在广大民众中进行项目的营销推广和善款募集。这与西方公益机构尤其是欧美国家基金会的运作方式有很大区别。欧美公益机构基本按照商业模式运作,非常重视公益项目的传播推广。商业与公益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进行项目的传播与营销,而在于营销所得利润在分配和使用目的上的区别。
其实,没有组织是不需要传播的。无论是商业公司、研究机构还是公益基金会都是如此。商品需要消费,研究需要推广,艺术需要观众,信息需要知晓,资金需要筹措,员工需要鼓励。任何组织都需要运用传播来增强影响力。对于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而言,传播更是日常运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基金会和受助方有效地与资助方、决策者、同行、媒体、普通民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增进关系。具体来说,有效的传播能够帮助公益组织实现公共教育、政策支持、物资筹措、项目宣传、人员招募等多重目标。
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不仅需要传播,还需要积极的传播策略:(1)
主动传播而不是被动传播,公益组织需要根据自我使命和计划,制定长期的传播策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传播活动;(2)
对话而不是独白,公益组织的传播活动与商业机构的市场行为一样,也需要确定目标受众,并对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态度分析,进行有策略的双向、多向交流对话,而非单一发布消息,这样才能激励公众的参与热情;(3)
善于与传播渠道持续合作而不是市场购买或无偿索取,善于利用各种媒体特性,根据自我使命,策划媒体、公众易于参与、传播的公共事件或公共议题,建立多赢的传播渠道。
中国大多数公益组织对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营销意识薄弱。但在今天信息为王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已经有一些公益组织意识到传播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开始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项目推广,尽管这一比例相较于国外基金会还非常低。根据基金会中心网2012年8月的数据,目前中国有各种公益基金会2
640多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
200多家。这些基金会中建有官方网站的不到25%;设立微博账号的仅有200多家,不到17%,及时更新信息的更是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