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杨献平主编的《时间的皱纹散文中国精选》收录在本书当中的七位散
文作家的作品,我以为是各具特色的,书写和呈现的是个人在大地上一种生 命形态和内心品质,是个人对生命本身的体察、发现和觉悟。《时间的皱纹
散文中国精选》其中一些显然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或者说境界。在这七位
作家身上,最可敬的一点就是:不管他们在号召和喝彩什么,这些人一直在 坚持自己的方向。我觉得,真正的写作者就应当如此,绝不随波逐流,看到
打工的(散文)吃香就想办法打工,乡村的走红就赶紧挽起裤脚,身体的流 行就脱衣自照。
|
目錄:
|
序:散文是个人的一种姿态 杨献平
赵立春散文
撩开尘封已久的面纱
雕刻的时光
皇朝遗梦
李智红散文
云南这边(系列散文)
石红许散文
黄沙道中永远的身影
阳台卜那一抹红
寻找突嗣
穿越历史的枪声
远甫传来的歌声
风雨五堡洲
千古悠悠黄河口
百灵草给了我一个安宁的夜
杨慧俐散文
被春光击中
一朵牵挂上柳梢
睡莲
水车吱呀
出门向北
长驱千里去
穿云度涧采茶去
风凰小记
碗里的流沙
倦
天疆散文
那棵树站成了一道风景
三峡祖居
峰硬的土地
老去的花楼
湖水的记忆
月湖之仅
雪线边的花朵
血脉
又是一年清明时
佛刘散文
晚年的寂寞
一茬一茬的月光
阳台的对面
秋风吹落
旧时光
单身宿舍
处处野菜
喻红散文
水清音
兴化映象
|
內容試閱:
|
撩开尘封已久的面纱 我一直以为我对八特村是很熟悉的。
八特位于邯郸市西南峰峰矿区和村镇,是北方很常见的一座极为不起眼
的村庄。我的孩童时代就在距离八特不远的一所中学度过,那时我的父母在 那所学校任教,我们便居住在学校的向阳院,说是院,其实只是两排房子而
已。父亲和母亲有很多学生都是八特村人,而且,学校还有两个老师也是八 特人,一个姓韩,另一个也姓韩。在那个使用布票和粮票的年代,多数人穿
着补丁衣服,而韩老师的衣着不仅没有补丁,还总是干净利索,发型也总是 梳理得油光整洁,我们暗地里都叫他韩老阔,对他总是另眼相看。韩老师有
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女儿,也很少和我们这帮野孩子在一起混耍,听大人 们说,他们的祖上是八特最有钱的人家,我们深信不疑敬而远之,在内心中
距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了。距离产生美也产生神秘,对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讲, 韩家和八特的神秘几乎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短暂的童年。另一个韩老师也是一
个整洁利索的人,而且,身上透着一股有别于那个年代的文气,后来这个韩 老师成为我的语文老师,他的文采直接影响到我后来的写作。
再后来我们举家迁往那个著名的北方陶瓷之都彭城,童年的记忆也渐渐
疏远。但多年之后儿时的伙伴偶尔遇到一起,还总会絮叨起那个阔绰老师和 他的女儿。末了,酒至酣时,还会“感叹”一番:八特村出人才呀之类的话
,这才怏怏而散。八特在我和伙伴们的记忆深处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概 念。
八特再次引起我的兴趣,是在2000年。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我独
自在书房阅读吴先宁先生著的《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一书,书中引用 了很多原始文献资料,一些生僻字我不得不查字典,但有些字新华字典里都
没有。我心疼地拿出了我爷爷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套书——已经发黄发脆的清 版《康熙字典》.撕一次翻阅总要掉落一些纸屑,所以很少翻动。当我打开
书卷,居然在书中翻…了同样发黄的一张爷爷的照片和一张纸片。打开纸片 ,上面用毛笔写着“武安△特村公益坡煤窑股票”,落款是“民国三十八年
元月”,上面还密密麻麻地盖着些红印章。那个生僻的文字没有找出来,这 张纸片却把我给弄蒙了。爷爷当时生活在磁县南涧城,距八特至少还有几十
里脚程,而且,我们家在八特也没有亲戚,爷爷怎么会在那样一个小村庄购 买股票呢?后来我问爹,爹也说不清楚。八特又多披了一层疑问和神秘色彩
装在我的脑海中。
见证:古镇·古碑·古桥 听说八特是个古镇,我也有些吃惊,可这是八特的老支书张宪云亲口对
我讲的。
到达八特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在南八特村口,张宪云早已等候在那
里。张宪云今年70岁,20世纪70年代曾在村上任过干部,退下来后专门研究
八特村的历史,现在已经是村上有名的“村史专家”了。老张直接领着我们 来到南八特村委大院里的一块石碑前。石碑的文字有些漫漶。老张指着碑上
最后一排文字说,这是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碑记,碑上记载着八特的
历史。碑的上面还有一首诗:“左鼓右行日悠悠,临磁背沼几度秋。前朝拜 相人何在,后世封神殿自留。”左鼓即指的是鼓山,右行指的是太行山。临
磁背沼是说八特村北依沼河,与著名的有七千五百年历史的磁山文化隔河相 望。老张一边解释这首诗,一边讲起了八特的历史。
八特村旧属武安,后划归峰峰矿区管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
臣蔺相如和廉颇来到八特,二公看到这里“山水锦乡,河渠潺潺,林木参天 ,果实累累”,而且牛羊遍坡,骡马成群,农田庄稼喜人。这里的人勤劳而
知理,有世外桃源之象,非一般农田庄户而为。蔺相如和廉颇在村边的地头 上还遇到了来自八个村庄的八位老人,八老“言语出众,儒行礼教,素习彬
彬,有高贤逐士之风”。八老请廉颇和蔺相如给这八个村庄起个名字,廉颇 和蔺相如在得知这八位老人是曾子的学生后,感慨地说:“尔等学遇明师故
特然于异人也。如是,命此村为八特而以为如何?”八特村由此而得名,且 一直沿用至今。说起八老与蔺相如的这段对话,张宪云有些兴奋和自豪,就
像介绍昨天发生的事儿一样。看得出来,张宪云对碑上的文字记载早已熟记 在心。
其实碑上说的只是八特村名来历之一。张宪云小的时候听老辈人说,过
去八特有八个村、八大姓、八座山、八道河,有八种色彩斑斓的奇石,有八
种奇异少见的树木,还有八位圣贤儒雅的老人,所以叫八特。20世纪70年代
,北八特村村民王秀文曾经对八特早已消失的八个古村名和古树木进行过考 证,这八个小村庄是西南庄(在石井沟东口,南崖上边,新桥地西边,现五
队耕地,苏家坟地周围)、庙台村(大庙,老学校沟西南侧,高台上三面环 沟涯)、中台村(村西沟正西,老药材园地,现一队耕地)、西台村(弘济
桥正西头沟亲岸地)、耿家谷栋村(北八特果园东侧)、椿树谷栋村(亦叫 牛家谷栋,大水坑西边)、常家谷栋村(北八特加油站往东,东沟西岸地)
、东寨村(李家圪台东沟,东岸地往东至东堰边)。八种生长茂盛的奇树是 菜树、柏树、杨树、槐树、柳树、椿树、练子树、楸树。现在八特人很少知
道这些古村落和古树的名称了。
“八特从明代开始到清代一直到民国,都是沼河南岸的一个商贸重镇。
”张宪云如数家珍地介绍。“从八特村南山庙顶旧存的一块《重刻八特镇始
初之由碑记》中可以知道,八特至晚在明代嘉靖三十年(1552年)就已经是
镇,到民国时期八特作为镇的地位开始衰落。民国二十六年编纂的《武安县 志》记载,当时武安有十六个镇(八大镇和八小镇),八特镇已经沦落成武
安的八小镇之一。民国晚期,武安县撤销了八特的行政镇设置,改设八特村 。自此结束了八特四百年古镇历史。”在我开始关注八特村的时候,我一直
以为八特其实就是儿时记忆当中的那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北方小村,根本不知 道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背后会隐藏着如此大的历史变迁,更不知道八特延续
了近四百年的古镇传奇。
八特镇在民国晚期走向了衰败,衰败除了跟战乱有关外,最重要的因素
便是水源。水是维系一个聚落生存的最主要条件。民国时期,镇北的沼河干 涸,大河没水小河干,穿流在小镇中间的渠河也随着干涸,这对八特古镇的
发展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位于八特咫尺之遥的和村镇因为濒临近水 ,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明显优于八特而逐渐得以发展,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使和村镇在商业方面也迅速发达,一跃成为武安的八大镇之领先者。“武安 八大镇,数了阳邑数和村”,当地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可以说明和村镇在那个
时候的地位。和村镇的崛起无疑对八特作为镇的地位是很大的冲击。一个地 区的行政建制不可能在一步之遥的弹丸之地设置两个镇,八特在这样的竞争
环境下逐渐沦落为一个被和村镇管辖的普通村庄。“八特古镇”这一名词, 也逐渐被尘封在历史的灰烬中,只有张宪云这样的老人,偶尔会掸掸覆盖在
古镇上的尘土,晒一下古镇真容。
八特的地位从明代古镇跌到了武安八小镇之一,又从武安八小镇一下子
跌落到村,沧桑巨变使八特显得有些尴尬和不安。尽管如此,八特作为村却 庞大起来,毕竟八特的气质和气势都不是普通的农庄。人口众多,土地广阔
,这样庞大的村庄百里之内也很难找到。由此也导致了管理的很多不便。尴
尬的八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再次尴尬,1961年八特村又被分割成了南
北两个小的行政村。自此八特彻头彻尾地变成了我童年记忆中那个普通的北 方小村。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