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教育性教学交往论》是在我的导师王本陆教授指导下的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211工程”研究项目成果,同时也是我个人主持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面上重点课题“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学互动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
|
內容簡介: |
《教育性教学交往论》立足于现代教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思维、价值思维与社会一历史的实践观点,笔者认为,教育性与教学交往是有条件的辩证统一,教育性既是“应该的”教学交往的根本特性,又应该成为“实然的”教学交往的外在规范。
|
目錄:
|
总序
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教学交往必然具有教育性
一、一个命题:教学交往必然具有教育性
二、概念不清,命题尚待存疑
三、事实证伪,命题有待修改
小结:加强教育性教学交往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二、关系思维
三、“实践说”的价值论
四、立足于现代教学
第三节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交往
二、教育性
第一章“浪漫人文主义”的教学交往观分析
第一节教学交往性质的“回归生活论”
一、教学交往“回归”日常交往
二、“回归论”的生活世界哲学依据
三、“回归生活”后的教育虚幻
第二节教学交往目标的“创造新知论”
一、教学交往旨在“创造新知”
二、“创造新知论”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依据
三、“创造新知”的反智主义后果
第三节教学交往组织的“去除控制论”
一、教学交往的“自组织化”
二、政治自由主义的组织观基础
三、教学控制不应去除而应改善
第四节教学交往关系的“消解权威论”
一、“平等的首席”与“自主建构的主体”
二、个人主义的交往伦理学根源
三、消解权威也就消解了教学交往的教育可能
本章小结:“浪漫人文主义”的教学交往观错误理解教育性教学交往
第二章教育性教学交往的基本理解
第一节教育性教学交往的界定
一、对教学交往的理解
二、对教育性的理解
第二节 现代教学应该自觉创建教育性教学交往
一、教学交往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
二、存在不同教育性的教学交往
三、现代教学应该倡导教育性教学交往
第三节 努力建构教学交往的教育性规范
一、以教育性规范教学交往的合理性
二、教育性规范的类型
本章小结:现代教学应该努力建构教育性教学交往
第三章教育性教学交往的价值规范
第一节 基本原则:手段善与目的善统一
一、目的善抑或手段善优先的争论
二、目的善与手段善的统一
第二节 以文明而道德的教学交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的善的教学交往:文明与道德的目的
二、手段善的教学交往:文明而道德的手段
本章小结:教育性的教学交往应该是文明而道德的教学交往
第四章教育性教学交往的技术规范
第一节技术规范的科学基础
一、对教学交往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认识
二、对学生可塑性与主动性关系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 科学而艺术化地进行教学交往的技术规范
一、教育性教学交往的科学化规范
二、教育性教学交往的艺术化规范
本章小结:教育性教学交往的技术规范在于科学化与艺术化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三节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交往
“浪漫型”思维假设不存在独立于思维的现实,将知者knower理解为自己创造自己的自主主体,以知识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否定知识的确定性与客观性。按照这种思维理解的教学交往,其实质是脱离了教的个体学习。现实型的思维从现实教学情境出发理解教学交往,首先将教学交往理解为现实的交往,又进一步将它理解为主要以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现实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今天几乎没有学者会拒斥知者knowers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一理念”④,无论是“浪漫型”还是现实型的教学交往理解都同意这一点。两种方法论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承认教学交往是制度化、专门化与特殊化的社会安排,是否承认教学交往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现实过程。从现实型思维出发,教学交往的概念界定需要放在关系、实践与现代教学的体系之中。
首先,教学交往不同于教学关系、教学方法抑或教学模式,它是师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以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为中介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更准确地说,它是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精神性相互作用。德国批判一交往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包括传授方面、内容方面、关系方面和干扰方面。其中,传授方面包括一切教与学的方式,关系方面包括师生之间交往作用的形式、采取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