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过渡时代”之前的清代女性生存状态,大都是小脚伶仃、识字无多,基本处于一个“由家人和朋友构成的、受到遮蔽的生活区域”——即私人领域,几乎没有对于公共生活的参与。直到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变故,才给女性地位的改变带来了契机。《性别与国家:晚清江浙地区女性公共人化研究》将区域史(江浙地区)与社会史(性别史)相结合,引入了一个舶来的新概念——“公共人”,并以此为视角对晚清江浙地区妇女解放运动涉及的女子教育、不缠足及女子解放思想等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张源远,女,1980年生,原籍河南灵宝,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女性史等。曾参与编写《四库群经名言名典》(李振宏主编,沈阳出版社2006年版),任编委;另在《史学月刊》、《经济与社会发展》、《黑龙江史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 “公共领域”的两股新兴力量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女性公共人化
第二节 公共知识分子与晚清女性的公共人化
第二章 区域社会公共秩序
第一节 官:政府统治下的女性公共人化秩序
第二节 绅:各派绅士对女性公共人化的不同作用
第三节 案例解析:官、绅、民所组成的江浙社会与女性公共人化
第三章 立足报刊的“公共表达”
第一节 陈撷芬之女权思想
第二节 丁初我之女权思想
第三节 陈以益之女子教育思想
第四节 其他思想与论争
第四章 江浙女性“公共人”的勃兴
第一节 “演员”群体的迅速壮大
第二节 “观众”人数的急速增长
第五章 江浙女性公共人化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女性公共人化与晚清江浙社会
第二节 女性公共人与晚清中国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大不列颠乃至整个欧洲大陆,新的曙光就要来临。……各传教差会纷纷制订行动计划,并派遣传教士到各个非基督教国家去,以实现将福音遍传天下的愿望。新教传教士甚至没有忽略亚洲、非洲和南太平洋诸岛。在一部分人眼里,十二门徒之后最伟大的时代来临了。
——奥利弗·埃尔斯祭铮骸睹拦??叹?竦男似稹?br
1840年以降,晚清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史写下了一系列晦暗、屈辱的篇章。西方侵略者带着血腥残暴的坚船利炮和温情脉脉的上帝福音,趾高气扬地踏上了中国这片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沃土。在被迫进入西方世界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中国首先遭到的是侵占与掠夺。赔款割地,国权日削,国事日坏。危局之下,自下而上发生的反思与抗争便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晚清公共领域两股重要的新兴力量——传教士和近代公共知识分子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近代女性权利的扩张,也从此开始。
西来的传教士为了传教需要,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诸如开办学校、反对缠足、溺婴等公益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女权的扩张;而在国家危难之际愤然崛起的晚清公共知识分子为了救国之需,也积极倡导女权。这两个因素,成为晚清江浙地区女性公共人化之新机。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女性公共人化
早在18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引领的“新神启派”(New
Lights)之巡游布道活动拉开了第一次大觉醒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不久就遭到了清教团体中的保守势力“旧神启派”(Old
Light。)的攻击,同时也被很多宗教“自由派”(Liberals)反对。前者认为这场运动严重地威胁了宗教正统性,后者则批评它鲁莽地背叛了欧洲启蒙精神中的人文主义原则。公理会牧师、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hathan
Edwards,
1703-1758)把宗教复兴主义的虔诚、热忱和正统加尔文陈腐的教条巧妙地结合起来,对“新神启派”的神学观点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和雄辩的说理。爱德华兹一方面反省“新神启派”在指责对手“未受神启”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优越感”,另一方面试图论证大觉醒运动的兴起是振兴而非削减了加尔文派的宗教思想。对于“自由派”的责难,爱德华兹首先避其锋芒,指出“新神启派”无意贬低人类理性的价值与力量;接着强调了脱离《圣经》的神启与宗教体验,任何形式的知识本身都无力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说,爱德华兹对“新神启派”观点相对稳健周密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将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推向了前进。
充满了争论与辩难的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果:“在大觉醒运动之后的那段时间里,人们不再局限于探求救赎问题——他们不仅要做主的荣耀的接受者,还要努力做它的传播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