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岁的农民朱元璋,在万众瞩目之下,爬上龙椅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此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其中有七张独特的面孔,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人脉设计和政治手腕篡位夺权的朱棣,无视官场潜规则的硬骨头海瑞,在权力顶层呼风唤雨的大傻子魏忠贤,政治墙头草张献忠,在险恶政局中两面三刀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吴三桂,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清复明并一举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您读懂这七个人物,就能读懂任何朝代,就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276年的明朝历史,了解朱元璋们的本来面目和中国现状的历史根源。
|
關於作者: |
张宏杰,一九七二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历史作家。
从人性角度切入历史、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其写作特点。成名代表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出版后因口碑而风行,被誉为新一代历史类必读经典。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等。
|
目錄: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全新增订版)》 :
全新增订版序言 莫 言: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
2006年初版序言 章诒和:令我兴奋的历史人物另类传记
丁 东:读懂古人的无奈、智慧与权谋
第一章 生逢乱世:饥饿儿童朱重八
最草率的出生
饥饿儿童朱重八
为什么越穷越生
中国人的生育激情
饥荒之国
吸血的官员们
中国文化的贫困基因
朱元璋的精神基础
农民式思维
农民式节俭
第二章 流氓生涯:开国帝王的必经之路
青春期的意外打击
出家是为了吃饭
十六岁离家远行
三年江湖路
从一介顺民到狡猾野兽
第三章 崭露头角:一念之差走上了造反路
被两块木片决定的人生
从和尚到亲兵
从士兵到军官
以退为进,独立发展
厚黑手段与精明头脑
实权与虚名
借刀杀人,建立权威
第四章 割据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宝
异常顺利的帝王之路
元末明初第一影帝
惠民减负措施
攻心为上
收买文化名人
出众的决断
第五章 问鼎天下:战场练就顶级男子汉
张士诚还是陈友谅
最后一个劲敌
自学成才的军事家
水沉小明王
北伐中原
朱元璋为什么屠杀功臣
第六章 巩固政权:打造农民乌托邦
四十岁登基
咱农民自己的皇帝
农民的四大理想
亡国的两个诱因
变相土改,打击地主
低薪制下的大明官员
人类史上最大的移民行动
权力决定一切
解决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
朱元璋的乌托邦探索
集体主义“大同梦”
第七章 建立制度:明朝百姓有了“户口本”
“毒蜘蛛”朱元璋
最严厉的户口制度
玄武湖的秘密
里甲制度:“二流子”们的紧箍咒
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不许官员下乡
“一个字也不许改”的《明皇祖训》
朱元璋的幸福观
第八章 管天管地:从穿衣戴帽到妇女发型
奇书《太平礼制》
第一道思想防线
禁止奇装异服
不许随地吐痰
管理妇女发型
为什么要管穿衣戴帽
第九章 化民成俗:流氓是如何教育百姓的
无所不在的皇权
朱元璋最担心的事
洪武朝的流动宣传员
新戏《琵琶记》
一封奇特的公开信
大明帝国的教育体系
朱校长的可怕校规
“一刀切”必然“一风吹”
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155
孟子惹恼朱元璋
删减《孟子》,防止毒素流传
对元朝皇帝的特殊感情
构建“朱氏天命论”
创造“朱氏恩德论”
我造反有理,你造反有罪
刘伯温的悲惨下场
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胡萝卜加大棒”
大明第一文学家
洪武朝的敏感词
外国文字狱
随心所欲杀文人
第十二章 反腐风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177
贪六十两剥皮实草
低薪制是根本原因
《大诰》
发动群众抓贪官
“激进主义”的“幼稚病”
史上最大的惩贪浪潮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越反越腐的反腐怪圈
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开国六公二十八侯
免死金牌
厚待功臣的背后考虑
对文官的凶残与对武将的温柔
宰相胡惟庸“被谋反”
撤销大都督府:军事体制重大改革
只有亲生儿子信得过
大屠杀计划:为太子保驾护航
儿子长大,时机成熟
第一功臣李善长之死
白发人送黑发人
“死亡名单”:蓝玉、冯胜、傅友德……
蓝玉冤案
大屠杀的文化背景
第十四章 衣锦还乡:对凤阳乡亲的特殊照顾
一个重大消息,两个特殊人物
父母坟前
当年仇人刘德
穷乡僻壤差点成为首都
朱元璋的报恩方式
大明帝国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南京皇宫宴请凤阳老乡
皇子教育基地:凤阳
朱元璋对家乡的特殊政策
十年倒有九年荒
第十五章 朱元璋之死:最后一道可怕的命令
强人离世
最后一道可怕的命令
朱元璋的女人们
殉葬制度的终结
大明:退化的朝代
尾声 从“黄册库”看明代“祖制”的命运
绞尽脑汁的黄册制度
祖制的空壳
全县都是百岁老人
黄册的最终命运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写历史人物就像写自己身边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这种笔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张宏杰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一些特别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吴三桂”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再比如,那个历来被认为凶险、狡诈、处心积虑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剥去历代史家的层层曲解之后,在他的笔下剩下的是一个憨厚粗朴、待人真诚的“傻子”。这个“傻子”原本胸无大志,素来在太监中被欺负被嘲弄,直到五十二岁了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伙食管理员”。谁承想机缘巧合命运捉弄,他居然被颠簸到大明王朝权力结构的最高点进行了一番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表演。
这些结论真是触目惊心,但过程却是层层深入的。张宏杰不是刻意地翻哪个人的案,他只是把这些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伟大或者邪恶的事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用人情伦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结果却是顺理成章,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不得不如吴三桂那样无情。这些大伟人或者大恶人,其实都是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和你我一样。在阅读中,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痛苦、战栗和呻吟。在河北保定的军营中,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培养起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
把这些作品归到某种文学体裁,是件挺困难的事。这些东西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时下流行的历史报告文学,甚至还不是人物传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借用张宏杰自己的一句话,“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张宏杰语)。我相信,张宏杰对人性的复杂一定有着科学家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不会有太多的大风大浪,不会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体验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毕竟有限。即使是最杰出的小说家,想象力也只能在经验的边界里飞翔。因此,人性的侧面在现实中表现得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里,人性却有机会表现它平庸生活中难得展示的一面。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改朝换代、家破人亡、非同寻常的诱惑与考验、传奇般的危机和奇遇。在张宏杰的这本书里,好像上帝为了分析出人性的每一种成分,它老人家进行了千奇百怪的实验:它把吴三桂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看着他的人格结构在历史重压下如何抵抗、伸缩、变形、扭曲、断裂。它把魏忠贤这样天姿平庸的人推向社会制高点,看他在这个让人眩晕的高度上如何忘乎所以、丑态百出。他把海瑞这样的道学先生放到纷纭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去,看他无望的坚定顽强和可悲的下场。任何一个小说家极尽想象力,也写不出这样精彩的剧本。这些剧目对七十年代生人张宏杰来说是如此具有吸引力,所以他循着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关心闻声而来,来到了这里,做了这冷清剧场内的一个有心的看客。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离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让我们这些历史书页背后的观赏者触目惊心、目眩神迷、欲言又止。当历史扑面而来,我们只好在造物者的深刻面前一再确认自己的浅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