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古代汉语主观量表达研究》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调查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从共时、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主观量表达手段进行了考察,说明其历时的发展演变,讨论了主观量的相关理论。全书共分五章二十三节,从四方面对主观量问题进行了考察。
|
關於作者: |
罗荣华,1975年生,江西上高人。南京大学汉语发展史专业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站在站博士后。现任宜春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文传学院语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方言语法。在《中国语文》、《汉语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多项。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世界中的量范畴
第二节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相关研究
二、“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主观量
一、主观量研究概况
二、主观量的界定
三、主观量的来源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范围、语料、方法
一、研究目标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语料来源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观大量的词汇表达手段
第一节 词汇与主观量的相关理论
一、肯定/否定与主观量
二、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
第二节 “达到”与“超过”类词语与主观大量
一、“达到”与“超过”类词语表达主观大量的原因
二、达到类词语表达手段
三、超过类词语表达手段
四、小结
第三节 位移动词“至、到、达”与主观大量
一、“至、到、达”与主观大量
二、至(直至、乃至、甚至)
三、到
四、达
五、小结
第四节 “接近”类词语与主观大量
一、“接近”类词语表达主观大量的原因
二、表达主观大量的“接近”类词语
三、小结
第五节 “连续”类词语与主观大量
一、“连续”类词语表达主观大量的原因
二、表达主观大量的“连续”类词语
三、“犹”、“尚”、“还”与主观大量
四、小结
第六节 “纔(才)”类副词与主观大量
一、“纔(才):”类副词的历时演变与主观大量
二、“纔(才):”类副词来源与主观量考察
三、小结
第七节 其他副词与主观大量
一、“下限”概念类词语与主观大量
二、“足量”类的副词与主观大量
三、语气副词“竟”与主观量
四、主观大量标记“好”
五、语气副词“就”与主观大量
六、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观小量的词汇表达手段
第一节 “不过”、“不到”类词组与主观小量
一、“不过”、“不到”类词组与主观小量
二、由否定副词“不”构成的词组
三、否定副词“未”构成的词组
四、主观小量标记“不”和“没”
……
第四章 主观量的语法表达手段
第五章 主观量的数量夸张表达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