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现代组织通用人力资源管理学精品教材: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学》全书共分六篇,每篇三章,共十八章。第1篇,描述组织学习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架构;第6篇,介绍组织学习型人力资源开发评估系统;中间四篇即第2、3、4、5篇,乃全书的核心内容,在“组织学习型变革”的大背景下详细精解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操作技法。
|
目錄:
|
第1篇 基本原理
第1章 现代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导论
主旨内容提要
逻辑框架图示
感悟学习目标
1.1 相关概念释义:学习、教育、培训与开发
1.1-1 学习与教育
1.1-2 培训与开发
1.1-3 开发与投资
1.2 现代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
1.2-1 学习型社会
1.2-2 学习型投资意义
1.2-3 国际大趋势
1.3 应对挑战:转型期中国各类组织HRD走向
1.3-1 企业困局
1.3-2 公务员教育培训难题
1.3-3 社团开发任务
1.3-4 特殊国情意义
精要内容提示
感悟思考问题
实操研讨探索
第2章 现代组织学习型变革理论解析
主旨内容提要
逻辑框架图示
感悟学习目标
2.1 赫斯特模型:现代组织学习原理通解
2.1-1 多学科释义
2.1-2 赫斯特模型
2.1-3 自发型组织学习
2.1-4 常规型组织学习
2.1-5 创新型组织学习
2.2 再造组织生机:圣吉“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解义
2.2-1 实现自我超越
2.2-2 改善心智模式
2.2-3 建立共同愿景
2.2-4 推动团队学习
2.2-5 走向系统思考
2.3 组织群体知识创造: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
2.3-1 核心思想
2.3-2 群体知识创造修炼
2.3-3 七项法则
2.4 小结:现代组织学习型变革的理论逻辑及现实趋势
2.4-1 组织学习动态
2.4-2 学习型组织特征
2.4-3 学习型变革
……
第2篇 基本开发
第3篇 领导力开发
第4篇 创新力开发
第5篇 整合开发
第6篇 开发评估
|
內容試閱:
|
而就农村来说,一些很早辍学在家、无专业技能、仅有体力的青年人,有些人可能选择死守在家,在传统农村社区中过着单调的农业或非农业劳动生活(很难称得上典型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即使出外谋生,但其典型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路径无外是:趁年轻时到城市的特定职业领域(如建筑施工、保安、家庭保姆、餐饮及相关生活服务)“打打工、挣点钱”,然后回乡成家过与其父辈差不多的日子,而个别人靠打工得来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回乡创业,也在中后期的职业生涯中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对于那些有一定头脑和技能的农民工来说,很多人抱着在城里生活下去的信念,往往不太有具体职业目标、游荡式地随机选择能干的事情,坚韧不拔地在城市很“恶劣”但相对很“优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下去,走一条艰辛而漫长的“农转非”职业生涯之路。
在高等教育没有实现大众化的情况下,那些有幸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时代宠儿”、“天之骄子”的青年人,其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路径也比较清晰:大学毕业,作为“国家干部”,相当多的人被分配到国家机关从政,走的是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他们要么按部就班、兢兢业业,逐级按行政阶梯往上爬,到一定职位退休安享晚年;要么爬到一定级别,有了一定的权力和社会资本,这时由于改革大潮冲击,市场机会多多,被一股浪打下海,另走一条“商海”职业通道;要么本来在机关干的就是“舞文弄墨”的智囊营生,官场走到一定级别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向上发展的空间,就另谋出路,或到学术机构搞研究,或到大学教书,或者干脆就成一名游荡于学术圈的“自由职业者”。很多到事业单位从业的文化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也大致相类似:要么固守本业、万变不离其宗,走一条单调专注的人生之路,而终成“正果”;要么中途改弦易辙,应变新环境,遵循规则“随机应变”,或进入官场“升官”,或进入市场“发财”,走出无限多样、色彩斑斓、悲喜交集的职业生涯路线图。个别留学国外,并留在国外谋生,其职业生涯与“国际”接上了轨;很多留学归国,成为国人崇尚的“海龟(归)派”,或从政或弄文或牟商,各得其所。
以上所描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人民大众”(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路线图,尚没有涉及“旧中国”历史上和现在“新人类”、“新新人类”未来的人生走势和职业生涯路径,也没有涉及西洋老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模式。对此,笔者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贴身体验,所以有些似懂非懂、隔雾看花的感觉;不过为了不失“全面性”,我们也可以试探性地做些猜测描绘。由于“文化多样性”最能体现人生多元化轨迹和职业生涯丰富性特征,“文化人”又是代表人类真善美的人群——“通过学问的实践追求真,通过道德的实践追求善,通过艺术的实践追求美”[3],因此,我们这里就以文化人的名人为例,简要补充说明一些旧中国和当今世界新人类的职业生涯多元化走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