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实话石说——和谐中国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在本书中,你能找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思想!)

書城自編碼: 20502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石述思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854616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5/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20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32开 》
+

NT$ 293
《 郎咸平说: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

NT$ 324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
+

NT$ 522
《 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B2C版) 》
+

NT$ 324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
+

NT$ 351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砸碎束缚企业的10条枷锁,中国经济才能突围。) 》
編輯推薦:
在本书中,你能找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思想。
內容簡介:
《实话石说》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全面、理性、深刻地描述了中国的民生现状。
關於作者:
著名时评人,《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七获中国新闻奖,数十次获省部级新闻奖项,发表各类新闻作品累计200余万字。
目錄
自序 述而不作
第一章 草根眼中的国民经济之困
一、什么让我们的财产不翼而飞?——中国百姓的财富保卫战
1. 中国百姓财富能否完成快速增长?
2. 中国GDP再度超日该喜该忧?
3. 国人财富能不能跑过CPI ?
4. 百姓如何捍卫自己的财富?
5. 中国式加薪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6. 中国居民收入增幅超GDP是否是昙花一现?
7. 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告诉我们什么?
二、通胀魅影下的中国大熊市——股民炒的不是股票,是寂寞
1. 一个傻问题:中国有通胀吗?
2. 谁该为中国通胀买单?
3. 美国欠每个中国人多少钱?
4. 逃离震荡的A股市场
5. 中国股市何时抄底?
6. 总让散户赔钱的股市是可耻的
三、信贷体系下中国企业的痛苦指数——站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1. 看看中国五百强的前三十四名垄断国企
2. 中国企业家徘徊在天使与魔鬼之间
3. 有种苦命人叫民企老板
4. 三一与中联能结束死掐吗?
5. 美国为何围剿华为、中兴?
第二章 穷人心中的收入分配之痒
一、新时代下的贫富格局——财富与公平艰难博弈
1. 中国648个超级亿万富豪揭开神秘面纱
2. 扎克伯格给中国富豪上婚恋课
3. 美国海外狂追税款“猎杀”中国移民富豪
4. “富二代”当官
5. 中产阶级的前途命运
6. 有多少居民收入“被增长”?
7. 收入增长,“压力山大”
8. 中国精英走向分裂将带来什么?
二、应该动谁的奶酪?——为了工薪阶层的羡慕嫉妒恨
1.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面临大考
2. 个税扩征疑似“瘦鸡拔毛”
3. 公务员挣多少钱?
4. 个税将枪口瞄准中产
5. 围绕“中国税负世界第二”的口水战
6. 中国减税的最重要前提
7. 央企高薪为何屡遭围攻?
8. 收入分配改革不是空中楼阁
第三章 蚁族心中的安家乐业之梦
一、中国楼市的好声音何时到来?——在房子击溃爱情的年代
1. 反对房地产救市不如全力救自己
2. 房价下跌是一场全民意淫
3. 中国房价羞死“猪坚强”
4. 高房价高房租在为贫民窟奠基
5. 开征房产税谁最乐?
6. 房产调控是否已是强弩之末?
7. 成为房奴的最后机会
二、保障房究竟差钱不差钱?——构建住房梯度覆盖模式
1. 地方政府的卖地钱花哪儿了?
2. 请为中国房地产商选择一种死法
3. 房产商这个女婿会给丈母娘面子吗?
4. 保障房造假堪比刘谦魔术
5. 1000万套廉租房是大忽悠吗?
6. 北京楼市新政祭出歧视大旗
7. 北京公租屋向外地人开放
第四章 居民忧虑的社会保障之囧
一、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养老金双轨制的“罪与罚”
1. 有多少中国人能攒够500万养老?
2. 所有人的养老保险都应向他们看齐
3. “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谁受益?
4. 事业单位养老的艰难变革
5. 为什么不能延长退休年龄?
6. 为何冷看养老金九连涨?
7. 废除养老金双轨制难在哪?
二、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病不起?——新医改方案刻不容缓
1. 新医改方案使我感到自己很弱智
2. 新医改带给医生的考题
3. 患者刀砍医生21刀的背后
4. 假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第五章 弱者隐忍的劳动保护之痛
一、在异乡漂泊的候鸟——让弱势群体走进春天里
1. 中国农民工的命运拐点
2. 留守女童与奶奶尸体独处7天的考问
3. 中国15万流浪儿童何去何从?
4. 企图改变命运的171名工人农民
5. 农民工的尊严,一张火车票里的中国
二、“感动中国”还是“刺痛中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 富士康能避免连跳吗?
2. 中国工人劳动价值几何?
3. 老板跑路引发工人讨薪何以化解?
4. 农民工与大学生工资待遇之比较
5. 中国式讨薪缘何又掀高潮?
第六章 百姓心中的社会管理之思
一、浮躁心态下的公共管理——科学的社会管理需要大众参与
1. 北京最严限车令能否根治“首堵”?
2. 铁道部的信誉度
3. 中国高铁如何在公平与效率的轨道上飞驰?
4. 上海地铁追尾的始作俑者
5. 北京扶梯杀人的罪魁
6. 缓行“重罚闯黄灯者”是上上之策
7. 令人欷歔的中国式过马路
8.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破冰之旅
9. 贪官因何集体贪吃好色爱房?
二、功利心驱使下的国考人才选拔——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 现在什么职业最令人羡慕?
2. 考公务员是大学毕业生上上之选?
3. 多少人的梦想是混成“李刚”?
4. 副乡长征婚失利给国考迷敲响警钟
5. 疯狂国考痴迷者请早日醒来
第七章 大众心中的道德良知之问
一、面对海拔不断下降的道德水平——在冷漠的时代呼唤爱
1. 一场车祸后的大悲剧
2. 该严惩讹诈好人的恶老太吗?
3. 以爱之名,声援袁厉害
4. 短信欺诈与社会良知
5. 方韩大战,怀疑的程序正义与道德底线
6. 比尔?盖茨的幸福和陈贤妹的苦涩
7. 《知音》遭遇的道德审判
二、在宝马车里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拜金主义,无知者无畏
1. 比封杀马诺更重要的
2. 全民围剿郭美美
3. 珍爱生命,远离凤姐
4. 唐骏事件,一次金钱与诚信的荒诞汇演
5. 什么埋葬了她们的梦想与纯真?
第八章 青年承受的中国教育之苦
一、一考真能定终身吗?——中国高考众生相
1. 中国高考公平不能崩溃
2. 200种高考加分是公开谋杀
3. 高考是一场全民战争
4. 高考越来越难以改变命运
5. 高考VS母亲
6. 高考如何改变“一考定终身”?
7. 炒作高考状元是病人的狂欢
二、大学能否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教育改革的自律与他律
1. 中国大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 “人人都爱北大”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3. 北大炫富宛如有文化的郭美美
4. 五道杠好少年是中国教育下的蛋
5. 老师不当官,后果很严重
6. 中国创新: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究竟有多远?
7. 诺奖得主钱永健自称“不是中国人”有感
8. 中国商界正沦为一个大的EMBA班
附录 茶余饭后的谈资——娱乐时代的娱乐人物
1. 文化泡沫中的莫言
2. 奥巴马防线
3. 《中国好声音》的评委与歌手
4. 章子怡的“开学第一课”
5. 李嘉诚的财产分配
6. 李娜赴日参赛就是汉奸?
7. 孙杨百万出场费和你无关吗?
8. 打假斗士:方舟子
9. 任志强,语不惊人死不休
10. 赵本山,当他离开春晚后
11. 该不该原谅郭德纲?
12. 袁腾飞与易中天之比较
13. 《非你莫属》的张绍刚
14. 鼓吹“读书无用论”的马云
15. 张兰“国籍门”
內容試閱
第一章草根眼中的国民经济之困
引言
忧患的重量

对于活在当下的年轻人,说你们运气好也对,因为生于忧患,说你们运气不好也对,因为忧患超出了你们年轻的肩头所能负荷的重量。站在当下谈论通货膨胀与国民财富的话题,我先作一个背景式的铺垫。这个背景不容乐观,因为过去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令人高度警惕的时刻。1978年的时候,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为21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0万亿元,增加了1450倍,可通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始终存在。通胀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伤害,相反有些人会从中获利。比如在继续的通胀过程中,如果你拥有实物的古董、地皮、黄金、粮食,反而会变得更富有。但如果你和你的父母手里只有储蓄,对不起,倒霉的就是你。中国新一轮财富的大洗牌正在发生。不管经济学专家们吵得有多凶,共识终归是形成了,那就是通胀的危险越来越严重,它已经成为威胁国民财富的首要杀手……

一、什么让我们的财产不翼而飞?——中国百姓的财富保卫战
1.中国百姓财富能否完成快速增长?
2012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压力骤增。保增长又成各级政府第一要义。

从某种程度上,当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发展挑战竟与美国相似。投资、外贸、内需都呈现出疲软状态。唯一的不同是:奥巴马政府快破产了,中国政府却不差钱。

由于不差钱,于是投资冲动再度悄然升温。地方政府官员纷纷跑步进京,搞得发改委传达室每日人声鼎沸,周边旅店、餐馆甚至礼品回收店都再现了2009年的辉煌。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全面押宝投资,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基础建设的边际效益已经严重下降,回收成本的周期在不断延长;而对于所谓新能源项目的大肆立项审批,如果没有充分的科学论证,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推波助澜的危险大增。

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实质推进,尤其是民企国民待遇未获真正落实的背景下,启动的货币宽松政策只会便宜银行、央企和房地产商。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预期,中国普通百姓收入快速增长便成为空中楼阁。

首先的一个信号是2012年上半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下降。《最低工资规定》明确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2012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月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不足17%,明显低于2011年25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地区平均22%的增幅。经济减速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被认为是2012年上半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低于2011年同期的首要原因。
知识链接: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

1.比重法:根据城镇居民家计调查的资料,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者为贫困户,再统计出这些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个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2.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所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和标准食物摄取量,再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的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从而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乘以每一个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以上方法并非是绝对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进行必要的修正。

当2012年整体经济形势难言乐观之际,正常情况下,百姓实现家庭借助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有三:一是楼市,可惜多数都市房价不顾中央三令五申,竟在严厉宏观调控下爬升到天文数字,不论其中泡沫成分多大,至少多数工薪族已无力将其当成投资利器。二是股市,尽管新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试图励精图治,努力完善股市治理结构,使其真正回归价值投资轨道,但无奈实体不振,加上过去积重难返,普通散户在备受摧残后,信心难以短期重塑。此外,2012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延续2011年的发展势头,根据普益财富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30日,商业银行已发行理财产品12968款,达到2011年全年的53%。不过,即使这些产品被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实质上缺乏保值增值的真实基础。三是收藏,其实这个行当的口号是不冤不乐,缺乏专业知识和投机实力的普通百姓在现阶段只能充当可怜的被洗钱的分母。

于是,城市居民被迫将收入变回储蓄。统计显示,2012年6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前两周的存款流失后,月末存款大幅攀升,全月新增存款高达1?8万亿元。其诱因除了对收入增长和保值增值普遍悲观之外,还有就是社保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心理恐慌。养老医疗教育成本近年来持续飙升,尽管国家福利政策这些年有所完善,但仍基础薄弱、水平初级,难以让百姓放心消费,成为制约内需的重要瓶颈。关于养老金空账和延迟退休年龄引发的社会热议是其生动写照,而其中养老双轨制等体制不公更是频引公众不满。

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CPI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但背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的骤降,都足以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的真实预警。更遑论M2广义货币量已经突破90万亿大关,超过2011年GDP两倍以上,通胀压力空前。

针对宏观经济存在的难题,中央在坚持房产调控的前提下,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要注重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使中国经济重回实体振兴的主渠道。但这是政策微调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全局的、深层制度变革又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下步履维艰,令人扼腕。
因此,对于多数百姓而言,2012意味着一次保卫自己财富的抗争。除非您买双色球彩票,意外中了5?7亿。
这是全社会对改变现实的焦灼与无奈。

2.中国GDP再度超日该喜该忧?

根据2011年第三季度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为1?415万亿美元,而日本仅达到1?372万亿美元,从而坐稳全球老二的位置。
背景链接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据日本共同社2010年2月14日消息,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了4044亿美元,排名由原来的全球第二变为第三。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由于第四季度经济缩水1?1%,使得日本2010年全年经济总量受到影响,成为次于美中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报道进一步评论说,日本经济下挫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此,日本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的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奇迹”。
这个消息是令人振奋的。这充分证明,不是谁和老美亲谁就可以2,日本也就是个小三而已。

中国富人也真有病,掏那么多冤枉钱——据说花了5亿多买了个乾隆时期的瓷器,就自以为很爱国——哪比得上经济总量的超越。国家不强大,买多少瓷器都无法找回民族尊严。
但也别兴奋大发了。因为不仅要比绝对数字,还要比发展质量。

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加快增长,上涨3?9%,并且是连续第四个季度扩张,主要是民间消费增长强劲所带动的。也就是说,能稳居全球小三位置,人家靠的是内需。比如由于日本政府对低排放汽车的补贴,在9月底终止,促使消费者在最后期限前,进行买车。激励第三季度加快增长的民间消费增长达到1?1%,而国内需求对日本第三季度的GDP贡献为0?9个百分点。

而我们虽然高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但面对货币流动性泛滥成灾——学者称市场货币总量已超GDP约三倍,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且发展的成本正在由普通百姓承担。国内市场涨声一片,唯独工资和社保步伐迟缓,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缺少内在基石。

唯一相似的地方,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势下,加上本国货币升值压力巨大,双方在外需上有些同病相怜。分析人士认为,受到日元强势的影响,出口前景暗淡,第四季度GDP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萎缩。

但中国缺乏足够的博弈资本。由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低下,在全球产业链处于日本下游,挑战更加严峻。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产品IPOD做例子——基本都是中国人造的,但我们只能分享蛋糕的5%,而日本人靠先进的应用技术开发水平,可以切走蛋糕的45%。其余工业品可以类推。这还没有包括两国人均GDP、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偌大鸿沟,还有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包括管理和品牌的差距。

顺带说一句,本应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的中国垄断央企,借助自身先天优势,忙着从国内靠土地、资源捞取快钱,搞得民营企业苦不堪言不说,还不给国家足额上缴红利,又透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教训无比深刻。

但中国毕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拥有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和最快的发展速度,且是资本最青睐的目的地,何况目前经济总量已坐二望一,只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通过有效调控,将泛滥的货币引向实体,尽快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推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是公务员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国家福利制度,使更多中国百姓有钱并敢于消费,推动内需大业全面起程,方为健康快速长远发展之策。

麻烦的是,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资本市场对公众财富的洗劫显得黑云压城——楼市刚消停,股市和农产品又吹响投机集结号。从这个角度上看,被甩在身后的小三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镜鉴甚至学习。
没有民富哪来国强?

3.国人财富能不能跑过CPI?

记得2007年的一个年度流行语是: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CPI。在经历2008年下半年短暂的通缩后,多数中国人与CPI的新一轮赛跑目前已准备就绪。因为可怕的通胀已经吹响集结号,并在得到越来越多主流经济学者的认同。

世界银行最近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再度调低,搞得刚刚站稳脚跟的老美股市应声而落。不过其独独青睐中国,大方地调升至7?5%,积极地向温总理两会提出的保八目标靠拢。

我国国家统计局专家也不含糊,该局官方网站发表文章称,当前中国经济已开始见底回升;且很清楚地指出,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2008年第四季度。

形势相当振奋人心。但您别高兴得太早,如果您不积极配合政府扩大内需的号召,积极消费、主动投资,而是老土地迷恋现金并存银行,后果相当严重:您存在银行养老防病或持币待购的纸币将可能变成纸。

其实,对中产阶层甚至部分富人个人财富的冲击在2008年年底已经完成——股市、楼市双重泡沫同时迸裂,导致太多想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人一夜回到解放前。而这轮大缩水会更加全民化,没那么多中产了,连工薪族一个也都不能少。

经济学界围绕这个话题早已吵作一团。喜鹊派认为中国现在只存在通胀预期,真正的通胀还未到来;乌鸦派则悲观地认为不是什么通胀,而是滞胀,就是经济低迷而物价飞涨。但无论什么胀,对于无比热爱储备人民币的多数中国公众而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有专家分析说,通胀的驾临与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关。以美国为例,从金融海啸爆发后的2008年9月开始,美联储大幅增加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在美联储的准备金以及库存现金,基础货币增加为原来的10倍,增幅为过去50年之最。从流动性泛滥的程度来看,当前的情况可能远比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胀风险还要高。中国银行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货币也极为庞大。2009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4?82万亿元,同比增长25?74%,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2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9%,而在1992~1995年的高通胀时期,国内M2的同比增长约在29%~40%之间。1~5月,国内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已经达到5?84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不仅超过了全年5万亿元的最低目标,而且很可能超过全年8万亿元的规模。这将创下前所未有的纪录。

但由于美国乃至西方经济短期内迅速复苏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因此全球预期的率先复苏者中国经济,将率先带来市场信心的恢复,而随之通胀巨潮或很快席卷而至,中国全民财富尤其是个人储蓄将遭重大洗劫。

在呼吁国家积极对此做出应对的同时,比如国家应该适度收紧银根,防止境外热钱向国内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股市流入等,请注意这样两个声音:

一个声音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发出:信贷宽松是应该的,但资金流向须有所控制,大量流入股市对经济无益。“钱要花在刀刃上。当前应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和农村。”

一个声音来自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司部门的利润较高,缘于股权分布结构,广大劳动者只分享到较少的公司利润。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企业上市时要划转部分国有股给社保基金的原因。步子还应迈得更大一点以便能让公众能分享公司部门的高收益。
都是好心。但我对他们劝导的对象能否真正遵从他们的高见相当悲观。
那么,公众怎样才能将辛辛苦苦积累的个人财富保全或将损失降至最低?

先看投资。股市虽说平稳上行,但炒作痕迹依旧浓重,加上IPO重启,创业板、股指期货呼之欲出,都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确切的内部消息,我劝您一定要慎重。
知识链接:
IPO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募股: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家公司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GDP贡献大户楼市,首先已经通过可疑的价格疯长为手里银子较多的同志筑起了高高的门槛,全国70个大中城市楼价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其中部分城市的某些楼盘,涨幅已超过30%,本已销声匿迹的自我哄抬、虚假抢购等恶意炒作现象重又出现。而且恐怖地王牵手垄断国企重现江湖,则说明楼市炒作重现2007年巅峰盛况,加上温州炒房团魔戒归来,则证明好多本该用于产业升级的制造资本又在不争气地用来捞快钱。这种严重背离供需关系的资产您敢投资吗?

听说个别富人对什么货币也不信任,直接都换成了黄金,并做成哑铃天天锻炼身体。虽说很黑色幽默,但没准是上选。当然,囤石油、铁矿石等资源、能源也可能有好的回报,但我担心你即使有资金也没场地,就不提了。

那就消费。其实,尽管面对着严重收入分配不均甚至不公,中国已经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也就是说居民普遍不为温饱型的基本日用品所困,加上又面临着大众耐用消费品的整体升级,本有巨大的扩内需空间,但迫于就业压力巨大、增收减负预期悲观、国家福利制度缺失,没人敢像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老美那样敞开花钱,结果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巨大投资难以带动积极消费的现实困局。
这些都必须引起主导这轮经济突围的政府决策者高度重视,并积极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化为市场拉动增长铺路架桥。

假如没有好的收入增长预期、就业预期、社保预期,假如通胀真的来临,国民财富的普遍性缩水就不仅是个人的不幸,肯定会演变成国家灾难。
4.百姓如何捍卫自己的财富?

尽管政府和专家连声否认通胀已经发生,但百姓通胀预期依旧如此猛烈。毕竟,中国真实通胀数据只有上帝知道,在遇到他老人家之前,我们姑且相信统计局的。

2010年11月的CPI数据超过创出新高的10月,这意味着4?4%的纪录行将作古。根据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年9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是同期GDP规模的2倍以上,创世界纪录,且横向来看,我国目前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勇夺世界冠军。

翻译成多数人能懂的语言,即:名义上中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这本应是一件令人无比自豪的事情。但一个尖锐的现实是:广大公众却在慢慢变穷。

除了国家财富以财政收入急速增长的方式膨胀外,一个真相也浮出水面:专家预计,目前中国社会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创纪录的0.6,而不是被广泛认同的0.46,而国际警戒线是0.4。
知识链接: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即在全体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收入总数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与财富分配绝对不平均,换句话说就是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全部占有了;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与财富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这两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介于0~1之间。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居民间的贫富差距,对贫富两极分化起到预警作用。

在制度变革不充分、国家福利制度不完善、实体经济未全面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年代在公众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降临了。与其说这是一次新的创富浪潮,不如说是一次少数人对多数人财富的褫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9月M2余额达69?64万亿元,约是10年前的5?5倍。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天的财富没有达到10年前的5?5倍,那么你在中国已然“变穷”。有趣的是,能跟上这个节拍的,是北京等大城市的房价涨幅。
恭喜炒房族,同时也对中国实业默哀。

今天,被全世界认为最有钱的中国,依旧保有着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速和最坚挺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目前又缺少真正有效的蓄水池,一场以通胀为号角的货币战争已经山雨欲来。

老石微语录:有梦不在于你向世界要求了多少,而是为别人创造了多少可能总是慢半拍的百姓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感到了温度上升带来的强烈痛感,于是开始掀起全民“囤货运动”。穷人囤日常用品,富人则囤石油、黄金。对穷人而言,囤大白菜只是一种临时减压的短期行为,唯一的功效可能是缓解内心的焦虑。
许多投资家宣布,继续将银子存在银行是最愚蠢的行为。

因为股市在招手——充斥在楼市的游资迫于宏观调控的压力纷纷出逃,股市必然成为最大蓄水池。可是您想过没有,即使是大牛市,击鼓传花最后一棒为什么总是穷人?仅仅是智力问题?

黄金在招手——美元主权货币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未来必是硬通货年代,可是目前黄金已被国际炒家推到可怕天价,而美元地位却依旧无法撼动,您会不会成为炒作的牺牲品?
艺术品等投资品在招手——这个市场流行的口号是不冤不乐,加上假货充斥,监管乏力,泡沫巨大,百姓能有几多胜算?

楼市在招手——当股市的蓄水池决堤后,必然继续由楼市来托,但目前超高房价已经将多数公众屏蔽在外。当然我不否认2011是中产阶层最后拥有自己住房的最佳机遇。
我知道打动百姓的理由很动人:存银行是负利率,按10月CPI,每存银行10000元,每年损失利息190元。
但我感到,与其投身赌场,不如默默忍受小偷。

似乎只能消费,但麻烦在于你只有到美国、欧洲消费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强大,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完成这样的爱国壮举呢?而且祖国比什么时候都需要扩大内需。因此,百姓应对此轮通胀,最明智的选择是按兵不动——除非你有超乎寻常的股市操作能力或直接认识庄家——这可是违法的哦。

我希望等待的结局是美好的:泛滥的货币被有效地引导到实业和民生;市场的主体在法治的护佑下得到充分的尊重,重新扮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政府在完成靠投资摆脱金融危机的使命后,主动退出微观经济,破除垄断,鼓励创新,建立健全公平的竞争法则,还富于民,推动国民收入倍增,完善国家福利制度,为中国启动内需扫平障碍。

一个财富朝不保夕、福利残缺不全的民族是没有基础消费的。尽管他们创造了超过30万亿的储蓄。这笔多数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血汗钱需要保卫,而不是洗劫——遗憾的是,他们在过去不断发生的投机中已经被洗劫了多次。我希望这笔昂贵的学费换来的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

5.中国式加薪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在等待加薪。
全世界主流财经媒体都在议论中国式加薪。

没有人再有兴趣分析这件事的重要性。因为任何理性分析都比不上人民的期待,都无法与社会维稳匹敌。于是,一个名叫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说法开始流行。

由于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青工跳楼事件发生,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意外地拉开全员加薪的帷幕——幅度将达到30%。但旋即宣布停止在内地新招员工,以消解加薪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扬;而出现群体停工事件的广州本田,工资实现了20%的增长。

随后,处于中国北部的沈阳肯德基经过漫长的工资谈判,资方终于让步,宣布给员工加薪5%。外电报道,随着各地纷纷出台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制造业工资已较2009年水平出现两位数涨幅。

这是应该的。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2007年期间增长大约7%,而2009年才增加了16%。

其实普通工薪族的收入增幅已多年远远落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幅,严重制约其成为消费主体,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快速拉大的贫富差距又严重打击着公众对社会的信心。

但真正的麻烦不在企业,甚至可以认为,如果仅仅将给公众加薪的主要压力转嫁到民营企业和外企,后果是严重的:必然会导致其压缩招工计划,甚至将产业转移,当然中国企业还会携款外逃。

要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由于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目前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又非朝夕可就的易事,产业转移必然又会影响增长——这对中国也是致命的。总不能靠政府投资铁公机和房地产拉动吧——银行会因此破产的。

问题出在操作这次加薪的主导力量是政府。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和目前酝酿的全员加薪计划都体现了这一特质;而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其主导权应该属于市场,政府只是在法治的范畴内确立游戏规则,并当好裁判员,而不是亲自担任运动员。

首先,如果不真正深化国企改革,破除垄断,赋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减低其税负,创造更好的运营环境并积极鼓励其创新升级,进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带动外资企业将更先进更有利润增长空间的产业引入中国,单纯逼迫它们全面加薪,一方面会遭到剧烈抗拒,而另一方面会使其丧失经营热忱,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巨大隐患。

坚持政府主导其实是对国家财力的考验。在这个前提下,我会首先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当然鉴于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公仆队伍,首先需要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尽量裁撤冗员,加薪尽量面向基层,并将其隐性福利待遇消弭,实现收入真正公开化。在此基础上,隐性权力机构事业单位的数千万职工才有加薪的空间,进而倒逼企业加薪。

老石微语录: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跌倒的老人但遗憾的是,目前尽管政府财力雄厚,但由于主要用于保增长、维稳定,是很难承受的。真想顺利推进,就必须首先需要加大对垄断国企收入的监管、征收力度和压低公务消费,这必然会遭受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抗拒,最终倒霉的可能还是靠勤劳致富的中产阶级——如同个人所得税的神奇效果——准穷人帮助穷人改善收入状况。

为了全民顺利加薪,政府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有三:一是按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为市场真正的主体——中小企业运营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推动各项维护劳工权益法规的顺利实施。二是完善二次分配机制,尽快完善国家福利制度。据经济学家测算,每在社会保障投入一分钱,将带来10倍的消费预期。这方面目前欠账很多,已经成为比加薪更严峻的社会问题。三是通过完善法治,积极引导,推动社会公益中介组织的成长,为更多先富人群和慈善组织回馈社会创造前提。否则,喧嚣一时的中国式加薪只会听上去很美,而与多数人的福祉无关。

最后,引用外电的一段话:为了打破计划经济的瓶颈,邓小平当年喊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将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均衡、更有效率、更稳定的经济体,让不单是一部分中国人,而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那一定靠的是法治,靠的是市场。老石微语录:被钱搞定的社会一般都下半身发达。
6.中国居民收入增幅超GDP是否是昙花一现?
这是一个奇迹。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一直苦苦追赶GDP增幅的居民收入终于完成了历史性超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都超过了上半年7.8%的GDP增速。旋即这个数据引发公众热议。按照以往的惯例,不少人慨叹被增长,为拖了大家后腿深表惭愧。
在城乡、地区、行业收入不平衡的背景下,产生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也表明当前收入分配改革背后的体制性坚冰仍非朝夕可破。

但这不能抹杀政府提升公众收入所作出的积极努力。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工资、提高收入标准的措施。除减税政策产生的推动作用外,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提高了最低收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底层群众工资收入的增长。

从市场的角度,伴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越城市居民,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年轻和熟练劳动力出现了短缺,劳动力价格出现上升,倒逼企业给职工普遍加薪。
但必须承认,这次收入快速增长有些生不逢时。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问题再度成为民生第一关切,收入增长诉求恐被保饭碗诉求取代,持续增长的压力陡增;其次,实体经济振兴乏力,在企业景气指数持续下降的今天,为职工增加工资的动力和能力都显得不足;再次,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根本突破之前,公务员群体、垄断性行业工资福利水平上扬显然前景光明,但这只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加大,而非共同增长。

截至2012年7月10日,全国已有23个省市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涨幅。同2010年相比,15个省市2011年的平均工资涨幅出现了回落,其中广西涨幅下降最大,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无疑为全民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敲响了警钟。

另外根据国际惯例,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而在社保方面,各阶层差距更大。

无论医疗、养老还是住房目前都存在着严重的体制鸿沟。目前养老金吃紧引发的延迟退休年龄之辩是集中缩影。其实,在养老双轨制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任何养老制度的设计都不会赢得最大民意支持,宛如空中楼阁。

要消弭社保鸿沟,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加大投入。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体系中,社会保障及福利方面的公共消费或者说收入支持方面的支出是政府最主要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般高达30%~50%,占GDP的比重也大都在10%~30%之间;而2012年中国全部社保投入仅占财政预算的6%,这还是在中央积极改善民生的执政背景下连年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需要借助顶层设计,逐步推动全民社保社会化进程,逐步消除体制性落差。这又需要深层的社会体制变革、社会管理创新配套。

在国家福利制度滞后的背景下,便可以理解这样的现实: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转化成刺激消费的动力,反而出现银行降息、储蓄上涨的奇观,而内需持续不畅又无疑制约着稳定增长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消费低迷、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就业严峻的怪圈。

从长远看,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不容乐观的前提下,百姓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也在严重收窄。股市低迷、实体不振导致短期复苏可能不大,房产受宏观调控政策打压,泡沫化危险加大,收藏等由于规则法治不健全,更像洗劫民财的陷阱。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当前的收入和GDP的关系还是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了关键一步,更表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尚未明显影响居民收入,显示中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仍处在民众可以承受的区间。

这可视为一个良好的机遇。关于改革,关于振兴实体,关于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关于建立真正的公众收入增长政策机制,它们使中国未来的发展驶入真正健康良性的轨道。留给改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7.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经济界分量极重的一份榜单,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尘埃落定。

当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在10人主榜单中,呈现出五老带五新的格局。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再度入选。而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宋志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关锡友首次入围。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则获得年度新锐奖。

作为这次评选的评委和候选人论坛现场评论嘉宾,我深深感到,由于华为任正非等低调老总的习惯性缺席,这些熟悉的名字尽管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企业家的最高水平,却足以折射出当下中国经济的全貌和企业的生存现状。

本次评选主题是“实业的使命”。获奖名单涉及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充分体现了2012年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国企改革创新、互联网产业变局等多方面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榜单的很多获奖者都已经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级的商界领袖。比如联想已经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之王,而万达集团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完成了漂亮的跨界突围,尤其是以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并购全美第二大院线AMC,为中国文化产业进军世界埋下重要伏笔。

但众多熟面孔也说明,在中国经济面对持续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的今天,靠科技创新完成崛起的新锐依旧寥若晨星。小米固然可圈可点,但放眼全球智能手机领域,却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两家企业有望攫取九成以上利润,而全球主要手机生产国中国每年出口10亿部手机,每部利润平均仅3-5元。
这说明,中国制造在整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低端,即使大型企业规模完成了快速扩张,但核心竞争力依旧相当脆弱。

2010年,世界制造业迎来新的王者。当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此前,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由美国从1895年一直保持到2009年。从中国加冕王者第一天起,内忧外患就如影随形。

外患之一:首先,遭遇金融危机的西方列强迫于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摆脱经济危机的引擎,尤其是受困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始了一次强势回归——再工业化。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甚至预测,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30多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贸易逆差的日本,也出台激励措施,避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而且入世以来,“中国制造”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头号目标。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案件涉及中国。

外患之二:与此同时,随着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开始成为“承接转移”的生力军,对传统中国制造完成釜底抽薪。2012年亚洲博鳌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例,目前越南大约是每月1000元人民币,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2500元至3000元——假如往内地迁移,又遇到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保压力。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加工基地。
内忧之一: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上升迅速。

2002年美国有一项调查,结论是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小时工资为64美分,仅相当于美国工人平均小时工资(21?64美元)的3%。据《华尔街日报》最近的报道,2010年中国城市雇员的平均年薪5500美元,比上年增长13%,比5年前增长77%。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更加关注劳工权益。2008年,中国修订了《劳动法》;2008-2011年中国法定最低工资的水平加快提速,2011年各地的增长幅度平均在20%以上;十八大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势必大幅度增加劳动所得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整体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体从开放之初的100倍,收缩为目前的10倍,再进一步收缩为5倍、甚至3倍,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所有专家估计过的还要快。因此,“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甚至有“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倾向。
内忧之二:转型升级缺乏内在基础。

处于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的中国制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靠传统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形成了巨大生存惯性,比如过度依赖低价+血汗模式,迷恋挣快钱,行业恶性竞争频发,山寨成风,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塑造,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面前无力完成自身科技管理创新,走向破产倒闭边缘。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制造在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10年,有的落后20~30年。

本次榜单上,真正能持续扮演中国实体腾飞引擎的企业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即使评选更多将眼光投向市场化程度高、身处充分竞争行业的国企,致使一些效益优秀但备受争议的垄断央企没有入选,但还是难掩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痼疾。

2011年,前500家民营企业的利润不如两家垄断央企——中石油和中国移动。2011年中国内地61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民企两家——华为和沙钢。2012年中国内地世界500强企业攀升至70家,民企仅居其五。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位居2012年中国500强榜单三甲。

国企尤其是垄断央企取得巨大成果的背后是占有超国民待遇的政策、资源、资金,浪费严重,上缴红利不足——最高才15%,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难题。权力对微观经济干预加剧,导致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下降,公平竞争的准则被破坏,致使民营企业资本投机、外逃倾向严重。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微企业2011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是政府干预的微观经济,均以失败告终。2013年,捍卫市场,尊重个体,守护民营是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使命。无论这个时代多么矛盾重重,中国注定回不去了。

当务之急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强化对合法财产的保护,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所有企业大胆做研发投入。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加速目前劳动密集型民企升级改造,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同时政府积极扶持完成市场化改造的大企业,持续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并积极参与跨国竞争、并购。

即使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优势依旧相当突出——是世界上制造业高、中、低端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完善的少数国家,并且有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雄厚实力做坚强后盾。

西方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和人口革命的大赢家,在20世纪,它使世界GDP总量翻了20倍,人口增长了4倍。30年前,西方国家的GDP(主要指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占世界总量的75%,现在只是一半,而25年后将降到40%。
中国经济加油——以法治市场的名义,以科技创新的名义,以实体腾飞的名义。
中国渴望崛起,但需要姿态优雅。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