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秦川所著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重点从技法的演变入手,从创作技法的研究带动演奏技法的研究,以期更多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创作技法上,西方的多声音乐形式尤其是和声手法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借鉴的重点,因为钢琴所擅长的多声音乐表达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大量存在的为民族性旋律配和声的现象都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而西方多声音乐在产生初期是以纯五度音程作为旋律的陪衬,中国现存音乐中也有大量使用四五度音程的现象,通过对西方多声音乐历史的简要回顾使我们认识到:西方多声音乐的起步和发展经历了五度向三度的演变过程,这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五度相生律和作品中大量存在的四五度音程有着相似的起点,却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因此五度有可能是中西音乐风格差异和联系的纽带,它也成为本书所重点关注的音乐材料对象。
|
目錄:
|
总序
自序
上篇 作曲技法的分析
第一章 从《小河淌水》看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和声
第一节 赵行道创作的钢琴曲《小河淌水》
第二节 鲍阿拉波夫创作的钢琴曲《抒情曲》
第三节 朱践耳创作的钢琴曲《序曲 第二号“流水”》
第四节 黎英海配伴奏的声乐曲《小河淌水》
第五节 丁善德创作的钢琴曲《小河淌水》
第六节 《小河淌水》的和声总结
第二章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技法剖析
第一节 钢琴协奏曲《黄河》 第三乐章分析
第二节 汪立三《涛声》的音乐分析
第三节 《“中西杯”中国风格钢琴曲获奖作品集》的音乐简析
第三章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小结
下篇 演奏技法的分析
第四章 三种律制的对比所引出的话题
第五章 触键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与触键相关的其他演奏技术分析
第一节 手形
第二节 止音器的影响
第七章 从《涛声》和《黄河》看演奏的五度关系处理
第一节 《涛声》
第二节 《黄河》
第八章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小结
第九章 结论
附录一 相关的历史资料背景
附录二 中国钢琴音乐大事记
附录三 控制臂、腕、掌、指的肌肉一览表
附录四 音乐的还原
附录五 国内已出版发表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简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