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937年,《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问世。作者张元济先生以书为戈,奋力提倡我中华民族应有的人格,唤醒国人保全我们固有的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孔子曰杀身成仁。所谓仁者,即人格也,生命可掷而人格不可失。”这样的宣言,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华民族的人格》是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于1937年编写的一本小册子。他从《左传》《战国策》《史记》中遴选了8篇文章,以文中讲述的荆轲、田横等有名的仁人志士的事迹为例,来说明我中华民族的人格是很高尚的。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若泯灭了良知,丧失了人格,都必将走向堕落,走向衰亡。我们今天重新出版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给世人以警醒,希望人人保全人格,维护中国人的尊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
內容簡介: |
1937年初,战争已是山雨欲来。这时,一本小册子在国人中流传开来。小册子记述了中国古代8个有名的侠义故事,取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编者张元济。
张元济先生曾对中国自晚清以来的新教育有一种痛切的反省。他认为,新教育之所以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就是大家只注意到知识的“新”,而没有注意到人格的养成。新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如果在人格上是东倒西歪的话,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这也许是他在国难日益深重的时刻,编写《中华民族的人格》更为深刻的原因。
|
關於作者: |
张元济(1867-1959),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与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主持商务印书馆,以开明开放的胸襟广纳人才,使商务成为“各方知识分子汇集的中心”。他以出版推动中国文明的进步:组织编写出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套教科书,组织翻译出版大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创办《小说月报》等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他于苦难岁月为中华民族“续命”:主持影印《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创办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前身)、合众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前身)。
张元济先生一生寻书、藏书、编书、出书,可谓“中国出版第一人”。
|
目錄:
|
一 公孙杵臼 程婴
二 伍尚
三 子路
四 豫让
五 聂政
刘 荆轲
七 田横
八 贯高
|
內容試閱:
|
识他;妇人家为什么要装饰?就为着有人喜欢她。智伯是很晓得我的,我一定要替他报仇,拼着我的命来报答他。我死了,我的灵魂也对得起我自己。”
从此就换了名,改了姓,扮作一个罪犯,到赵家,替他粉刷茅厕。身上藏着小刺刀,预备撞见襄子,即时动手。
有一天,襄子要上茅厕,忽然心上觉得不对,就把那做粉刷匠的罪犯拿来审问,才知道他是豫让。搜他的身上,藏着凶器,说是要替智伯报仇。一班随从的人,声势汹汹,就要杀他。襄子急忙止住道:“做不得!他是个义
过了片时,豫让又换了一个方法,拿漆来涂在身上,扮作长着疥疮的模样,还恐怕声音被人听出来,又吃了许多的炭,将嗓子变哑了,好叫人辨别不出。他在街上要饭,他的妻子撞见他,居然没有招呼。
走了一程,遇着他一个朋友。
那人仔细一看,问道:“你不是豫让么?”他答道:“是的呀!”那朋友对他哭,劝他道:“像你这般人才,到襄子那里去投效,他必然肯重用你,留你在左右使唤,到那时候,你要怎样便怎样,不是更容易么?为什么要戕害自己的身体,糟蹋自己的颜面,要想来结果了襄子,这不是很难的么?”
豫让道:“这断乎做不得。既然做了他的属下,替他办事,又要想去害他的性命,这明明是拿两条心来对待自己的主人了。我也知道我的做法,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我又要这样做呢?我就是要教世界上的人和后来的人,知道做了人的属F,拿两条心来对待他的主人,是件最可羞耻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