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內容簡介: |
全书分为13篇,分别为(1)胎儿保护和良性刺激、(2)新生儿惊人的能力、(3)0~3岁教育的重要性、(4)0~3岁体格和智能发育规律、(5)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6)婴儿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7)婴幼儿情绪发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8)早期教育中关注的问题、(9)婴幼儿喂养、(10)婴儿科学健身法——按摩、体操和“三浴”锻炼、(11)婴幼儿睡眠、(12)营养性疾病防治和常见症状答疑、(13)儿童免疫接种。
其中第五篇“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按月介绍了潜能开发和情商培养的具体方法,第六篇“婴儿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中详细介绍了9种不同气质特点的识别和养育方法,简单、实用,指导性很强。
|
關於作者: |
鲍秀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首席专家。
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婴幼儿发育、0~3岁早期教育、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及儿童矮小疾病的诊治。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等著作10本和《婴儿科学健身法》和《0~3岁最佳的人生开端早期教育和保健》系列光盘15个。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7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
目錄:
|
第一篇 胎儿保护和良性刺激
从胎儿期开始孕育的能力
如何进行良性刺激
胎儿需要孕母提供什么营养
孕妇如何保护好胎儿
第二篇 新生儿的惊人能力
新生儿的6种状态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
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灵敏的触觉、味觉和嗅觉
刺激与学习
新生儿会交流吗
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
新生儿在家中的表现
新生儿的护理
第三篇 0~3岁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有权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0~3岁教育的理论依据
0~3岁教育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 0~3岁体格和智能发育规律
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
婴幼儿智能发育规律
第五篇 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1月龄
视听刺激
和成人交往
0~6月龄玩具选择
1~3月龄:如何刺激婴儿的脑部发育
1~3月龄:安全检查
1~3月龄:异常信号
……
第六篇 婴幼儿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
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
气质倾向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特点的识别和引导
第七篇 婴幼儿情绪发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情绪智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婴幼儿的情感世界
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全人格形成
第八篇 早期教育中关注的问题
多元智能概念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音乐使人聪明
关于婴幼儿识字
婴幼儿识字的科学依据
行为约束和独立性培养
培养婴儿的好习惯
正确对待小儿的任性
重视户外活动
好家庭是一所好学校
处理好几代人的关系
用爱启动孩子健康的人生
夫妻“搭档”育子女
第九篇 婴幼儿喂养
第一阶段:液体食物喂养——乳类喂养
第二阶段:食物转换
第三阶段: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饮食指导
第十篇 婴儿科学健身法——按摩、体操和“三浴”锻炼
婴儿操
按摩操
“三浴”锻炼
第十一篇 婴幼儿睡眠
儿童正常睡眠
儿童正常睡眠规律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
新生儿期睡眠问题
睡眠失调
第十二篇 营养性疾病防治和常见症状答疑
营养性疾病防治
常见症状答疑
怎样知道宝宝是否缺钙
湿疹
多汗
如何保护乳牙、预防龋齿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 胎儿保护和良性刺激
从胎儿期开始孕育的能力
过去,人们对于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感到很神秘,因为胎儿生活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另一个世界里。但是近20年来由于超声影像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早产婴儿的仔细观察,使我们逐渐了解到胎儿所具有的种种神奇能力。
通过超声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情形以及他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胎儿在5周胎龄时就有自发的运动能力,而母亲在妊娠约4~5个月时才开始感觉胎动,说明不能监测到的运动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
到7~8孕周时,胎儿能完成非常简单的单一臂或腿、腕、肘或膝关节的活动。
12孕周时,胎儿能活动上下肢所有各关节,13~14孕周时臂可与腿一起活动,有时还能看到胎儿能举起他她的双手。19孕周时,胎儿能走步并保持直立,在一个手的支撑下迅速向前。
一位法国产科医生曾做过一项试验。他将一个小麦克风放在正在分娩的母亲的子宫内,记录通过子宫听到的声音强度。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声音都能穿透子宫和腹壁。在子宫内能清楚地听到房间内的各种声音,并且还能分辨出声音的强弱,完全能区别母亲体内由于呼吸、血流产生的声音和房间内正在播放的贝多芬第9交响乐。同时,这些医生还观察了胎儿对声音的不同反应如心跳快慢、活动等,发现胎儿能适应各种类型的声音。
胎儿一直浸浴在声浪之中。如在一个怀孕6~7月的妇女腹部旁放置一台录音机,可以显示出母亲体内的声音响度大血管内呼呼声、心跳及肠道的“隆隆声”等组成的声响稍小于繁华的城市街道的嘈杂声。胎儿对于外部的嘈杂声是很敏感的。日本学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住在世界最繁华的大阪机场附近的新生儿。如果一个怀孕妇女在妊娠6个半月前住进邻近机场跑道的屋子,在她分娩后3天时,当一架飞机起飞时她的新生儿将仅有5%的时间是觉醒的,这表明胎内对飞机的巨声已习惯了。当让一位妊娠7个月的妇女住进同样的屋子,结果发现,同样只有3天日龄的新生儿,其觉醒时间较长,并有55%的时间处于哭的状态。这说明,胎儿具有“关掉”或“习惯”的能力。
除听觉外,胎儿其他感觉也有较好的发育。28~30孕周胎儿已使用一些味觉感受器,对早产婴儿的观察已证实:当给一些甜奶时将用力去啜吮,当给酸奶时则会做一些怪相。
胎儿的触觉出现也较早。对触觉的许多反应,怀孕的妈妈可能部分感觉到。当足底接触时,胎儿将直立他的腿;当他的手指来到唇边,胎儿就吸吮。早在6~8周时,如果胎儿的手或足偶然地接触到子宫某些地方,其手指、脚趾会卷曲,到6个月时,胎儿的手抓握是强有力的,足以去支持胎儿自己的重量。
胎儿在宫内,对光也敏感,在妊娠前几个月发展视觉能力是完整的。当一个灯光在母亲腹部一亮一暗,通过超声观察能看到胎儿眨眼。这种眨眼运动约1秒钟后发生。而对声音的眨眼反应则是立即发生的。光通过母腹壁和子宫的薄壁传递,所以胎儿可能经历黑夜和白昼。可见,在人类胎儿的世界里,不仅有活跃的特殊节律、有目的的运动,而且已经具备看、听、尝、触等许多能力。他们对其母亲的情感和活动也有着各种复杂的反应。一些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胎儿靠他的感觉器官已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为那些将要做父母的人、优生优育工作者进行胎儿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胎儿分娩后在子宫外的生活做了必要的准备。如果父母们对胎儿在宫内的多种本领有所认识和了解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感到小小的胎儿有多么的了不起!同时也会努力学会与胎儿间的互相交往,促进胎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培养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来。
如何进行良性刺激
正因为胎儿已具备运动、感觉、听觉、触觉等能力,因此,进行科学的良性刺激有助于刺激胎儿能力的发展。如何进行科学的胎教呢?首先,孕妇要做好心理、生活和物质的准备。孕妇的工作和环境相对安定,心情恬静,情绪愉快;营养充足和合理;适当运动,多到有树林、花草的地方散步,沐浴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温暖阳光,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实行胎教可从妊娠中期妊娠4~6个月开始。听音乐。孕妇应选听明朗轻快的音乐,选择的乐曲节律要和人的心率基本协调一致,这样使胎儿感到安全、轻松。每天定时播放音乐2~3次,每次听10~20分钟。另外,母亲唱歌能通过自己的身体振动,更好地刺激胎儿的听觉。妈妈唱歌时,歌声与她的呼吸、心跳和胸腹腔运动是协调一致的,给胎儿以和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宁感。抚摸腹部。当胎动时,孕妇可在每天胎动做自我监护的同时,轻轻抚摸胎动的地方,加深母子之间心灵的交流。和胎儿说话。给小宝宝起个名字,每天与小宝宝对话2~3次,给他讲童话故事,这是刺激胎儿记忆能力发展的好办法。这种宫内语言交流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 新生儿的惊人能力
新生儿的6种状态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如果给他一个安定温暖的环境,室内光线不过亮,他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人间的生活。他会慢慢睁开明亮的眼睛,带着好奇心,安静不动地注视着你,身体贴着你,他有天生的能力开始和你接触和交往。你会为这棵第一次来到世界上的人类的“幼苗”的强烈吸引力感到惊奇和敬佩。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不懂事,他们只会睡、活动、哭和吃奶。虽然有的母亲相信她的新生儿会看,对他谈话有反应,但当时医生和心理学家们还不会相信这些,因为没有人能科学地证明这一点。对新生儿惊人能力认识上的革命是由两位科学家开创的。他们以特有的敏锐感仔细观察了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和杰出能力。一位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沃尔夫,他在家中观察新生儿,坐在新生儿旁,在不打扰婴儿情况下长时间地观察他们从睡到醒的所有活动。另外一位是荷兰医生海英?普瑞区脱。他几乎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研究。他们记录了新生儿各个方面的表现,如睡时做鬼脸、微笑、轻微的眼球转动和眼睑闪动,手臂和腿的活动、呼吸和吸吮动作,还有打嗝、喷嚏、全身微小拌动和扭动等。总之,他们将新生儿的自然活动和因周围环境引起的反应,详细地记录下来。从表面看来,他们发现的这些活动是相互没有联系、杂乱无章的表现,但这两位医生将许多日子中详细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整理,结果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性。
他们将新生儿所有行为活动按照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种意识状态,即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新生儿的这6种状态,实际上和成人一样。不过每种状态持续的时间和成人不同。如新生儿睡眠状态占一天时间的90%,比成年人长得多。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些状态,便可以预料新生儿大多数的行为表现,就好像演员在不同背景、时间和剧情中有不同的扮演一样。
安静觉醒状态
图1-2是一个出生2天的新生儿,他正在注视着你,专心地听你说话。他的眼睛睁得很大,明亮发光,很少活动,很安静。新生儿在这种状态时,他们是很机敏的,喜欢看东西,特别是圆形、有鲜艳颜色的东西,如红球,或有鲜明对比条纹的图片,还喜欢看人脸,如果你带上眼镜就更能吸引他们了。当人脸或红球移动时,他们的目光甚至头部会追随。他们还会听声音,如果你在他耳边轻轻地呼叫,他会转过脸来看你。更有趣的是他还会模仿人的表情。
实际上新生儿刚生下来就有一段安静觉醒时间,平均约40分钟。也许这是新生儿为了期待他们出世很久的爸爸妈妈第一次会见而安排的特别节目吧!在这时他们会注视父母的脸,专心地听他们说话。如果年轻的父母要想仔细端详你的新生婴儿,你会注意到,在这种状态下的新生儿很少活动,好像把他们全部精力灌注到看和听的上面了。
新生儿这种安静觉醒状态的时间是很短的,生后第1周内约占一天时间的10%。难怪我们看到新生儿时,他们经常在睡觉。事实上觉醒和睡眠状态的交替在他们出生前很久在子宫内胎儿期就已经开始了。在这种激动人心的安静觉醒状态,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好的感受能力,能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并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能力。你可以看到新生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想要认识周围的新天地。
活动觉醒状态
当新生儿吃奶前或烦躁时,活动增加,眼和脸部活动也增加,好像在环视周围并发出一些简短的声音。有时运动很剧烈,甚至出现自发的惊跳。有时活动呈阵发性,伴有特殊的韵律。他的手臂、腿、全身和脸部每1~2分钟出现一次有节律的活动。
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新生儿的活动可能有一定目的性,是在向他们的爸爸妈妈传递信息,说明他们需要什么。有一位聪明的妈妈确实有这种体验,当她的宝宝开始这种活动,并发出一些烦躁声时,就立即准备喂奶。当婴儿看到奶瓶时便立即安静下来,愉快地张开了小嘴。然而,等一定时间仍不见奶瓶,他们就开始哭了。在这种状态时,如果给些不合小婴儿意愿的刺激,就可以使他们的活动增强或惊跳。因此,有些人相信,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新生儿和父母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此外,新生儿这种一阵阵的运动会受他们脑内某种生物钟的调节,因为在胎儿期,他们已有这种表现。有人将一种测定感受装置放在妊娠期母亲腹上面,可以探查到胎儿的阵阵活动。
哭的状态
新生儿哭时四肢有力地活动,眼可张开或紧闭,脸有时变得很红。虽然小儿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你曾想到新生儿哭是和人交往的主要方式吗?用哭来表示意愿,希望父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饿了、尿布湿了或身体不适时哭。还有一种没有什么原因的闹哭,一般在睡前,哭一阵就睡着了。也可在刚醒时,哭一会儿后进入安静觉醒状态,这时显得特别机敏。细心的父母经过和新生婴儿两周左右的相处,能学会理解孩子哭的原因,并给以恰当的处理。
许多母亲知道将婴儿抱起来放在肩上,能使他们安静下来并睁开眼睛。有位研究者将哭着的新生儿抱起来,竖靠在肩上后,他便停止了哭闹,开始时以为这是由于位置变化的缘故,后来才明白,有些新生儿是为了要人抱起来竖靠在肩上而哭的。只要抱起来就不哭了,放他躺下就又哭了。这可能是新生儿希望你抱他竖靠在肩上,想看看周围的环境,探索一下这新奇的世界吧!
瞌睡状态
瞌睡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上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有时微笑、皱眉或噘嘴唇;目光变得呆滞,反应迟钝;对声音或图像表现茫然;常伴有轻度惊跳。这是觉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持续时间较短。
安静睡眠状态
婴儿的脸部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然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自然的活动。呼吸是很均匀的。小儿处在完全休息状态。
活动睡眠状态
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时,眼通常是闭合的,但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睑有时颤动。经常可见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有位医生用B超看到胎儿在宫内已有眼运动和眼不动两种睡眠状态。在活动睡眠状态,小儿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手臂、腿和整个身体偶然有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做出怪相、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在婴儿觉醒前通常是处于活动睡眠状态。新生儿活动睡眠和安静睡眠时间约各占一半,从安静睡眠到活动睡眠作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持续约0.5~1小时。所以,新生儿每天有18~20个睡眠周期。
成年人活动睡眠时常常正在做梦。但谁也不知道,新生儿在活动睡眠状态时是否也正在做梦呢?
认识新生儿的不同意识状态,了解每个状态发生的时间,每个状态有什么表现,对外界刺激可能有什么反应。有了以上这些了解后,父母不仅能了解他们的新生婴儿,而且能很敏感地知道他们的需要,恰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又不过分打扰他们的休息。例如,当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时,轻轻地啜泣和运动,但没有醒来,也未哭出声来,父母会知道这是在睡眠周期中发生的现象,可能小婴儿在做梦,不用急着去抱他们起来或喂奶,过一会儿他们又能安静睡眠了。
由于沃尔夫和普瑞区脱两位科学家的卓越观察,使我们认识了新生儿状态有六种类型,一旦我们懂得了这些状态变化的规律性,我们就能理解这些神秘多变的新生儿的心灵世界了。
刺激与学习
令人惊奇的是,生后3周的新生儿能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在大脑中联系起来,他们已经开始学习客观事物的抽象信息了。试验分两步,第一步,用一个光滑的或一个表面卵石样的橡皮奶头,在不给小儿看见奶头外形的情况下,将其中一个奶头放进新生儿的口内,停留一分半钟,使他熟悉这种奶头。同样,在不给婴儿看奶头的情况下从口中取出奶头。第二步,立即给小儿看两种奶头,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表面为卵石样的奶头。结果,大多数新生儿能看他们在口中已经含过的奶头。这意味着,生后3周的新生儿,他们脑的某部分能将嘴内含过物体所接受的感觉和眼看到物体的感觉连接起来。人类新生儿的大脑有多么不可思议的本事啊!
这些新生儿的不寻常的才能可以出现在不同时期,有时消失,有时又出现,这一方面取决于发育过程中外界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婴儿是否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应用自己的能力及应用的机会有多少。无论怎样,新生儿对于接受新鲜刺激有着无穷的兴趣。
总之,新生儿已经具备了视、听、触、味、嗅觉器官,他们不仅能从外界接受各种感性刺激,而且对于他们正在发育的大脑来说,这些外来刺激的传入是大脑发育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如果读者从本书受到启示,从你的婴儿出生开始,将他看成懂事的人,多和他谈话,多和他玩耍,在和新生儿交往中,发挥你的创造性,你一定会找到无穷的乐趣,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大有益处。
在喂奶时可让宝宝的手碰碰你的乳房,扶扶奶瓶。对他说话时,让他的小手摸摸你的脸。在他的手中放进各种质地的小玩具,轻握他的手摇动,边摇动边让他看,增加他的知觉感受能力。为婴儿作全身按摩或触摸也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不但使小儿情绪愉快,而且可增强机体活力和抵抗力。
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愈小,发展愈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能力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形成,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和达不到最高的水平。
“关键期”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20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小鹅在生后1~2天有追随一个活动着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就很难再形成这种追随行为了。劳伦斯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即生后1~2天是小鹅形成追随活动东西的关键期。人也有学习的关键期。人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天生因白内障失明的人,经过手术可以获得视力,如果超过5岁做手术,即使复明,也很难辨认东西,因为眼睛看到的东西,视觉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已经失去了把信息变成图像的能力。
1920年,在印度发现年约7~8岁的狼孩卡玛拉,她出生不久被狼叼走并哺育。她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只能怪声嗥叫,已经不存在任何人类的智慧。专家们收养了狼孩并为她提供了极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结果却很失望。直到6年后,她才会直立行走,这和训练其他动物不相上下。她死去时已17岁,但只学会了几十个单词,仅仅具备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所以,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音乐、舞蹈,还是体育、外语,都是早期为好。因为人的早期是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发展,年龄愈大愈慢。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早期虽然重要,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育就不起作用了。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如果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教育。
学习始于生后头几天
年轻的爸爸妈妈可曾发现,宝宝是醒着来到世界上的。出生不久的宝宝,如果给他安定温暖的环境,室内光线不要过亮,他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新的生活。他会睁开明亮的眼睛,带着好奇,安静注视着你,身体贴近着你。他有天生的能力与你接触和交流,你会被这棵刚降临的人类“幼苗”所强烈吸引并感到惊奇和佩服。
宝宝刚出生,他的心灵的“窗口”就敞开着,随时准备捕捉来自环境的良好信息。
这些“窗口”是眼、耳、口、鼻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他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渴望着从“窗口”进入的适当刺激,并随时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这就是学习的开始。这些信息如同阳光和雨露促使小树成长一样,可以促使神经细胞茁壮成长。可是,爸爸妈妈多忙呀!要忙着哺喂和护理,妈妈分娩后的劳累还没有恢复。出院回家后,有很多事需要安排,还顾得上宝宝的学习吗?其实,爸爸妈妈不用紧张,你懂得宝宝生下来就有学习的能力,将宝宝当成一个“懂事”的孩子,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不断和宝宝说说话,如“宝宝,我是你妈妈!现在给你喂奶,奶很香吧!”“宝宝,你尿湿了,给你换换尿布,你会很舒服!”“宝宝,我多么喜欢你,你的小手多嫩,多可爱!”然后,亲吻小手,抚摸一下宝宝,这些就是宝宝头几天学习的内容。爸爸妈妈在和宝宝交流中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乐趣。
第三篇 0~3岁教育的重要性
0~3岁教育的研究成果
人的有学习的关键期。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音乐、舞蹈,还是体育、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但是,我们也要提醒的是,早期教育虽然重要,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育就不起作用了。我们只是强调,如果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令人惊讶的女儿
下面是一位从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尝到过甜头的母亲周琰所写的育儿体会,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有多么的重要。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出生刚7天的女儿不仅能听、能看、能闻气味,还能学会伸舌头,能两只小手抓住成人两个指头悬空牵拉起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女儿所具有的这些听觉、视觉、嗅觉等功能是每一个新生儿的本能,只不过还未被人普遍认识而已。
我有幸在女儿出生一星期的时候,得到了协和医院著名儿科大夫鲍秀兰教授的指点。鲍大夫不仅向我演示了新生儿所具有的许多奇妙功能,还向我推荐了她们研制的一套0~3岁孩子教育大纲。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和教育总比不教育强的想法,按着教育大纲,开始了对女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已6岁的女儿不仅记性好、反应快、理解力强,而且语言能力发展极好,一张小嘴特别能说会道。女儿不到1岁开始说话,2岁时便能说:“妈妈洗手,我也洗手”这样完整的并列句,3岁开始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类的寓言故事游戏,开始造句、讲故事,到了3岁半,经有关权威部门测定,其语言能力已达到6岁孩子的水平。
女儿4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带她到一家小歌厅度周末,她自己跑到机房门口和音乐师神侃,其结果是人家不仅免费送她一听饮料,还优先播放她点的歌。
女儿4岁10个月的时候因得肺炎住进了医院,医院规定不能陪床,且每星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探视三次。探视时间到了,十分想念孙女的爷爷竟不敢进去探视,爷爷说:“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住院多可怜啊!要是走的时候,孩子哭着不让我走怎么办呀?”他哪里知道,探视还未结束,女儿已催我们走了,原来她惦着和小病友玩儿呢。住院一个星期,女儿不仅不想家,还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出院那天,病房中一个7岁的男孩和一个10岁的女孩与女儿挥泪告别,那情景还挺感人的。
女儿5岁的时候,幼儿园中班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们一年来的学习情况。当老师让孩子们用“妈妈”一词造句时,有的说“我妈妈头上长了一个大包”,有的说“我妈妈摔了一个大跟斗”,女儿站起来看着我甜甜地说:“我妈妈喜欢我”。老师表扬女儿造的句子完整、优美。据老师介绍,女儿在幼儿园讲故事,总是受到小朋友的热烈掌声欢迎。
女儿5岁2个月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女儿绘声绘色地讲了一则幽默笑话,引得在场的同学哈哈大笑,直夸她口才好,而一位仅比她小3个月的女孩连听都听不懂,更不用说讲了。
眼见女儿从一个吃奶的孩子长成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学生,我打心眼里感激鲍大夫,感谢那些为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做出贡献的人们。听说鲍大夫她们研制的0~3岁孩子的教育大纲即将正式出版。如果您愿意也不妨试试。我相信经过早期智力开发,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更可爱。
研究证明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周琰的女儿不是个例,她是我们教育研究组的观察对象之一。我们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教育促进正常婴幼儿智能发育研究。
早教组选择正常新生儿62名,自出生至2岁。通过家长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全过程按我们自己编制的教学大纲见本书第五篇进行,包括在新生儿期给家长示范新生儿有视听能力,指导家长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丰富环境的育儿刺激。随后定期家访和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方法的指导。同期设116名正常新生儿为常规育儿组,在体格发育、父母文化、家庭环境以及接受保健措施等方面均与早教组无显著差别。两组婴幼儿随诊到2岁时,用盲法做智力测查即做测查者不知道被测对象属哪一组。结果显示,早教组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比常规育儿组高8.7分,统计学测定结果差别非常显著,无一名智力低下。而常规育儿组有6.2%的幼儿智力低于正常。因为两组原来都为正常儿,已经排除疾病因素,因此,常规育儿组中出现智力低下的原因,可能为父母忽视早期教育所致。所以早期教育不但能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且可预防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见图11-3。
第六篇 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
上篇介绍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每个孩子生来有不同的特点,如何进行个体化的养育呢?这就需要了解婴儿气质。
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
关于婴儿气质,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心理学家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发表的。在对2—3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仔细观察的同时,他们要求父母每天都详细述婴儿的行为,如婴儿对洗澡或者换尿布的反应。然后研究人员对被观察者进行跟踪调查,直到他们成年。在对家长的访问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在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和表达自己的意愿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而且有时这些不同会一直持续到儿童时期。这些行为特质可以归结为九个显而易见的方面:
1.活动水平:包括活动的频度和速度。
2.规律性:婴儿睡眠和饮食等行为的节奏、规律及可预见性。
3.趋进性(即趋避性):婴儿对新环境是接近还是逃避。
4.适应性: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
5.反应强度:对环境变化和各种刺激的反应程度。
6.敏感度:对声音、光线、接触等刺激敏感程度。
7.情绪本质:一般心情如何。
8.注意分散程度:婴儿转移注意的难易程度。
9.坚持度:专心于活动的时间,以及婴儿如何坚持完成任务。
以上气质9个特点的不同的组合,构成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根据调查中获取的父母与婴儿相处的经验,婴儿在这九个方面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可以归结为三类。
困难型:是难相处的婴儿,逃避陌生环境,对变化适应缓慢,不良情绪反应剧烈,难以预见他的饮食、睡眠和排便行为;
容易型:是易相处的婴儿。睡眠和饮食等都很有规律,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心,适应变化快,一般情绪积极且有节制;
迟缓型:表现冷漠的婴儿。行为不活跃,对新环境最初逃避,适应变化慢,他们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易怒,但其情绪通常比容易型的婴儿消极
混合型:介于以上各型之间的表现。
这些气质与智力、活动能力或者患病无关。
总体来说,气质九种类别的特性都是环环相扣,相互牵连,因此,结合不同气质特性的搭配,就会塑造出各种不同人格气质的未来主人翁!当爸妈为宝宝作气质评估时,应经过全面综合判断后,再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宝宝的相处方式,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和感受,不要用负面的想法给孩子贴上标签。
其实不是孩子难带,而是爸妈和孩子之间的气质特性是否匹配。有着与孩子相同气质特性的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情绪表达;而气质特性与孩子迥然不同的父母,也有可能找到彼此互补的方向。只要根据孩子的天生气质,因材施教,爸妈和孩子之间自然就会产生默契。
下述衡量宝宝气质的方式都只能作为参考,爸妈仍须通过宝宝的日常作息与人际互动来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并且找出适合宝宝的方式来教导他。最重要的是,不要对宝宝的个性有坏的评价,而且一定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教导宝宝,千万不要心急,以免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气质倾向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倾向并没有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了解宝宝的特质,并适当地引导他,应尽量避免否定或责怪宝宝。
父母应保持正面态度最重要。对于孩子的活动量、规律性、坚持度等多种气质分类,每一种先天气质都有其正负面的看法。“坚持度高=任性、闹脾气?坚持度低=没耐性?”这些都是负面看法。建议父母多尝试以正面的方式看待孩子,自然也会从中衍生正面的教育模式。毕竟,每位孩子都是爸妈心中最可爱的小天使,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使自己的养育方法适合孩子的气质特点,然后逐渐耐心地引导先天气质向积极方向发展。如规律性低的宝宝,父母应在4~6个月开始慢慢培养宝宝吃、睡、大便和觉醒时玩的规律。
气质特点的识别和引导
下面介绍每个气质特点如何识别、怎样养育和处理
宝宝活动量的大与小
1.为什么宝宝会有活动量大小的差异
宝宝活动量的大小由脑部控制,同时这也代表宝宝的身体需要通过活动获得刺激。有些爸妈可能会发现,有时候让宝宝的身体活动之后,他反而能够安静下来,因此爸妈无须刻意压抑他的活动力,否则可能会对宝宝有负面影响。
等到宝宝3岁以后,一方面,脑部神经系统发育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宝宝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届时,活动量的大小也会有一些改变。
2.活动量大的宝宝什么样
活动量大的宝宝动作快,较好动,坐不住,一刻不得闲,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一般来说,爸妈可从宝宝吃饭、洗澡、换尿布、睡觉,以及平常的活动来观察其表现。
1喝奶或吃东西时常常不肯乖乖吃奶,经常会动来动去。
2洗澡时,爸妈可能会洗得很费力,因为宝宝会不断玩水,或是动来动去,即便才几个月大,爸妈也可能抱不住。洗完澡要穿衣服时,宝宝照样会动来动去,穿衣服也可能比较困难。
3换尿布时也会动来动去,不会乖乖地让大人换。
4爬行时会继续动个不停,对周围的事物也会很好奇。当宝宝力量更大一些,手指更灵敏时,还会翻箱倒柜抓东西。
5坐手推车时,当宝宝尚未学会走路或需要坐在手推车上时,由于宝宝比较好动,必须要扣好安全带,以确保他的安全。
6睡眠时间少,即便白天睡觉,也可能只睡很短的时间就足够。在睡觉时,还可能会动来动去,或是踢脚,还会变换不同的睡觉姿势。即使宝宝在睡觉时也十分好动,但只要第二天精神好、体力充沛,就不需要过度担心他睡觉时好动的状况。
7喜欢的活动,喜欢跑跳,或到户外去玩时做较动态的活动。
3.活动量小的宝宝什么样
一般来说,活动量小的宝宝在爸妈眼里属于安静的乖宝宝,无论是喝奶、洗澡,或是换尿布时,他都表现得很安静、很乖巧,较大之后,倾向进行静态的活动,如看书、玩积木等,爸妈照顾起来相对较为轻松。另外,活动量小的宝宝睡眠时间相对较长。
4.正确衡量宝宝的活动量
1了解孩子的活动量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了解宝宝的活动量属于大还是小,再依据孩子的个性适度引导,调整活动量的多寡,千万不可贸然抑制或改变宝宝原有的活动量。
2比较父母自身的活动量父母本身活动量的大小会影响父母对孩子活动量的评判。如果照顾者本身的活动量大,那么就会与活动量大的孩子配合得很好。如果父母的活动步调较缓慢,自然就不会觉得活动量低的孩子步调太慢。而如果两者的活动量正好相反,父母就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调整自己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5.压抑或放任均对宝宝不利
活动量的大与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父母应依据宝宝的活动量适时给予一些刺激与引导。假使宝宝的活动量有过高或过低现象,而父母又放任不管,或是错误地压抑他的行为,很可能会对宝宝造成负面影响。
6.压抑或放任对活动量过大孩子的影响
1宝宝易出现反社会性人格假使父母过度压抑活动量大的宝宝的行为,不准他走动,硬要关住宝宝,那么宝宝将来比较容易形成反社会性的人格,攻击性较强,较叛逆。
2宝宝易变成自我、没礼貌的孩子如果放任活动量大的宝宝不管,让他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属于纵容宝宝,宝宝将来不懂得尊重别人,或者变成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
7.放任或忽略对活动量过小孩子的影响
1宝宝缺乏肢体活动 对婴幼儿来说,如果活动量过小,肢体无法有良好的发展,就会影响到脑部的健康发育。
2宝宝可能形成压抑性格安静的宝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也容易忽视他们,缺少对他们的关心,以为他们安于现状,长期下来,小孩可能会形成不善表达自我、压抑的性格。
8.抛开男孩好动女孩安静的想法
根据研究显示,男孩女孩的大脑结构确实有所不同,就比例上来讲,男孩会比女孩好动,但是活动量高的女宝宝也不少。因此,爸妈应该抛开男孩应该要活泼,女孩必须要文静的想法,不要刻意放任男宝宝过度好动,却限制女宝宝的活动量。否则的话,宝宝的性格可能会出现上述所说的负面状况。唯有了解清楚宝宝的气质类型,并按照他的气质适度引导他,才能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在后天教养下,仍会改变。
9.如何引导活动量小的宝宝
对活动量较低的宝宝,爸妈应鼓励他多活动。
对于活动量小的宝宝,爸妈应多陪宝宝玩,以亲子共玩的活动为主。
1帮助并鼓励宝宝进行活动 既然宝宝比较安静,那么爸妈就主动提供刺激,让宝宝的身体动起来。
2做婴儿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例如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等,在刺激宝宝的身体时,还可以同时跟他说话,多给予他一些刺激。
3陪宝宝一起活动,到了宝宝会爬的阶段,可陪着他一起爬。例如面对着宝宝,在宝宝前方拿着他有兴趣的玩具或东西,引导他向前爬;或在宝宝后方,装出要追赶他的样子,刺激他向前爬。
4带宝宝走出户外到户外散步,让他多接触户外事物,激发他到户外活动的兴趣,并且鼓励他多做爬、走、跑等运动量较高,能够锻炼肌肉的活动。
宝宝活动量小的引导原则:
循序渐进。一开始带宝宝进行活动时不必要求时间太长,之后再每天增加活动的时间,不要一下子就强求宝宝做活动。
每天要固定腾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与宝宝互动。
10.如何引导活动量大的宝宝
1让宝宝有机会消耗精力 既然宝宝好动,坐不住,爸妈应给予他活动的机会,否则他会焦躁不安。
2适合1岁以下宝宝的活动可以在宝宝的床头放置玩具,让他可以玩或踢玩具,玩具若能发出声音,则可以给予宝宝听觉的刺激。当他会爬行,而且会捡东西后,可以试着丢东西让他捡。
3适合1岁以上宝宝的活动宝宝会走、跑、跳之后,可让宝宝到户外进行活动量需求较高的活动,爸妈可设计一些活动,如踢球、玩球等,使宝宝的肌肉得到适度的活动。这一类较消耗体力的活动每天可进行半小时左右。
另外,在宝宝1岁半以后,可使用毛巾或包巾包住宝宝,再打开包巾慢慢让宝宝翻滚出来。这个活动可以刺激宝宝脑部的前庭平衡发展,好动的宝宝特别喜欢这项活动。
4让宝宝走地垫或走直线将单色地垫排成直线或方格,让宝宝在地垫上爬行或走路,这虽是种动态活动,但因为宝宝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可使宝宝专心。不过爸妈要注意,不要使用彩色的地垫,因为彩色会使宝宝心情高昂,而单色地垫,尤其是黑色或白色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
等到宝宝两岁以后,再让他练习难度较高的走线活动,也就是将地垫改为胶带,用彩色胶带在地板上贴出直线或方格,让宝宝照着直线或方格走路,不要走到线外。
5让宝宝玩积木或看书等到宝宝做完走地垫或走线运动后,他就比较容易进行静态活动了,例如玩积木或是看书,进行的时间不必过久,当宝宝表现出不耐烦后,可再让宝宝爬行或走线。
6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习惯一般而言,宝宝在三个月大之后,睡眠习惯会跟大人一样,可利用音乐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习惯,例如在睡觉前听安静的音乐、做婴儿按摩,或是帮他洗澡,使他的情绪安静下来,有助于入眠。千万不要在睡前一个小时内让宝宝进行过于刺激的活动,如将他往空中抛,这样会使他精神兴奋,而睡不着觉。
宝宝活动量大的引导原则限定宝宝的活动时间。固定玩3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让他尽情地玩,时间到了之后,就必须结束游戏,让他明白每天玩乐的时间是固定的。
11.爸妈引导孩子的注意事项
1不要勉强宝宝 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若发现宝宝不高兴,则应马上停止。
2要有包容心 宝宝活动量的多寡是先天的,他无法自行控制其行为,更不是爸妈所想他有心捣蛋,因此要对宝宝有耐心。
3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活动量高的宝宝,探索事物的能力与破坏力均强,碰撞墙壁、桌椅的情形也多,容易受伤,因此,爸妈除了要随时陪着他,注意他的安全之外,也要保证他的活动空间是安全的,例如将桌脚包起来,或是在地板上铺上安全地垫,等等。
第七篇 婴幼儿情绪发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情绪智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孩子的智力是重要的,其实孩子日后顺利成长的更重要决定因素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就是认清与克制自己感情的能力,以及理解并回应他人感情的能力。以下的实验说明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实验者给一群4岁的幼儿每人一粒糖,并告诉他们,如果现在这一粒糖吃了,不会再得到第二粒糖;如果愿意等实验者15分钟回来再发一粒糖之后才吃,就可以有两粒糖吃。实验者说完便离开,有些幼儿还没有等实验者走出去就把糖送进嘴里,有些幼儿为了克制吃糖愿望,变得坐立不安,抓耳挠腮或者唱起歌来,自言自语,甚至捂着眼睛不敢看这一粒糖,终于获得第2粒糖的奖励。值得重视的是,这次实验的表现与4岁智力测验的分数关系不大,且可以成为预测高中毕业成绩的依据。结果是,4岁时较能克制冲动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进大学前学业智力测验也优于自制力较差者。青春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较佳,融入同伴能力以及成人互动的稳定性也比较好。这项实验证明调整情绪使注意力集中,将欲望满足延后是多么重要。换句话说,如果孩子缺乏情绪能力和成熟度,再高智力也不能得到发挥。
婴幼儿的情感世界
情绪emotion,广义包括情感feeling,情绪是指人受到环境刺激,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激烈的态度和体验。一些基本情绪如愉快、痛苦、厌恶和兴趣等情绪是婴儿生下来就有的,其他的情绪如惊奇、愤怒、恐惧和悲伤等在4~10个月相继出现,这是人类遗传的一种心理功能,是大脑皮层下情绪中枢控制的。但从出生开始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完善起来。而情感是和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体验。如道德感、审美观、理智感、爱与恨的体验,是高级的情绪,是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调控的。以下为通俗易懂,使用的情绪和情感两者从广义上相同。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不同时期情绪表现有不同的特征。新生儿用哭表示饿了、尿湿了、疼痛或不舒服;睡梦中露出甜蜜的微笑,说明我的一切很好很舒服;尝酸味或苦味,用皱眉、撅嘴或摆头表示厌恶。这些情绪表现是不学自会的,全世界的婴儿都会这些情绪表现。
2~6个月。如果母亲经常面对面和宝宝说话、微笑,一般婴儿在第二个月学会社会性微笑。开始只是在清晨,睡醒精神好偶然出现,以后变得愈来愈频繁,除经常出现微笑外,还表现全身活跃,口中发出呜!啊!等声音。1~2个月开始,当由于臀红引起持续疼痛或饥饿时延迟给他喂奶时,会产生愤怒地大哭。3~4月开始,对身体从高处突然降落会产生惧怕的情绪。7~12月,与母亲分离会产生悲伤地哭泣,对陌生人接近产生恐惧;6~9月开始对新异刺激突然出现表现出惊奇。8~12个月对熟悉环境中陌生人接近有害羞的表现。
1~3岁。这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会蹒跚学步,这时的幼儿是个探险者,不知道疲倦地摸摸这个,翻翻那个,充满好奇心。13个月左右的孩子看见悲伤的人表现出难过和不安,他会递个玩具给那个哭泣的人的企图给予安慰。1岁的幼儿会希望母亲总在自己的视野内,如果不在,他会出现分离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甚至哭泣。这年龄段的宝宝也懂得妈妈有事可能会离开,但他会相信最终会回来的,孩子在对日常生活模式熟悉后,就开始产生期待。一旦熟悉的日常生活被打乱,他会变得忧虑。例如,妈妈总是在他午睡醒来时来到身边,如果今天更换了奶奶在场,他会感到担心并开始哭泣。任何一个惯例变动时,会造成孩子害怕和担心的反应。2~3岁的幼儿情绪变动很大,一分钟前还是快乐的,一分钟后可能变得大哭起来。他们经常发脾气,因为此年龄孩子很有主意,想自己做什么或要什么东西,但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达到目的,由于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成人不懂得他的意图,就会大发脾气。他的戏剧性的表露使你认识到他有强烈的情感,无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都表现无疑。
第八篇 早期教育中关注的问题
好家庭是一所好学校
小学、中学、大学,走出这所学校又进入那所学校,人们总希望进入一所好学校、名学校。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好家庭也是一所好学校。这所学校没有围墙和教室,没有铃声、作业和考试,然而有着任何好学校、名学校所不能比拟的辽阔、丰富和深远。好家庭是一只理想的摇篮,一个永久的家园。
爸爸、妈妈们!你们可曾想到你们是这所学校的教师。每位家长都希望成为好老师。如何做好老师呢?我归纳日本被誉为育儿之神的内藤寿七郎的看法如下:
婴儿也有人格,必须受到尊重。因为生下来的新生儿已经有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能力,只有尊重婴儿,理解婴儿才能开启他的心灵。
用笑脸培养婴儿的心灵。家中精心布置,到处是色彩鲜艳的图片和玩具,还经常播放悦耳的音乐,这些均有利于婴儿能力的发展,但所有这一切都莫过于母亲那张安祥的笑脸接触婴儿更加有效。
婴儿期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倾注父母的爱。在能够顺其自然,随心传爱的母亲养育下的婴儿,肯定会懂得爱别人,而且富有广阔的胸怀,并强壮地成长。
培养有干劲的孩子。婴儿在做了什么事后,常常喜欢人们的承认。如果他做了好事后,母亲表现出认同的表情、态度和言语。如果婴儿做了不希望的事,则暂时予以不理睬。婴儿心里就会萌生喜悦和对人的信赖感。从而增强他的勇气,使他富有积极性地成长。
培养理想的情绪。和母猴分离饲养小婴猴常常会在情绪和社会性行为方面出现异常,变得极端蛮横。小婴儿也是如此,需要和父母肌肤接触或搂抱。
孩子是反映父母心灵的一面镜子。悠然自得的母亲,其婴儿也会显得悠然自得,神经质的父母亲其婴儿也会变得神经质。因此,自然地、豁达地培养孩子十分关键……请每一位爸爸妈妈和家长们想想,如何做好你们的第一任老师。
处理好几代人的关系
我国当前社会里,绝大多数年轻的母亲正在就业,很少有时间完整地陪伴他们的孩子度过婴儿时期。而孩子的祖父母多数正处于退休赋闲之中。由于我国的传统,有不少家庭是三代同堂,客观上构成了祖父母主要或配合照顾婴儿的情况。这种家庭如果处理好关系,可以发挥祖父母和父母的各自优势,从而更加有利于婴儿的早期发展。
祖父母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且由于血缘关系,他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第三代,他们对孩子的热爱不亚于父母。但爷爷和奶奶毕竟是老人,行动上趋向于迟缓,他们安静少动的倾向与孩子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有的爷爷和奶奶思想趋于保守,在教养方法上与现代年轻父母有所不同。如在教育方法上趋向于宽容不严格,常常替代孩子做了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给予过度的保护行为,包办代替过多,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但爷爷奶奶有足够时间与孩子在情绪上进行交流,孩子在情绪上比较稳定,较少有焦虑、痛苦或害怕等不良情绪。年轻父母则育儿经验不足,但他们的精力都充沛,有利于发展婴儿的运动机能。当代年轻父母容易接受新思想,更重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和独立的能力。但由于他们的事业繁忙,生活空闲时间不多,对孩子遇到的情绪问题容易忽视或处理过于简单,使孩子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如果父母和祖父母能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在育儿过程中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事先切磋,讨论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为培养下一代,发挥各自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同心协力。这样和睦的大家庭,与只有父母的小家庭比较,能更好地培育出既健康又聪明、情绪稳定和行为良好的孩子。
用爱启动孩子健康的人生
一般来说,母亲是婴儿的主要抚养者,有的家庭父亲担任这个重要的角色或祖父母代替父母承担婴儿的抚养责任。无论由谁来抚养,他们对婴儿倾注的爱心再多也不会过分。这种亲人的爱对婴儿的成长关系十分密切,它直接启动孩子的健康人生。那么这种爱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父母或其他亲人,对丰富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及其积极地和健康地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母亲为婴儿提供了最多的抚摸、亲吻、拥抱,微笑、点头以及对婴儿的柔声说话、逗引孩子发笑,关注婴儿的反应和需要并给予满足。这些均能激发和培养婴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发展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充满同情心的人。
父母和婴儿的密切联系,是婴儿知识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基础。正是在父母大量的频繁的接触、交往和指导下,婴儿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地学到了大量的日常知识;学习了各种物体包括其名称、功能和用法;学习了各种玩具的操作和各种玩法。通过和婴儿玩耍,通过变化玩具或物体的位置及显示方式,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引导婴儿感知、观察,发现物体的变化,锻炼和培养婴儿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养成其对事物、周围环境及变化的好奇和探究兴趣。这些对婴儿认识发展和知识获得无疑都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父母对婴儿语言发展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父母能为婴儿提供最多的语言刺激,经常通过对物体、活动、行为的评论来影响婴儿语言的发展。父母和婴儿之间交流的机会最多,最丰富和最有力地指导和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是人际交往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父母对婴儿语言发展的作用将持续终生。
父母也是婴儿社会性行为和社会交流发展的最初奠基人。父母与婴儿交流或交往最多,在交往中对婴儿的行为提供最多的言语教导和具体示范,同时给予最多的观察和模仿行为的榜样,提供最多的反馈、评价,为婴儿创造最多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并给孩子具体帮助、鼓励、纠正和指导,使他们的孩子学得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许多如与人分享、谦让、团结、友爱相处、关心帮助他人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婴儿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如果这个时期婴儿得不到应有的亲子爱,将会使婴儿造成某些心理发育方面的缺陷。一旦造成,以后将难以弥补。这些问题经常可在一些孤儿、被遗弃的或忽视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儿童身上见到。天下父母们,必须牢记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用爱心才能启动孩子健康的人生。”
夫妻“搭档”育子女
父母在养育宝宝的作用上各有所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都是不可少的。母亲是婴儿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重要的人,但研究证明,父亲与婴儿间的交往和母亲与婴儿间的交往都有不同的独特性。“父婴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上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亲通过喂奶和宝宝肌肤接触最多,对宝宝的抚摸、亲吻和搂抱也最多,向婴儿微笑、点头、逗引也最多,对宝宝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和积极地、健康地发展均有着重大的影响。母亲也是宝宝最好的依恋对象。母亲比他人提供婴儿更多的语言刺激,给予丰富的表达内容,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妈妈在抚育宝宝过程中不断和宝宝说话、哼哼歌,是宝宝语言环境的主要来源。妈妈与宝宝游戏常常比较文静。如玩视觉注意的游戏像“藏猫猫”,如手的动作游戏像抓握、敲打和摆动玩具等,大大有利于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父亲在婴儿的运动、平衡和空间知觉能力方面起更大作用。爸爸常常把婴儿举得很高,来回悠、往下扔请注意安全,逗得他们咯咯大笑。常常通过这种具有兴奋性、刺激性和变化多样的肢体运动的游戏,刺激婴儿,提高他们的兴奋性,使婴儿更加愉快、活跃、活泼、开朗。父亲常常具有独立、自信、坚毅、勇敢、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等特征,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婴儿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婴儿的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更加显得重要。
父亲也是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父亲积极参与与婴儿交往,有助于他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与态度有一个积极、适当而灵活的理解,甚至认为儿童成年后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也更多地受早期与父亲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一些早年破碎家庭的研究发现,这些家庭中女孩长大后,常常拒绝做妻子和母亲,或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有困难。
因此,夫妻不但要在抚育儿女的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和体贴,营造一个和睦家庭的环境气氛,还应以自己的榜样去塑造孩子,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培育子女,其影响将持续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