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现代化对话

書城自編碼: 20475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于维栋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6945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5/17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宋朝三百年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9
《 知之深 爱之切 》
+

NT$ 360
《 复旦博学·MPA系列: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
+

NT$ 3627
《 毛泽东年谱(1949——1976)1-6卷(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年谱记事,建国后部分。) 》
+

NT$ 335
《 之江新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 》
+

NT$ 298
《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
+

NT$ 342
《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
編輯推薦:
于维栋专著的《现代化对话现代化行程之辨析》以对话的形式系统阐述了现代化的有关问题。
全书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为背景,沿着“现代化”自身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脉络,围绕现代化的概念、起点、“进程、评价指标体系等展开详细论述,并对中国现代化的行程进行了专题解读。
內容簡介:
现代化是一场具有300多年历程的世界性运动,是一场剧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落后了,每个人都要吃苦头;现代化搞好了,每个人都会受益。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将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顺利推进这一崇高事业,就要了解现代化,按照现代化的规律办事。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用大众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现代化及如何评价现代化;300年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及21世纪的展望;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现状和前景。
本书可供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精英、大专院校师生及对现代化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也可供研究和制定政策的实际工作者参阅。
關於作者:
于维栋,男,1934年生。
1982~1995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
现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
于先生在中央机关和国家科研机构工作多年,自2000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现代化研究:
参与编写了《中国现代化报告》的年度报告12本;
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现代化研究论文;
与三位专家联名建议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现在,先生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现代化事业进行不懈的探索!
目錄

1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
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化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国际竞赛
2 世界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的起点
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的两条路线
现代化的地球代价
两种类型的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正在发生转型
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
3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比较
中国现代化的前景
附录
附录1 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回顾和展望
附录2 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
附录3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60年
附录4 论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附录5 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附录6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前景
附录7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內容試閱
现代化的概念
甲:现代化这个词现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使用,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是不同的人,对其含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是否可以有一些共同的理解呢?
乙:现代化虽然经常为人们所使用,但并没有公认的定义。其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随着对现代化理解的深入,其对现代化含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丙:请问是否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呢?
乙:我们每一个人对现代化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就会发现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举出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表明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有着怎样的、逐步深化的过程。那就是我们大家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从而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也可以说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改变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纲。邓小平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经常讲现代化问题。1979 年10 月,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说:“ 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同年12 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解释了20 世纪现代化的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1000 美元,这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1981 年11 月,邓小平会见美国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的时候,又谈到现代化问题。
现代化对话:现代化行程之辨析
邓小平说,我们冷静地考虑了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主观地求快。1978 年我们设想可以搞快一点,但我们想错了。我们紧接着总结了经验,提出搞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不能同西方比。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又降低了目标,提出了到20 世纪末,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 最低800 美元。
甲:邓小平是一个政治家,他并没有说什么是现代化,没有给出现代化的定义、内涵或进行说明,而是提出某一阶段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动员群众去完成这个目标。
丙:邓小平讲我们搞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这样的提法,可以理解为国情不同,条件不同,所以方法、路径不同。事实上,不仅是中国,每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子都不可能相同,但是标准不能降低。邓小平在1979 年和大平正芳谈话的时候,许多西方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0 美元,而当时中国还不足200 美元。设想再过20 年,即1999 年,就是20 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而西方也不会停止不前,例如,有可能增加到20000 美元。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能够成立吗?
乙:你说的很对,现代化的路径有所不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标准和水平不能降低。邓小平后来又有了新的说法。1987 年,邓小平提出了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是到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里已经把目标、路径、方法分开了,引入了动态的概念。
丙:是否可以说,现代化这个词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国际性,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如何,要放在国际上去比较和认识。关起门来,孤立评价,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另一个是动态性,它的标准和水平是随时间而变动的, 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
甲:事实上,1980 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00 美元,而西方的工业国家已经达到10000 多美元,相差大约50 倍。到2000 年,西方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000 美元左右,中国超过了800 美元,仍然相差30 多倍。这20 年,我们自己和自己比,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翻了两番,但和西方
国家比,差距仍然很大,或者说和现代化水平比仍然相差很大。
丙:对一个国家来说,难道用一个指标,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代表它的现代化水平吗? 难怪这么多年有一种盲目追求GDP 的倾向,环境也污染了,资源也浪费了,甚至社会道德也滑坡了……
乙:这就是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后果。
甲:社会现代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亲历其中的,我们都在发挥不同的作用,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果我们的认识能够正确一些,全面一些,所起到的作用就会好一些,大一些。
丙:你这样说没有错,但太过于理论化了。事实上,不同人的作用是不同的, 作用的大小,可以说是差别很大。像我这样的人,一个普通人,能起什么作用呢? 我认为起作用的实际上是少数的社会精英,也就是说,实际上对社会有影响的那些人我估计不会超过10% 或者5% 。
乙:1957 年邓小平已经担任党的总书记,进入了核心领导层。同年4月,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说,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现代化建设。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还是小学生,我们的本领差得很。如果我们不好好搞,也会栽跟头,犯大错误。社会主义国家犯大错误,栽大跟头并不是没有先例的。他又说,错误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要说错误的责任,首先在中央。这表明邓小平在1957 年的时候,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清醒的。邓小平当年的话不幸被言中。1958 年党就犯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以后又犯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给现代化建设造成了损失。
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这一观点出发, 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就是说理论,即正确的认识总是滞后的。正确的理论一旦被接受,反过来就可以指导人们的现代化实践少走弯路而减少损失,所以我们要重视理论的作用。第二,正确的认识不可能通过一次实践得到,而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实践,对其加以总结、思考、加工、概括和抽象,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意思。人不可能不犯错误,聪明的
现代化对话:现代化行程之辨析
人是能够在犯错误之后从错误中吸取营养,向成功转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大约20 年之内,犯了许多错误,后来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才有1949 年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化建设,在前30 年也犯了许多错误,后来总结了经验教训,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可以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吧!
丙:你的口气越来越像一个哲学家或国家领导人,可我们是普通老百姓。今天只是想听听关于现代化的常识,增长一点知识。许多理论家写了不少现代化的著作,难道他们的认识都是落后于实践的吗?
乙: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现代化运动已经进行了好几百年了,有人认为是从18 世纪产业革命开始,有人认为甚至更早。可是从学者们发表现代化著作的时间来看,从事现代化研究也不过几十年。在国外,最早的著作出现在20 世纪50 年代。在中国,1933 年7月的《申报月刊》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发表了26 篇文章。看来,认识落后于实践是不争的事实。
甲:从词义上看,现代化是从现代这个词引申出来的。现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中国,现代这个词是相对于古代、近代来说的,历史学家大致把古代定为1840 年以前,把近代定为1840~1919 年,1919 年以后发生的事情就是现代史。西方的说法和中国不同,西方将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一般认为公元600 年以前是古代,公元600~1500 年是中世纪,公元1500 年以后就是现代。这和中国相差好几百年。
乙:现代和现代化都是外来语。英语modern这个词产生于1585 年,是一个形容词,翻译为中文就是现代的或时髦的,或音译为“摩登”,以前有摩“登女郎”一说,就是时髦女郎的意思。到1748 年,产生了modernize这个词, 这是一个动词。1770 年,又产生了modernization这个词,这是一个名词, 翻译成中文就是现代化。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这几个词的产生与历史是相吻合的。modern这个词产生于16 世纪,这是西方中世纪结束和现代史开始的时间。modernize和modernization产生于18 世纪,这是西方产业革命的开始,也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开端。这就表明,不仅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的语言也来源于实践。
丙:既然现代是一个时间概念,由现代而演化为现代化,由modern而演化为modernization,那么是否可以将现代化理解为一个过程呢?
甲:完全正确。不过这个过程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说,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是说它是有起点的,起点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由于世界现代化运动的不平衡性,它在各国开始的时间是不同的,18 世纪起步的是第一批,19 世纪是第二批,20 世纪又有一批国家起跑,也就是第三批。社会结构不同,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结构也不相同,在这里经济结构又是基础。这样一来,我们研究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点,包括中国的现代化起点就比较容易了。因为社会的经济可以有某种量化的或半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而政治、文化和其他的领域,就没有这样的量化指标可以衡量。
乙:农业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母体,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以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为主导作为特征的。这反映在产业结构上,必然就是以农业占大头,农业劳动力占大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大头变为小头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减少的过程。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化就是非农化,或者首先是非农化。这样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农业劳动力减少了,但是粮食和农产品不能减少,就是说农业劳动率大幅度提高了,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
丙:事实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现代化这个词的时候,意思是不一样的。你们刚才讲的是学者、国家领导人讲的现代化,而老百性日常讲的现代化,就是现代化的城市、农村、工厂、学校等,这显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
甲:是这样的。学者们研究的是理论层面的概念,我国现代化研究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就指出:“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动力, 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指出,现代化是有阶段性的
现代化对话:现代化行程之辨析
过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何传启则指出,世界现代化的阶段性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已经显现,因而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现代化概念。
乙:像“四个现代化”这样的提法,我觉得就是宏观结构层面的现代化概念了。在各个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同志和政策研究人员, 就比较关注这一层面的概念,或者也可以说是政策层面的概念。这是因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结构是不同的。这不仅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的结构方面,而且也反映在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方面。顺便说一下,“四个现代化”按照过去中央领导人的说法,是指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就社会的宏观结构来说,这四方面并不完全,但是已经有代表性,而且通俗易懂,对于政治家来讲,这样的表述已经够了。后来,学者们对“四个现代化”还有另一种表述,是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也是从社会宏观结构层面来说的,从学术意义上讲,这也许更加准确一些。我认为两种提法只算是角度不同,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容的。
丙:从社会的结构转型来说明现代化进程,使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深入了一步。对产业来说,现代化的进程是否也是一个结构转型的过程呢?
乙:可以这么说,现在我用农业现代化作为例子来说明,农业现代化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是结构的不同。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不仅规模小,而且农民种地是为了吃饱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民除了种粮食,还养猪、种菜、纺纱织布、做家具、修理家具等,可以说万事不求人。要改变这种小农经济,就要使农业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变成社会化的农业。要用现代技术来改造农业,这样劳动生产率才能大大提高,农民才能富起来。我们现在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大多数地方都还是小农经济。为什么有两亿多农民工,就是因为那里不是商品化、规模化的农业,饭是吃饱了,可是没有钱花,所以青壮年就跑到城里打工挣钱,老弱病残和妇女留在家里种田。好在没有几亩耕地,这些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