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作者(李华伟)从市场经济的大视野考察小乡村的基督教,从社会现代转型的高度研究最基层民间基督教的演变,以及基督教对农村民众生活中的儒家伦理的影响。作者按照“己自我—五伦—五伦之外”的顺序,通过李村教会的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动和失衡,基督教在落后农村发展的社会根源。在农村社会中因宗族的弱化形成的道德失范的局面后,乡村基督教建立了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
|
內容簡介: |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
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
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
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
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
“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
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
關於作者: |
李华伟,河南汝州人,2011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
目錄:
|
序一
序二
绪 论
第一章 导论
一 关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书架构
第二章 李村与镶嵌于地方社会中的李村教会
第一节 李村周边社会经济概况及其生活心态
第二节 李村所在县宗教历史与现状概览
第三章 豫西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李村教堂区域的发展
引 言
第一节 宗族:清末民初第一代信徒入基督教的障碍
第二节 “宗族弱化”:李村之实例与学者之佐证
第三节 宗族弱化与信仰个体化
第四节 宗族弱化与基督教的发展策略:历史考察与李村基督徒的祭祖个案
小结乡村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吗?
第四章 苦难与改教:李村民众改信基督教的社会根源探析
引 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社会风险、社会结构转型与信仰复兴
第二节 苦难与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宗教市场与李村
基督教的发展
小结与讨论
第一部分“己”/自我
第五章 李村民众之自我与道德变迁
第一节 传统时期继嗣续谱内的自我
第二节 日益“虚空”的李村、异化的自我与道德危机1979年至今
第三节 无公德的个人
第六章 规训的自我:李村基督徒自我观的形成及其“治理术”
第一节 人神关系的建立:基督徒新自我观的维系、例行化
第二节 圣经还原主义与基督徒自我观的建构
第三节 “罪”与悔改:基督徒新自我的塑造机制
小结
第二部分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儒家孝道伦理
第七章 儒家伦理之式微:以保障机制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作为教育制度构成部分的儒学教育之式微
第二节 传统国家法律对儒家伦理的保障之缺失
第三节 作为基层组织制度的宗族之式微
第四节 豫西地区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的衰微
第五节 推进儒家伦理潜移默化之民间曲艺的衰落
第八章 李村孝道伦理之现状:以养老、敬老为中心
引 言
第一节 不孝的事例--不仅仅因养老起争端
第二节 谁在孝顺?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下的不孝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群际比较与神圣维度下的基督徒孝行
第一节 “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基督徒孝顺之道的来源与动力
第二节 孝道伦理的再造:以灵诗《孝双亲》为中心的讨论
第三节 道德保障机制的重新考量
第十章 孝道的延伸--传统葬礼与基督教礼仪的冲突与交织:
理念与符号视野下的考察
引 言理念与符号观点简说
第一节 基督教内对中国信徒葬俗的意见之变迁
第二节 李村葬礼的一般模式
第三节 交织的葬礼:历时视角
第四节 “假孝”与“真孝”--葬礼背后的灵魂观与
孝道观之冲突
小结理念与符号:从葬礼看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
文化变迁的模式
第十一章 孝道伦理的交融与限度
第一节 对孝的积极表述与实践缺位
第二节 顺从父母还是顺从子女?--信徒在子女婚姻上的无力
第三节 婚前性关系与计划生育
小结与讨论道德话语与道德实践的界限
第三部分五伦之外:交往规范建构中的
李村基督徒
第十二章 领袖的治理术与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传道人:基督徒群体的强有力塑造者
第二节 领袖的治理术
第三节 普通信徒:超世的生活与在世上斗争
小结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塑造
第十三章 社会交往规范变迁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社会交往规范的变迁:差序格局的式微
第二节 社会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小结
第十四章 宗族、庙会、基督教与李村公共空间之变迁
第一节 李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李村民众与形塑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督教的最初相遇
第三节 “咱们这一教”与基督教--形塑公共空间的两种力量之对垒
第四节 基督徒意义系统的内化与再生产
第五节 意义系统模塑的基督徒与社区公共生活空间
结语风险社会与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第十五章 公共参与精神之变迁与重塑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李村公共空间与公共参与之变迁
第二节 “积功德”与做盐做光:儒教和基督教的社会参与伦理
第三节 李村基督徒社会公益活动及其生存的制度空间
第四节 基督教与公共参与精神及公民社会的关联
结语与讨论
一 儒家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
二 己/自我
三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乡土儒家孝道伦理
四 五伦之外
五 李村基督徒伦理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附录一 李村教会释经举例-008年8月24日讲道
附录二 灵诗及灵诗存目
附录三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导论
一 关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1.所要解决的问题
“自我性和道德……是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的主题”,因此,在探究道德时必须紧扣自我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孝是中国儒家伦理的核心,传统中国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法律、舆论以及宗教信仰的存在,都支持孝道的推行。而如今,在市场经济引进的价值观面前,孝道以及整个传统伦理不堪一击。与儒家孝道的式微相伴随的是儒家式自我的衰落,而同一历史时期,基督教在中国得到发展。随着基督教在农村的发展,基督教是否培育出了基督徒新的自我呢?这一新的自我是否能够带来基督徒自身伦理道德的转变?“孝”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也是基督教十大诫命之一,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能否推动孝亲这一儒家传统伦理的复兴,乃至为儒家伦理的重建提供意义和行动基础呢?其可行性与限度何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