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为中国着迷--一位汉学家的自传

書城自編碼: 20500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学者
作者: 【德】傅吾康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3961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91/5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8
《 且借纸遁:读书日记选1994—2011(一百五十余种“闲书”,折射出思想史家的视野和境界) 》
+

NT$ 414
《 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 》
+

NT$ 725
《 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 》
編輯推薦:
傅吾康是当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和汉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精通中、英、德文,一生潜心研究明清史、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东南亚华人史,著作丰富。全书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傅吾康各时期的经历,多参照作者日记、书信以及发表的文章、报告等写成,完整地呈现了傅吾康先生一生的中国情结——他的求学、婚姻乃至治学、事业无一不与中国密切相关,一个德国人一生为中国着迷,而且是心中只有“一个中国”,为研究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奉献了全部身心。
內容簡介:
本书在德国的出版引起了汉学界以及历史学界的轰动,作者分上下两卷分别对1912-1950年以及1950-1998年的经历作了令人激动回忆。由于作者系当时著名汉学家福兰阁之子,战后又成为了德国汉学的领军人物,因此他的回忆弥为珍贵。
關於作者:
傅吾康(Wolfgang
Franke,1912~2007),当代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和战后汉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汉堡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名誉教授。他是福兰阁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亲事业的。他精通中、英、德文,一生潜心研究明清史、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著作丰富。20世纪70年代赴马来亚授业和研究.2007年9月6日逝世。学术贡献:傅吾康是当代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和战后汉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汉堡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名誉教授。他精通中、英、德文,一生潜心研究明清史、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著作丰富,是国际知名的明代史权威学者和国际著名的汉学家。
目錄
上部 1912~1950年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引言:为中国着迷
第三章 童年时代
第四章 大学求学
第五章 中国岁月:1937~1950年
下部 1950~1998年
第一章 汉堡:1950年7月~10月
第二章 中国语言与文化系和汉堡大学的东亚研究
第三章 汉堡的初期岁月:1951~1954年
第四章 汉堡:1954~1957年
第五章 美国之行:1957~1958年
第六章 汉堡:1958~1962年
第七章 学术会议与大会
第八章 日本之行:1962年
第九章 汉堡:1962~1963年
第十章 吉隆坡:1963~1966年
第十一章 汉堡:1966~1969年
第十二章 吉隆坡:1968年 新加坡:1969~1970年
第十三章 汉堡:1970~1977年
第十四章 1977年以后
第十五章 1966年以来的国际学术会议

年信
讣告
附录一 刊物、机构等缩写
附录二 傅吾康汉学论著目录
附录三 人名对照、人名索引
內容試閱
1931~1932年的冬季学期,我转到柏林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刚刚退休
。我继续在东方语言学院接受中文训练。汉堡的课程很不系统,所以我在 柏林只能上第三学期的课,这是许勒Wilhelm
Schtiler,1869—1935教 授教的,他的课有点儿沉闷,但他本人却是一位友善的老先生。许勒教授
是神甫,常年生活在中国,很了解中国,也很理解她的人民,他在学生当 中有一个外号叫“小爸爸”。10年以后,我从他的后代那里得知,许勒是
因为缺乏正统的教会观,受到教会管理部门的惩罚而被调往中国,这恰好 说明了他为人很好。瓦尔特·特里特尔Walter
Trittel讲接下来的第四 学期的课,他特别注重操练。特里特尔同样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多年,后来
在荷属印度工作。在他严厉、有些吹毛求疵的指导课上,特别要阅读的是 经济方面的文章如购物合同、船运清单、官方的规章制度等,它们用书面
的专业术语写成,往往不易理解,尤其是内容极少能引起我的兴趣,但这 些读物对我必须参加的毕业考试是绝对必要的。此外,每周有几个小时的
会话课,由语言老师曾垂祺教这门课。他是四川人,友好但令人印象模糊 ,说起德语和说他的家乡方言一样,从来不能区分I和n等边音和鼻音。曾
垂祺这样上课:他讲短小的中国故事,学生们必须用中文复述。1932年7月
就是所谓的研究生考试。考试委员会里,除了系里相关的教授以外,还有 外交部的代表,即当时已经在高延那里获得汉学博士学位的彼德尔
H.Bidder博士,此外还有我父亲,但他没有向我提问。毕业成绩单上写 着我的成绩:
该考生在闭卷的笔试中,将一篇不太容易的汉语文言文翻译成德语, 获得“及格”。用中文口语翻译同一篇文章得到的评语为“良好”。用中
文口语翻译另一篇德文文章的成绩为“及格”。
在闭卷考试“中国农业经济与农业问题概况”“Grundztige der
Landwirtschaft und der Agrarfrage in China”中,考生表现出良好的
综合知识,但鉴于他极少围绕主题回答问题,分数是“及格”。
口试中,该考生翻译了一篇中等难度的汉语文言文、汉语口语对话,
并围绕专业进行了谈话,表现了“优异”的知识。
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考试委员会向哲学学院学生傅吾康先生颁发此
毕业证书,总成绩为“良好”,并通过了中文语言考试。
对我来说,闭卷考试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在跳蚤上准备考试的动物学家
,只不过动物学家得到的考题是有关大象的:“大象是一种哺乳动物,有 四条腿,后面有一条尾巴,前面有一个象鼻和两颗长牙。它身上有许多跳
蚤。跳蚤属于某科……”。我不懂经济,更确切地说不懂农业经济,但对 一些内容也有所了解,可以谈谈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道教对这种
关系的阐述,以及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观念上的区别。在谈论上述内容的时 候,我还能用希腊原文逐字逐句地叙述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Antigone中的一段引文,其德语的开头是:“有许多强有力的事物,但
没有比人更强大的东西。”显然,这给考试委员会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导 致他们做出了宽松的评语。
在大学真正的汉学课程中,我定期听西门华德Walter Simon,1893—
1981的课,他是大学图书馆馆员兼学院的无薪讲师。我还记得《聊斋志异 》、《庄子》读物、一门语言学讨论课和一门日文中的中文——汉文
Kambun导论课。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的情景仍然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
前。西门尚未到过中国,却非常清楚如何从多方面来安排课程,令学生的 学习情绪高涨并获益良多。我从他那儿学到了许多东西,与他和他妻子在
校外也有联系。1932~1933年的冬季学期,我父亲也教过一门课,读物是
《春秋公羊传》,他很有把握自己掌握了这一读物,知道如何讲解才能激 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我还参加了雷兴Ferdinand
Lessing,1882— 1961教授的讲座,他1933年从中国回到东方语言学院,也常到我父母家做
客。我们阅读一本现代的佛教教义问答手册,雷兴拥有渊博的佛教知识, 懂得梵文、巴利文、藏语和蒙古语所著的佛教教义,知道如何安排读物才
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兴趣并有所心得。我所了解的一点佛教知识,要归功于 他的这门课程。
我父亲的接班人是海尼士。他来自莱比锡,受聘担任柏林的汉学教授
,他可能是当时唯一有资格坐这个席位的人,大家显然不愿意聘请外国人 ,所以也就别无选择。我父亲大概不甚了解莱比锡的汉学,这是由孔好古
August Conrady,1864—1925所创建的汉学学派,海尼士1925年接任。
不管怎样,我和父亲谈到我可能的学习地点时,从来没有提到莱比锡。相
反,他劝我到莱顿Leiden,到他赏识的戴闻达Duyvendak,1889—1954
教授那里去学一个学期。可惜,戴闻达在我想去的那个学期刚好去了美国
客座讲学而不在荷兰当地。所以,1932—1933年冬季学期到1933~1934年
冬季学期,我上了海尼士的课,内容我已经忘记,很可能是古文。他对待 教材的方法、针对中国的一切方式都令我不感兴趣。他让学生翻译中文文
章,就像文理中学里水平一般的7年级老师要学生翻译恺撒Caesar的《高 卢战记》Bellum
Gallicum一样:唯一重要的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内容必 须准确,语法必须清楚。对海尼士来说——与翻译拉丁文一样——始终只
存在着唯一正确的翻译,如果背离此原则,在他看来就是错误的。他并不 了解文言文的精微差别,而对这些差别常常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我还
记得,有一次海尼士在课堂上对冯·查纳尔E.H von Tscharner刚刚发表 在《东亚杂志》Ostasiatische
Zeitschrift上的文章《德译中国诗歌》 “Chinesische Gedichte in deutscher
Sprache”提出了批评,态度很 轻蔑。冯·查纳尔在文章中指出,中文诗歌具有较为丰富的多种含义,因
此要进行翻译是比较困难的。查纳尔的说法令人非常信服。我们没有从海 尼士那儿感受到文学的精美,也没有了解所读文章的更深刻的内容,所以
这些没有给我留下长久的印象。与提到过的其他老师相反,我也从不认为 自己是海尼士的学生。那时,海尼士在学生中有个绰号是“玛丽阿姨”,
我父亲则被称为“伟大的奥托”。P40-4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