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透过时光的面纱,曾经的一切,恍然留下了似是而非的面目,但人们愿意坚信,总有一些事物不会遭到岁月的磨灭。
时光的片段,组成了一幅岁月的长卷。那些色彩竟是如此残酷。
文字如歌,像是故友,静静地与你交流。那些话语又是如此温存。
|
內容簡介: |
《时光》为“朱大可守望书系”的收官之作。其中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文革”童年的追忆,在诗意的语词外衣下,散发着犀利的反思锋芒,穿过光与影,还原了那个沉重的“青涩岁月”。最后,是一些大众文化批判的文章,涉及网络文学、“毒奶”、“超女”,以及对节日的反思等。
文字犹如充满韵律的歌谣,将我们引向早已流逝的时光,不仅唤醒了我们对旧事物的幽思,而且让遥远的历史,成为伸手可及的感官现实。
|
關於作者: |
朱大可,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作为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为当时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其涉足领域包括文化哲学、中国文化、上古神话及当代大众文化等诸多方面,思想和语体均独树一帜,在文化研究和批评领域具有广泛影响。
|
目錄:
|
上篇 灵与影之舞
器物之灵
上古精神性器物大规模死亡,宝剑、灵玉、古镜、青铜器、茶、瓷、丝……当它们沦为庸常生活的点缀时,便丧失了执著的信念与跳动的灵魂。它们最后的命运,就是沉入永久缄默的大地。
茶、瓷、丝的三位一体——华夏帝国的器物贸易
在古镜光线的最深处
宝剑:站在利刃上的精灵
鼎:青铜时代的金属记忆
灵玉的精神分析
缄默之影
水,让我们的遐想悠远而绵长。无论是清雅的茶叶,还是醇香的咖啡,斟上一杯,在午后的图书馆或书吧里小憩。这是心灵静观世界的时刻,面对喧嚣纷乱的世界,我们究竟是应该忧伤和逃离,还是直面并投身其中?
影像的个人主义空间
茶馆、茶道和世界的容貌
咖啡馆的文化春药
图书馆的生死书
书店的涅槃
歌剧院里的秘密战争
越过上帝的废墟
中篇 往事最难如烟
旧日时光
打开记忆的音盒,究竟是什么在灵魂深处流动?泛黄的照片、旧式的日记本、点点锈斑的钢笔、半瓶墨水和那一纸没有结尾的信笺。透过时光的面纱,曾经的一切,恍然留下了似是而非的面目,但人们愿意坚信,总有一些事物不会遭到岁月的磨灭。
大革命时代的邻人们
音乐的秘密节日
书架上的战争
众神的嬉戏
吃喝的自白
祭坛上的童年
1967年的鸡血传奇
领与袖的红色风情
迷津里的少年行旅
疯癫的喜剧
澳洲往事
寓居于悉尼,以“盲肠”自嘲。异乡人的漂泊经验,像一些细小的珠子,散落在忧思的书页里。阳光带着干燥的芳香书桌。他慵懒地打开了纸笔,试图回到母语写作的状态,而手指却如同所有的异乡人那样,轻得像一片失重的树叶。
沉默的火焰
穿越中国迷园的小径
市政厅:风快速掠过手指
唐人街上的肉身礼拜
歌剧院的乌托邦
墓地的缄默与光线
下篇 观察与拯救
文化呐喊
文化的困境是个沉重的话题,在众声聒噪的时代,我们注定要在浮华的欲望中迷失,如同走入了一个难以逾越的迷宫,同时迷失的,还有我们的生活、习惯、趣味、美感、艺术和教养。
寻找文化怀旧的工业根基
慢生活的宋明样本
天价文物和贱价文化
文化毒奶和脑结石现象
行、立、坐、躺:读书的四种姿态
茅台酒的文化象征
古琴:被尘封的大音
节日盛宴
对现在的人们而言,节日早已失去了本初的意义。在开放与传统并重的今天,无论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节日,都是市场的盛宴,拥有纷乱、华丽和昂贵的外观,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它悠远隽永的滋味?
春节:保卫民俗还是复辟陋习
母亲节:洗脚、下跪和道德演出
嘉年华:从静寂民俗到尖叫消费
儿童节:整蛊主义、祖国花朵和伦理危机
愚人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乐
偶像狂欢
偶像是时代的风标、潮流的印记和历史的结石。在娱乐为本的今天,老偶像的迟暮与新偶像的辈出,形成了无数诡异而耐人寻味的风景。粉丝帝国的狂欢,不断刷新世人的审美、智力和宽容的底线。
偶像工业的病理报告
中国男性偶像的三种标本
乖女孩的哭泣性狂欢
“荡妇”麦当娜和香烟变法
……
|
內容試閱:
|
欧洲人对此一无所知。
他们对绿茶和团茶没有兴趣,却在19世纪发现了红茶的魅力。
由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宫廷示范,红茶的兼容性被揭示了:它能够跟牛奶与糖结盟,由此诞生出香气浓郁的奶茶。
此前,早在13世纪甚至更早,鞑靼人就已发现了这类动植物原料混合的魅力。
而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这种茶奶香气,更放肆地弥漫于宮廷和贵族沙龙之间,成了奢靡生活的象征,继而又蔓延为平民的下午茶狂欢。
它还是大英帝国开明专制下的新式茶道,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帝国臣民的日常举止。
英国对茶叶的接纳和依赖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改变了中国出口贸易的丝绸本质,使其向以茶为核心的茶、瓷、丝的三位一体飞跃。
而在那场狂热的单边贸易中,瓷器的价值也得到了重估——它是贮存和品啜茶叶的最佳容器。
但跟郑和时代不同,它不再是形单影只的容器,而是茶叶最亲眤的伴侣。
瓷器是陶器的成熟样式。
它像陶器一样保持着可塑的面貌,却有比陶器更精细光滑的表皮。 那些釉层在高温下发生窑变,产生出奇异的纹理和色泽。
瓷器是所有器物中变化比较激烈的一种,从柔软的泥土升华为坚硬秀丽的事物。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始终是饕餮民族的专用容器,用以盛放那些绵绵无尽的琼浆与美食。
汉代的茶器只有碳炉、碳铗、捣茶石舀、杵、茶饼、陶罐和陶碗等少数几种。
但到了明代,就在器物大爆炸的时刻,它完成了自我繁殖的程序。
高濂《遵生八笺》一书里,罗列的茶具已经到了繁复的地步,但核心器件只有茶盏和茶壶两种。
……
P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