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方 the functions of circle and square 序 松田行正
本书主要收录了从圆形和四方形衍生而成的护符、书体(calligraphy)、宇宙图像、符号(sign),还有视觉诗。说到关于圆和方的论述著作,除了有以九十岁高龄、于1998年去世的意大利艺术家布鲁诺?莫那(Bruno
Munari)的名著《圆+正方形──其发现与发展》(1971年/美术出版社),另外还有搜罗了世界各地的图像,由杉浦康平所著的《视觉传达》(ヴィジュア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Visual
Communication〕,1976年,平凡社),杉浦钻研图像领域甚深,有多本关于此类主题的著作。本书在推崇这些先驱的经典名作的同时,也试图收集以圆形和四方形延伸出去,且与西洋炼金术相关的护符、宇宙图像、中国和日本的古老护符,还有在20世纪中期以西德和巴西为首的具象诗(concrete
poetry,又称视觉诗)运动的作品;其内容大部分属于接近于形状的文字,或是和文字相关的图案。所有的图案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美丽”。
中国汉朝后期出现了天圆地方说:圆形的天之下,有着延展开来的方形大地。结果圆变成自然和宇宙的代表,方形则成为代表超越动物领土的人工境界。不论如何,汉字本身的方形结构可说是含括了多样意涵的一种宇宙图形文字。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认为,人的心灵体验其根本可以用“形状”:圆、方形、十字、螺旋来表示。这些形状是人类在思考时最容易联想到的代表典型吧。俄国心理学家拉札列夫(P.
I.
Lazarev)在利用声音的刺激产生的残留影像实验中,据说如果提高声音的振动数,从某个振动数开始,残留影像会从圆形转变成四方形。不用说这似乎是一种声援荣格的原型说的实验。果然,圆形和方形与知觉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将收集到的520个图案,依造形的相似度分成81组圆形和四方形,然后再将这些相似且有着前后演变关系的图形再细分,归类成九个章节。有以20世纪前半的前卫艺术为主的图、和具象诗相关的图、19世纪末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图案,还有日本的阴阳道、或是以螺旋为主的迷宫,每章都具有象征性意义,如以不同的弱低音旋律吟唱着。各章的英文名称则和弱低音有着相同的调性,以极松散的调性贯通连结在一起。但是,第一章的开头介绍俄国画家马勒维奇(Kazimir
Malévitch)作品中最完美的圆形和四方形。就像马勒维奇所期盼的,这些图案如被当成“神圣图像”(Ikon)受到崇拜,也不会令人惊讶,其所隐蔽于内部的形状,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形状”之极致。图案号码处加上★号者则几乎都是在1960年代就被完成的具象诗。虽是闲谈,具象诗的“具象”其实并非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从荷兰风格派(De
Stijl)的杜斯伯格( Theo van Doesburg)提倡的“具象艺术”(konkrete
Kunst)而来的。它所要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再只以自然界已有的事物为主,而是更进一步地呈现一种不受限于任何色彩和形态,纯粹表达自我视觉图像的具象表现,且为了和“抽象”有所区别,才以“具象”称之(详细内容请参考书末向井先生的解说)。更深入地说,因为“具象”(concrete)、“超现实”(surreal)、“达达”(Dada)都是抽象的词汇,后来的人皆以其既存的印象继续延用之,但如试图加入创新的概念,让原有的价值观被改变,或许也会令人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