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开创日本“散文漫画”潮流的小栗左多里,在日本人气超过高木直子的超人气漫画家,作品首次引进!
跟外国人丈夫托尼一起栽培幸福之树,走上幸福之路。
·《外国人托尼的东方式幸福法》的文字作者是小栗左多里的外国老公托尼·拉兹洛,绘者是小栗左多里。小栗左多里的作品,单册销量超过26万册!
·托尼希望大家都能幸福,但是大家能否都活得幸福呢?不得不承认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信自己会永远幸福,同时他想告诉大家“这并非不可能”!
即便文化千差万别,即便语言互不相通,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一种能够产生共鸣的“教养”。因此,作者将在《外国人托尼的东方式幸福法》中就他目前所掌握的重点智慧以及珍贵想法作一次详尽的介绍。
|
內容簡介: |
《外国人托尼的东方式幸福法》讲述的是托尼和妻子小栗左多里夫妻的幸福相处之道——禁止说“讨厌”、上瘾、试问、信任、“想做的事,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恰如其分等等。托尼针对每个问题,对自己的言行等进行了诊断,这就是文中的“托尼度诊断”——语言篇、嗜好篇、电脑篇、日常篇、食物篇、外貌篇等。
|
關於作者: |
托尼·拉兹洛,父亲匈牙利人,母亲意大利人,在美国长大。托尼·拉兹洛是著名漫画家小栗左多里的丈夫,也是公认的语言学宅男,在日本红极一时。除撰写英、日文文章之外,他还于1994年创立多文化共生研究机构——NGO“一起企划”(ISSHO)。著有《达令脑中》、《小栗托尼的冒险纪行:来去夏威夷》等书。
小栗左多里,日本著名漫画家,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科主修平面设计。出生于日本岐阜县。作品有《达令是外国人》、《达令是外国人2》、《小栗托尼的冒险纪行:来去意大利》、《简单!胜负饭》等超级畅销书,成为掀起日本Comic
Essay(漫画散文)风潮的代表作。她的混血儿丈夫托尼在日本成为相当红的外国人丈夫,常曝光于媒体。
兴趣:观赏“明日搞笑艺人”节目。 特征:毒舌、吃到美食后大暴走!
|
目錄:
|
前言
芽之章
01 禁止说讨厌
02 恰如其分
03 上瘾是自找的
04 试问主义
树之章
01 躁与郁之间
02 心存善念,故我善良
03 信任他人
04 想做的事能做的事该做的事
05 未雨绸缪
06 独立之后再结婚吧!
实之章
01 黄金判断力比黄金律更重要
02 默默无闻地一日一善
03 我的幸福亦是你的幸福
04 为爱而生
05 为了和平,行动起来吧!
06 我们一起吧!
后记
|
內容試閱:
|
01 禁止说“讨厌”
“不要说‘讨厌’哦”——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不要说“讨厌”这个词。
他们通常这样教导我:“喜欢”的反义词不是“讨厌”,而是“不喜欢”。我可以说“无聊”“真差劲”“不愉快”“烂透了”,可为何唯独不能说“讨厌”呢?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当然,我也有不喜欢的颜色、书籍、游戏、课程等。除此之外,还会遇见很多与自己的趣味背道而驰的人。但是,即便面对布置大量家庭作业的老师或者故意向他人勒索钱财的不良少年,父母也不允许我用“讨厌”这个词来加以形容。
现在回想起来,父母的这一管教确实有些过头。可是,孩提时候的我对父母的教诲可谓言听计从。
父母不仅教育我不能说“讨厌”,他们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来不说这个词。因此,与其说禁止说“讨厌”是我们家的家教,倒不如说是家训。记忆中好像至今仍未有人打破过这条家训,大家全都严格遵守。尤其当涉及食物时,“讨厌禁止令”更是被频频搬上桌面。
我家的用餐家规是:必须吃掉桌上的全部食物,不能任性撒娇。正好托了这条家规的福,长大成人的我从不挑食,无论到哪个国家,在食物这个环节上基本从未产生过任何抗拒感。
距离孩提时代已相隔好几十年,现如今我已定居日本,而那位从小就教导我“禁止说‘讨厌’”以及“不准挑食”的伟大母亲,前不久才完成了她的日本首次游。
对母亲而言,日本是个相当陌生的国度。所以,为以防万一,我认为还是应该先跟她确认一下饮食方面的问题。下面就是我跟母亲的对话:
“有没有什么不吃的食物?”
“什么都OK啊!”
“真的吗?”
“但是生鱼片有点儿……”
“那烤鱼或红烧鱼呢?可以吗?”
“这些应该都没问题啦!”
“那那种连头带尾的全鱼呢?”
……
倘若使用筷子享用连头带尾的全鱼料理的话,倒是没必要太在意鱼骨卡喉这一意外。只是,这对于那些习惯使用刀叉用餐的人来说将无从下手。据此我断定法式炸鱼或天妇罗会更适合母亲的饮食习惯,于是便给已经预约好的日本料理店打了个电话,将那些不合母亲胃口的菜点全部换掉。
我想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东道主,可是母亲来之后还是难免遇到了几次“怎么办?真要吃这个吗?”的尴尬局面。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母亲始终未说出“讨厌”这个词,不过对于“不能剩食物”,这一条家训,她没有做到。
因祸得福的是,母亲记住的第一个日语单词便是——“危机”!
02 恰如其分
虽然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不要说‘讨厌’,什么东西都吃点儿,不要挑食”,我也逐步形成了这类价值观,但是,对于每天的食物、饮料,甚至药物,我很纠结到底应该吃多少才有益于健康。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这一烦恼越发严重起来。
我有每天必须喝咖啡以及两到三种茶的习惯,因此,对于“咖啡因与健康”这一议题,我非常关心。然而现在,生活健康资讯日益膨胀,真伪信息更是参差不齐。
一听到新闻里说“含咖啡因的饮料易引起胃溃疡”,我便立即开始控制长年爱不释手的咖啡以及红茶的饮用量。可也有报道说“咖啡因可预防帕金森病”,如此说来,应该多喝点儿才对喽?
除此之外,我还听闻头疼药中含有的阿司匹林对身体有害,但也有人认为该成分可预防心脏病。那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呢?是即便头疼也忍住不吃,还是为了预防心脏病时常摄入一些比较好?
有些去年才报道的有益于健康的东西,今年就被说成是不良之物。对于这类过于与时俱进的信息,我只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也渐渐厌倦并放弃搜集市面上的健康食品信息。总而言之,我不认为时常更新自己饮食习惯的人是幸福的人。
在此期间,我注意到了亚里士多德在大约公元前三百年提出的“黄金中庸”这句古希腊谚语,该思想作为基本价值观常被用到数学、艺术等领域,对于它的延伸之意我十分感兴趣。简单说来,即“应避免过犹不及,凡事应按‘中庸之道’来取舍”。
为人最好不要太过激进,也不宜太过谦虚。应尽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虽不可以以捉弄他人为乐,但也不能给人留下无趣的印象。所谓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说凡事努力做到“恰如其分”即可。
其实,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起初主要是针对人性方面提出的,但是,其寓意并不仅限于此。比如说,在饮食的摄取量上我们也应“恰如其分”。
当然,或许有人会追问道:“那么应该摄取多少才算是恰如其分呢?”就该疑问,政府当局已向外公布大部分商品的“安全分量”以及“每日最低安全摄取量”,只要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实施,就可避免“摄取过度”或“摄取不足”的问题。但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多次强调,“黄金中庸”应因时因地制宜,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拿我来说吧,我会尽量多吃一些不同种类的食物及饮料,无论自己喜不喜欢都来一点儿。如果在超市看见许久未吃的食物,便会心存怀念地果断买下。有时甚至会购买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食品,同时,也会刻意控制频繁摄取的食物。仔细想来,让自己在每日三餐中摄取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各类食材,与股票投资者的“避险”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哦。综上所述,这便是“避险型的黄金中庸”之道。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哪个对身体有益呢?如果各种说法变来变去,一直未得出定论的话,那倒不如两种都先喝点儿吧。倘若最终确定是白葡萄酒对健康更有益的话,我们便可十分自豪地说:“嗯,我倒是喝了不少白葡萄酒哦。”
啤酒爱好者貌似总是喜欢点自己最喜欢的啤酒品牌,并且自我感叹:“还是某某啤酒最好喝了!”但其实他们偶尔也会采取“避险型的黄金中庸”之道,尝试不同酒厂的啤酒。
当然,并非任何食物都必须以“中庸”为前提,因为世上还有很多被公认为应多吃的食物,也有很多被建议最好别吃的食物。虽然这么说有些前后不一,但“中庸”之道也应遵循恰如其分、适可而止的原则。
03“上瘾”是自找的
我最喜欢的零食是巧克力。一提及巧克力我的脑海中便会立即浮现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笔下的奇幻小说《魔戒》。书中的魔戒具备强大的魔力,凡是靠近它的人都将产生一股强烈的占有欲,脸部表情更是与恶魔没有两样。倘若得知周遭哪位朋友拥有了魔戒,便会不辞辛苦地想方设法将其盗走。而我对于巧克力的情有独钟正如他们对魔戒的疯狂仰慕一样,为了它我愿意付出一切!
说到巧克力,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痴迷,但除了那些因过敏不能碰巧克力的人之外,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过非常讨厌它的人。
在很久之前,我就听说巧克力中含有类似人类荷尔蒙的成分。那么,假设这一说法成立的话,便可得出人类之所以迷恋巧克力,完全是因为动物的本能这一结论。然而,这一令人恍然大悟的说法只是街头传闻而已。
巧克力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另有缘由的哦。
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中含有一种名为“可可碱”(theobromine)的物质,它有镇定神经的作用。可可豆的学名是“theobroma”,意指“上帝的食物”,而可可碱英文名的由来与其大同小异,在我看来,这名字取得很是到位。
我在第一次吃巧克力的时候,就迷恋上了黑巧克力,甚至到了无它不可的地步。我比较倾向于那种含糖量及淀粉量较少且可可纯度较高的巧克力,如此一来,咖啡色以及黑色的巧克力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的首选对象。
据说牛奶巧克力是瑞士人于1875年发明的,但是,在我看来,研制牛奶巧克力的人有些偏离“正道”;至于那些发明白巧克力的人更是离谱到了极点。来日本之前我从未尝过白巧克力,与它的初次邂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那是一个被日本人称为“白色情人节”的日子——3月14日。虽然以下想法有些对不住白巧克力迷,但是我依然认为白巧克力只能算作甜点,并不算真正的巧克力。
令我十分惊讶的是,我对巧克力存有一份非比寻常的坚持。 不,我对它的情谊已远远超乎坚持,甚至可以说是中毒、上瘾!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保持淡定,无法自然而然地坚持“恰如其分”,生活中总会出现那么几种让我们忘乎所以、为其几近疯狂的事物。敢问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您就从来都没有迷恋过任何事物吗?我们当中还有部分人对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心存依恋,甚至为其痛苦终生。果真如此的话,在此奉劝各位慎重选择。虽说拥有嗜好是件好事,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沾上恶习。
那么,要怎样才能正确选择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良好嗜好选择宝典”。
○ 积极选择
不要被动地等待,因为迷恋之物不会自己找上门,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积极挖掘。简而言之,自发性寻找迷恋之物的人才是赢家。
○ 选择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嗜好
我们应选择那些无论如何都不会危及身体健康的嗜好,说白了,就是要选择有益于健康的嗜好。
○ 选择有建设性的嗜好
选择的嗜好即便无益于健康,至少也要有用武之地才行。
○ 选择可持续性强的嗜好
不宜选择过于依赖金钱,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嗜好。
所谓真正的“上瘾”,也就是说即使起初瘾不大,但也很有可能随着年岁的增加越陷越深,最终变得无法自拔。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远离香烟”,但是,他们自己却要一天抽两到三包烟,因此,在我看来他们的教导严重缺乏说服力。14岁时,我违背父母之意,开始慢慢学着抽烟。虽然当时正值青春叛逆期,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从小养成的好奇心把我领上了这条道路。
除一般的香烟之外,烟酒店销售的其他香烟我也都尝试过。比如含有丁香成分以及没有滤嘴的香烟、雪茄、烟斗等。虽然我一直都是偷偷摸摸地抽,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我的“试验”便露出了马脚,被父母一眼识破之后招来了一顿恶骂。
不过,这个经历也满足了我对香烟的好奇之心,从此之后我的人生与香烟再无交集。俗话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闲来之时香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倘若从健康及经济方面来考虑的话,我还是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及时罢手,没有沾染上这一恶习。
其实,年轻时真正让我上瘾的是“读书”。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劝告自己的孩子要多读书,当然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一致认为“唯有读书高”!当我取得优异成绩之时,父母给予的奖励必定是书本。当我坐下来看电视的时候,他们总是拉长着脸,训斥道:“有这等闲工夫,还不如多看点儿书!”为了满足他们的期望,从小学开始我便非常热爱读书,父母也很是欣慰。但是……不知怎的,我貌似读书有些读过了头。
记得小时候,我家没有珍藏太多书籍,更不用说什么儿童读物了。唯有一套大约30册的百科全书,这套书足足占满了我家两层书架!从神话到科学,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每册书本都很厚重,因为它本来就是用来查阅资料的嘛。
某日,我从第一册开始阅读,然后就这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按照顺序读到了最后一册。虽然父母对我的这份热衷之情倍感意外,但他们还是给予了我非常多的支持与表扬。可是后来不知是因为内容太有趣,还是因为我实在太无聊,我又重新拾起书本,完完整整地通读了一遍。父母的喜悦之情曾一度转为疑虑,甚至替我担心不已。他们认为课余时间翻阅百科全书并非坏事,但是对于完全沉迷其中,甚至荒废学业,一心只念百科全书的我很是头疼。
读完第二遍百科全书之后,我将目标移向了图书馆。每次从图书馆归来,我都会抱回一大堆书,然后每天钻进自己的房间里苦读,也不出去做运动。读书成了我逃避现实的最大借口,学业成绩更是一路下滑,忧心忡忡的父母也曾多次怒斥我:“要适可而止!”然而,就像是被读书的魔咒锁住了一样,我身不由己、无法自拔,一直无视父母的劝告。有时晚上还会装睡,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偷偷看书。
当然,没过多久,我的这一“不良行为”也被父母发现了。他们担心我深夜躲在被子里看书会对视力不好,还会引起睡眠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还担心我只顾着读书,会变成过于内向的少年……总而言之,父母的不安日益膨胀,没多久便没收了我所有的书籍,并严格监控我的一举一动,确认我是否又在偷偷看书。
一般父母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告自己的孩子多读书,然而我的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加以限制,这件事听起来还真有点奇怪。不过,多亏父母调教有方,我才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尽管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一旦对某物上瘾便会很难完全戒掉。因此,我在长大成人之后还是无法完全从读书的窘境中解放出来。
那么,单纯的“喜欢阅读”与真正的“阅读上瘾”有何区别呢?要想确确实实地将它们区分开来并非易事,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检视手段来加以理解。即便眼酸背疼仍然坚持阅读的人、废寝忘食埋头苦读的人、因阅读忘记赴约的人——这些都是“喜欢阅读”“读书读过了头”的人,其实这类人也可归为“阅读上瘾”者。但是,我们并不能将那些用餐就座之后依然放不下书本的人归纳至“阅读上瘾”群……他们顶多算是“不懂礼貌”罢了。
虽然这个话题有些严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阅读上瘾”跟其他上瘾一样,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正因为中毒太深,所以即便被劝诫“要适可而止”也无法自拔。我很珍视自己这份对于阅读的狂热之情,因此,总是在读到“稍微过头”的时候才考虑是否停止。像这样可控制在某种程度的上瘾,虽然也叫上瘾,但又小有无可厚非的可爱,称其为“小上瘾”或许更为恰当些吧。
那么,可可豆上瘾这一嗜好又该何去何从呢?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十分偏爱巧克力,正因如此,每逢佳节他们都会投我所好。按常理说,我不应该吃太多巧克力。但我能够严守“中庸之道”,
做到适量即可。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的巧克力与他人共同分享。但是由于巧克力很容易变软,所以倘若不自己一口气吃完的话……哇哦——再度无法自拔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