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读蒙中的书画和散文,忽然想到明人李日华的诗句:“竹光浮砚春云活,花气熏衣午梦轻。”眼前浮现出竹庵的形象,竹影婆娑,忽明忽暗地映照在书斋的案几上,窗外不时飘来的花香与鸟啼,唤醒了喜欢晚起的主人??这句诗是对中国古代文人闲情逸致的典型描绘,他们在竹光花气中养活了一团春意思,在笔墨纸砚中寄托着一个个迷离的幻梦。
蒙中散文中可以看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把握与深刻体认。从儿时到青年的流年往事,过从人物,都能在他笔端鲜活复现。读古人画,进而想古人之面相体貌,知人论世,梦与古会。春花的灿烂,夏虫的清唱,秋月的荒凉,冬雪的惨淡,墙角的野草,石上的懒猫,叶下的蚂蚁,教堂的晚钟 无不引来他的遐思与乱想。
他喜欢古砚、老墨、太湖片石以及各种雅玩,还喜欢游览名胜,插花种草,品茶听琴。自在、散淡而悠游的状态,传统文人式的生活润泽与全面涵泳,使他的书画文字具有了难得的书卷气和古韵。蒙中笔下的淡定、宁静和清逸,是这个躁动不安、唯利是图时代的一个清梦。
|
關於作者: |
蒙中,别署弋阳旧民,居竹庵,重庆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喜静好古,书画之余,读书编书,玩古品茗。种花莳草,观其生意而已。著有书画集《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集——蒙中》、《笔墨旧约——竹庵蒙中的书画》。
|
目錄:
|
落墨
画中的十八岁
冬日的灯光
生机与构成
董其昌的画笔
黄宾虹的写生稿
读《黄宾虹年谱》
书法与相貌
卢浮宫的怪鱼
阿陶的漆画
《米襄阳洗砚图》
许巍·余墨·大雅堂·乱写
停云
阳春
听琴
拓片
扇话
石语
观云
砚山和石头
陈老莲笔下的砚
宋砚
砚套
蝉砚
吕布戏貂蝉
拳拳一握劳寸心
程君房的墨
墨
铜螭虎
……
|
內容試閱:
|
拓片
有次在夏老师家赏古砚,聊天聊到兴头上,他拿出旧藏的东西给我看,其中印象深的是八十年代徐永年先生进城,两人在陕西路夏宅楼上聊天之余做的一卷拓片,有瓦当、有泉范,杂七杂八,都是些小玩意儿,有的拓片还有徐先生跋文,絮絮叨叨,不外说些所拓物件的来龙去脉之类。徐先生的题跋小字在老一辈人里,写得不算精,却是书生本色,清秀隽永。夏老师边讲边忆旧。徐耳聋,夏周末颠半天公交去北碚访他,等到了徐家,碰巧只有徐独自在,敲门半天都不应,就这样吃闭门羹回城,如何甘心,急中生智,爬窗户翻窗跃入,咚一下空降徐面前,端坐案头的徐先生瞠目结舌,吓出身汗。接下来自然又是开心聊天、赏古、玩拓片的半日清福。以前文人家这样的静乐之趣,慢悠悠细细把玩手中古物,得益于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残碑、瓦当,拓几份送朋友,亲手拓来,意思大不相同,自娱又悦人。做拓片是个讲究的手工活儿,心静手敏,好比篆刻家黄笑芸弟子讲当年他老师钤印章,如何晒印油、调朱砂,然后中指轻轻沾泥往印面上扑打,一袋烟功夫才能沾弄好印面,然后细细钤到砑磨光的薄纸上,细朱文纤毫毕现,篆刻之美,始得神完气足。做拓片也是这类细致活,折腾半天,做好一枚,器物铭文图样跃然纸上。做拓片,工具材料很有讲究。纸薄韧匀洁,以旧的连史纸为上,尤其现在是薄而韧的连史纸稀罕难求,即便今日最好的红星宣纸扎花蝉衣也嫌松乱不够紧结。墨需用上等油烟墨加清水细细研。熬成的白芨水略觉粘手就足够,偶尔也可以用轻薄的浆糊代替。纸刷紧,使纸张和器物细节紧密服帖,细节丝丝入扣而没有空起,这做拓片的步骤基本分为上纸和上墨两大程序是最关键的地方,后面效果如何基本取决于此,所以有一把柔韧的鬃刷十分重要,还可以用小橡皮补救细节。纸张有帘纹,顺逆取决于各自习惯,以顺应物体的质地和造型为准,纸张上墨前最好再用指甲细细砑磨一遍。
最早学做拓片是因缘小学时候我在嘉陵江边偶然拾到一截明代残碑,书刻皆精美,搬回家,为了看到碑帖的效果,就试着学做拓片。后来刻篆刻,拓制边款,自己摸索,又经人指点,慢慢有些进步,所以这个兴趣一直保留着。前些日子给范老师示范做拓片,他第一次干这活儿,不小心将打湿的纸张弄破,老韩在旁边看着笑,自己说自己心不细,拓不了这个。可两家都藏有好东西,偶尔带一两件来玩,做个拓片,旧时风雅事,其实也就简单平常如喝茶一般。清代山东藏家陈介祺古物多,姨太太也多,据说女人们为争宠,个个精通做拓片,如此这样很能讨老爷喜欢。拍卖会上碰到陈家流出的拓片,果然大都精美。民国做拓片高手有傅大卣,台北故宫出版的《西清砚台谱》里收录的砚拓片出自他手。去年台湾黄玄龙出版《金石癖》一书,里面万育仁先生拓片也做得漂亮。好拓片必定是帘纹细腻清晰,蝉翼拓匀洁柔美,乌金拓精光内含,纸、墨与手中拓包做到虚实相生,亲和无间,任随纸薄如蝉翼,无论多少次上墨,墨色却不染纸背,细节质感,比原物更耐看。以前曾见民国人周季木精拓的家藏残碑小品数种,清代罗纹纸,乾隆御墨,墨光厚实莹润,质地真不输于宋拓。书法刻绘小器物,一经拓墨,精神焕发。可拓墨表现需有古意,过则不及,做拓片太刻意强调绘画的表现就显得花俏,比如王世襄《自珍集》里几个竹刻扇骨臂搁的拓片,用拓包犹如拿画笔,添足搔首,古意顿失,伤于过巧,想必不是王老的亲手。拓片还有做全形拓一种,钟鼎彝尊,立体器物使之具象呈现在纸上,照相术没发明前,这是中国古人给器物留影写真的智慧。身边朋友吴谁堂能做,瓦缶残砖之类拓来再加画,这是晚清民国间比较流行的玩法。玩拓片的乐趣,也包含了题跋,尤其是老拓片旁边写满的题跋。如清代民国翁方纲、黄小松、赵之谦、罗振玉、吴湖帆之类,旧时文人几乎都是在碑帖拓本旁边题跋的内行,书写的位置大小,钤印用印泥,谨守规矩,加上考证研究、学问根底和富有文人气息的字,风流隽雅自不必说。几年前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出过一批饮冰室藏的碑帖,请当代某名家在每册后面题跋,相比之下,字写来慌里慌张,印章瞎盖,读这批经竹庵手拓清周芷岩款臂搁实物与拓片对照美拓本,每翻至此页,总觉堵心。类似的还有今年见到的绫本王觉斯题跋小镜片,裱边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台静农等人题跋写来都合规矩,唯独近时海上某名家题写了两字,类似领导题词,佛头着粪,此为实例。题跋的文人传统,基本从徐先生这一辈起就断掉了。搞当代艺术的人,也有玩拓片的,直接把活鱼来做拓片,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毛。有次我们在闲闲堂聊天,方哥感叹家里没有适合做拓片的玩意儿,我开玩笑讲了鱼拓片的故事,无意瞄了一眼方哥的心肝儿——趴在瓷墩子上的宠物狗“兜兜”。小狗好像感觉话题不对,迅速躲到主人的腿上偎着。我立刻安慰“兜兜”说:“放心不要怕,你这一身长毛,真要拓,难度怕也太大了点吧!”
扇话明清戏曲、小说里,印象深有两段和扇子相关的内容。《桃花扇》李香君血染香扇,洒做桃花朵朵开,“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风尘女子的痴情,乱世遭逢,却如此亮烈贞静,故事本身,也不负孔尚任的一枝生花妙笔。《红楼梦》痴晴雯撕扇子向宝玉示真情,后被谣逐出贾府。宝二爷不愧是大观园中女儿们的知己。一篇《芙蓉女儿诔》,何止仅有泪:“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垅中,女儿命薄!”每回读此,耳际仿佛响起扇子裂碎的声音。中国旧小说里的这类故事,女儿多数比男子要炽烈纯粹,使人更有爱和敬。故事里的扇子,不过是平常的东西。记得儿时祖父带我去听评书,说书人手中摺扇轻收叠挥洒,笑骂评说,我对扇子起兴趣,便在那时。渝州当年民间所用,多是蒲扇。蒲葵叶子用竹篾卷了边,细细缝起来,经济实用。夏夜院中,不去听评书,便在院子里凉椅边听祖父讲《水浒》、《三国》、《西游记》。尤其是听到孙悟空为得芭蕉扇,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开心极了。看看手里的蒲扇,以为芭蕉扇不过如此,为何手中这把,没有这样的法力呢?挨到明日,去树荫下寻了搬家的蚂蚁,一顿狂扇,看到蚂蚁皆被风吹走,心中大喜,很有些孙悟空得到芭蕉扇时候的欢愉。祖父手中常摇一把黑纸摺扇,收折使用,很是珍爱,不让我碰。上学后,我用零花钱买来白摺扇,穿上乾隆钱做扇坠子,像电视剧里古代书生,握在手里晃晃颠颠,得意极了。学画后,便在扇面画山水,扇骨上刻梅花,还起下扇骨,自制扇面。画摺扇,需要有专用的夹板,钤上印,印泥一时不干,可用用朱砂粉扑一下,总之讲究不尽的。
明清时候一度流行的泥金扇,书画上去,金墨色彩,交映辉煌,笔法墨韵丝丝入扣。尤其在上面画重彩大青绿,最考功夫,也最麻烦。这样的泥金工艺后来据说彻底失传。幸得苏州城里一二和人扇庄,至今保留部分传统制扇工艺。新制重胶矾,有股腥味,嗅着使人皱眉头。今日市面还有更拣懒的产品,直接做成扇面卡纸。买来就可书画,省事方便,却少了把玩的诸多乐趣。由实用器具,到风雅物什,扇的形制经历漫长演变。唐人孙位《高逸图》里蕉叶状扇,周舫《簪花侍女图》里小宫女握着的画了牡丹的长柄团扇,再到大量的宋人团扇画。宫扇、团扇是唐宋富贵人家寻常生活的象征。“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宋人的一首小词调寄《生查子》清丽婉媚,词中所写摺扇,如鸾开翅,摇来的是宋人式的风流雅致。从日本、高丽传来的摺纸扇的兴起,明清摺扇画,仿佛更多些文人介入的因素。
今日能见到最早的摺扇,是故宫藏的宣德二年宣宗皇帝御笔所绘的大扇。一面是“松下读书”,一面是“柳荫赏花”,横宽有一米半,可谓巨制,尤其两面皆画,和后来通行的一面书,一面画不同。画扇有它的特殊规制,明清以来,被文人画家玩到极致,约定俗成,臻于完美。另一面的书法呢。在扇上作书,祝枝山说过:“书聚扇骨,如令舞女在瓦砾堆上作伎,飞燕玉环亦减态矣。”可见难度之大,难讨巧。不过历经数百年书法家的创作,流传后世不少扇面书法珍品。书写的形式更是丰富。一书一画,两相得宜,加上完美的扇骨,精美的雕刻。一扇在手,集美萃精。难怪现实生活与小说戏曲,扇子总是离不开的必备器具。《桃花扇》里李香君鲜血溅成的摺扇,已无处可觅,也不知道构图和意境。所见历代摺扇画,尤以八大山人的一幅小鱼扇面印象深刻。扇面二十四条极小极淡的鱼逡巡游动,犹如柳宗元《小石潭记》所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绘画空灵通脱到如此境界,非仅是功力才情所能致。山人惜墨如金,画面百分之九十九的空白,是他胸中浩荡无际的北冥水,也或是凝神一刹那,寂然杳冥的宇宙洪荒。山人纯净明澈的心性自在流淌,笔下更有几分俏皮与幽默在。扇面右上,依照扇面弧度题上诗:“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