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现代人眼中的儿童,天真、无辜、弱小,需要受到精心的呵护与完善的教育,这些观念深入人心,仿佛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真理。
但是本书告诉我们,这些观念,全都是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为“发现”、“塑造”和“推动”的结果。在中世纪,并不存在“儿童”这个观念。
首先,小孩极易“夭折”,父母也不会过分悲伤。
其次,在断奶之前,大人也并不过分看重。
最后,儿童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就被当成“小大人”,穿着和成人一样的衣服,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包括赌博)、讲脏话,在“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成长。
儿童之所以获得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有赖于“家庭”和“学校”这两样事物的兴起。
中世纪没有明确的“家庭”观,房屋并不舒适,也不私密;即便是贵族家的小孩,断奶之后,就送去其他人家做侍从、学规矩,对于家庭,也没有过多的依赖和留恋。
学校里各种年龄的人都有,从幼儿到成年人,也没有明确的校规校纪,经常是“老学生”带着“小学生”赌博、玩耍。
这两种情况到了中世纪末期都有所改观。本书就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
而阅读和了解这样一个过程、一段历史,能帮助我们反思、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现今的生活和观念。中世纪儿童和
|
內容簡介: |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最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
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自1962年初版以来,本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
關於作者: |
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国中世纪史、社会史名家,以对儿童史、家庭史和死亡观念史的研究享誉于世。除了《儿童的世纪》外,其代表作还有《私人生活史》(5卷本,与乔治·杜比合编)等。
|
目錄:
|
序言
第一部儿童的观念
第一章生命的年龄
第二章发现儿童
第三章儿童的服装
第四章小小游戏史
第五章从不知羞耻到天真无邪
结 论 两种儿童观
第二部学校生活
第一章中世纪的年轻学生和老学生
第二章新机构——学院
第三章学校年级的起源
第四章学生的年龄
第五章纪律的进步
第六章“小学校”
第七章学龄儿童的粗野
结 论 学校和儿童的期限
第三部家庭
第一章家庭的图景
第二章从中世纪家庭到现代家庭
结 论 家庭和社交性
总结
|
內容試閱:
|
然而,批评比赞同更有指导意义。在此,我要再次提到两个人,一是弗兰德林,另一个是戴维斯。
弗兰德林指责我过分关注起源问题,甚至到了有点“强迫症”的程度””,由此,造成我将仅仅发生形态变化的事物宣布为绝对的新生事物。这一指责是有道理的。这种错误在人们采用回溯的路径进行研究时难以避免,这正是我在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它:太自然地引入变化的概念,而事实上,这种变化并不是绝对的创新.更经常的是一种重新编码。弗兰德林所举的事例很好:他指出,如果中世纪艺术将儿童表现为小人,即比例偏小,“它涉及的不是儿童的实际存在,而是人们对儿童的感觉”。当时,儿童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仅表现在身材大小和力量上,其他特征则非常相似。因此将儿童与侏儒做比较非常有意思。侏儒在中世纪的分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是侏儒,但他不是那种永远的侏儒,除非遭遇到巫术。那么相反,侏儒难道不是儿童?他是铁定长不大的儿童,甚至很快变成枯萎干瘪的老头。
另一批评来自戴维斯非常出色的论文《苛政的理由:法国16世纪的青年群体和胡闹》。””
她的论点大致如下:当时无论是在乡村社会还是城市生活中,在节日和游戏的组织、对婚姻和性关系的控制方面,年轻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年轻人还常常由于混乱的男女关系而受惩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得出结论说,传统社会将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混淆在一起,忽视了年轻人的存在呢?另一方面,阿居隆先生在他论述忏悔者和共济会员的非常出色的书中,用专门一章寨讨论年轻人的社团,这些社团越来越引起当今历史学家们的兴趣。因为他们更多地被大众文化所吸引。
……
P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