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龚友德编著的《中国大学面临的选择》从选择学原理人手.结合大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大学所面临选择的实际问题,在大学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展开讨论。大学选择的内容涉及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中国大学面临的选择》侧重于对大学精神层面选择的分析,对大学制度层面的路径选择也做了有益的探讨,为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启示。
|
目錄:
|
绪论 大学与选择
上篇 大学教育理念的选择
第一章大学教育的目的:社会为本还是个人为本
第一节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界限
第二节 历史上的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占主导
第三节 社会本位的原因:人对人、人对物的依赖
第四节 选择个人本位的理由
第五节 实施个人本位的原则
第二章 大学教育的属性:“别人的教育”还是“自己的教育”
第一节 “别人的教育”
第二节 “自己的教育”
第三节 变“别人的教育”为“自己的教育
第三章 大学教师的追求:做学官还是做学者
第一节 大学里的官与师
第二节 学官与学者的职业差异
第三节 做学官与做学者宜分二途
中篇 大学培养模式的选择
第四章 大学的中心:教学还是科研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学与科研的功能
第三节 教学为中心的理论与后果
第四节 科研为中心的历史经验
第五节 科研为中心的实施路径
第五章 大学重心所寄:专精还是通博
第一节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第二节 专业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选择通识为本的理由
第五节 实现通识为本的途径
第六章 大学生的目标:学会考试还是学会学习
第一节 考试与学会考试
第二节 学习与学会学习
第三节 变学会考试为学会学习
下篇 大学运行机制的选择
第七章 大学的所有制:公立还是私立
第一节 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
第二节 公立与私立的先后、主辅
第三节 体制转型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第八章 大学的发展方式:趋同还是求异
第一节 模式与特色
第二节 为何趋同
第三节 摆脱趋同
第九章 大学的发展过程:行政化还是学术化
第一节 大学行政化
第二节 行政化的后果
第三节 行政化的原因
第四节 回归学术化
第十章 大学的管理方法:竞争还是协调
第一节 竞争与协调
第二节 大学的竞争与协调
第三节 协调前提下的竞争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