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附雷锋日记本》作者华东方通过专题,具体解释了雷锋拍照片、写日记的一些史实,并且值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之际,本书也特别说明了当年毛主席为什么给一个普通战士题词、为什么仅仅题了7个字以及题词的经过等。
|
內容簡介: |
《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附雷锋日记本》内容介绍:雷锋日记家喻户
晓,亿万人民阅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对雷锋日 记及雷锋照片等真假质疑的声音,比如说雷锋文字功底问题、捐款问题、
照片摆拍问题。加之最近网上陆续公布了一些雷锋穿皮夹克、骑摩托车等 新照片,更招来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本书即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挑选出
对这些事情有所反映的日记,通过与该篇日记相关的当时具体的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等日记背后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更加真实的雷锋。
同时,本书通过专题,具体解释了雷锋拍照片、写日记的一些史实,
并且值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之际,本书也特别说明了当年毛主席
为什么给一个普通战士题词、为什么仅仅题了7个字以及题词的经过等。
此外,为展示各地学习雷锋,特别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成果,《雷
锋日记背后的故事附雷锋日记本》作者华东方也收录了全国各地一些 学习雷锋的典范,供广大读者及相关人士了解学习。
|
目錄:
|
一九五八年
水、阳光、粮食、螺丝钉
读小说《沉浮》
一九五九年
从鞍山到弓长岭
授奖大会上的发言
从感恩到奉献
梦见毛主席
模范共青团员
关于青春的理解
向英雄模范学习
建设焦化厂
抢救水泥一
带三个学员
抢救水泥二
申请入伍
鞍钢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一九六○年
入伍第一天
读《纪念白求恩》
一滴水的精神
做黄继光式的战士
最高标准与最低标准
关于捐款
让盒饭
探亲假
加入中国共产党
《唱支山歌给党听》
在丹东作汇报
与将军的友情
练好军事技术
革命的人生观
一九六一年
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报告
回忆苦难的童年
在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
拾大粪做春节礼物
给伤病员送苹果
把纪律当作生命
好事做了一火车
汇报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当选抚顺市人民代表
坚决克服缺点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愿做一砖一石
学习的“钉子”精神
懂得一点哲学
一九六二年
参加大军区团代会
参加青年联欢会
处处是家
螺丝钉精神
去长春机要学校的火车上
雨夜送大嫂母子回家
优秀校外辅导员
初恋女友事件
轧死老乡一只鸭子
附录
附录一: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来龙去脉
附录二:雷锋一生拍了多少张照片
附录三:雷锋日记的来龙去脉
附录四:各地落实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部分典范
|
內容試閱: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
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 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
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 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
,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 者。
背后的故事: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所发现的雷锋最早的一篇日记,
或者说是雷锋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58年6月7日,这时雷锋名叫雷正兴,
是湖南省望城县团山湖农场的拖拉机手,年仅18岁。这是雷锋日记之中的 经典之一,它文字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特别是用了假设和排比
的句式,用与人的生命攸关的自然界里的水、阳光、粮食,寓意人的生命 价值和意义。这是一段绝美的名言、佳句。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好东西
,是出自一个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化、不满18周岁的青年人之手。
那么,雷锋的这篇日记是怎样写出来的呢?难道这篇日记的背后,还
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当时与雷锋接触比较密切的同事写的回忆文章 显现出来的迹象看,雷锋的这篇日记,与一本名著和五位女士有关。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的大地上弥漫着一股俄罗斯文学热。许多人都
喜欢唱俄罗斯的歌曲,看俄罗斯的电影,读俄罗斯的小说,其中一本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为盛行。雷锋就是这本小说的热衷读者,这本书的
主人公保尔传奇而美好的人生让雷锋迷恋,甚至梦寐以求。
雷锋是1956年的下半年被调到望城县委机关,给县委书记张兴玉当公
务员的。张书记很关心雷锋这个好学上进、勤劳肯干的孤儿,尤其关心他 的成长进步,特意给他介绍了一位学习的榜样。她比雷锋大三岁,是一位
养猪姑娘,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她的名字叫冯健 。雷锋对她非常羡慕,又非常敬佩,亲切地称她为冯姐。张书记不断鼓励
雷锋向冯健学习,还送给他们两本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互相鼓励。
一本书是中国的《把一切献给党》,另一本是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们不仅一起读书,还经常交流学习体会,有时候还互相提问。他们 当时把这两本书读得很熟练,书中有些优美的句子,都能够大段大段地背
诵下来。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
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958年2月,雷锋是作为望城县第一个拖拉机手,来到团山湖农场的。
和他在团山湖一起工作的同事王佩玲,今年已经75岁了,她依然清晰地记
得当年雷锋刻苦学习的感人情景。雷锋当年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了不少 书,什么《刘胡兰小传》、《黄继光》、《董存瑞》、《赵一曼》、《沉
浮》、《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王佩玲也是一 个爱读书的人,雷锋的这些书她几乎全借阅了。劳动之余,他们常常在一
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他们谈得最多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 经常发表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展现了聪明的才智和崇高的意境。有几天
,王佩玲由于劳累没有读书,雷锋就耐心地对她说:“王姐,我们生活在 社会主义时代,比起解放前不知幸福多少倍,劳累一点算什么!”并建议
她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学习。他说:“战争和病 魔使他瘫痪,接着又两眼失明。但他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了种种
困难,最后写成了这本著名的小说,我们要学习保尔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雷锋还翻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页,高声朗读保尔的那段名言
给王佩玲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不 久,王佩玲便在雷锋的日记本里看到这段名言:“如f果你是一滴水……”
当时王佩玲感到雷锋的这段名言是受保尔的那段名言群的影响而写出来的 ,从风格到内涵都很相似。这不仅是一段名言,更是一''个落地有声的诺言
,雷锋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同样,王佩玲也是受到保尔和雷锋两个 人名言的影响,具备了独特的眼光,她用黄丽这个笔名,写出了对雷锋未
来的预见性的留言:“亲如同胞的小雷弟弟: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远 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十分可爱。你有内在的美和外在
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任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才算 得我亲爱的弟弟……弟弟,你值得人羡慕的还多着哩,是青年中少有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是会作出很大贡献的。你的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
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发遍全中国、全世界,让人
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 希望。在临别之前,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
弟弟离开的。但祖国钢都需要你和等待着你呢。弟弟,前进吧!前途是伟 大的、光明的。姐文化太低,不能把我内心想说的都写出来,只好就此停
笔。你姐黄丽1958.11.9” 1958年11月中旬,雷锋和他的湖南望城老乡登上火车,前往东北的鞍
钢。他们那一批六十多人,为了一路安全,招工方把他们分为三组,雷锋 是第三组的组长。同组还有三个女同志,分别是杨必华、易秀珍和张月棋
。在车厢里,雷锋把她们安排好了以后,便开始看书。三个女老乡有些好 奇,觉得这个小个子组长很爱学习,看的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是一本什么
书这样吸引他?她们便探过头去张望,书的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中一位说:“我们的组长这是要大干一场,还没有到鞍钢,就开始学
习技术,看怎样炼钢铁的书。”雷锋告诉她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 是怎样炼钢铁的技术书,是一本小说,是怎样“炼人”,是磨炼人的坚强
意志和毅力的。她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翻开这本厚厚的小说,她们发 现书页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段精彩的语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
否滋润了一寸土地……”稿纸的下端写着“团山湖农场专用稿纸”。雷锋
告诉她们,他准备给《青年论坛》写稿,但没有发走。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