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內容簡介: |
杨照是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是极少数有能力全方位解读经典的名家。
本书中,杨照借由讲述南美洲内战和政治背景、马尔克斯独特的童年养成,当记者时观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厌其烦地将《百年孤独》中繁复的线索一一搜集、整理,带读者一步步寻找、梳理、解开书中一个个伏笔和谜题,指出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则南美历史的隐喻。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句句浅显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读《百年孤独》的华语专著,带你真正读懂《百年孤独》!
这块土地的命运无法改变。这群人的结局已被决定。但有位小说家写了这么一部悲观的奇书,为我们在黑暗中开启了一丝希望。
读《百年孤独》,像走一座迷宫。
沿途风光旖旎,引你驻足逗留贪恋于此地美景,而往往忽略了指引方向的路标——那是马尔克斯埋下的重重伏笔与提示。
杨照拿着线头,带你走进这座回环曲折的迷宫。他不厌其烦,将所有繁复的线索收集、梳理、引证,一一解读书中那许多美丽难懂的隐喻,解读南美大陆无法改变的命运,以及那块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结局。
《百年孤独》是部奇书,《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则是真正读懂它不可或缺的钥匙。
|
關於作者: |
杨照,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
著有《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暗夜迷巷》《黯魂》《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在阅读的密林中》《故事照亮未来》等多部小说、散文及文化评论,并在《新新闻》《晶报》等开设专栏或任主笔。
在诚品书店举办的四十六期“诚品讲堂”中,杨照担任三十一期主讲,为普通读者解读系列经典作品:将繁复的概念与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在宏观视角上深入文本细节,又不失幽默。本书即是他解读文学经典《百年孤独》的专著,带读者领略经典作品魅力的同时,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怀。
|
目錄:
|
作者序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
第一章 作为一个文化单位的拉丁美洲
第二章 魔幻写实的文学舞台
第三章 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福克纳
第四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作的三大主题
第五章 线性开展与不断循环的时间观
第六章 从上帝之城到人间之城的转向
第七章 依赖理论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第八章 极度悲观的绝望之书
第九章 超越科学理性的文学之眼
附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
內容試閱:
|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部分取材自我的外祖父经历的短篇小说《黯魂》。小说发表后,受到了许多重视,前前后后被收在超过十本以上的选集里,成了我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我自己心里明白,《黯魂》得到的热烈回响,不全然是因为作品写得特别好。更重要的是这篇小说应和了当时台湾社会的脉动。那是一个重新挖掘历史的时代,那是一个以文学探触禁忌记忆的时代,还有,那是一个尝试探求新鲜小说写法的时代。
《黯魂》用了当时最主要的一种新的小说风格—魔幻写实。叙述从小说主角颜金树生平最后一次面对镜子开始,镜中将要预示他自己死去时的影像……会用这样的手法写,不消说,当然是受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刺激影响。
我之前读了杨耐冬先生的中译本,后来又在台湾大学对面的“双叶书廊”找了英文译本,再从头读起。下笔写《黯魂》时,我几乎读过两次《百年孤独》。说“几乎”,是因为两次阅读,都没有真正读完。读中译本和读英译本有完全一样的反应,读到最后的三分之一,开始产生强烈“舍不得读完”的感觉。我相信小说最后会有一个气势惊人的结局,一个真正能总纳前面那么丰富奇特叙述的结局,我相信读到那样的结局,一定会产生心神荡漾的恍惚之感,带我进入一种最高又最深的阅读境界,正因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着,不想那么快走到那终极之处。
写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应该、也可以走向那阅读绝景了。我又将中译本找出来,再从第一个字读起,这次会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
阅读过程中,我无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写实”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写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办法,愈读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读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得出来的,我就是写不出来。
我特别注意到了时间的问题。我自己写的,是单一叙述时间中夹杂着记忆倒叙,看来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像,但绝对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细分析检查了他的时间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时间!我开始怀疑他的叙述时间,恐怕超过了中文翻译所能表达处理的,拿出英译本比对,唉,果然如此。
逐步分析、逐步对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终于还是来到了马孔多的命运终点。读完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我激动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与信任没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独》的结尾,和《黯魂》一样,写的都是预见死亡,得到关于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没读到《百年孤独》终篇的我,写出来的小说,却和《百年孤独》有同样的结尾?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意味着《百年孤独》书中其实已经藏着结局的暗码记号,潜意识中的我已经感觉故事只能以这种方式收场?那可能的暗码记号,又是什么?
在某个意义上,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当年创作疑惑的持续思考。从一个小说写作者的身份出发,多次出入依违在读者与研究者的身份间,互相印证,彼此诘问,借着讲授“现代经典细读”课程的机会,终于得以整理出来。因为是以多重身份的立场进行的思辨,谈说的方式无可避免显示了多层次的摇晃碰撞。整理过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让解读的流动,可以更接近我真实的思考经验。
我是这样接触、接近加西亚·马尔克斯及《百年孤独》的,或许也可以这样来帮助一些读者接触、接近,进而享受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