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6.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 第一本关爱妈妈心理的家教书;
★ 揭示亚洲妈妈特有的心理真相和关爱模式;
★.学会依靠丈夫,把爸爸的角色还给爸爸;
★ 找回自我,才能做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
★.稳居韩国亲子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也许会让妈妈读者们有紧张感和压力感,甚至有刺痛感,却又吸引着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原来,作者让我们知道,我们这样做真的不是故意的,因为我们也是受伤的小孩!我们也需要呵护和宠爱!为了孩子和家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我的内心感受,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和家人,独自承担做妈妈的那份不易和辛苦。
作者文恩禧对此深有体会,先后去美国、英国深造心理学和咨询学,成立女性心理咨询室和妈妈自我成长工作室,提倡关爱妈妈心理健康,帮助妈妈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教给妈妈要懂得寻求丈夫的帮助,成为更好的自我,做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
|
關於作者: |
文恩禧,留学美国和英国,咨询学和心理学双博士。目前担任韩国ALTRUSA女性咨询中心所长,经手咨询案例上万个,对亚洲妈妈的关爱模式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帮助许多妈妈找回自我,变得自信、阳光,能理性处理与婆婆、丈夫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令家人喜爱的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
|
目錄:
|
中国版序文
致中国读者
原版书编者按
让孩子伤心的妈妈们,那些不经意间的错误行为
序言
妈妈怎能让孩子伤心?
1 献给孩子的检讨书
1-1 本想成为不一样的妈妈
1-2 只有达成目标,才有资格接受爱吗?
1-3 被誉为“家庭是人权的盲区”的尴尬现实
1-4 如果真希望孩子幸福的话
1-5 无视孩子心理的妈妈
1-6 一味地顾着子女的外在需求
1-7 只顾模仿别人的妈妈
1-8 认为自己的孩子好就可以
2 “包含”——东方妈妈的行为模式
2-1 一辈子“包含”子女的妈妈们
2-2 东方版“女人的一生”
2-3 专职爸爸又如何
2-4 不管包含不包含,都会有内疚感
2-6 只专心做妈妈的角色
2-7 只有妈妈独自奔跑吗?
2-8 孩子并不是妈妈的佣兵
2-9 不知不觉间给的伤害
2-10 妈妈的声音,调下大小吧
3 使妈妈的角色越发艰难的社会文化习俗
3-1 不学习,长大之后就是失败者
3-2 妈妈应该把爸爸的角色还给爸爸
3-3父母需要只会赚钱的孩子吗?
3-4 妈妈们真的摆脱了三从四德吗?
3-5 按照孩子外婆的做法当妈妈
3-6 只有妈妈的心理健康,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
4 回顾自己的小时候
4-1治愈儿时的伤口
4-2 我怎样做才能让妈妈称心如意
4-3 给妈妈当卫星的女儿
4-4 没有一出生就定型的孩子
4-5 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只看他人眼色的孩子
4-6 父母吵架,在孩子眼中就是战争
4-7 只能以“恼怒”表现的心情
4-8不要用花打人
5 治愈儿时伤口的妈妈
5-1 认识你自己
5-2 回到小时候
5-3 用希望的曙光战胜绝望的黑暗
5-4 从来没有人在过去中自由过
5-5 成为好妈妈
5-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 与孩子共享心理的好妈妈
6-1 读懂孩子的眼睛,然后理解他们
6-2 怎样传达所感受的世界
6-3 改变自己是改善家庭关系的第一方法
6-4摆脱儿时习惯的影响
6-5 不要活在妈妈的标准之下
6-6 妈妈的改变——故事1
6-7 妈妈的改变——故事2
6-8 妈妈的改变——故事3
6-9 妈妈的改变——故事4
6-10 妈妈的改变——故事5
结束语 为了更加疼爱孩子
|
內容試閱:
|
1-1 本想成为不一样的妈妈
妈妈与子女沟通感情是家庭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沟通并没有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妈妈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妈妈。在没有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沟通,即便进行的次数再多,对增进感情也益处不大。
有时妈妈会惊讶于自己怎么能向孩子吼出那么大的声音——儿时从自己妈妈那听到的可怕的声音,现在竟然从自己口中发出,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在孩子那因为惊吓而惴惴不安的小脸上,你是否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神情?儿时的你是否也曾因为没有被妈妈理解而伤心难过,并且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当这样的妈妈?但是当自己成为妈妈之后,为什么却要重复做那些不对的事情,让儿女也有如自己一样的经历呢?
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在地铁上看到两对母女。两位年轻的妈妈各自带着自己三岁左右的女儿坐在座位上。一个女孩穿着裤子,另一个女孩穿着裙子,在这样炎热的夏天,穿裙子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注意到,那个穿裙子的女孩的妈妈十分在意孩子的坐姿。地铁上的座椅是按照大人的身材制作的,这么小的孩子坐在上面,双脚无法着地,要把双腿并在一起很费劲。而她的妈妈却不停地命令她把双腿并在一起,为此女孩的脸憋得通红。这位妈妈或许是怕女儿的内衣外露吧。但是我想或许在她小时候也被母亲逼着做过同样的事情吧。
很多来咨询的女性在讲述自己的伤心事时并不能完全放开地哭泣,她们都在拼命抑制眼泪。后来我了解到,她们小时候都被妈妈禁止过哭泣。很多妈妈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尽管孩子在那一刻可能是真的很伤心。
妈妈为了孩子确实付出了很多:在孩子感到饥饿前就准备好食物、在孩子困倦的时候哄他睡觉,及时为他更换尿布。殊不知,这种付出却剥夺了孩子体会饥饿、倦意、湿透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习惯听从妈妈的安排,是妈妈眼中“温顺的孩子”,可事实是他没有得到那些本该获得的表达情感的机会。
有些妈妈总是想制止孩子的哭泣,她们往往会用生气的表情或者发出很大的声音来让孩子停止哭声。但是这样借助外力强制孩子停止哭泣,只会让他开始否定自己原本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服从于外部的力量、抑制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家听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社会中听权威者的话,这是正确的引导吗?其实这只会削弱孩子独立思考、认真判断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为父母之后,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或“臣服”于权威,而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再者,如果妈妈只是一味地将爱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只是单纯地去接收,那么即使妈妈再怎么强调自己对孩子有多么好,对孩子的爱有多么深,这份爱也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份爱缺少了互动。缺少互动的爱虽然没有恶意,但有时却会默默转化为伤害孩子的“毒药”。
妈妈应该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聆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的哭泣声中找到他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愿。而不是仅仅粗暴地阻止他的行为,简单地命令他去做事,因为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孩子。只有我们能够理解并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孩子才能真正地了解并且信赖他所在的环境,才能更加自信地表现自己。日后,他才会敢于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成为和我们不一样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