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从茶中不但能够领悟到自然风光,还能够感悟人生。杯好茶只有经过沸水冲泡、几经沉浮方能绽放真香,人生也是如此,历经人世冷暖、飘摇沉浮之后,才能更好地感悟人生的真谛。人们可以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正因为如此,茶才备受人们喜爱,茶道也大为盛行。
本书本着传扬茶文化的目的,力求做到全面而具体,将茶史、茶道、茶叶、茶器、泡茶、品茶、茶事、茶经等与茶相关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包括茶史、茶道、茶叶、茶器、泡茶、品茶、茶事、茶经等大部分,对与茶相关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以期读者对茶道有个更加透彻的理解。其中茶道这卷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茶道的起源、与儒释道家的关系,并论述了中国茶道的精神、流派等,还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道做了简单介绍,让读者能够对茶道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茶经卷中收录了我国第部茶书典籍——《茶经》的全文,其中的原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刊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参校明代以来多种版本,但因本书所在书系的体例,不出校记,在原文上径改。另配以注释和白话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原意。此外,书中还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给广大读者带来图文并茂的视觉享受。
|
目錄:
|
卷一 古往今来览茶史
幽幽茗香降人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字探析
茶树起源及形态
历久弥新香飘远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初兴
魏晋南北朝——茶风渐浓
隋唐代——茶文化兴盛
宋元时期——饮茶日益普及
明清时期——茶文化更加繁盛
现当代——茶文化迅猛发展
壶茗香遍天下
神秘的茶马古道
海上茶叶行天下
卷二 清心悠然悟茶道
茶道的开始:《茶经》
茶圣陆羽
茶叶的百科全书——《茶经》
茶经之后的著名茶典
和谐悠然的中国茶道
茶道与传统文化
茶道流派
茶道在国外
日本茶道
韩国茶道
英国茶道
卷三 浮生未歇细话茶
巧手制妙茶
制茶工艺从古至今的发展
《茶经》中的制茶工序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
“才俱备”出好茶
茶类盛观
绿茶之秀 ——碧波荡漾抹绿,茶不醉人人自醉
红茶之郁 ——红染杯底揽天地,美在心头啜寒暖
乌龙之香 ——色味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功自成
黄茶之贵 ——黄芽云液似闺秀,色淡香长品自仙
白茶之珍 ——茶中仙子心自洁,超凡脱俗降人间
黑茶之浓 ——品陈年香茗之醇厚,洗古往今来之尘世
花茶之美 ——万紫千红总是春,花香满园藏不住
茶叶的其他分类
鉴藏自有道
茶圣陆羽的鉴茗之法
现代茶叶品鉴法
慧眼识茶分高下
储存有方
青山处处是春茗
……
卷四 佳茗还需配美器
选茶具,通其史
朴素实用的唐前茶具
空前发展的唐代茶具
富有文化气息的宋代茶具
承前启后的元代茶具
基本定型的明代茶具
多样灿烂的清代茶具
异彩纷呈的现代茶具
茶具览胜
竹木茶具 ——简单朴素
陶土茶具 ——古朴雅致
瓷器茶具 ——温润细腻
漆器茶具 ——富贵典雅
金属茶具 ——华贵富丽
玻璃茶具 ——通透美观
随手泡——茶的专属热水壶
赏茶荷——鉴赏干茶之美器
美器增茶香——茶人必备茶具
茶壶 ——壶中乾坤大
……
万般茶具,情钟紫砂
壶中乾坤属紫砂
紫砂壶的古老传说
古代名家名壶欣赏
紫砂壶选购和保养
茶台与环境的妙配
……
卷五 瓯美水煮香茗
烹煮方式的演变
煮茶法:源于西汉,盛于初唐
煎茶法:盛行于中晚唐
点茶法:流行于南宋
泡茶法:流传于世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
水美茶愈香 ——水之美
水之源 ——活
水之味 ——甘
水之品 ——轻
水之质 ——清
清水出茶心 ——水之试
精茗借水发 ——水之养
古今择水泉为先 ——饮茶择水
泡茶工艺自养成
茶艺的精神内涵
礼仪之邦行茶礼
泡茶程序
古今泡茶煮水之讲究
常用泡茶技艺
闲情雅致赏茶艺
卷六 浅斟慢酌品佳茗
卷七 饮甘品茗话茶事
卷八 茶经
|
內容試閱:
|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茶文化的灵魂。茶道,是美与和谐的代名词,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品饮茶的美感之道。茶能静心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因此茶道既是享受饮茶的一个过程,也是以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不但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茶道的开始:《茶经》
茶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著作——《茶经》是我国茶道的开始。作者陆羽在书中所倡导的煮茶方法、品饮技艺是世界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尤其可贵的是,他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深刻厚重。把理性思考引入茶事活动是《茶经》对中国茶学的重大贡献,从此茶饮研究才成为一门学科,茶学才正式宣告成立。
茶圣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六羡茶歌》是《全唐诗》中仅存的一首“茶圣”陆羽的诗,这位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的茶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传陆羽自小因相貌奇丑、口吃而被遗弃,那么,陆羽又是如何走上学茶、研茶的人生之路,并为茶文化、茶艺、茶道的传播和弘扬奉献一生,直至泽被后世被尊称为“茶圣”的呢?
唐开元年间,陆羽时年三岁,被遗弃野外,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边上拾得收养。陆羽当童僧的这段时间正值寺院饮茶风习方兴未艾之时,而智积禅师又是位博学而又嗜茶的禅师,陆羽在他身边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了煮茶的好手艺,在掌握火候、汤色、味香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相传,在陆羽离开龙盖寺之后,智积禅师有许多年不愿饮别人烹的茶。在佛门净土成长,日闻梵音,让陆羽自幼好学,习惯于闭门著书,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令他有机会经常接触茶事——买茶、烤茶、碾茶、罗茶、烹茶和饮茶,学到了一些基础的茶学知识与烹茶技艺,从而令他对茶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有茶缘无佛缘的陆羽一心向往儒学,因不愿意皈依佛门,备受劳役折磨。十一岁时陆羽不堪困辱逃出寺院入了梨园。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容貌难看、说话结结巴巴的小伙子却诙谐善变,以扮演丑角而大受欢迎,并且还是天生的编剧好手,深得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被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处接受正规教育。在读书之余,陆羽常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一边学习儒学,一边继续学习煮茶和茶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期的陆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志既不在佛,也不在儒,而在于茶。为了广泛汲取茶学知识,天宝十一年(752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出游,对各地名山、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二年(756年),陆羽为避乱渡过了长江,沿长江南岸东下,实地调查与研究了常州、湖州、越州等产茶区,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并曾赴今南京市栖霞山区采制野生茶叶,进行焙制试验。在各地考察期间,陆羽结识了对茶有浓厚兴趣的著名诗僧皎然并与之结为忘年之交,后又逢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数次到访。皇甫冉曾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采茶非采,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诗中充分反映了陆羽在研究茶学的实践中,亲赴深山茶区,攀悬崖登峭壁,为采制野生茶叶、获取第一手资料,不辞辛劳、风餐露宿的生动情景。
唐上元二年(761年),陆羽在游览了湘、皖、苏、浙等数十州郡后,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闭门著述《茶经》,其间他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在历经数年的研茶事、修茶礼、参茶道、品茶德、记茶史之后,终于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成为世界茶史上的里程碑。有了《茶经》,才有了茶学,才有茶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中国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发祥地。《茶经》问世之后,饮茶很快成为在贫富阶层都很盛行的一种社会风尚。在活字印刷术尚未发明的年代,《茶经》的手抄本和后来的石刻本广为流传,陆羽也声名鹊起。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凭借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为人称道,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于仕途,竟不就职。到了晚年,陆羽仍然四处出游考察,曾由浙江经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饶,因此上饶遗有“陆羽井”,据说是陆羽的故居遗址。在陆羽辞世200多年后,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句:“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
《茶经》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并一直惠及后代,陆羽也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