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养生是一辈子的事儿,不可等待,最要紧的是从“现在”开始,抓住今天,马上去做。不过,在做之前,你需要两个导师,略加指点。这两个导师,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华山派一样,一个侧重“内家功法”,强调内力,苦练内功,理论至上;一个属于“外家功法”,强调技巧,喜欢精妙绝伦的剑式,实用至上。
养生的“内家功法”,就是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外家功法”,则是药学的集大成者《本草纲目》。它们虽都是基于“人学”的医学,是把人当成一个小宇宙,而不是“器官的组合”来看的。所以,它们骨子里头,都是“养生学”;它们是医术,但本质是“求无病”,养生是其根基,“治未病”是其灵魂。
人要长寿,必先了解自己,这是内功,《黄帝内经》中说的养生,不得不看;其次要懂点技巧,《本草纲目》里的“养生经”,不得不学。《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经》把这两部经典中的“养生经”集合一处,这样可以方便读者阅读应用。
|
目錄:
|
第一章 新养生主义 和谐小天地
第一节 “小气候”之根: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第二节 “小气候”之基:
精神肉体 天人合一
第三节 谁偷走了你的寿命:
影响长寿的若干细节
第二章 内部小气候:了解你自己
第一节 十二器官 都当什么“官”
第二节 心肺、肠胃 养生之基
第三节 五脏有好恶
精气不可“聚”
第四节 气血如何?
疼痛告诉你真相
第三章 外部小气候:观察你自己
第一节 神秘生死线:
破译死亡密码
第二节 黄帝被骂了个灰头土脸:
养生要看“脸色”
第三节 “吓人”的汗水:
透过津液看端倪
第四节 脉搏的秘密:
忍辱负重“脉师傅”
第四章 情绪小气候:平和你自己
第一节 黄帝炖了锅“心灵鸡汤”:
平和者长寿 无争方日久
第二节 君臣俩客串了把周公
透过梦境说养生
第三节 精气不归位 所以难入睡
第五章 外界大气候:呵护你自己
第一节 你也富有“四海”
“气顺”健康自来
第二节 灯笼“笼”着灯
养生要防“风”
第三节 此山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邪气从此过 留下买路财
第六章 内外相应 根据体质来养生
第一节 弱者能否“怯变勇”
黄帝做起“勇士梦”
第二节 是药三分毒
食疗属第一
第三节 吞吐吸纳 养生大法
第四节 认祖归宗 真气与天应
下篇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新养生主义 和谐小天地
身体健康的人,其实是身体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阴阳平衡,阴气、阳气互相制约;正邪平衡,体内正气能够压制邪气(想要让体内完全没有邪气也是不可能的)。所谓“锦
上添花”式养生主义,就是要保持、维护好这种平衡,不要等这种平衡打破了,再去弥补维护好这种平衡,“气候”很关键。这个气候,包括外部气候,也包括人体小气候,甚至人的情绪气候,以及人体“内气候”与“外气候”的协调。
这种“气候养生”,我们称之为“小气候养生主义”。这不是我的独创,事实上,《黄帝内经》早就谈到了这些。
第一节
“小气候”之根: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黄帝内经》专门拿出一章(《素问》第二篇),来探讨养生问题,让老百姓先学养生,而不是先学治病。这一章,道出了“小气候养生主义”的精髓:适应节气,天人合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调,就是调养。神,可以看作人的精神。这一章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如何适应季节、调养精神的。
把“调神”放在标题中,而不是局限于身体的养生,这一点,与岐伯“养生即养心”、“养生即养德”的理念完全契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同“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ē)疟,奉收者少,冬至重(chón)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sūn)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4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经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春天这仨月,叫做“发陈之季”。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发陈”的字面含义,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和“春生夏长”中的“生”是同义。
这个季节,天地焕发生机,万物欣欣向荣。人要适应这个季节来养生,就要做到:
1 晚睡早起;
2 多到室外散步(广步于庭),散步时解开头发,伸伸懒腰,放松身体,使自己的情绪充分释放、宣泄出来(实在不行喊两嗓子);
3
在精神和行动上,要多考虑和春天“生发之气”相适应的精神和行为,比如要有生机,要多给予别人、多付出、别老想着回报,要多勉励、奖赏他人,而不要去考虑扼杀、牵制别人,不要考虑剥夺别人,不要考虑破坏和遏制别人的生发之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这是适应春天、养护人们“生发之气”的法则。
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会出现阳气虚损导致的寒性病变。之所以出现这些疾病,是因为春天没有养护好“生发之气”,生发之气不足,夏天的“茂长之气”(也就是“春生夏长”中的“长”)就会匮乏,导致病变。
夏天这仨月,叫“蕃秀之季”,也就是草木繁盛生长的季节。这个时候,天地之气交会,万物开花结果。
需要插一句:古人认为,一年之中,阴阳之气有盛有衰,纷繁变化。而阴气和阳气的交会,就出现在夏季。所以有“天地气交”的说法。
这个时候,顺应季节养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晚睡早起;
2 夏天日头很长,但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又热又闷的日头表现出厌倦情绪,平和淡定,不骄不躁;
3
要让自己容光焕发(就算装,也要给我装出来),让愉快的情绪表现在外,只有如此,体内的阳气才能得到宣泄(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是顺应夏季,保护身体机能旺盛生长的自然法则。
第一章 新养生主义 和谐小天地
夏季没有提供足够的“茂长之气”来供应秋天的“收敛之气”,导致病变。
同时,因为“夏长之气”不足,到冬天还会有其他疾病发生。
秋天,是一年中的“容平之季”。容平,充实丰盈的意思。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风劲草苍,草木凋零,大地明净。
正所谓“秋收冬藏”,这个“收敛”的季节,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早睡早起,作息与鸡同步;
2 保持心智安宁祥和,以此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
3
收敛此前(也就是夏天)向外宣散的神气,清静平和,让自己的心态、情绪和秋天的气候平衡、和谐;不要随意向外宣泄情绪,使肺气保持清肃(夏天可以吼两嗓子宣泄一下,现在就不要了)。
这是让人适应秋天的气候,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违反了这个法则,就会伤肺,冬天还会出现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飧泄)。这是因为秋天的“收敛之气”跟不上,导致冬天的“闭藏之气”不足而造成的。冬天,是万物的“闭藏之季”。什么叫“闭藏”呢?就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精华的东西被深深隐藏,养精蓄锐,以待来年;传统的说法就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也就是说,“闭藏”绝不是荒凉,而是蕴含生机、活力内敛。
这个寒冷的季节,水面结冰,大地开裂。养生的核心,就是不要扰动人体的阳气。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阳出现再起床(这对懒虫们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您别赖床,人家《黄帝内经》没说太阳晒屁股了还可以不起床);
2
冬天一定要学会情志的修炼,让自己的情绪像部队潜伏、像猎豹出击前的隐匿,保持那种好像是在为自己保护隐私、藏而不露的精神状态,感受一年来有所收获、有所体会的思想境界(这些,可以借鉴道家的打坐、静思、默想等方式,来达到心态的平和、闭藏);
3
远离寒冷,靠近温暖,尽量不要让皮肤出汗(如果运动健身,微微冒汗就可以休息一下了,保持节奏,不要出大汗),因为出汗太多,会让人体的阳气迅速散失(很多人冬天出汗后易患感冒,原因就在这里)。
这是顺应冬天的气候,养护人体“闭藏之气”的养生法则。
违背了这些法则,就会伤肾,到第二年的春天还会患上四肢痿弱逆冷的疾病(痿厥)。这是因为冬天的“闭藏之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春天的“生发之气”就供应不上,从而出现这些病症。
介绍完了春夏秋冬的养生法则,一个表格(见表1)就自然生成了。
6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经
表1 四季“小气候”养生简表
季节养生状态精神状态睡眠状态
春生发宣发、舒畅晚睡早起
夏茂长无怒、宣泄晚睡早起
秋收敛敛神、淡定早睡早起
冬闭藏隐忍、自得早睡晚起
不过,我们要记住一点:古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与人合为一体,内和外融会贯通。记住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防止人们“误读”,把对四季的“气候养生”看成一个孤立的事件(事实上,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互为表里),接下来,《四气调神大论》专门拿出一段,论述“天人合一”、“天地之气相互影响”这一理念。
如果不往深里想,你很可能觉得这一段多余。因为在它之前,是论述四季如何顺应气候养生;在它之后,是讲述违背四季养生法则出现的后果;如果把中间这段去掉,前后衔接更为顺畅,语气更为贯通,气势更加恢弘。加上这一段,岂不是画蛇添足?恰恰相反。表面无关紧要的这段文字,恰恰是最关键的。它是“根”。
缺了这一段,那么,《四气调神大论》就不会成为本书“固本养生论”的一章,而只是一个“逐末养生法”;就会成为一个养生技法的探讨,而不是阐述一种养生理念。黄帝和岐伯可谓用心良苦,这貌似“画蛇添足”的一段,是在提醒我们:养生,千万不可舍本逐末,单纯养护一个季节,或者把一年割裂开来。“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适应变化、随机应变,总不是很困难的事。
天气清静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通“萌”,即“蒙”)则日月不明,邪害空(通“孔”)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通“萌”),云雾不精(通“晴”),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yì),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yù
ǎo,“稿”通“槁”,枯萎之意)不荣。贼风数(shuò,多次之意)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天气为什么能清静光明呢?那是因为天空潜藏着孕育万物生长的力量,这种力量运行不止、永不衰减,所以天气“清静光明”。(古人这种说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个概念——地球的“自净能力”,也就是大自然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处理能力。二氧化硫被排放到空气中,依靠大气的循环,污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