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共产党宣言探究对照中德英法俄文版》旨在走出一条不是“寓教于乐”而是“寓教于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子。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将《共产党宣言》的德、英、法、俄文版进行了字对字翻译,因为在有全文翻译的情况下,阅读字对字译本更容易透彻地理解原文。本书首先开始尝试字对字的翻译方法,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方法,用来翻译其他的作品。本书由韦正翔著。
|
關於作者: |
韦正翔,女,1963年12月出生,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共家学派(GongSchool)的倡立者。各国学者论述秩序与自由的作品很多,共家学派的新的视角在于: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秩序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只有从这个视角才能看清楚哲学家们到底在辩论什么,才不难理解所有的哲学都是有用的而且是遍及一切领域的理论。所以,共家学派把哲学划分为三大流派:秩序派、自由派、秩序与自由的调和派,其基本理论框架将在四部著作中加以阐述:《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追寻幸福:马克思的秩序和自由观探究(对照中、德、英、法、俄文版)》和《追寻幸福:(资本论)中的秩序与自由观探究(对照中、德、英、法、俄文版)》。将以命题论文方式在全球跨专业征集编辑出版将哲、理、史、艺融为一体的具有清新的百科全书式风格的《(共家学派)哲学研究年鉴》(GongSchool
Philosophical Studies
Alm,anac)系列论文集,克服“深刻而不生动,生动而不深刻”的现象。“共家学派的倡立”一文,于2012年4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院“要闻”处全文转载。
|
目錄:
|
前言阅读字对字译本更容易透彻地理解原文
《共产党宣言》序言片断点评
题目探究
《宣言》导言探究
第1-6段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第7-16段
第17-26段
第27-36段
第37-46段
第47-56段
第57-60段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第61-70段
第71-80段
第81-90段
第91-100段
第101-110段
第111-120段
第121-130段
第131-140段
第141-146段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第147-156段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第157-163段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164-180段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第181-188段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189-202段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第203-214段
《共产党宣言》推导环节
后记
|
內容試閱:
|
(2)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原始共产主义这个事实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把握规律而推知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这点是很伟大的。因为后来发现的史料证明,每种文明的起点都是这样的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形态。
(3)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时,尚不知道存在过原始共产主义,因此那时他们不可能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始公有制——私有制——更高形态的公有制)来证明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4)马克思和恩格斯受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喜欢用全称判断,具体表现为爱使用“所有、一切”。因为西方哲学是西方法治的理论基础,而最有效力的法律是建立在全称判断之上的,所以他们都习惯于用全称判断。而从经验事实到全称判断的归纳推理之间必然存在着“跳跃”,因此康德用了规范的方法来排除特殊性的存在。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概括归纳社会历史,所以缺乏实证的依据。在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成另一种社会形态时,这个过程不可能即刻完成,还会存在既此既彼和非此非彼的社会,因此无法用全称判断加以归纳。中国哲学爱用一般性判断,也就是通常如此的判断,这样就使得事物的特殊性有存在的空间,也因此给人治留下了更多的余地。如果按经验事实概括归纳的话,那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既不知道史前的情况,也不知道未来的情况,对欧洲以外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是缺乏了解的,因此会出现概括过于绝对化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