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时光文库-佛度有心人

書城自編碼: 205373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璨金居士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937759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1/211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NT$ 1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80.0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80.0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82
《 薄伽梵歌(注释本) 》
+

NT$ 175
《 时光文库-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
+

NT$ 179
《 时光文库-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
+

NT$ 304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钱文忠倾情推荐 》
+

NT$ 361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精装) 》
內容簡介: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目錄
有一颗虔诚心,你会更洒脱
说佛
佛心
自性
禅悟
修行
因缘
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
舍得
自在
看得透
放得下
平常心
随遇而安
活在当下
有一颗欢喜心,你会更自在
忍耻辱
戒嗔痴
不生气
能吃苦
常感恩
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聪慧
积德为本
慈悲为怀
大爱为人
助人为乐
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智
前世今生
学会布施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禁止杀生
真诚悔过
有一颗清净心,你会更闲适
不忧愁
无烦恼
清净心
宁静平和
耐得住寂寞
经得起诱惑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有一颗淡泊心,你会更超然
不贪婪
不执著
无分别
肯知足
淡定些
有一颗谦卑心,你会更清醒
忌狂妄
肯自省
尊重人
懂谦卑
能自知
有一颗精进心,你会更成功
参禅
践行
增智慧
勤雕琢
……
內容試閱
佛说: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诚虔诚是生活的基础,有了它,我们会得到重要的胆识,来面对人生道上无法预料之事。少了它,会失去决心与毅力。
虔诚会带来某种超凡的勇气,因而使我们彻底地呈现自己,而不再善巧地隐藏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缺乏虔诚,就会害怕受伤害,成为自己傲慢的受害者,缺乏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
心有一颗虔诚心,你会更洒脱说佛
佛者,觉也。
佛是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
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下地狱。你的人生是好是坏,都由你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佛是人而不是神
佛祖释迦牟尼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身养性,才能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49年,谈经300余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佛在灵山,佛在心中
一天,灵训禅师前来参访归宗禅师。
灵训禅师请问归宗禅师道:“禅师!什么是佛呢?”归宗禅师十分为难地望着灵训禅师说:“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禅师听后马上说:“不!禅师!我是诚诚恳恳地来向您问道,您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你靠过来,我告诉你!”然后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告诉他说:“你就是佛啊!”
灵训禅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哈!哈!我就是佛!”
如果我们心外求法就好比骑驴寻驴,缘木求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要向自我内心去修炼。
你是佛祖
南阳慧忠禅师是牛头宗之祖师,唐肃宗、代宗都曾封他为国师,唐高宗曾经跟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侍者,国师感念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以为有什么事要他帮忙,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国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国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国师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地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明白地开示道:“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看他如此不堪教化,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是你最忠实的侍者,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的眼光暗淡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呢?难道他就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真正的生命?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佛门讲究“直下承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都是佛。而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担“佛祖”的称谓,这不是大大地辜负了慧忠的良苦用心吗?
见性成佛
一个和尚问天台云居智禅师说:“见性成佛的意义是什么?”
智禅师回答说:“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如如。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
和尚问:“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有见,但无所见。”
和尚问:“既无所见,怎能有见?”
智禅师回答说:“见处亦无。”
和尚问:“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无有能见者。”
在禅宗看来,性、佛、自性、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即人的本性就是佛性,或者说佛就在我们的本性中。佛在我们的本性中,但你不能拿出来看到。所以说它是“有”,也是“无”。那我们怎么才能体会到这个佛性呢?
慧能说:“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慧能把自性(佛性)比作青天,智慧比作日月,妄念比作浮云。拨去妄念,佛性自现,我们就体验到了佛性,也就是“见性成佛”了。
一觉成佛
人能做梦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但是能在做梦中觉悟成佛的,更是奇上加奇。晚唐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一觉悟道成佛的梦觉大师。
悟道之前,大师立志苦行修身,云游四海,到处拜师,但无论如何都参不透这成佛的禅机。一日,他愁思满面地走进一个破败的寺庙,躺在草瓦堆里冥思苦想。
正想着的时候,忽听半空中霹雳一声,整个寺庙笼罩在一片祥光之中。
大师慌忙爬起,定睛一看,居然发现自己苦求不得的大慈大悲的佛祖就端坐在云层之中。
大师连忙翻身跪倒在地,连声念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望佛祖点化弟子!”
正拜着的时候,佛祖头上钻出一只老鼠,吱吱吱尖叫着大笑道:“哈哈,愚蠢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软弱,说跪就跪下了!”
大师气坏了,正寻思着该怎么教训那只胆大妄为的老鼠,这时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张牙咧嘴就要吞吃。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还扔给大师一半说:“和尚你也来吃!”
大师大吃一惊,就从梦里醒了过来,恍然大悟道:“我真是个笨蛋啊,竟然骑驴找驴!我自己就是一尊活佛,何必四处去拜那些假佛呢?”
大师大笑三声,扬长而去,从此以梦觉为号,一去就再无踪迹。
解脱就是超越,超越我们这个小我,超越我们的执著意念,克服我们人性固有的那些弱点,从而完成一个高尚伟大的人格。入世与出世两种人生态度的结合,自然就能做到“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如此也才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求得心中那座真佛。
人人皆佛
唐朝的南阳慧忠国师,是一位通达经律的禅门大德。他16岁时,就因仰慕六祖惠能大师之名前往曹溪参拜,获得心印之后,隐居在南阳白崖山党子谷(白草谷),40年不曾下山,受到唐代三朝皇帝(玄宗、肃宗、代宗)的敬重,而被尊为国师。
当时,鱼朝恩是唐代宗皇宫里的一名太监,后来得到皇上的宠信重用,担任天下观军容使一职。
一日,鱼朝恩前来访问慧忠国师,问禅师说:“有人说,禅师如佛,请问你是佛吗?”
慧忠国师回答说:“佛者,没有你我,人人皆佛也。”
鱼朝恩自恃自己的权势地位很高,心中傲慢,听了此话以后,非常不以为然,便想再有所反诘,他还来不及开口,就听到慧忠国师问:
“我听到有人说观军容使您是天子,这是真的吗?”
鱼朝恩一听,知道此话一回答,很容易使自己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便赶快跪下来说:“死罪,死罪。”
慧忠国师又问道:“观军容使既不是天子,那就是庶民了?如是庶民,何能傲慢?”
鱼朝恩立刻就改变了这副骄横的神情。
佛是人成的,人人是佛,此理易明。
天子也是人做的,但皇权不容让人侵犯。就是骄横一时的鱼朝恩,虽然欺压善良,但也不敢自为天子。
既不能为天子,何不悟到佛法的平等,人人是佛,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何用权势加之于人呢?
佛心
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有一颗佛心。
“悟道”的根本在一“觉”字,即宇宙人生大道的“觉醒”,如果有人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就是佛。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修炼成佛,也就是修炼心性。领会佛心,懂得生活
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磷供奉(供奉指一种僧官职称)道:“你学佛时间也不短了,我问你,‘佛’到底是什么意思?”
紫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佛,就是‘觉悟’的意思。”
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也会迷吗?”
紫磷肯定地答道:“不会。已经成佛,怎会迷呢?”
慧忠禅师反问道:“既然不迷,觉悟做什么?”
紫磷供奉无语可对。
又有一次,紫磷供奉在专心致志地批注《思益梵天所问经》。
慧忠禅师教导道:“批注经典的人必须要能领会佛心,知晓各种佛理;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同时又要懂得大众的生活,否则就不能胜任。”
紫磷以为禅师在批评自己,不悦地答道:“你说得很对!我就是这样做的,否则我就不会下笔。”
慧忠禅师听后,并不说话,只是叫侍者端来一碗清水,水中放七粒米,碗上放一双筷子。问紫磷供奉:“那你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紫磷供奉迷茫地摇了摇头。
慧忠禅师这才不客气地教训道:“你连我的意思都不懂,怎说已经领会佛心了呢?”
六祖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慧忠禅师的水米碗筷,是说佛法者不离生活,离开生活的佛法毫无用处。
紫磷供奉远离生活批注佛经,实际上是远离了佛心。放弃当下的生活永远是一种过错,即使是因为追求知识或真理。
生活为真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抛弃了生活的真理是苍白无力的。要修行,澈见心性,了悟情理。读书也是如此。
心佛则佛,心魔则魔
从悦禅师是江西人氏,他经常云游四方,讨教禅道。
这天他来到清素禅师之处,亲自登门拜访这位功德很高的禅师。见到清素后,他拿出随行带来的荔枝说道:“长老!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请你吃几个!”
清素很高兴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自从先师圆寂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吃这种水果。”从悦谨慎地问道:“长老先师是哪位大德?”
清素长叹一声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曾侍奉13年呐!”
从悦听后十分惊讶:“13年来你甘愿担当此种差事,肯定受益匪浅,最后也一定获得他的真传了。”说完,就把带来的荔枝全部给了清素长老。
清素十分感激,深情说道:“我们身为出家之人,谨记先师遗言,大道不许外传,如今看你如此虔诚,为这荔枝之缘,我破例传授于你。”从悦喜出望外,洗耳恭听。
“请把你的修禅心得告诉我!”清素说道。
从悦一一如实禀告。
清素听后开示他道:“世界是佛、魔共存的。放下时你要成佛,不要成魔。”从悦禅师领悟了大道。
清素禅师又说:“我今天为你点破,你便获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我是你的老师,你的老师是你自己!”从悦点头称是。
人身易得今不得,我入魔道不欲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界本是佛魔共存,最后放下时,或是入佛,或是入魔。魔者,心不佛,行亦不佛。佛与魔都能放下人的情欲执著,区别只在于心中的理数不同——以天理成全我的,或者可入魔道;而以我的生命成全天地间的法理,则可成佛。世间万种苦,身体的苦,精神的苦,欲求不得之苦,生老病死之苦,内心被贪嗔痴驱使,则是苦中之苦……识遍苦海人间,佛欲普度众生。
佛是为人,魔是为己。虽事事皆为人者未必成佛,但事事皆为己者必定成魔。修行者与人为善,具备一颗佛心,谁又会不去称赞他的善良呢?佛语有云:“心佛则佛,心魔则魔。”是佛是魔,在于个人。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法融平日与虎狼为侣,以猛兽为友,所以,他的草庵前虎踞狼奔,很是吓人。四祖道信故做恐怖状,受了惊吓似地举起了双手。法融心里大惑不解:你既然是悟道的大宗师,难道还有惧怕虎狼的恐怖之心吗?因此,他说道:“你还有这个在?”
四祖反问:“你看到了什么?”
这话,如同“观者何人,心为何物”一样,里面有毒!法融没有拣择出来,拿了一只瓦钵,去给远道而来的四祖舀泉水了。四祖趁机在法融经常打坐的石凳上写了一个“佛”字。法融端水回来,刚想落座,忽然发现自己差点坐在“佛”上,悚然震惊,跳开老远。
四祖笑着问道:“你还有这个在吗?”
法融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是发自灵魂的惊颤!因为,四祖自从到来,机锋百出,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导步步紧逼,终于使得法融对自己原来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他跪倒在四祖道信跟前,请示禅的真要。
四祖道信说道:“千百万佛法法门,同归于方寸之间;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源于心灵。这也就是说,佛法所说的戒、定、慧,以及神通妙用,你都自然具备,这一切都不离你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二无别。”
法融大彻大悟。
外境本来就没有好恶、美丑、静闹等分别,所有的差异都是因我们的心而升起,我们以自己的好恶为取舍标准,外境才会出现了差别。比如,我们认为污泥很脏,可是,美丽的莲花只有在污泥中才能生长;你若好心好意将泥鳅放在清水里,它只会死亡!因此,我们的心若不起波澜,烦恼又从哪里生起呢?心灵平静如镜,便能平等地映现出外界的一切,你就能遍照无遗了。尽管天上风云变幻,你只要随心自在,不加上任何对治的方法,自会风消云散。
自性
你是你自己,你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每个人的自性中都有一个阿弥陀佛。
不用去外面参拜这个那个,重要的是保护好心灵的纯净。商人四妻
佛祖特别擅长通过讲故事来给徒弟们说道理,徒弟们也听上了瘾,就天天缠着他老人家讲故事。
佛祖多么神通广大,要说故事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他就讲了一个商人四个老婆的故事。
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
大老婆长得美丽又善良,每天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地跟随商人,给他挣足了面子。
二老婆是费尽周折抢来的,可以算得上是倾国倾城、人见人爱的绝色佳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想要这样的老婆。
三老婆姿色平平,不过她整天打理内外,让商人可以当甩手掌柜,商人很是满意。
而小老婆呢?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商人也几乎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老婆。
有一天商人要出远门,到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去做买卖,要选个老婆陪自己才行啊。
大老婆说:“我才不要陪你上山下乡呢,我皮肤太嫩了,怕晒!”
二老婆说:“当初我就不愿意嫁给你,是你把我抢来的,现在打死我也不去。”
三老婆说:“我难以忍受风餐露宿,不过我可以送你一段路,别的就免谈了。”
这时候商人想起了第四个老婆,令商人出乎意料并感动不已的是,这个老婆话都没说一句,就跟着商人上路了。
讲完故事之后,佛祖语重心长地说:“各位,想知道这个商人是谁吗?就是在座的每个人!”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失去一些东西,只有自性不会失去,而且也只有自性才会永远陪伴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应该忘记自性的存在,更应该珍惜存在的自性。
观音也得求自己
某人遇到难事,便去庙里求观音。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个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的人也正在跪拜。这个人便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此人于是大悟,便谢过离开了寺庙。
自性就是要一切众生觉悟自性、佛性。一切众生之共心,也是一切众生生死流转、受那种种虚妄之苦的根本。佛、我、众生的佛性没有差别,佛、我、众生的众生心也无差别。佛可以自求,那众生当然更可以自己求自己了。
我们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自性,想别人度我,岂能得到援助?
从心流出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一路同行到湖南鳌山时,遇到下雪不能前进。
岩头禅师整天不是闲散,就是睡觉。雪峰禅师却总是坐禅,他责备岩头禅师不该只是知道睡大觉。可是,岩头禅师反而责备雪峰禅师不应每天只知坐禅。
雪峰禅师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这里还不够稳定,怎么敢自欺欺人呢?”
岩头禅师很是惊奇,两眼一直注视着雪峰禅师。
雪峰禅师说:“说实在的,参禅以来,我一直是内心不安啊!”
岩头禅师觉得机缘成熟,就慈悲地指导说:“果真如此,你把你的见闻告诉我。对的我为你印证,不对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禅师就把自己修行的经过说了一遍。
岩头禅师听了雪峰禅师的话后,大声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说:“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岩头禅师又再放低声音说:“一切言行,必须都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够顶天立地做事。”
雪峰禅师听到这里,立即透彻领悟。
世界的知识,甚至科学,都是从外界现象去了解的,而禅理则是从内心本体上去领悟的。雪峰禅师长久不领悟,是因为外境的森罗万象,在心中还有所执拗,无法止住妄想。“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要能“从心流出,才是本性”。这就是不要在枝末上钻研,而要从本体上立根。
你拿饭来,我吃
龙潭崇信出身穷苦,以卖饼过活。天皇道悟在龙潭少时,便知道他具有英才,就把庙旁的小屋借给他住,他为了表示感激,每天都送10个饼给道悟。道悟收了饼,每次都剩下一个还给龙潭说:“这是我给你的,希望你子孙繁盛。”
有一天,龙潭感觉到奇怪,心想:“这明明是我送给他的饼,为什么又送还给我,其中是否另有深意?”于是便大着胆子去问道悟,道悟告诉他说:“是你送来的,又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对吗?”
龙潭听了后,颇有所悟,便决心出家,追随道悟。过了一段时间,他对道悟说:“自从我来到此间,未曾听过你为我指示心要?”
道悟却说:“自从你来到此间,我没有一时一刻不为你指示心要。”
他又问:“你指示什么啊!”
道悟说:“你递茶来,我接;你拿饭来,我吃;你行礼时,我点头,处处都在指示你心要啊!”
龙潭低头想了好一会儿。这时道悟又说:“要是见道的话,当下就能见道。否则,一用思考,便有了偏差。”听了这话,龙潭才真正开悟。
心就要这么简单,只要顺着你的自性,逍遥而游,随着一切外缘,率性而行;本着平常之心,而没有圣凡之分就可以了。
日用而不知
一次,玄沙师招待韦监军用茶,韦监军问他:“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拿果子给韦吃。韦监军吃完果子以后又问这个问题。
于是玄沙说:“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另有一次,有个和尚跑去请他指条悟道的路,玄沙问他:“你听到了溪流的水声吗?”
这个和尚说:“听到了。”
玄沙便说:“这就是你的入处。”
《楞伽经》中说:“心生即是种种法生,心灭即是种种法灭。”马祖也经常对弟子们说:人的自性本来具足了道,只要在善事、恶事两个方面都不黏滞,即是修道之人。如果取善弃恶,用心观空禅定息念,就是造作,如果向外追求,那就离道更远了。
请为我奏无弦琴
一个和尚跑到首山那里说:“请为我奏无弦琴。”
首山静默了好一会儿以后说:“你听见了吗?”
这和尚回答说:“没有听见。”
首山便说:“你为什么不大声一点问?”
一个和尚问曹山本寂禅师:“无言如何显?”曹山回答说:“莫向这里显。”和尚又问:“向什么处显?”曹山回答说:“昨夜三更,床头失却三文钱。”
什么琴音最好听?“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一切有声的琴音都不可能是最好听,只有无弦之琴发出来的“声音”才最好听。而这种“无弦之琴音”实际上就是来自我们本性的声音,它不需要经过我们的耳朵,而是直接用心去听,也就是要用心去观照我们的本性。观照本性,须无声胜有声。
心在瓶中
徒弟听到这样一个趣闻:有一个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一天天长大了,后来这个人想把鹅拿出来,可是瓶口太小了,鹅出不来,但是这个人又不想把瓶子打破,怎样把鹅拿出来呢?这可难坏了他。
徒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就用尽心思想啊想,想来想去,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办法。最后实在没辙了,他就去请教师父。
师父一听就明白了,这个故事是在考验人的自性啊!
于是,师父就问:“出来了吗?”
徒弟一愣,很显然,他没有明白师傅的意思,说:“我不是问您如何把鹅拿出来吗?”
师父说:“出来了吧。”
这时,徒弟突然感到豁然开朗,仿佛鹅真的已经从瓶子中拿出来了一样。
被困在瓶中的其实不是鹅,而是徒弟的识心与妄心。生命的真实困境,有很多也都像瓶中鹅,你再怎么百般思量、抽丝剥茧,也只是让自己越陷越深而已。唯一脱困的方法就是给予当头棒喝,敲敲自己的脑袋,唤醒那迷失而被困住的心,让它不再沉溺,自己跳出来、走出来,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禅悟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因此诞生,因此开花结果。
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
在这扰攘喧闹的人世间,禅的美在于无声。无声,因而心领神会,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禅是什么
一个和尚问佛是谁,师父便手指佛殿中的佛像,没有做任何解释,也没有发表任何论证。
一个和尚问:“心是什么?”
师父回答说:“心。”
和尚又说:“师父,我不了解。”
师父即刻回答说:“我也不了解。”
另有一次,一个和尚对不朽问题感到困扰,便问:“如何能够避免生死桎梏?”
师父回答说:“你在哪里?”
有人问:“佛的根本教训是什么?”
师父说:“这扇子的风够凉爽。”
有人问赵州:“什么是禅?”
他回答说:“今天是阴天,我不想回答。”
对同一问题,云门的回答则是“这个”。另有一次,他根本不加肯定,他说:“无话要说。”
通常,禅师们从不浪费时间于回答问题,也根本不喜欢做任何论证。他们的回答往往简短而确定,像闪电一样地紧跟着问题而来。
禅师们对佛、禅、心等所下的定义既然如此,那么,他们认为这些与佛经中所谓的觉悟说究竟有什么关系?他们究竟以《楞伽经》的态度还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态度来看禅呢?不,禅有其自己的方式,中国人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印度人的方式。
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圆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圆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侍者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圆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