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该书是身为中学特级语文教师的作者,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个人阅读的分享。全书39篇文章分为两辑:“碎语杂议”为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的论文,体现对语文教育与教学整体优化的追求,大多文章附有课堂实录。“诗词例析”是针对中学诗词教学流于空泛的弊病,以诗例分析的形式解说古代诗词的特点。全书充分体现了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是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很好的教学参考。
|
關於作者: |
蔡伟潭,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首届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全国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导师团成员,全国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系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组成员,福建省《考试说明》项目研究组成员。曾获福建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碎语杂议
1.刍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
2.问题的预构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兼谈《声声慢》的教学
3.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
——兼谈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
4.包孕性问题的设置
——兼谈《荆轲刺秦王》的教学
5.语文教学:由“已知”引向“未知”
——兼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
6.文章体式决定了文本的语境和语脉
——兼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
7.学生问题生成的引导
——兼谈《项链》的教学
8.听话能力的培养与测评
9.审作品内蕴之美是写好散文鉴赏文章的关键
——兼谈“下水作文”
10.循循善诱于先孜孜以求于后
——作文指导和学生作文心理刍议
11.由瓦肆而入殿堂的里程碑
——读明“世情小说”
诗词例析
12.古代诗词的意象、意境、意蕴
——比较白朴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13.略看中国古代诗话
——读杜甫《登高》
14.诗歌鉴赏的“知人论世”的原则
——读李贺《苏小小墓》
15.谈“诗中有画”
——读王维《使至塞上》
16.古代田园山水诗的诗情画意
——读王维《山居秋暝》
17.古代写景诗的空间设计
——读柳宗元《江雪》
18.小谈“诗眼”
——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小说“炼字”
——读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0.古诗词常见的修辞:互文
——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1.古典诗歌对偶的运用与理解
——读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22.古代诗歌的用典
——读陆游《秋夜思南郑军中》
23.说“叠字”
——读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4.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
——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古典诗歌结尾的技巧:以景结情
——读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26.绝句的起承转合
——读王昌龄《送魏二》
27.古代诗词“物象”象征义的约定俗成
——读李煜《相见欢》
28.古诗的化用
——读林逋《山园小梅》
29.宋代诗词的“隐括”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0.古典诗歌中人物和地域的模糊性
——读杜牧《清明》
31.诗词情感的普遍性
——读李煜《相见欢》
32.鉴赏诗歌的情趣差异
——读柳宗元《渔翁》
33.也说古人的诗以乐传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4.蹇驴与古代诗人的际运
——读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35.唐代试帖诗
——读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36.中国古代悼亡诗词
——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7.中国古代咏物诗
——读贺知章《咏柳》
38.由“偶得”到“偶数”的解读
——读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9.抒情诗中的“情节入诗”
——读张籍《秋思》
|
內容試閱:
|
刍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源于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母语的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规律知之甚少,而仅仅以个人的所谓教学经验,以偏概全地、盲人摸象般地实施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同样是语言教育,母语教育与外语第二语言教育的区别何在?能够影响母语教学的因素有哪些?语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每个民族的语言教育也自有其特异性。现代学校语文教育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就不得不对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所认识,加以梳理,以加强语文数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