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残雪研究”作为研究作家个体的项目被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在中国当代在世的作家中,迄今为止,残雪是唯一的一位。同时,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残雪创作的理论著作。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残雪创作世界。
|
內容簡介: |
作者对残雪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作品研究。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要分析对象,整体把握作品的氛围和作者的意图,找准作品表达的核心所在,并对人物、结构、语言、意象等要素逐一剖析,肯定作品中显而易见的文学性、艺术精神、独特性,找出深藏于作品之内的主旨: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精神。第二,作家研究。作家的成长与作品的关联,家族史、教育、外来文化、地域文化等对作家作品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流派等对作家的心理构成和价值取向所带来的影响。第三,国内外研究者对残雪的研究以及读者与作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
所长、副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常委。著有《残雪评传》《风景的轮回》《马语者》(译著)等著作。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天涯》等刊物发表论文30
余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
|
目錄:
|
第一编 残雪的成长历程与艺术精神
第一章 残雪的成长历程
一、地方性遗传与个人气质
二、时局动荡与家庭磨难
三、想象力的训练
四、以文学为突破口
第二章 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一)
一、虚构与想象
二、日常感知与形象的类型化
三、底层经验
四、《黄泥街》的形成
五、《黄泥街》第一稿
六、修改后的痘颇嘟帧?br 七、《黄泥街》的传播
八、“追随她表演”的友人、亲人
第三章 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二)
一、西方经典作品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巫楚风格与现代主义的默契
第四章 残雪式风格与残雪小说的整体构成
一、三个短篇:《污水上的肥皂泡》《公牛》《山上的小屋》
二、86系列
三、《苍老的浮云》:非主流意识形态与独立精神个体
第五章 —年,有关残雪小说的争论
一、评论家的审慎与沉默
二、一头“公牛”引发的一场争论
三、吴亮、唐俟、沙水,关于“一个臆想世界”的争论
第二编 残雪小说的文本特征
第一章 第一次突围——《突围表演》及其他
一、《突围表演》的双重涵义
二、X女士、Q男士及五香街群众的集体突围
三、被中途打断的“思想汇报”
四“最后的情人”突出重围
第二章 第二次突围——与西方经典的深刻对话
一、来自内部的困扰
二、经典解读与自我解读
三、理解卡夫卡
四、解读博尔赫斯
五、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第三章 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一)——以小说集《暗夜》为例
一、移居北京
二、《暗夜》小说集(2003—2006年)
三、以描述者的视角
四、描述者自我发现的过程
第四章 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二)
一、结构:解构中的建构
二、文体的“实验性”特征
三、艺术创作与艺术精神的磨合:以《天堂里的对话》《痕》为例
四、“实验”的自由度与叙述的矛盾性
第五章 残雪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一、残雪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语言的提纯
三、小说语言层面的讽寓、悖论、象征、含混等特征
第六章 残雪小说文本的意象与意蕴
一、背景材料说明
二、结构与意蕴层
三、“凝视”作为一种阅读方法
四、意象并置与隐含意蕴
第三编 残雪小说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 残雪小说的艺术精神
一、新一轮文学自性之后的先锋派主力
二、创作实践中的“新实验文学”特征
三、女性主义文学与作家的主体性
四、纯文学态度: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
五、存在于文本中的精神分析学
第二章 残雪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思想资源的世界性
二、创作主题的超前性
三、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四、叙述的多维度开辟与超验世界探索
第三章 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一、卡夫卡在中国
二、残雪与卡夫卡的相遇
三、残雪与卡夫卡的趋同性
四、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
第四章 主体性与精神图视
一、内部机制的训练
二、人性欲望的穿越
三、童年的某些片断连缀起来的精神碎片
第五章 被抽象了的世俗体验
一、即兴写作
二、网友
三、“地洞”里的“苔藓装置”
第四编 残雪研究的研究
第一章 国内对残雪的研究
一、时间的划分
二、早期残雪研究(1985—1998年)
三、近期残雪研究(1999年之后)
第二章 国外的传播和研究
一、国外残雪传播和研究现状
二、日本残雪研究,
三、欧美文学界对残雪的关注
附录
残雪主要著作目录
残雪研究专著和论文要目(1986—2011)
一、部分博士论文
二、部分硕士论文
三、期刊、报纸论文要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残雪的成长历程
一、地方性遗传与个人气质
1990年6月,残雪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日本作家日野启三与残雪进行对谈,谈话涉及残雪这种不可名状的写作状态,日野先生猜测,依照残雪的这种情况,有些东西,可能是“在灵魂的真实中存在过来的地方性遗传”。残雪的写作模式有许多不可知的领域,
“地方性遗传”用在残雪的写作实践中很合适。体现在残雪身上,应该是风俗上的遗传和文化上的遗传两种东西的混合。这一点同时也体现在众多湘地作家的身上,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只是风俗上的遗传,仅仅是表层,无疑与神汉巫婆相差无几;倘若只是文化上的遗传,就失却了想象力与活泼的生命气息。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应当就是精神气质的遗传,即湘学中的原道精神与巫诗传统。
风俗上的遗传。在湘楚之地,人们自古就喜欢用一种“非现实”的东西来表达自由的想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锦帛,画面表达的也基本上属于非现实的东西,人、神、鬼、怪共处一个画面,飞天的龙凤下面,是人间的烟火,世俗之下有匍匐在地的怪兽,理想和现实、世俗和虚无并置在一个画面。描绘的是一些人生中想要达到却不能达到的快乐的、自由和谐的世界。它可能算是中国比较早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它对当时中原文化的“黄钟大吕”形成必要的补充。先秦两汉时期的江南,是化外之地,水乡泽围,到处布满了瘴气毒虫,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们在现实中积蓄下来的难题总得寻找消解的渠道,人们的精神和意志转向了对人类潜意识的笃信。
……P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