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从隋末暴政到唐初中兴,大唐帝国的盖世伟业是如何建立的?
其间腥风血雨、惊险悬疑、步步惊心!
一部《隋是唐非》,超过最刺激的悬念小说!
历史这样写,很好看!
|
內容簡介: |
南北朝时,极度动荡的朝政导致皇帝轮流坐。“官二代”杨坚利用手中的政治资本,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一步一步当上皇帝。篡位成功后,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天下。杨坚驾崩后,杨广“以柔克刚”,硬是从准太子杨勇手中把皇位夺过来了……
太平盛世,李广一方面安于享乐,另一方面不顾百姓死活,大兴建筑,冒天下之大不韪,四征高丽,耗尽了隋朝所有资本,导致刚刚安稳不久的天下又峰烟四起。蛰伏多时的李渊带着三个儿子,开始了创建大唐王朝之旅,先后消灭了“秦帝”薛仁果、“定杨可汗”刘武周、“夏王”窦建德、“郑帝”王世充……四海臣服之时,李世民不甘屈居
“二号首长”,和太子李建成展开了太子之争,并且毅然发生了玄武门的嗜血之战。李世民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
|
關於作者: |
作者飘雪楼主,新写史派著名作家,著有《汉朝那些事儿》8卷,畅销30万册。
穷十年光阴,研隋唐历史。
最新力作《隋是唐非》,看历史,悟权术,品人生!!
|
目錄:
|
楔 子 英雄出生本无奇
第一章 北魏王朝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 深藏不露
第三章 杨坚的发迹史
第四章 王者归来
第五章 一统江山
第六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七章 对角戏
第八章 我本卿王
第九章 杨广的“大业”
第十章 东 征
第十一章 有多少碎梦可以重来
第十二章 自掘坟墓
第十三章 革 命
第十四章 逆境扬帆
第十五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十六章 蚕 食
第十七章 英雄无泪
第十八章 怒剑狂花
第十九章 四海臣服
第二十章 绝代双骄大PK
第二十一章 太子之争
第二十二章 李世民的反击
第二十三章 玄武门之变
|
內容試閱:
|
英雄出生本无奇
(1)“渊”来于此
天。
忧郁的天。
忧郁的天空并不蓝,灰蒙蒙的像是汽车贴上了深色的窗膜。并不明媚的阳光时淡时暗,时隐时现,像一条游走的龙,飘忽不定。
北周都城长安城外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声打破了这里原本的安谧和宁静。
早已候在门外多时的李昞闻声心中一颤,随之一种叫惊喜交加的东西涌上心头,他不再迟疑,破门而入,那架势胜似十万火急。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生了个胖儿子。”接生婆擦着额头的汗,笑逐颜开地道。
李昞一把接过婴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
李昞的夫人独孤氏顺着李昞的眼神望向那婴儿,同样是惊愕万分,原来这个婴儿竟然长了三个乳头。
通常意义上,一般的纯爷们儿是一人两乳,多长一个就是畸形。(“高祖生长安,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太平御览》)
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就是这个畸形的婴儿,日后却成了大唐的开国皇帝,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吧—李渊。
这一天是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
(2)我的爷爷是个“鬼”
李渊的出生在当时产生的效应是轰动性的,除了神灵附体(三个乳头)这个原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拥有非一般的家势。
李家很有钱,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他家不但有钱,而且有权,用权倾朝野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李渊往前推23位祖先,名字我们太熟悉了,李广,“飞将军”!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李渊的爷爷李虎就是名副其实的“鬼”,他的发迹史得益于他独特的慧眼。北魏末年,国家一分为二地变成了东魏和西魏。首先是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立了东魏。接着,李虎追随当时的“绩优股”宇文泰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为帝,在长安建立了西魏。
这样,宇文泰便成了“摄政王”,而李虎也因为“开国功臣”做上了太尉这个职务,也许有人对太尉这两个字陌生,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两个字相当于今天的总参谋长,你就知道分量了。
接下来的进程很简单了,李虎因为手中牢牢握有“开国功臣”这把“尚方宝剑”,仕途平步青云,很快,他又多了个爵位—陇西郡公。古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由此可见李虎的权势之大了。非但如此,他随后又更上一层楼,成了“八柱国家”中的成员之一。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再说得简单点,何谓柱国,就是指国家的顶梁柱。当时的八柱国,宇文泰是理所当然的“大哥大”,除了宇文泰和李虎外,其他六人分别是:元欣、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祟。
这里,要把北周官制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书中会反复提到。
宇文泰采用鲜卑族旧的八部制,立八柱国,就是八个军事统帅。宇文泰自己和广陵王元欣占了两个指标,另六位柱国大将军每人各领一军。每军下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设两个开府,每个开府下设两个仪同,每个仪同领兵千人,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一个加强营长,每个开府领兵两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团长,每个大将军领兵四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旅长,每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师长。这就是府兵制,其实就是二二制的军队建制。
您不要觉得堂堂柱国大将军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师长,不过大校军衔,了不起少将军衔,可您要知道,北周时期的全国人口也不过千万人左右,每个柱国大将军拥有的兵员数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个比例如果换算在今天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你再粗粗算一下,脑袋大了吗?
这几个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其中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岳父。后面这几位重量级人物都会闪亮登场,这里先按下不表。
如果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是“鬼”,那么李渊的父亲李昞就是“魅”了。
李昞长得不帅气,才气也很平庸,说白了是草包一个,但因为是一个豪华级“官二代”,他的仕途驶上了“快车道”。
李虎在达到权力的顶峰后,挥一挥衣袖就“走”了,不曾带走一片云彩,却留给李昞花不完的钱,用不完的美女,还有他打拼下来的一切,包括李虎的官职爵位: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又是个公爵。
李昞属于平庸的“官二代”,但他娶的老婆独孤氏可不平庸。
独孤氏属于典型的“白富美”,她和李昞一样,同样拥有一个非一般的父亲,她的父亲不叫独孤求败,而叫独孤信。大家看着这个名字眼熟吧,没错,就是八柱国成员之一。独孤信不但打仗的水平高,政治水平也是一流。眼看八个儿子都遗留了“富二代”的通病,属于扶不起的阿斗类型的败家子,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硕大家业大有后继无人迹象,于是乎,他另辟蹊径,从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身上寻求突破口。
他对女儿们灌输的思想是:“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嫁人就嫁灰太狼……”在他有方的教导下,大女儿首先不负他的厚望,嫁给了北周“普京”—周明帝,因此凤凰飞上枝头,成了明敬皇后。
七女儿独孤伽罗见大姐变成凤凰后,也不甘落后,以十四岁“芳龄”嫁给了“灰太狼”—杨坚。事实证明,杨坚正是主宰天下的大王,他建立了隋朝后,她便成了文献皇后,并且生下了隋炀帝杨广。
搞定朝中最大的两大“绩优股”后,独孤信开始寻找朝中的“潜力股”,结果平庸的李昞被独孤信相中,他把第四个女儿嫁给了这头“灰太狼”。事实证明,独孤信的眼光是独特的,是犀利的,是高瞻远瞩的。四女儿生下的儿子李渊后来建立了一个盛世王朝—唐朝,而她也被追封为元贞太后。
“三朝国丈”独孤信用自己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综上所说,也正是因为身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李昞生了一个“奇特”的儿子,引起了轩然大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略表心意”,名人骚客纷纷前来“略献贺词”,阿谀奉承之辈纷纷前来“略尽孝道”,总之一句话:自从李渊出生之后,道喜之人络绎不绝,踏破门槛。
(3)人生的三道记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李渊在成长过程中,童年、少年、青年的处境大不相同,留下了三道不可磨灭的记忆。
李渊童年的第一道记忆:明亮。
李渊从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不明亮都不行。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七岁这年,李渊原本蔚蓝灿烂的天空突然塌陷了一半。
原因是他的父亲李昞死了。
李渊少年的第二道记忆:灰暗。
从头披孝白那天起,李渊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异常坚定。因为悲痛欲绝的母亲对他说了一句话、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从此,这个家就靠你来支撑了。”
就为这句话,李渊忍住了悲痛的泪水,忍住了伤悲,面无表情地坐上了父亲那把交椅—八柱国兼唐国公。
多年以后他仍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悲伤来临时,躲是躲不掉的,既然如此,何不正面面对一切,相信,一切艰难困苦都会过去、过去,成为永远。
李渊青年的第三道记忆:温暖。
这时,李渊遇到了一个贵人—姨父杨坚。
杨坚给了“苦难”中的李渊很多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找到了失去父爱后久违的温暖记忆。
李渊遇到的第二个贵人是一个女人。
拨云见日,李渊的人生转机便出现在这个女人身上。
她就是定州(今河北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窦氏。窦毅是前朝驸马,娶的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女儿襄阳公主。
窦氏从小伶俐可爱,聪颖过人。
有一次窦氏见舅舅宇文邕愁眉苦脸,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宇文邕点了点头。
窦氏又问是不是为了一个女人。
宇文邕先是一惊,然后点了点头。
窦氏再问是不是为了那位突厥公主。
宇文邕再惊,然后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
窦氏于是说了这样一番话:“舅舅,现在国家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还需要突厥的支持和帮助,尽管你心里不是很喜欢那位嫁过来联姻的突厥公主,但你表面上还是不能露出来,为了国家大计,你只能委屈和牺牲自己了。”
这一席话惊得宇文邕云里雾里,嘴里直呼:天才啊天才。
原来皇位几经轮转,到了宇文邕这里,权力都在“摄政王”宇文护手里,不甘“堕落”的宇文邕想借助外力来充实自己的力量,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他娶了一位突厥公主为皇后。因为裙带关系,跟突厥的关系一日比一日好,实力明显壮大。然而,宇文邕却始终放不下心中的一个结:他并不爱这位风俗习性都不同的妻子。
小小年纪的窦氏竟然如洞若观火,把他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是这一次对白,宇文邕对这位外甥女格外看重,于是倾力将她打造成一位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绝代佳人。
而窦毅对自己女儿刮目相看却是在宇文政权倒台后,杨坚篡位而且不计前嫌地分封他为定州总管,别人都道贺时,窦氏却道“忧”。她当着父亲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解救舅家的祸乱。”
唬得窦毅赶紧用手捂住她的嘴:“小孩子不要乱说话,说这样的话可是要灭九族的。”
嘴上是这样说,但窦毅从此对这个女儿也是刮目相看了。于是他决定给这个丫头的将来定下这样一条规则:要嫁就嫁英雄。
可是天下之大,英雄又藏身何处呢?窦毅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聪明绝顶的好办法—比武招亲。
(4)指“屏”为婚
一条征婚启事的出现,举国上下引起了沸腾。征文的大致内容如下:小女十八,美貌如花,谁想摘花,比武招亲。
落款自然是窦毅了。
美貌与智慧并存,金钱与地位齐重。娶了窦氏无疑等于得到一个女神外加一个亮晶晶的金饭碗。
窦氏这样的豪华级“白富美”自然是人人神往了,这样的征婚广告产生轰动效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应聘者络绎不绝,但都是尽兴而来扫兴而归。每个应聘者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求亲难,难于上青天。
对此,窦氏深有同感:嫁人难,难于上青天。
后知后觉的李渊终于知道了比武招亲的事,他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喜之色:你们之所以抱不回美人,是因为你们不是英雄。
行过千层山,跨过万道水。李渊终于来到窦府门前,一看比试的题目,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原来窦毅在自家府门前设了一个“闭门羹”:门口的屏门上让女儿窦氏画了两只孔雀。
比武道具:一张弓和两支箭。
比武方式:百步之外,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便可以抱得美人归。
李渊之前,应征者大抵都是来拿窦家屏风撒气,射完两箭回家,骂两句“挖坑坑你爷爷”后睡觉,再醒来已是南柯一梦。
“来迟了”的李渊却显得气贯长虹,他不疾不徐地拿起了弓和箭,围观的人群发出了叹息声,纷纷劝道:“小伙子,回去吧。这是窦老爷逗你们玩的,他忽悠了咱们一回,你不能再给他忽悠了,这也太侮辱人了,太伤自尊了……”
李渊没有理会那些“善意”的声音,一脸的冷漠与坚毅。
屏息,拉弓,只听见“嗖”的两声,众人定睛再看时,孔雀的两只眼睛正中间插着两只白花花的箭羽。
“百步穿杨。”
“李广再世。”
“神射手。”
李渊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朝窦府走去,他的步伐轻盈而沉稳,他知道他一脚跨过去,将是另一片新天地。
窦毅果然没有食言,李渊来时带着一颗红心两袖清风,去时香车美人,当真是挣得钵满盆满。
本来就属于“皇亲”的他,马上多了一道新的光环—“国戚”。
李渊,就从这里开始发迹。
各位看官,唐朝开山祖师的事迹在此先行打住。以下,我们来说说隋朝的演变史。
第一章
北魏王朝的前世今生
(1)后宫潜规则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国家,由鲜卑族建立,特别是必须提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开国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他的杰出贡献是结束了自三国、西晋之后四分五裂的十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大鱼吃小鱼之势成功地化解了到处占地为王的群豪并列时代。
第二个人是孝文帝。他借鉴和继承了汉朝刘邦对待边关问题上的“联姻政策”。他清楚鲜卑族这样的少数民族能长久稳定,和汉人联姻是最好的民族大团结的方式。非但如此,还把汉人的习性学来了,语言、穿着、打扮、生活方式等等。
只有和汉族融为一体了,我的未来才不是梦。孝文帝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良好的局面随着孝文帝的“英年早逝”而停止。
继位的宣武帝明显能力不够,实力不够,魄力不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结果导致手下文武百官不是贪官就是庸官,不是庸官就是昏官。
层层剥削,官官相护,尔虞我诈,最后遭殃的是百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刚刚进入团结和融合状态的百姓很快怨声载道,只等有一个英雄人物站出来振臂高呼,便誓死追随了。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当英雄的渴望,当然,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一般看来,能干“英雄”职业的大抵是以下几种人:
1.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2.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3.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所以想成为英雄,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四个字:行易知难。五个字:难于上青天。
正是因为难,所以大家都选择了等,却一直没有人站出来当英雄玩。
直到孝明帝时,才慢悠悠地折腾出一个人来,一个女人,一个让所有人闻之色变的女人—胡太后。
胡太后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公元528年,手无缚鸡之力的胡太后只用了一包毒药,就轻轻松松地结束了孝明帝光明而短暂的一生。
胡太后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益于她惯有的胆大。而她的胆大是被北魏的后宫“潜规则”所逼迫的:宫女只要为皇帝生了一个儿子,就会被处死。
这样的潜规则很难让人理解,按理说宫女为皇帝生儿子,是为了传宗接代的需要啊,应该更加得到皇帝的亲昵和宠爱才对,为什么反而要被诛杀呢?
原来,北魏皇帝一直担心后戚专政,儿子就意味着有登基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有大有小,大到99.9%,小到0.01%。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北魏便定下了这样荒唐而可笑的后宫潜规则。
公不公平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者的力度。事实证明,北魏皇帝的执行力度是持之以恒的,这条潜规则就这样“流水不腐”地流传下来了。
到了胡太后时,后宫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所有的宫女都怕被皇帝临幸。本来,作为宫女被临幸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北魏的被临幸就是一个巨大的坑,意味着噩梦的开始。因为被临幸了就意味着可能怀孕,而怀孕,就有50%的中奖率,而一旦中奖,就意味着人头不保。
就在几乎所有的宫女都在研究怎么使用避孕套、服用避孕药时,胡太后却依然我行我素,她说:我们现在还远没到计划生育的时候,你们不敢生,我生。
够拽吧,连脑袋都不在乎。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510年,“拽人”胡太后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元诩(拓跋氏为了更接近汉人习俗,改姓“元”)。因为是独苗,元诩五岁时就被立为太子。
根据后宫潜规则,元诩被立为太子之日,也就是胡太后的祭日。然而,这一次胡太后凭借一人之力打破了这个潜规则。
胡太后没有死。原因很简单,宣武帝没有杀她。宣武帝之所以没有杀她,是因为不能杀。不能杀的原因只是胡太后的一句话:皇上如果杀了我,将来太子元诩继承了你的位置,会恨你一辈子的。
听了这句话,宣武帝很震惊。恨,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尽管谁都知道,按照“老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皇帝定论,等元诩上任,宣武帝早已“死去元知万事空”了,大可不必为“恨”添烦恼。
然而,如果一个人被别人仇恨终生,而且这个人是自己至亲的人,就算是阴阳两隔,那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胡太后不愧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她太了解宣武帝了,这一句话就足够了,这一句话就像一把利剑,直刺进宣武帝的心脏,让他做不出任何可做的动作。说短点,为自己,说长点,为自己身后的名誉,宣武帝有他的苦衷和难言之隐。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胡太后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精彩。
公元516年,也就是在元诩立为太子后的第二年,宣武帝挥一挥衣袖,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年仅六岁的元诩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便是孝明帝。胡太后也理所当然地以皇帝他妈的独特优势,玩起了“垂帘听政”。
事实证明,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一点不假,胡太后以她的强悍很快就将朝中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权力这半边天拿下后,男人那半边天,极富野心的她同样不放过。例来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胡太后掌权后,反其道而行之,弄了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帅哥。据说只要长得帅的,她的口号是“一个也不能放过”,什么叫淫乱?让胡太后告诉你吧。
从胡太后所作的一些诗歌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这首《杨白华》宣扬的是爱情,而她实际上写的是情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而对那些敢于对她不满的人,胡太后同样是“一个也不能放过”,这样,在她的铁腕下,朝中众臣除了敢怒谁还敢言。
当然,朝中还有一个人能对她敢怒敢言,这个人就是她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元诩刚开始对胡太后百依百顺,然而,十二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元诩也渐渐长大成人了,对胡太后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
原因有三:
1.胡太后夺了他的权。
2.和他稍有亲近的人都会受到一种叫“砍头”的特殊优待,让他一直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孤家寡人”。
3.自己的妈妈私生活不检点,宫中淫乱之风盛行。
胡太后也在注视着孝明帝的一举一动,看着儿子眼中仇恨的火光一天高过一天,她心里的震撼也是一天强过一天,恍惚间,她想起当年对宣武帝说的那句话,原来被人仇恨的滋味是这般难受。
既然不能做到最豁达的“相逢一笑泯恩仇”,那就只能用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来解决仇恨。
事实证明,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决斗,因为胡太后根本就没有给儿子出手的机会,直接就下了毒手。
元诩死了,少了羁绊的胡太后开始了她更加享乐、穷奢极欲的生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她的影响下,北魏各王公大臣纷纷效仿,生活糜烂奢侈,甚至互相攀比,国政大坏,本来就逐渐衰落的国势更是一落千丈。也正是因为这样,眼看世风不对的胡太后开始求佛,乞求以这种方式来帮她解决一大堆子难题。
于是乎,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出来。
寺庙,作为神圣而神秘的一方净土,它的意义与价值在民众心目中是神圣而恒久的:自远古至今,它以巨大的神话思维将无处不在的偶然性纳入神秘的必然性框架之中;它总体上维护着人生价值的意义感和恒久性;它以别有天地的思维模式解读着人生与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着个体生命在深邃历史与无限宇宙映衬下内心深处的永恒困惑;它的道德标尺永远是惩恶扬善;它作为具有信仰意味的文化空间,成为民众逢年过节祈福的意象造型:丰收之际,是感恩天地的诉说对象,灾难困苦时,是宣泄悚惧、净化心灵的有效途径……
看来,胡太后选择求佛建寺是明智之举。
当然,建寺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之一句话:劳民伤财。《南史?郭祖深传》载:“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对此,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讽刺诗《江南春》,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佛教寺庙在这个时期的兴盛。诗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因果轮回
人在江湖飘,迟早要挨刀,这一刀来得早还是来得迟就要看造化了。
当年拓跋珪乘前秦和后燕国内动荡不安时异军突起,以雷霆之势完成霸业,建立国家。同样的道理,现如今,北魏朝廷的不稳定,给了长期被欺压的其余部族的胡人翻身的机会,他们没有再选择沉默,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旗帜,自立造反。其中,鲜卑人葛荣的起义最是凶猛,他率领起义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大有一捣“黄龙”洛阳之势。
眼看战火就要烧到国都来了,风雨飘扬的北魏王朝如同惊弓之鸟,达官显贵纷纷回家收拾行囊,大有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之势。都说时势造英雄,就在洛阳陷入慌乱之时,出现了一个乱世枭雄—尔朱荣。
尔朱荣不但人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更重要的是肚子里有货。他的“根据地”在山西,闲时没事时,玩一个很特殊的爱好—练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在他的魔鬼训练营中,成功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骑兵,至于这支精兵的威力如何,马上将为你揭晓。
胡太后拉着尔朱荣的手,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二话不说就命他为“剿匪大将军”。并且说了一句很深情的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就全靠将军您了。
事实证明,尔朱荣是天生的军事家。他虽然初出茅庐,却显得老练异常,用诱敌之计以少胜多,大败葛荣的数十万大军,致使葛荣本人落得个“尸骨露于野”的悲惨下场。
力挽狂澜于既倒,一战成名的尔朱荣自然成了“草根英雄”。回来时受到了胡太后的亲自接见。
有尔朱荣在,胡太后放心了,她继续着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
如果你认为尔朱荣满脑子只是为国尽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的心大得很,不单单只想当“草根英雄”,他更想趁天下动乱不安时浑水摸鱼,分到一杯羹。
尔朱荣开始招揽各方势力,密切注视着朝廷里的一举一动。待羽翼丰满后,尔朱荣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他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幌子,突然发动政变,带领精锐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洛阳,诛杀了正在床上和男宠“颠鸾倒凤”的胡太后。
“十恶不赦”的胡太后死得并不孤独,因为和她陪葬的还有二百余位大臣。
公元528年,“清君侧”成功的尔朱荣立彭城王元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的第三子元子攸为皇帝,便是孝庄帝。
接着尔朱荣又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是安内。采取的措施是:联姻。尔朱荣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元子攸为皇后,自己当了正宗“国舅爷”,既稳住了元子攸,又给自己控制政权添加了双保险。
第二步是攘外。采取的措施是:枪杆子下出政权。尔朱荣不愧是军事天才家,此后接连平定邢杲,屠灭元颢,擒拿万俟丑奴,使本已无力回天的北魏王朝又枯木逢春,重新屹立在北方大地。
第三步是掌权。采取的措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内和攘外后,尔朱荣一手遮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滋有味。很快,他不安于现状,对帝位虎视眈眈起来。
然而,他不会知道,他立的这位借以避人耳目的“傀儡”孝庄帝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奋力一搏”。
公元530年农历八月,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却成了尔朱荣的祭日。孝庄帝叫尔朱荣去朝中“商量”国事。尔朱荣哪有提防,从驻地晋阳出发,大摇大摆就去了洛阳,结果早已布下“局”的孝庄帝没有让机会白白溜走,那些埋伏的刀斧手把尔朱荣砍成了肉酱。
大意失荆州,诚如斯言。
(3)一锅粥
尔朱荣死了,这一刀痛快是痛快了,但孝庄帝高兴不起来,尔朱荣虽罪该万死,可他是维护北魏安稳的定海神针。只要他在,谁都不敢放肆。现在他死得如此突然,潘多拉的盒子又再次打开了,刚刚安稳的北魏王朝又将陷入群魔乱舞的疯狂之中。
腐败的政权,残缺的国情,让他这个“愣头青”来收拾残局,真是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既然是残局,那就注定充满无数变数,就在孝庄帝感到手足无措时,给他“收官”的人却出现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眼看叔父惨死,他也不是吃素的主儿,收集叔父的残留兵力,打着报仇雪恨的旗帜,又来了一次血洗京城,结果孝庄帝理所当然地成了“血债血还”的牺牲品。
经此巨变,朝廷再度削弱,已成乌烟瘴气弱不禁风之势。
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终究会来,压垮大魏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呼之欲出。
尔朱兆复仇成功,依然借鉴叔父的做法,重新又立了个元家后代中很小的元恭为皇帝,这就是节闵帝。
青出于蓝胜于蓝,事实证明,尔朱兆的眼光果然比叔父高些,立的这个节闵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老老实实做他的“打工皇帝”。他知道做“打工皇帝”有“打工皇帝”的潜规则,规规矩矩,安安分分,只图自己能在皇帝这个职位上长久地打工下去。
事实上,对于节闵帝的听话,尔朱兆也感到很满意,他甚至都想好了,就这样让节闵帝一直为他打工下去。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朱兆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快就破灭了。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尔朱荣死后,他的两位得力干将高欢和宇文泰坐不住了,他们和主子一样远大的志向一天天膨胀起来。
首先打破僵局的是高欢。这位仁兄趁着动乱,去了一趟河北,那里是他庞大的家族势力所在地,在他的糖衣炮弹诱惑下,很快就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又是老掉牙的故伎重演,以“清君侧”为由,率军攻入京城,在把尔朱兆一剑穿心的同时,连尔朱氏的九族也没有放过,丝毫不念旧主子的恩情,完全学会了厚黑学中快准狠的精髓。
与此同时,“打工皇帝”节闵帝神秘失踪,原因“你懂的呀。”。随后,高欢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为新的“打工皇帝”—孝武帝,而自己则在潼关以东关起门来做他的“土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眼看高欢冒天下之大不韪,弹指一灰间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宇文泰不服气了。他非但不服气,而且很震怒。他和高欢来了个道不同不相为谋—远走长安。长安是个好地方,宇文泰决定在这里安居乐业,奋发图强。就在他决定学高欢找个“打工皇帝”来过把瘾时,想当“打工皇帝”的人却主动前来应聘了。
应聘者的身份和地位果然非同一般,竟是被高欢拥立的孝武帝。
原来,乖顺的孝武帝当了几年“打工皇帝”后,对这种压抑的生活感到了极端的厌倦,更重要的是心里害怕。虽然他万般含辱隐忍,一点风吹草动都不敢有,只为能波澜不惊地过完一生。然而,他对生命却看得很重。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剩余价值一旦被掏空,那么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淘汰。
对于皇帝来说,淘汰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找不到第二条出路。
于是乎,当了两年“打工皇帝”的孝武帝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踏上了追寻梦想和追求的征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行遍千层山踏过万重水,来到了美丽富饶的长安。
由洛阳西通长安的官道上,商贩走卒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当今皇帝会混在他们一堆,气喘吁吁地赶路吧?
孝武帝选择宇文泰,想换一个新主子,改善一下“打工生涯”。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正急于寻找“托儿”的宇文泰自然接受了他的应聘,随后孝武帝满心期待宇文泰能“厚待”自己,结果等来的是宇文泰对他的无视,不但无视,简直不闻不问。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在高欢手下打工呢,高欢除了对权力“吝啬”外,其他的好歹还会尽量满足,丰衣足食,日子虽然无聊,却也逍遥自在。而如今到了长安,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简衣粗布,以至于孝武帝发出这样的感慨:皇位呀皇位,那么多人辛苦争你,却换不来一顿好饭吗?。
不满与日俱增,被“冷藏”的孝武帝没有安安分分地躲进皇宫成一统,而是开始了他的小动作。当然,他的小动作离“造反”两个字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想以“捅娄子”的方式来表达对宇文泰的极度不满和强烈抗议,从而引起宇文泰的重视,最终目的也很简单:改善自己的环境和待遇。
孝武帝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那些造谣生事之类的不安分的小动作,很快就引起了宇文泰的重视。就在宇文泰观望期间,孝武帝越发来了精神,非但没有松手,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于是乎,宇文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孝武帝有造反之心,这样的人不能留。
本着他留我走的原则,宇文泰这回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刷刷”就给了孝武帝两剑。
就这样,宇文泰踏着孝武帝的尸骨,建立了西魏(公元535年),并且仍立乖顺的孝文帝孙子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文帝。
与此同时,“弃皇”高欢另立一位亲王之子、十一岁的元善见为皇帝,是为闵帝,同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建立了东魏。
至此,盛行一时的北魏彻底分裂,历史翻开新的篇章,有诗为证: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自身当。
备注:
各位看官,仅仅这第一章,我们可以来数一数死了多少皇帝,多少牛人。
第一个皇帝:北魏孝文帝,死因:被亲生母亲毒死。
第二个皇帝:北魏孝庄帝,死因:被尔朱兆造反杀死。
第三个皇帝:北魏节闵帝,死因:被高欢造反杀死。
第四个皇帝:北魏孝武帝,死因:被宇文泰杀死。
第一个牛人:胡太后,死因:被尔朱荣造反杀死。
第二个牛人:尔朱荣,死因:被孝庄帝设计杀死。
第三个牛人:尔朱兆,死因:被高欢杀死。
短短七年,死了四个皇帝,三大牛人,看来,这当皇帝和当牛人的,干的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职业。
其实,整本《隋是唐非》,写的都是这种动荡之下的政局,天下大乱,更显出和平的珍贵。至于全书中一共死了多少皇帝和牛人,我们不再一一列出,您若有兴趣,可以自己慢慢数。
第二章
深藏不露
(1)宇文护的野心
两个朝廷的对立,对于同样野心勃勃的宇文泰和高欢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两虎相斗是必然的结果。
然而,宇文泰野心虽然大,命却不大。
公元556年,宇文泰到边境去举行军事演习,结果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染了风寒的他令他最为器重的侄子宇文护代他进行完军事演习,随后再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托孤大臣。任务是让他辅助自己的儿子宇文觉完成统一大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许,这是宇文泰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相信自己侄子的能力,一定会完成他的心愿。
事实上,宇文泰果然没有看错人,宇文护的才能的确高人一等。西魏在他的治理下呈欣欣向荣之势。
事实上,宇文泰还是看错人了,他只看中了宇文护的才能,却没有看到宇文护的野心。
宇文护首先让宇文觉当上了西魏的“大师”,随后升为“周公”,当升到不能再升时,宇文护不再像宇文泰那么“规矩”了,公元557年,他直接把北魏皇帝“请”下了皇帝的宝座,然后让宇文觉登基,定国号周,史称北周。
退位的北魏皇帝非但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反而成了“危险炸弹”,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宇文护用一杯毒酒了结了他的一生。傀儡皇帝终于可以解脱了,到另一个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去了。
而宇文觉,又成了可怜的替罪羔羊。宇文护先是自封为“大冢宰”,极力架空宇文觉,把朝中大权揽于自己手上,很快就打造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宇文护的越轨行为,严重触犯了宇文觉幼小而敏感的心灵,他以直觉隐隐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的下场将会和北魏皇帝一样。
与其日后受其荼毒,不如先下手为强,宇文觉开始培养和拉拢自己的人,组织和训练自己的军队,目标只有一个:诛杀宇文护。
就在宇文觉磨刀霍霍时,宇文护以敏锐的嗅觉查出了些许不祥的气氛,本着“敌不动,己不动,敌一动,己先动”的原则,他在宇文觉还没有出手前,已先出手。结果还是故伎重演,以一杯毒酒直接赐宇文觉去了黄泉路。
宇文觉死了,宇文护却犯了难,自己如果直接当皇帝,不但名不正言不顺,还会引来宇文家族力量的强烈反对,那样的话,他便会成为落水的狗,遭到人人痛打。思来想去,宇文护决定还是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进行到底。
于是乎,新天子马上出炉了,他就是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宇文觉的弟弟宇文毓,宇文毓拥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周明帝。
宇文护之所以把宇文毓扶上皇帝的宝座,原因只有一个,宇文毓看上去很温顺。
从表面上看,宇文毓表现得的确很温顺,自从当上皇帝后,他不热衷于执政,反而钟情于文学,整天关在书房里诗史经乐春秋,然后写诗歌,写散文,甚至还打算编长篇丛书。
宇文护对这样的“作家皇帝”自然很满意,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作家皇帝”虽然整天坐在书房里,却并不妨碍他对时局的把握和掌控,他首先赦免了西魏皇室的“罪人”,又为一些掠夺过来的奴隶降刑,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然后,以“公开招聘”形式选拔一些大家族的年轻俊杰为柱国将军。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双管齐下,效果看得见,宇文毓的身份和地位明显大有改观。
宇文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知道这个看似文弱的作家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决定对他来个投石问路。
“皇上啊,您已经长大成人了,我看还是由您来亲自执政吧。”宇文护问。
事实证明宇文毓还是嫩了点,他竟然对宇文护以退为进的策略毫无察觉。他天真地认为宇文护无力控制他了,是真心想把权力交给他,于是,他笑着答道:“如此甚好。”
祸患就此埋下。既然你不甘心做傀儡,结果只能有一个:死。
公元560年,宇文毓在饮食过程中突然“食物中毒”,后来经御医极力抢救无效,七窍流血而死。
“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剧情!
(2)一块美玉引发的血案
宇文毓死了,宇文护高兴不起来,他又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谁来当下一个“打工皇帝”?
宇文泰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好东西,按吃一堑长一智的原则,这次宇文护总该把宇文泰的儿子排除在候选名单之外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宇文护还是非宇文泰的儿子不选。
原因很简单,只有立宇文泰的儿子为皇帝,才能信服天下。
于是乎,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宇文邕从小聪明伶俐,文武皆通,据说当年宇文泰最喜欢的儿子就是他。他常对别人说,从宇文邕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宇文护立他的原因一是宇文邕年纪小(17岁),比哥哥宇文毓小九岁,便于管理和掌控。另一个原因是他乖巧,看起来比宇文毓更加温顺。
这不,接到宇文护的聘用通知书,宇文邕二话不说直接就拒绝了,理由是:我无才无德,不配当这个皇帝。
宇文邕玩的虚招打了宇文护一个措手不及,但通过这个谦让事件,更坚定了宇文护的决心:你不想当皇帝,我偏生就要你当。
他没有像常人苦口婆心地去劝进,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什么拯救天下黎民百姓啦之类,而是马上想到了个聪明绝顶的好办法—弄出个假遗书。
他拿着假遗书,对宇文邕说,你看看,白纸黑字,这是你哥哥宇文毓临死前写的遗书,你是他指定的唯一继承人。
宇文邕拿着遗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来看去,没有看出一丝真的迹象,却看见了两位哥哥污血遍体满面含冤的影子。
此仇不报,不共戴天。宇文邕知道遗书是伪造的,他虽然早已决定赶这一趟浑水,却还是装模作样地推辞着。直到推无可推,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作秀表演完毕后,少年老成的宇文邕马上上演真人秀。他首先把朝中所有文武官员一律连升四级,一时间朝野上下对他赞声不绝于耳。然后封宇文护为全国兵马大元帅大都督,让他统率三军。国家的军队让自己掌握,宇文护心里踏实多了。
兵权在握,宇文护的心终于放下,他认为宇文邕才是一个真正听话的“打工皇帝”。于是决定去完成宇文泰交给自己的托孤心愿:完成统一祖国的千秋大业。
他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是北齐。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点疑问了,这个北齐是谁?
前面已经说了,宇文泰建立西魏的同时,高欢建立了东魏,两国为了各自利益,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争斗,结果在战争中耗尽了高欢的精力和体力。公元547年,高欢和宇文泰一样,在出征的途中“壮志未酬身先死”。
他的儿子高澄继承了官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高澄不会料到,他的屁股还没坐稳,弟弟高洋就开始打哥哥的主意了,并且很快给了他“温柔一刀”。
据说高洋长得很丑,别人丑却很温柔,他却不但丑,而且一点也不温柔。他先是迫不及待他利用他人之手除去了高澄,然后废掉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了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齐。
这个北齐,自然是宇文护的北周的眼中钉,肉中刺。
宇文护成为兵马大元帅大都督后,决定放开手脚来拔刺了。他认为只有先吞并死对头齐国,然后再统一全国。应该说,他的想法是好的,但事实证明,他根本就不是一块打仗的料,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对北齐的三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每一次都败得灰头土脸。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话用在他的军队上最适合不过。
当然,宇文护以倾国之兵拿不下北齐,原因是北齐有一个“救世主”斛律光。至于这个斛律光是何许牛人,后面将会讲到。
宇文邕封宇文护为全国兵马大元帅大都督,就是想让宇文护分散精力去“攘外”,这让“安内”的宇文邕有了韬光养晦的机会。
宇文护惨败而归,宇文邕表现得却很大度,不但口头上不断地安慰,而且还以实际行动表示:封他为元辅。宇文护的母亲在攻打北齐时被擒,后来才被保释出来,宇文邕马上以“国母”相待,那毕恭毕敬的态度,跌破了许多人的眼镜。八柱国之一的侯莫陈祟私下说过宇文护的坏话,宇文邕马上公开发表言论,表示强烈谴责。随后,宇文护带兵团团包围侯府,最终逼使侯莫陈祟自杀。
宇文邕的所作所为,只是“手段”,目的只为“忽悠”宇文护。就这样,弹指一挥间,十二个年头过去了。十二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也许并不算长,然而,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中却不算短,由此可见宇文邕的隐忍。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公元572年,在皇帝的位置上打了十二年工的大忽悠宇文邕终于等到了熬成婆的机会。
当时正值宇文护从外面“公差”归来,宇文邕很是热情地为他安排了接风宴,令宇文护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次的接风宴满桌都是美味佳肴,唯一缺少的就是酒。宇文护是个嗜酒的人,见状脸色自然很难看了。
“喝酒有害身体健康。”大忽悠皇帝说。
“你是叫我戒酒?”宇文护问。
“非也,非也。”大忽悠的头摇得像拨浪鼓,隔了半晌才喃喃道:“我妈喜欢喝酒,但喝酒有害身体健康。我劝了她好多次都是无用功。还希望你能帮帮我。”
“你要我怎么帮你?”宇文护一脸惘然地问。
“你只需在拜见我妈时,帮我把这封劝酒令念给她听就行了。”大忽悠随即掏出一封信状的东西来。宇文护还想说什么,大忽悠却道:“这件事就有劳元辅了。”
按惯例,宇文护随即去拜见太后。寒暄过后,他便直奔主题,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声音诵读这首戒酒诗。也不知是不是戒酒诗写得太过华丽太过动人的缘故,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
就在他的声音穿透宫殿直透云霄之际,突然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宇文护以手护住鲜血直流的头部,缓缓转过身来,怔怔地望着手中兀自拿着一块又大又圆的美玉的宇文邕,美玉上血迹斑斑。
“你……好……好阴毒,把美玉当利剑,千古未闻……”这是宇文护倒地前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这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大忽悠周武帝宇文邕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这样一句话:不在烈火中重生,就在烈火中灭亡。
(3)谁动了我的奶酪
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
希望可以感动上天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
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
当我在踏过这条奈何桥之前
让我再吻一吻你的脸……
—《求佛》
摆脱政治上的羁绊,“转正”后的周武帝宇文邕开始放手大干事业了。
他做的第一件大实事就是:灭佛。自从胡太后极力提倡佛教事业后,各地的寺庙遍地开花,活佛也是司空见惯。为了躲开纷乱的局势,百姓纷纷入寺加入和尚和宗教的队伍。
眼看长此下去,全国除了和尚尼姑,没有几个留头发的了,宇文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公元573年,也就是杀死宇文护的第二年,他召开了一次灭佛动员大会,随后付诸行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摧毁所有的寺庙。
2.砸毁所有的佛像
3.烧毁所有的经书。
4.遣返所有的道士。
在他的强腕措施下,很快就灭佛成功,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也正是因为这样,周武帝宇文邕马上就做了第二件大事:伐齐。
当年还是“打工皇帝”时,宇文邕心里一直希望宇文护在伐齐中不要成功。他知道如果齐国灭了,他的世界末日也就到了。事实上,宇文护并没有让他提心吊胆,几次大规模的攻齐,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在灭佛成功、国力提升、民力增强后,宇文邕决定伐齐,以完成父亲宇文泰统一的愿望。
此时的北齐正经历着大的变革。原来高欢死后,高澄的弟弟高洋夺取了政权,事实证明他果然是欲望很大的人,继位后、厉兵秣马,进行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战绩,据说光战利品都够他吃上好几年的。
饱暖思淫欲,高洋随即迷恋上了女色,于是乎大批大批美貌年轻女子被选进宫,一栋一栋宫殿拔地而起。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夜夜笙歌,花天酒地,没过几年就把身子掏空了,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高洋便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高洋死前恋恋不舍的,除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宫女外,还有儿子高殷。
高殷才十五岁,按继位的年龄来算也属于大龄青年了,但自己儿子是块什么料,作为父亲的高洋最清楚不过。为了能让儿子坐稳皇帝的位置,高洋只好把自己的弟弟高演请出山,弄了个“托孤大臣”的位置给他当。
高洋满以为无私的举动定会让弟弟感动,一心一意辅佐自己的儿子。事实上,高演也很想这样做,但这个世界上,利益面前,翻脸当真比翻书还快。辅助侄子才两三天的高演就走上“叛逆”道路,成功地一脚踢开高殷,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也许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高演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公元561年)。他生病了,这病不但来得突然,而且甚是凶猛,灵丹妙药用尽也是徒劳。骨瘦如柴的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担心起了自己的儿子高百年。
高演当年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百年,就是希望儿子能长生不老,百年不死。但此时自己已无力保护儿子的将来。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的命运和高殷一样。
如果儿子不当皇帝能保“百年”不死,那何不退而求次地活着呢,像自己辛辛苦苦夺来的江山,那又如何,还不是如过眼云烟一样消散开去。
也许是出于对生死的释然,也许是出于临死前的感悟,总之,他死前决定立弟弟高湛为皇帝。对弟弟高湛唯一的要求是:只求你能留我儿子一条活路。
面对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高湛头点得像鸡啄米,答应不迭: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啊,我怎么会做那样缺德的事呢?哥哥,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侄儿的。
听完弟弟的承诺,高演含笑闭上了双眼。然而,他不会知道,真正笑的人在后面,高演刚闭上眼,高湛就上演了“相煎太急”的一幕,高百年连多活一天也算是奢侈,更别提一百年。
高湛不但学来了高洋“快准狠”的厚黑学精髓,而且爱好方面也一样,他同样也是一个欲望很高的人,对美女情有独钟。
过了五年,也就是公元565年,厌倦了皇帝生涯的高湛,干脆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他一心一意陪后宫的美女们研究人体结构学去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用在高纬身上最适当不过了。如果说父亲是典型的色魔(连皇帝都可以不做),儿子就是“色盲”,盲到何种程度了,不但对女人美丑不分,更要命的是连性别也不分了。
他最喜欢的人名字叫和士开。
和士开名如其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纯爷们,只不过长得唇红齿白,貌比潘安。高纬对这位美男子着了迷,无论工作,还是吃饭睡觉都要他来陪,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高纬不光是著名的皇帝“基佬”,还是伟大的建筑家。别人搞建筑都是想如何建好房子,在造房时尽量考虑风水和五行八卦等问题,总之,能做到好看实用就行了。而我们可爱的高纬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喜欢建房,他却喜欢拆房。他果然不愧是人体解剖学的继承人,对房子的解剖到了变态的地步,于是先皇们几代积累的建筑群在“拆迁办主任”高纬同志举手投足之间夷为平地。
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爆破技术,工程量都靠人工来完成,拆房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工人拼了老命好不容易完成了摧毁工程,满以为大功告成可以领着工钱回家了,却很快体会到了什么叫一厢情愿。高纬这个时候发话了,把拆了的建筑按原来的方式重新建好。
工人们傻眼了,拆了再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然而,君令如山,他们敢怒不敢言。工程如期建好,工人们以为这下总可以解脱了吧。然而,高纬再度下达的“拆房令”让他们目瞪口呆了。他们终于明白:这个皇帝不但昏庸,而且昏庸到了变态。不但变态,而且变态到了极点。
一些正直的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定除掉和士开,消除高纬变态的根源。
很快,一封联名奏折写成了,奏折里陈述了和士开十大罪状,并且给出了这样的处理意见:斩首。
高纬是个典型的神龙不见首尾的皇帝,平日里只知吃喝玩乐,上朝是偶尔的事。这日,终于等来他的上朝之日,这封联名奏折便成了堆积如山的奏章中的一份。高纬哪里有心思去看这些奏章,拿起朱红大笔,玉手一挥,批上了清一色的
“准奏”。结果可想而知,和士开的生命便也在高纬龙飞凤舞的随笔一画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事后,震怒之极的高纬质问大臣们:“谁动了我的奶酪?”
众臣拿出奏章,默不作声,一脸的无辜状。
高纬见上面自己亲批的“准奏”,气得有一种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
(4)射雕英雄传
应该说老天对高纬还是公平的,身边少了一个误国殃民的奸臣,马上又多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
这个大忠臣的名字叫斛律光,称得上是纷乱的南北朝时的超级牛人。
斛律光出道很早,十七岁就当了都督,据说有一次陪北齐武帝高欢去打猎,当时天空中正飞着两只雕,一雌一雄两只雕相依相伴极尽缠绵。皇帝叹道:“雌雕我所求也,雄雕亦我所求也,两者不可兼得也。”
斛律光闻言二话不说,拔出身上所佩的弓箭,上箭拉弓一气呵成,只听见“刷”的一声,那离弦之箭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待众人回过神来时,那支箭已掉落在地,众人定眼再看,但见那箭上兀自插着两只雕。
一箭双雕,绝古铄金,众人都忍不住喝彩起来,连皇帝也赞不绝口,射雕英雄的美名就落在他身上了。
公元564年,宇文护率兵攻打北齐,一路势如破竹,直扑洛阳,把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为了到外面去求助援兵,斛律光主动请缨,带领五百敢死队,于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进行突围,结果打了宇文护一个措手不及。
斛律光的突围给洛阳带来了希望—增援部队,对于速战速决的宇文护来说,闻风而来的援军让他很吃不消,不得已只好撤军。
正如一首网络通俗歌曲《爱情买卖》中所唱的“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一样,眼看宇文护想溜之大吉,斛律光发话了:北齐不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
斛律光的执著让宇文护大为光火,于是派出手下最为得力最为勇猛的大将王维去断后,顺便教训这个不识好歹的“射雕英雄”。
两边都是最为勇猛的战将,话不投机半句多,一碰面就打起来,结果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斗了百来个回合,依然难分伯仲。眼看这样斗下去,结局将会是两败俱伤,斛律光情急之中,开始用计了,只见他突然掉转马头就走,这边王维急于立功,哪里能让他这么轻易逃走。于是乎,一个没命跑,一个拼命追。
斛律光跑着跑着,突然来了个“蓦然回首”,王维只觉得一道寒光扑面而来,想要躲闪哪里还来得及,中箭而倒。
斛律光利用“拖刀计”成功除去王维,接着乘胜追击宇文护,慌乱中北周军全线溃败,几乎落得全军覆灭的地步,宇文护也是充分发挥“不羞遁走”的本质特点,才逃之夭夭。
宇文护几乎输掉了内裤,斛律光却赢得钵满盆满,马上连升三级,坐到了太尉的职位上。
公元567年,宇文护品尝了三年的失利苦果,以复仇之师卷土重来,斛律光从容应战,结果让宇文护旧仇未报,又添新仇。
公元571年,宇文护本着“君子报仇,四年不晚”的原则,再次对北齐动武。充分的准备,精良的设备,唯一不足的就是缺少正确的指挥这一必备条件。
宇文护地毯式的进攻方式,很快就尝到苦果。斛律光诱敌深入,然后设伏,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宇文护雄心壮志而来,狼狈不堪而归。
宇文护三伐北齐,皆是败得惨不忍睹。斛律光仿佛就是北齐的一坐活佛,只要有他在,宇文护的铁骑就休想踏进北齐一步。宇文护还没来得及发出“既生护,何生光”的悲壮感言,周武帝宇文邕就把他的生命送到了终点站,终得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凄惨下场。
前面说过,周武帝宇文邕上任后,励精图治,首先把国内此起彼伏的“石佛”给灭了,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军队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时,宇文邕不安于现状了,决定实现父亲宇文泰统一祖国的遗愿。
再伐北齐容易,战胜斛律光却难。宇文邕分析了宇文护当年三次征战三次惨败而归的教训,得出如下结论:要战胜斛律光岂止是难,简直难于上青天。如果再直接对北齐动武,结果只能是步宇文护的后尘。
宇文邕是个聪明人,既然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头脑一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谋—反间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在平叛西凉马超时,眼看力战很难打败对手,便用反间计使马超和他的叔父韩遂反目,最后不费吹灰之力坐收渔翁之利。
周武帝显然看过这个故事,因此,他的反间计一经出炉便也是环环相扣,大有炉火纯青之势。他首先找到丐帮,花钱雇用了一群叫花子,然后叫他们到长安去推广这样一句广告词: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升是计量单位,一百“升”就是一斛,而斛又恰好是斛律光的姓;明月则是斛律光的字。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斛律光一旦得到机会就会飞上天,成为长安新天子。
应该说这句话和“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有异曲同工之妙,傻子也能听出个中含义。
高纬非但不傻,而且很聪明,这话传到他耳里,他先是一惊,然后一震,最后一笑,说了这样一句话:斛律光只不过是我手下的一员猛将,有这么夸张么,肯定是有人在背后造谣。
如果高纬一直坚持自己的这个最原始最纯真的想法,那么他和北齐将会平稳下去。然而,眼看高纬对铺天盖地的谣言无动于衷,手下那些奸臣们开始发力了,他们联名上书,陈述当前严峻的局势:斛律光手握兵权,一旦有谋反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高纬一听,也觉得事态严重,忙问该怎么办?
奸臣们齐心协力教会了他这样一个关键词:杀无赦。
“这样不太好吧!”高纬还是需要斛律光为他打仗的。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啊,皇上啊,莫要等祸上眉头再后悔,那样将悔之晚矣。”众人劝道。
“那……哎……可现在找不到一个杀他的理由啊。”高纬无奈地耸耸肩。
“如果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众奸臣齐道。
高纬无言以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终于决定斩杀斛律光。
事实证明,高纬不但聪明,而且绝顶。他找的理由不是“莫须有”,而是“确实有”。
公元572年,那是一个莺飞草长的浓春时节,高纬约斛律光一起去打猎。斛律光不知是计,欣然应允。第二天天刚一亮就去宫中等候皇帝。然而,他不会知道,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
刀斧手,那些早就恭候多时的刀斧手,让斛律光体会到了一种叫冰凉透心的感觉。
斛律光死了,高纬还不解恨,把他九族都给诛杀了,接下来就是抄家这样的细工慢活了。原本以为斛律光家产万贯,抄起来得费不少精力,然而,这一次失算了,斛律光家徒四壁,除了刀剑盔甲等上战场必备的东西外,几乎一无所有。
见过寒酸的,没见过这样寒酸的,唯有室中央那“精忠报国”四个字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高纬后悔了,但已于事无补了,唯独剩下北周那边在独自偷着乐。
冰火两重天,此消彼长,周武帝宇文邕不愧灭佛高手,略失小计就把北齐斛律光这尊活佛给搬掉了,留给他的将是一马平川的星光大道。
北周灭北齐已毫无悬念可言,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577年,也就是斛律光为国“殉职”后的第五个年头,蕴势已久的周武帝下达了总攻令,周军就像是一头睡醒了的猛狮,威不可挡,一路顺风又顺水,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齐都城邺城。
此时,邺城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直接以“邺城欢迎你”的口号把北齐军迎进了城。
宇文邕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追查高纬的下落,而是下了一道诏令,追封夙敌斛律光为上国柱、崇国公。
在众人疑惑不解时,宇文邕感叹道:“敢使射雕英雄在,我等岂能入邺城。”
宇文邕既把斛律光当作最强劲的对手,也是最敬佩的朋友,如此胸襟如此气魄果然卓然不凡。这正是:
“这一生为谁刻下伤痕
千年的武功
豪情划破长空
梦不断
英雄侠义柔肠
伊人终相伴
对酒笑谈江山……”
(5)虎父有犬子
周武帝宇文邕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把目光又瞄准了西边的突厥,如果能把强悍的突厥拿下,那么,他将完成父亲宇文泰的遗愿。
公元578年6月,兵马粮草都准备充足的宇文邕下达了进军突厥的总攻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下达总攻令的同时,却病了。
如果是偶染风寒倒也罢了,这一病却再也没有起来,好不容易熬到了七月,已是病入膏肓。死神已一步步靠近,才三十五岁的宇文邕在感叹“去日苦多”中结束了自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同样留下了“壮志未酬”的遗憾。
或许,他的雄才大略只有靠儿子宇文赟来完成了,宇文赟能帮他实现统一的愿望吗?
宇文赟不可能完成他的心愿,其实宇文邕是知道的。周武帝知道自己儿子的能力,让他当皇帝可以,要让他有所作为却比登天还难。
首先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自己,兴趣和爱好背道而驰,用周武帝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不类己。
比如说自己喜欢打仗,儿子却喜欢打猎,本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宇文赟见周武帝对自己一天一天地疏远,心里急了。有一次他打完猎回来,他的经纪人郑译出主意了,把打猎的战利品—两只白鹿献给周武帝,就说这是祥瑞的象征。
周武帝接到礼物,哭笑不得,在把战利品退回的同时,还留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迷恋祥瑞,祥瑞只是个传说。
宇文邕爱江山,宇文赟却爱美人;周武帝爱百姓,宇文赟却爱动物。总之,这样的人当了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而朝中的一些奸臣,如郑译、王瑞、刘昉之辈天天围在他身边,极尽讨好之能事,他们明白,现在讨好了太子,将来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长此以往,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王轨和宇文孝伯等人纷纷上奏章,请求周武帝以江山社稷为重,重立太子。
废立之心,周武帝早就有了。应该说此时众人的提议正合他意。然而,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周武帝其他儿子不但年纪都小,而且都很平庸。
就这样,宇文赟暂时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接下来周武帝整天忙着征战,伐北齐攻突厥,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亲没能完成的遗愿,然后让宇文赟来当太平盛世的皇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周武帝顺利拿下北齐后,准备一鼓作气拿下突厥,完成祖国的统一时,他却驾崩了。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又来得太偶然,一切终归寂然后,宇文赟以太子的身份在缺少鲜花和掌声的情况下黯然地上任了,也许是沉静了多年,一上任后,他不再默然,对周武帝的悼词居然是:你怎么不早死啊。
念天地之悠悠,这般不孝实属罕见。
更为罕见的还在后面,在痛骂周武帝的同时,他不顾还在服丧期间,把老爹所有的嫔妃宫女叫到自己的宫中,让她们轮流侍寝。
父皇妻不可欺,如此乱伦实属罕见。
接下来,他对朝政开始变革了,马上提拔了几个当年的铁杆玩伴为重臣:郑译被封为沛国公,刘昉成了大都督。
两人得到重用后,也不是吃素的,马上打压朝中其他大臣,以便打造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当年提废立之事的王轨和宇文孝伯成了两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在两人苦思如何拔刺时,机会如期降临。这天,宇文赟也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太过无聊,问郑译道:“我脚上怎么有这么多杖痕啊?”
“都是王轨和宇文孝伯惹的祸啊。”
只为郑译一句话,王轨和宇文孝伯两人人头就搬了家。
宇文赟处死了不听话的大臣,极力培养自己的亲信,除了郑译和刘昉外,一个叫杨坚的人也浮出了水面。他被封为上柱国,全国的兵权归他掌管。至于杨坚是何许人也,这就是本书主人公之一,隋朝第一牛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宇文赟也是个很实际的人,是个及时享乐的人,什么皇帝不皇帝,老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那就整天吃喝玩乐,不说别的,光是皇后就封了四个,分别是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
然而,这样他还不满足,一次在家宴上,看到自己的堂侄宇文温的老婆尉迟炽长得“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竟然强行纳入后宫,封为第五任皇后。结果弄得宇文温以造反来表示强烈的抗议,虽然最后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但警钟已拉响。
但宇文赟依然我行我素,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眼看长此下去,国将不国。一些良知未泯的忠臣良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京兆丞乐运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命人抬了一口黑漆漆的棺材,到朝堂来了个以死进谏。他义正词严地直述了周宣帝的八大罪状,归纳起来如下:
1.独断专行。解析:皇上视宰辅大臣于无物,视朝臣百官如草芥,凡事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太过武断。
2.花天酒地。解析:一皇五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宦官为害。解析:皇上常常在后宫一呆就十天半月不出,朝中大事全凭宦官处理,长此以往,祸害不浅。
4.刑法无度。解析:皇上上任后,就说周武帝颁发的刑罚太严,下诏书实行宽刑。然而,不到半年,刑罚又改为比周武帝时更严酷的刑法。
5.奢侈浪费。解析:先皇们都躬行俭朴,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皇上却过于奢侈浪费,会引起社会恶性循环。
6.苛捐纳税。解析:各种赋税和徭役太多,百姓生活负担太重。
7.焚书坑儒。解析:书上一旦发现有错字,就要焚书并且治罪,这是杜绝言路,自挖坟墓啊。
8.杞人忧天。解析:宇文温造反,和上天已出现的种种不祥之兆,都在警示皇上应善治国道,施行德政。
应该说乐运的文采还是很好的,分析得条条入理,丝丝入扣,不愧是文学界的天才。一针见血地把周宣帝的各大罪状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乐运满以为自己苦心的劝谏,定会唤醒周宣帝的良知。然而,事实证明,乐运没有劝谏前,周宣帝还是过着半梦半醒的游戏生活,乐运这一谏,他彻底“醒”了。
“我要杀了你。”周宣帝几乎在咆哮。
“乐运以死直谏,勇气可嘉,精神却肮脏。他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博得个忠臣良将的美名,以便流芳百世,陛下不必计较,先发点慰劳费给他,然后叫他回家种红薯,如此可以显出陛下海阔胸襟宽宏大量啊。”眼看乐运就要霉运当头了,内史中大夫元岩赶紧来了个机智的上书。
找到台阶下的周宣帝赐乐运金银宝器,然后打发他回家养老去了。从此直谏这条路算是彻底封死了。
也许是经过这么一折腾,周宣帝对当皇帝的兴趣顿减,为了可以安稳过他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一不做二不休,只当了一年多皇帝后,于公元579年,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七岁的儿子宇文阐,然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象”,自称为“天元皇帝”。
于是乎,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诞生了,二十一岁的宇文赟一生没有什么功绩,这条却成了吉尼斯纪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