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書城自編碼: 20208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潘毅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957788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16/31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宋·宋代之科举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瘦肝
《 瘦肝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5
《 《任之堂医理悟真记》(《万病从根治》第2版) 》
+

NT$ 353
《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
+

NT$ 326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NT$ 551
《 古典针灸入门(一个西方人对中国失传古老医学的介绍,重现古典针灸学作为人体能量调节艺术的原貌) 》
編輯推薦:
国医大师邓铁涛鼎立推荐
《思考中医》之后又一套厚积薄发、令人耳目一新之作
零起点步入经典中医之门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层层讲透中医易道神髓
藏象、经络象、病邪象、药象、方象……层层还原中医万千真象
提升医学层次,必读原味中医
內容簡介:
中医最忌空谈。高谈阔论,似意境深远,但若不落到应用实处,则成雾里看花。所以《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和《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的写作宗旨有二:一是简易明白;二是从实用着眼。
两本书对与中医相关的《易》、《道》内涵进行重新审视与透彻阐发,对《象》思维的外拓与深化、细化、净化工作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易》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逻辑与形象相合、透彻与混沌相映、宏观与微观相参、动态与静态相衬、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照,故能更整体地把握全局。
《易之篇》主要从《易》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知识入手,从两仪、四象、八卦到六十四卦,层层揭开卦爻关系,并与医学内容相互印证,最终落到医学实践的运用上,企望授人以渔。
《道之篇》主要从天人之道、气之道、阴阳之道、五行之道多角度进行发挥,具涉太极图、阴阳关系、十二消息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脏器法时和纳音五行应用等方面,将诸般妙想都稳稳立足于气-阴阳-五行化的天人之道与证之有效的临床实践中,盼能拨云见日。
關於作者:
潘毅,1956年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香出苦寒,习医从医30余年:77级本科中医专业~工作~攻硕~工作~医学博士。多年沉潜医易相通之道,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分别荣登评师网2009各专业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以及搜狐教育网2010广东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学养日深,致力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原味中医研究与传播,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势及中医发展自然浪潮之涌而有是书。
目錄
——国医大师邓铁涛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1:易之篇.道之篇 目录
易之篇
《周易》是本什么书?
第一节 《易》蕴各见
第二节 《易》道溯源
第三节 《易》河流布
因缘和合易与医
第一节 医易因
第二节 医易缘
第三节 医易果
第四节 医易义
《周易》架构层剖析
第一节 《易经》组件龙点睛l
一卦、曼、辞——《易经》的基本组件
二卦——易的基本单元
三殳——卦的基本单元
第二节 《易传》释经虎添翼
一裁断卦义参《彖传》
二卦爻辞释考《象传》
三解说乾坤《文言传》
四哲理发挥《系辞传》
五八卦象义《说卦传》
六卦列有序《序卦传》
七杂糅众卦《杂卦传》
第三节 《周易》映世境多棱
相摩相荡卦示医
第一节 太极一两仪一四象一八卦
一从太极到八卦的义蕴
二从太极到八卦的演进
第二节 六十四卦位义参量
一上下之位
二前后之位
三内外之位
四刚柔之位
五象形卦位
六旁通卦位
七反象卦位
八交对卦位
九内互之卦
十动变之卦
多端变化爻启医
第一节 简明阴阳爻g
第二节 复杂爻位变
一爻位土下
二天人地位
三阴阳之位
四上下同位
五得位与否
六责贱之位
七居位尊贱
八得中与否
九顺逆承乘
十朋比为邻
十一遥相呼应
十二爻位吉凶
卦爻立象以尽意
第一节 卦爻构模一大干世界一卦装
一设卦以尽情
二系辞以尽言
第二节 卦爻活看——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曼位分析法
二取象会意法
三德行义理法
医学心鉴《易》中藏
第一节 “生生之谓易”——全嫩之谓医
一生生之道
二生生之医
第二节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而能通得医真
一天人气变
二医象各变
三圆机活变
四治随机变D。
第三节 后续篇将要展开的话题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妙通隅阳之谓医
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器合一谓中医
三“立象以尽意”——援泉以说医
四“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明理通道医境现
温故以启新
第一节 《周易》基本知识巩固ll
一经与传
二卦与爻
第二节 学《易》主要学什么?
道之篇
第一节 可道之道
一本原之道
二规律之道,
第二节 中医是否讲道理?
一道与理有何区别?
二格物致知道理明
体天之道
第一节 宇宙之演
第二节 历法之式原医之道
第一节 天人之道
一天人之应应于医
二宇宙之模模示医
三历法之印印在医
第二节 气之道
一道以气为本
二元气论VS原子论
三一气贯中医
四中医研究vs研究中医
第三节 阴阳之道
一太极圆通医道显
二先天八卦阴阳演
三十二消息卦参研
四胴阳相推道理衍
第四节 五行之道
一后天八卦时空现
二五行变通尽其利
为医当如何“法”道
第一节 中道Vs西学
第二节 通道明理必由路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缘起
为什么中医人常觉得现时的中医有所变味?这里面似乎失落了些什么。
中医到底失落了什么?答曰:元神!
什么是元神?
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与生俱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之神,是生命活动固有的内在机制及规律,可视为人类祖祖辈辈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调适自身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某些重要基本属性的精神印记。
它是人体之神的最深层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动比作一座海岛,那么元神就如绵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这就带出下问:
现今常见露出水面的医学知识是否就是中医学的全部?
中医人为什么常觉得现在的中医有所变味?
中医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记—医学知识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现今的学医者、为医者心中还烙下多少?
这些,实际都归结到中医的“元神”上!
然而中医的“元神”在哪?在中华文化中!在中国人-中医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中!
毋庸讳言,近现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学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对中华传统主流文化采取了“浮云”化的态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认同西医之理,皆因我们所受教育中的数、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设已为接受西医做好了知识上的充分准备及思维方式上顺习。但中医有这样的文化铺垫吗?试想,如果有,又如何?难道阳虚、气虚、血瘀、湿阻这些名词真比“血卟啉病”、“嗜铬细胞瘤”等更难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国难道就没有自己的文化与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这些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我们接触过多少?“精华”、“糟粕”之议时有所闻,但见贬时多来誉时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国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则扪心自问,除了认识中文,我们真的会用母体文化的方式来思考吗?
中医在现代有一个罪名,就是现代人看不懂。这成了中医需要现代化、科学化的理由之一。这是中医之错还是教育之误?下板子时是否要先弄清楚?
在这样一个缺少中国文化的文化环境中,中医学几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为本国文化有机部分的中医,在学习的时候居然会让人产生文化隔阂感,实在令人困惑。在毫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中医,用中医,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再努力也仅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今人对“知”的理解,常常局限在“知识”范畴,这实是西式的理解。“知”的本意应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即道与理并举。中医与西医的区别要点就在于:西医本质上没有求道的欲望,故为说理之医学;中医是以理证道,以道统理,道理合一的医学。因此,借鉴西方思维无妨,但崇拜就大可不必!以此来全面取代东方思维就更行不通。因为中医不纯粹是知识之学,它更接近智慧之学。
中医并非“医学”、“医术”或“医技”所能涵盖,这些仅是露出水面的知识部分;中医更大的气象在其“医道”,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
回顾中医近些年在这样“化”、那样“化”中走过的路,大多追求的是致小知的“理”,而忽视了充满灵气的全体上致大知的“道”。活生生的天人之道仅仅被理解为格式化的知识体系或供熟练操作的术、技。以浅评深、以今审古、以西范中、以物观人、舍证就病逐成业界时尚。其中不少操作实际是以西医之理,生吞中医的道与理。或弃中道,从西理。这类方法能否在不失中医内涵的前提下求得真知?应是简单的逻辑问题。
须知“研究中医”不等于“中医研究”!
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人们眼界大开,越来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们已从最初对还原论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惊讶中逐渐冷静下来,并不断反思。线性、简单性、分割性、静态性思维难以完全解决复杂性系统问题也渐成共识。既然还原论思维不可能完全认识复杂世界的所有层面,因此,以之作为判断一个学科或一种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其不合理性就显而易见。
若从还原论视角看,中医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若从“中医研究”角度看,就不见得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中医体系理论自洽,逻辑顺达,临床实用,且经数千年检验。在倡导多元价值的今天,科学也应有多元解读。中医,难道就不可能是主流科学之外的另一种科学形态?一门以古贯今的复杂性科学?
现今“失中道”、“循西理”的运作已导致中医自身理论某种程度的异化,这种异化又导致中医临床一定程度的弱化与西化。中医的躯干虽在运作,但元神渐已失落。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现时的中医是“表面辉煌,内涵萎缩”,国医大师邓铁涛把这种现象称作“泡沫中医”,因为“在五颜六色的表象下面,已经没有了中医的内涵。”一针见血。
我们常听到:中医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或代表。但如果中医本身的文化含金量在不断地减少或被减少,它还如何代表?
中医学一个最可怕的可能结局是什么?-邯郸学步!不伦不类的异化才真真可使本来包含科学内核的中医变得不那么科学了。因为,其内部都不能自圆其说,还谈何能令人信服?
近现代中医出现“学术心灵”的六神无主而处百年困惑之中,实源于本土文化上的断根及对外来文化的过度膜拜上。
因此,中医要复兴,中医人要真正把握中医的精髓,就须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
笔者多年来常对海内外不同对象以易、道、象、数、时、神、和等范畴的观念或原理诠医,较之纯就教材而教得心应手得多,习者也非常受落。他们的体会是:图文并举,就图理明,理虽深可浅出,道似远而实近,至繁之见可成至简之括,阐道说理必附实例,理透则行明,所阐所发,多有古著为本,并非杜撰。
好玩的是,当笔者一用太极图、河图、洛书、干支、卦象来阐述医理时,习者的表情往往变化甚丰:初为错愕—惊讶—不解—一脸无辜,潜意识当然是:这不是迷信的东西吗?为什么与中医有关?但当以之将医理简明、形象、意蕴无穷又精到地解释完后,他们的表情往往转为感慨、兴奋、叹服!转而发问:如此理简味原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教材少见?越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听完后往往越有感慨—为什么我们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以前学的东西大多似乎只在皮肉而未及内里精髓?
虽然笔者对教学有些自信,但我想触动听者,尤其是有临床实践者的绝不仅仅是口才,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态的中医精神内核,这易使习者有一种学问寻回根的踏实感。
由是笔者不断得到建议或受到催促,何不将所言所论形成文字?
但说时容易做时难,以上每一范畴,有哪一个不是见仁见智,话题多多,是非不断,甚至地雷满布的?
然感当代的医书多优于对知识的筛选、充实与系统化,却往往弱于与“深海下的海床”接气。而中医要走出误区,把握本真,开拓视野,则中医人本身素质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这些均需古文化知识的充实,思维方式的引导,原味中医的体悟,中医元神的寻回。
既自以为略窥接气门径,前又有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的开路,重校《圆运动的古医学》的启示??????人们开始寻找中医的真谛,中医再见复兴之浪。则何不放下荣辱之心,不揣浅陋,随本心所指,以心证道,冀所书所写能在中医复兴浪潮中再推波助澜?恰逢出版社来约稿,一拍即合!
现以《易》、《道》、《象》、《数》、《时》、《神》、《和》等一气相牵又可各自发挥的范畴来下笔,不但利于内容的铺陈与展开,亦方便旁及百家之学以频接中华地气。更可形成开放式结构,便于在听取读者意见后不断补充、更正、修改、完善。甚至可随时补充讨论的范畴。
是次先出版《易》、《道》、《象》三篇,余篇在思考、整理之中。
……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动力源头,基于中医的现状与发展之需,在传统主干上挖掘自身内蕴,不断自我完善实应是目前中医研究之最需。《易》、《道》内涵的重新审视与透彻理解,《象》思维的外拓与深化、细化、净化应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医人应拨开迷雾,以清风明月胸襟,开拓出学科未来发展的海阔天空气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