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注重文本研究,论从史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研究的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书中既对西方思想史上有关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学说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又在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解读、归纳和提炼,从中概括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从静态层面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组成,而对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研究不够充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将结构和过程相结合,从静态和动态相统一的视角,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认为,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不仅是一种整体存在,还是一种动态存在。将结构和过程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基本内容的全面解读和分析研究,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的一大特色。
|
關於作者: |
曾红宇,女,四川自贡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0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随后到中南民族大学任教至今。201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理论研究和相关课程教学。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司法部课题两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和中南民族大学校级课题多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资源
第一节 古希腊朴素社会有机体思想
一 “理想国”的建构
二 分级的有机世界观
第二节 中世纪神学社会有机体思想
一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二 天恩与人性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一 康德目的论中的有机体思想
二 黑格尔思辨哲学中的有机体思想
第四节 近代社会学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一 孔德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二 斯宾塞社会学中的“社会超有机体”论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酝酿阶段
二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实现的变革
一 从实践出发来认识社会有机体
二 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内涵
一 有机体释义
二 社会有机体释义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构成
一 社会有机体存在的物质前提
二 社会有机体的主体
三 社会有机体的经济结构
四 社会有机体的政治结构
五 社会有机体的文化结构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一 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二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开放系统
三 社会有机体是一种自觉的有机体
第四章 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有机体的运行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在共时态上的横向运行
一 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关系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在历时态上的纵向运行
一 从人的发展视角看社会有机体在三种社会形态上的运行
二 从生产关系的视角看社会有机体在五种社会形态上的演进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