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针政策宣传常备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招标成果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全国各地社会主学院及各党派的教授、理论研究人员撰文汇集而成。全书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功能开发、统一战线与社会管理、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新社会阶层政治引导等五个部分。
|
目錄:
|
序
前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中国政党制度的成长
民主监督法律化悖论的理性分析
人民政协功能开发
人民政协功能及功能开发研究
人民政协政治参与功能开发研究
人民政协功能及功能开发研究
人民政协在重大公共决策中的功能提升研究
统一战线与社会管理
基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社会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突发事件中的宗教因素研究
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
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问题研究
广东省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的实证分析
政党代表性视野下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实证研究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新社会阶层政治引导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导研究
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引导机制研究
民主党派在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导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导探索
后记
|
內容試閱:
|
人民政协政治参与功能开发研究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先后重申了这一论断,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原则性民主与制度化民主的有机统一,因而可以成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重要、最经常、最规范的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政治协商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制度与行为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种差距,人民政协必须大力开发其政治参与功能,全方位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一、人民政协政治参与功能开发的“三重价值”
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功能开发既是功能的新增和拓展,又是功能的优化和提升,因而具有多重价值:微观上的创新价值、中观上的民主价值和宏观上的稳定价值,即对于促进人民政协本身的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和
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三个层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微观上的机制创新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这表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制度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制度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进行机制创新。可是,创新的入口何在?创新的着力点何在?众所周知,人民政协具有三大职能,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的核心是政治参与,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参与,因为它的主体是人民政协,而不是普通公民。不过,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离不开一般意义上的公民参与,否则的话,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人民政协机制创新的入口、关键和着力点应当是打通人民政协与一般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着力开发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功能,不断丰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主体、内容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和作用。
(二)中观上的民主参与价值
民主一般可以分为选举式民主(代表制民主)和参与式民主。在西方,选举(票决)民主理论是主流;在西方的政治实践中,也一直相信和依赖选举(票决)民主。但由于选举式民主的天然缺陷,西方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理论。而参与民主的核心是协商,于是有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协商民主的理论和理想。对于我们中国而言,过去虽然没有使用过“协商民主”这样的概念,但早已有协商民主的实践,而且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要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之前,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应属选举民主的范畴;自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之后,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则转为参政议政等,这意味着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回归到参与民主的范畴。但是,我国的政协民主或者说协商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有共同之处,即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代表制民主,仍然是一种“精英民主”,即由少数人代表其他人行使权力或权利。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他们所反映的不应当是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而应当是其所代表的人的意愿和利益。可是,代表一经选出或通过其他方式产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自以为是、追求私利、缺乏与公民沟通的时间,等等,就有脱离产生其群体的可能,从而偏离民主的轨道。因此,越是“精英民主”,就越需要“草根民主”的平衡,就越需要公民的政治参与。比如说各级政协都有比较严格的调研、视察、考察制度,都要求政协委员密切联系自己所代表的党派、团体和群众,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如果从政协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要求;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是公民参与的基本形式和主要体现。除此之外,政协委员的推荐一般都强调组织推荐与群众公认的统一,近年来各级政协都建立了群众代表旁听政协会议制度,这些都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保障人民政协的民主性的重要路径。
(三)宏观上的政治稳定价值
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可能是正相关的。但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动员起来的政治参与常常超出政治体制的承载能力,一方面是政治参与剧增,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制度化水平的相对低下,两者间的差距最终会导致政治动荡。基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状况的分析,亨廷顿曾提出了一个政治不稳定公式:①
社会动员 经济发展= 社会挫折感;② 社会挫折感 社会流动机会=政治参与;③ 政治参与 政治制度化=
政治不稳定。1这一公式表明,
在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想保持政治的稳定,就必须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换言之,就是要将社会民主与国家民主有机统一起来。而如何实现两者统一,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协商民主中,根据不同的协商主体,可以分为三类不同的协商,一是政府内部的协商,二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协商,三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协商。人民政协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协商主体关系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人民政协与其他机关的协商具有政府内部协商的性质,政治协商中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协商带有一定的社会与政府之间协商的性质,而不同民主党派之间、不同界派之间的协商带有民间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的性质。因此,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参与功能的开发,一方面可以扩充人民政协的民主容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民主参与的有序性,实现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的互动,避免现代化进程中激增的民主参与对政治稳定形成的巨大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