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回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处,向它提出一个基础性的、反思性的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解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的基本线索。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选取的方法则根据所要回答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较为多样。为了澄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分别采用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发展的内部寻找根据的方法,从世界历史范围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发展背景的方法,起点与终点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为了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的,分别采用了现代解释学、现象学方法,运用了世界历史理论和传播学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问题和方法相互获得了一种澄明。这类似于按照事件本身的展开逻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这种扫描只能是宏观的和“
粗”线条的。事实上,就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来说都可以独立著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这却是一个课题所不能包容的。没有细化的内容只好留给自己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
|
關於作者: |
皮家胜,1958年9月出生,湖北潜江市人,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敲开幸福之门》等著作多部;完成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市规划项目1项,现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重大课题子项目各1项。
|
目錄:
|
前言 问题与方法的交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前提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需要进一步澄明
二 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性问题需要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
四 中国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
第二章 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运用解释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须简要界定的几个问题
二 从解释学角度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一个真正的问题
三 运用解释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第三章 现象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用现象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动因
二 运用现象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象学选择
四 运用现象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具体研究
第四章 世界历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世界历史视域中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根据
二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
三 走进各民族: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和世界化的必由之路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范式
第五章 传播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传播事件”进行研究的条件与缘由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传播主体分析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传播受众分析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方式与效果分析
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过程分析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