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51.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从1908年的几十名侦探发展到现今一支三万余人的队伍,FBI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百年中,它经历过成功和失败、荣耀和非议,同时见证了美国的起起落落。期间,它既要与罪犯周旋,又要与总统较量,既被美国公众视为英雄机构,同时又因一些手段而猛受抨击。那么,美国联邦调查局究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胡佛为什么能在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宝座上长达48年?他凭什么权倾朝野,令8届美国总统、16任司法部长都对他忌惮三分?
|
內容簡介: |
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世界著名的情报机构。在打击美国国内犯罪、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美国国内政界中留下不少丑闻。可以说,它从另一个方面折射了美国的历史。
长期以来,FBI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外界对其知之甚少,而其自身也是讳莫如深。本书详尽介绍了FBI一百多年来由一个小小的情报部门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情报机构的历程,生动描述了该机构与美国总统之间相互利用又互为对手的微妙关系,再现了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著名谍战案例和打击迫害进步势力的种种手段,并以一个个鲜活案例揭密了其在打击国内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本不可错过的FBI全传。
|
關於作者: |
金圣荣,畅销书作家,开创中国“FBI系大众读本”第一人。2011年先后出版过《FBI读心术》、《FBI攻心术》、《FBI心理操控术》、《巴菲特传》等著作,其作品《FBI读心术》、《FBI攻心术》等著作不仅引领了FBI阅读潮流,而且是FBI系列最畅销的佳作。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卷 一
秘密特工,横空出世:
美国政治缩影下的FBI前世
Chapter 1?被美国“西进运动”逼出来的间谍机构
Chapter 2?一战初期,美国伸向世界的魔爪
Chapter 3?“红色恐怖”让联邦调查局几多欢喜几多愁
Chapter 4?“禁酒令”中大显身手
Chapter 5?经济危机下与黑社会之间的较量
Chapter 6?林白之子绑架案
卷 二
生死考验,一战成名:
罗斯福时期的FBI
Chapter 7?1933年,面临生死考验的联邦调查局
Chapter 8?为罗斯福新政保驾护航
Chapter 9?一战成名:林白之子绑架案的侦破
Chapter 10?总统与FBI局长的 “亲密接触”
Chapter 11?罗斯福总统连任,FBI实现华丽转身
Chapter 12?“窃听”风暴令罗斯福有口难言
卷 三
福祸相依,荣辱与共:
杜鲁门时期的FBI
Chapter 13?杜鲁门与胡佛之间的冷战
Chapter 14?FBI被杜鲁门束之高阁
Chapter 15?总统不待见,FBI费力不讨好
Chapter 16?“中情局”横空出世,FBI不得不低头
Chapter 17?不得已而为之的“吹泡泡”大战
Chapter 18?驱逐卓别林
卷 四
胡佛时代,大显身手:
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时期的FBI
Chapter 19?主动出击,左右总统竞选
Chapter 20?艾森豪威尔与胡佛惺惺相惜
Chapter 21?艾森豪威尔连任,FBI一手遮天
Chapter 22?肯尼迪 “过河拆桥”, 总统与FBI分道扬镳
Chapter 23?智斗美国总统,FBI的终极较量
Chapter 24?FBI与肯尼迪之死
Chapter 25?玛丽莲?梦露之死
卷 五
战后风云,剑指苏俄:
约翰逊和尼克松时期的FBI
Chapter 26?约翰逊时期的白宫“掌门人”
Chapter 27?马丁?路德?金被刺杀
Chapter 28?与尼克松的政治同盟计划
Chapter 29?“水门事件”背后的深喉谜影
Chapter 30?将越南战争秘密推向高潮
卷 六
冷战斗士,绝地反击:
卡特和里根时期的FBI
Chapter 31?里根总统与FBI的政治同盟
Chapter 32?隐藏在FBI内部的双面间谍
Chapter 33?胡佛之后的联邦调查局
Chapter 34?潜伏在FBI内部的“鼹鼠”
Chapter 35?FBI对众名人的秘密监视行动
卷 七
反恐先锋,独当一面:
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的FBI
Chapter 36?真实版“无间道”风云
Chapter 37?成为“胡佛第二”的路易斯?弗里
Chapter 38?曝光总统丑闻,弗里与克林顿“翻脸”
Chapter 39?反恐时代来临,FBI成为鹰派先锋
Chapter 40?破获全美连环杀人案
Chapter 41?震惊世人的“十大通缉犯”榜
卷 八
硝烟未尽,任重道远:
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的FBI
Chapter 42?“9?11”恐怖袭击事件
Chapter 43?FBI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新改组计划
Chapter 44?建立“自动化质问辨别系统”
Chapter 45?金融犯罪气焰嚣张,FBI加大打击力度
Chapter 46?俄罗斯间谍事件让奥巴马无处遁形
Chapter 47?米勒局长的连任之路
Chapter 48?火线出击,粉碎恐怖分子袭击总统的阴谋
附录一:FBI大事记
附录二:FBI历任局长简介
|
內容試閱:
|
Chapter 1 ?被美国“西进运动”逼出来的间谍机构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出现,其实并不是一种偶然,这和西奥多?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最初西奥多?罗斯福是在威廉?麦金莱总统被刺身亡后以副总统的身份继任美国总统的,所以在他继任总统的第一任期内,基本上都保留了麦金莱政府时期的内阁以及施政方针。直到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获得连任后,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出现了偏左的倾向,尤其是在他即将卸任的1908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突然传到了华盛顿,令西奥多?罗斯福的心情立刻烦躁了起来。
原来,西奥多?罗斯福的好朋友琼斯被人杀害了。据目击者描述,当时琼斯死得十分凄惨,是被数十个印第安人用刀砍死的。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琼斯正在西部地区购置土地用来做生意,没想到他买到的土地却被那个商人早一天卖给了几个小土地商,结果在验收土地时,琼斯被那几个小土地商叫来的印第安人当场砍死。
这件事对西奥多?罗斯福的震动相当大,而提起这件事就不得不谈及美国的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美国人民开始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涌去。1785年,美国总统杰斐逊颁布了一项新的土地法,只要在西部政府的准入地区内,当地男性达到了6000人,就允许在当地成立一个与其他州享有同等权力的新州,而且还允许公平买卖土地。新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很多投机商,他们纷纷涌向西部,数年间,西部的土地价格便连番出现了上涨,而这些投机商则从政府手中整片地买走土地,然后再分割成小块卖给那些小商户或是农民,以从中牟利。然而,土地被作为商品后,很多纠纷和血腥事件便经常发生了。
西奥多?罗斯福早在做纽约市警察总局局长时就曾听闻过此类事件的发生,后来做了海军的副部长后他仍对此有所耳闻。如今,好朋友琼斯的死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罗斯福胸中的怒火。于是,在1908年夏天的某一天,西奥多?罗斯福开了整整6个小时的会议,但他依然没有做出散会的打算。
其实,会议的主题内容十分简单,他们一直在讨论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的一个议案:由于在西部大开发的土地买卖中存在着非法交易,所以罗斯福决定专门成立一个特工组织来对付这些西部大开发中的非法商人。但此提议一出,即刻遭到了很多议员的反对,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那些西部非法商人的生意合伙人,或是幕后老板。并且,这些议员所提出的反对理由很充分:首先,政府各个部门已经有不少特工机构了,比如邮政部和财政部等部门,再专门增加这么一个特工机构纯属多余;其次,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政府的开支;最后,如果政府对新增加的特工机构监管不到位,反而容易让其成为那些非法土地商的工具。
然而,这位早年曾做过拳击手的西奥多?罗斯福并没有被这些国会议员所列出的困难所吓倒,在会议即将结束前,他直接把这一权力交给了司法部部长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其目的已经十分明确,就是在司法部的名下,成立一个小型的侦探机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在美国西部大开发中那些非法商人的犯罪行为。
其实,西奥多?罗斯福的这一决定并不算是特殊的。作为美国司法部来说,调查商业犯罪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只不过在一些官员推卸之下,谁也不愿去管西部的那个烂摊子,因为其中牵涉的人很广,所以司法部的官员对此也是一直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如今被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逼到了绝境上,司法部部长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只好采取了行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型的侦探机构,会在后来成为闻名于全世界的情报机构——美国联邦调查局。
据第一任局长史丹利?芬奇在后来的回忆中称,当时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很多特工、调查员等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借调过来的,当时并没有一个正式的机构名称,直到1909年5月,这个部门才被新的司法部部长乔治?W?威克沙姆在会议上提了起来,并且正式有了一个名称,叫“调查局”,英文简称BOI。当时,第一任调查局局长史丹利?芬奇已经将这个组织从最初组建时的34个人发展到了64人。可以说,在短短近一年的时间里,史丹利?芬奇就让这个组织初具规模,虽然当时调查局的成立并不被众人所看好,但史丹利?芬奇对日后的FBI的发展与壮大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直到1925年,调查局才更名为“联邦调查局”,但没有用FBI的称呼。1932年,时任局长的约翰?埃德加?胡佛将这个机构更名为“美国调查局”。后来一直到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当上总统后的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关于联邦调查机构的作用和权限的法案后,这支机构才被正式命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英文简称FBI,并且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从FBI成立之初,它的使命就已经被明确。虽然当时只是针对于西部大开发中土地商人的犯罪行为展开的调查,但作为原始的经济犯罪,往往都含有很多的血腥和暴力,这也使得FBI特工的权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被升级和扩大。尤其是约翰?埃德加?胡佛在统治联邦调查局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FBI特工手中的权力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扩大,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联邦宪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力,大到几乎已经危及到了很多政治高层的地步,而这一时期,也正是FBI最具盛名的辉煌时代。
当时,西奥多?罗斯福以打击专项经济犯罪为目的,成立了调查局这么一个小型的侦查机构。虽然当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西奥多?罗斯福在成立了这一机构之后的第二年,便卸下了美国总统的大任前往非洲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在他百年之后的1933年,他的侄子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不仅和他一样做了美国的总统,并且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蝉联四届的总统。同时,在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执政的1935年,由西奥多?罗斯福倡导而成立的调查局不仅在后来成为了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情报机构,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了美国伸向世界的一个神秘的“魔爪”。
Chapter 2 ?一战初期,美国伸向世界的魔爪
从1908年成立到1913年的这5年里,虽然联邦调查局的权限仅仅局限于有关刑事法律方面的犯罪调查,比如因经济欺诈而构成的刑事犯罪,以及反垄断法等方面的犯罪,但当时联邦调查局隶属于美国司法部所管辖,而司法部部长有权委任任何组织去侦测一切反美罪行,而这一权力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联邦调查局的身上。同时,美国的其他法律也明确规定,特殊时期联邦调查局可以在指令之下从事一些特定犯罪的调查。这就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了联邦调查局更为宽泛的调查权力。而联邦调查局真正开始进行间谍活动,还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的。
1914年7月,因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从而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作为一向以好战著称的美国来说,当时的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博士头衔的总统,他却对这场带有帝国侵略色彩的战争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一直致力于国内的反垄断方面的改革和关税的调整,以及银行和货币系统方面的改革,并发表了一份中立宣言。然而,威尔逊的这种行为受到了以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首的好战派的强烈反对,于是不得不提出扩充美国军队的主张。
联邦调查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得到进一步扩张的。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亚历山大?布鲁斯?贝拉斯基在战争结束后回忆说,当时司法部从各地征调来了很多新的特工人员,他们有的来自于军队,有的来自于其他部门,而当时强化联邦调查局的目的只有一个:威尔逊总统虽然对战争保持中立的立场,但为了确保这场战争不波及到美国,美国政府当时其实已经做好了随时参加战争的准备。在威尔逊总统的提议下,1914年8月29日,美国政府任命托马斯?瓦特?格雷戈里为新的司法部部长。在格雷戈里部长的命令下,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经过一番训练后,被派往了各个参战国,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时刻监测所有敌对国的动向,以防这些国家对美国实施突然性的袭击等。
作为联邦调查局来说,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转变,也是联邦调查局首次以保护美国为目的,执行调查来自于国外的情报和恐怖活动的间谍活动的开始。此后,这几乎成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标志性的工作。
当时,联邦调查局不仅向国外派出了大量特工,同时也在国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主要是为了确保扩充军队主张的顺利进行,逮捕那些到了年龄却有意逃避服兵役的青年男子,并防止国外间谍对美国本土进行的军事侦察与破坏行为。
由于受到政府的支持,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得到了膨胀式的人员扩张,而在国内与国外所派驻大量间谍,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在国外,很多间谍不仅搜集到了很多敌对国的军事情报,同时也搜集到了大量其他信息,比如关于各国农业、商业等政策方面的信息。这些在当时被美国政府认为是近似垃圾的信息,却在战争结束后的不久,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情报,它为美国对世界很多国家开展经济侵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美国后来成立中央情报局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调查局在国际上的侦测工作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在美国本土,联邦调查局却刮起了一股不小的“龙卷风”,让很多美国本土公民和外裔尤其是德裔的美国人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度恐慌。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部门,联邦调查局为了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与造势。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首先对那些德裔美国人进行了大量逮捕,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是德国政府派来的间谍,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当时不知是从哪里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战争即将把美国作为战场,而所有的德裔移民几乎都是德国政府派到美国的间谍。其实,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当时的联邦调查局的确是这样宣传的。而且还有特工传言,从国外特工那里掌握到的情报来看,德国的同盟国墨西哥将要向北进军,打算从美国夺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进而把加利福尼亚州从美国一刀切开。更有消息传出,德国的潜艇将会炮轰纽约,日本人也将从大西洋沿岸登陆,对经济发达的美国东北部进行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白色恐怖气氛之中,美国政府似乎也感觉到有重重危机潜伏着,并即将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于是一纸命令在国防部的提议下从白宫发了出来:只要是在美国生活的年满14岁的人,如果他们没有获得美国国籍或是美国同盟国的国籍,那么就一律被认定为美国敌对国的侨民。对于这种人,联邦调查局就有权限制他们迁居,或是对他们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甚至对他们随时进行逮捕。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还提出了限制这些人携带枪支等各种武器的要求,并且命令他们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去做登记等等。
司法部部长托马斯?瓦特?格雷戈里接到这个命令后,发现白宫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些过于谨慎了,所以他很想去白宫与总统威尔逊面谈。可是,在他和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谈过自己的想法后,竟然遭到了这个负责人的反对。对方认为,命令既然是发自白宫的,那么作为执法部门就应当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至于命令是否正确则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面对这个负责人的公然反对,格雷戈里虽然仍有些不甘心,但这个负责人所讲的的确是实话。
就这样一纸命令从白宫下达到了联邦调查局,总统赋予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特权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只要是关系到了国家的安全,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就可以随便在美国本土上抓人。而这一点也成为了联邦调查局与后来成立的美国另一个重要的情报组织——中央情报局之间最大的差别,因为美国的法律虽然也赋予了中央情报局进行情报采集中的很多特权,但却没有给予他们像FBI特工一样的可以任意在国内逮捕人的权力。
在这一段时期,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抓捕了大量的德裔侨民,在美国国内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威尔逊总统在他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所做出的一个错误决定。威尔逊总统为确保美国本土不会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制定出的一系列应对策略,虽然从宏观布局上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制定的具体措施却有些过头,尤其是他授命联邦调查局所采取的一系列间谍活动,在当时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正面的效果。但是,威尔逊总统的这一举措,对于联邦调查局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借助战争的理由给予了联邦调查局更大的权力,在人员的规模上也得到了极度的扩张。
联邦调查局这种短时间内的规模和权力的极度扩张,也在无形之中成就了FBI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埃德加?胡佛。因为在接到白宫命令后,与司法部部长格雷戈里争执的那位负责此项任务的人正是埃德加?胡佛。联邦调查局这一次在战争时期的行动,让胡佛看到了权力在不受国家宪法限制之下的影响,这对日后埃德加?胡佛在登上联邦调查局局长宝座之后,不断向国家要权来完善联邦调查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与此同时,由于针对敌对国进行侦测而派出的那些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在美国情报机构不断得到完善之后,此次的间谍活动也成为了日后联邦调查局向世界各国伸出魔爪的一次实战演习。它不仅奠定了联邦调查局作为情报机构的重要性,也为日后中央情报局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Chapter 3 ?“红色恐怖”让联邦调查局几多欢喜几多愁
在一战即将结束前夕,联邦调查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威尔逊的宣战决定。当时,已经获得连任的威尔逊总统本来并不是一个好战之人,而他之所以在连任竞选中得到广大公民的支持,也源自于他对战争的远离态度。然而,随着载有美国公民的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的潜艇击沉在大西洋中,在美国公民的呼吁之下,威尔逊不得不宣布向德国开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形成了两股势力,一股是支持美国参战,另一股则是反对美国参战,这两股势力成为了威尔逊总统最为担心的隐患,于是在他的授意下,美国成立了一个美国保卫同盟。这一组织遍布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会员众多,并且政府还为他们颁发了徽章,并允许他们随时搜查和审问有着反政府可疑行为的人员,以及监视德国的动向。美国保卫同盟的人员最高时达到了近30万人,其核心力量却一直控制在司法部以及司法部下级的调查局手中。但随着德国的妥协,战争很快就宣告结束了。美国保卫同盟也随之渐渐瓦解,但其组织内的主要成员却成为司法部和调查局里面的中坚力量。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在调查局的倡导之下,调查局与美国保卫同盟可谓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在这种一张一弛之间,美国调查局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所有这一切,均没能逃脱一个人的眼睛,那就是司法部长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在1919年登上司法部长宝座的帕尔默,从一战期间就亲眼目睹了总统威尔逊面对危机时所赋予调查局的权力,此时这个刚刚成立了十年的部门即刻成为他获取更大权力的砝码。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很快席卷了世界,而德国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也大肆扩张。在这种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美国国内经常会发生一些暴力事件,而很多政界人物也都曾收到过炸弹邮件,帕尔默也曾有过这一经历。本来,这件事应该是由邮电部的特工进行调查的,但帕尔默却把这件事上升到了陆军安全的层面,而炸弹邮件事件被他上升为了“红色恐怖”,并将一切罪恶的根源归咎于俄国实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
“红色恐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了总统威尔逊和国会的重视,借助这个机会,帕尔默有意夸大了调查局的重要性,一面大量网罗了很多特工,一面又为调查局要到了很多权力。在1917至1918年间,威尔逊推动国会通过的反煽动法和反间谍法即刻成为了帕尔默的有力武器,一时间反间谍热再次得到了升温。帕尔默危言耸听地反复强调诸如布尔什维克、德裔移民、外侨和国内激进分子等人员给美国造成的国家安全问题,终于让美国国会相信了这位司法部长的话。有了政府的拨款,帕尔默即刻在司法部调查局内成立了新的情报部门——综合情报处。因为当时的调查局局长威廉?J?弗林做事没有主见,同时也缺少魄力,所以在帕尔默这两年的任期内,他基本被当作了一个摆投,而调查局的主要权力都旁落到了这个新成立的综合情报处的身上。
而综合情报处的处长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了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在司法部部长帕尔默的授意之下,埃德加?胡佛很快便成为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并将其在国会会议里渲染的“红色恐怖”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比帕尔默对国会成员所讲的还要夸张。可以说,帕尔默是用自己的语言天赋讲述了“红色恐怖”,而埃德加?胡佛却用他精心导演的“事实”来警示美国政府。
这一时期,可谓是埃德加?胡佛崭露头角的时期,也是他初尝调查局权力的开始。埃德加?胡佛虽然展示出了他过人的调查能力,却没有被太多的人所注意,因为所有的功劳都被司法部长帕尔默抢去了。可见,帕尔默远远不满足于做个司法部长,他还想通过自身的表现来赢得美国公民的认可,以便参加总统的竞选。而在帕尔默眼里,埃德加?胡佛只不过是自己手下一名办事得力的助手而已。
做了调查局综合情报处的处长之后,埃德加?胡佛很快便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他几乎派出了调查局里的所有特工,并且通过帕尔默的关系,还从其他部门调用了大量的特工,这些特工在后来埃德加?胡佛执掌调查局后都成为了他扩大调查局势力范围的最佳人选。埃德加?胡佛将这些特工搜集到的情报分门别类地登记在册,甚至包括这些激进组织的地点、出版物名称等详细资料,还有近十万名涉嫌人员的资料也都被他做了详细的登记。据资料统计,当时埃德加?胡佛为了搜集这些资料所动用的特工人员有数千人之众,可以说,美国保卫同盟在那时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而埃德加?胡佛所登记的资料足足不下20万张,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了司法部部长帕尔默在总统威尔逊和国会面前证明自己当初并非是在夸夸其谈的有力证据。
尽管当时还不是调查局的局长,但在实权在握的埃德加?胡佛眼里,这些所谓的资料还远远算不上什么证据,因为他要利用手中的这种特权,展开一场更为致命的攻击。1911年12月,埃德加?胡佛向所有打入那些激进组织的特工们发出了指令,要求他们对这些激进组织的人员进行怂恿,定于1912年1月2日召开一次会议。当时,埃德加?胡佛派出的特工人员已经涵盖了美国的33个城市,特工所秘密潜入的激进组织不下50个。这些激进组织召开会议的那天,调查局的特工们就像是一个个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一样,突然冲进了会场。在这一刻,调查局的特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由与民主早已不复存在,调查局的特工们将这些激进组织的成员们一一逮捕。仅仅在一夜之间,调查局便抓获了有激进思想倾向的嫌疑人近五千名。
可以说,埃德加?胡佛指挥的这一抓捕行动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司法部部长帕尔默没有放过这一吹嘘的最佳时机,他把自己领导之下的调查局说得神乎其神,几乎成为了美国人民的大救星。一时之间,美国公民完全相信了这位司法部部长,而调查局也第一次如此高调的出现在了广大美国公民的眼前。虽然这有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当年的初衷,但作为调查局来说却第一次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认可,这对它日后的发展与壮大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场由司法部长帕尔默一手导演的“红色恐怖”,由于埃德加?胡佛的参与,将“红色恐怖”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是好景不长,人们很快就清醒过来,因为在对这些所谓的有着激进倾向的嫌疑人进行审讯后,调查局却没有获得任何证据。事实上,这些人在思想上的确有着精神上的行为,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对美国政府的议论和活动,于是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再次从广大美国公民的心里冒了出来。在民众一片的呼声中,人们开始批评起调查局的所作所为,并指责起调查局特工们的行为有些过火了。与此同时,身为调查局直属上级的司法部部长帕尔默从此便再没了好日子过,因为“红色恐怖”正是他一手制造的,他不得不在这一事件过后引咎辞职。身为调查局局长的威廉?J?弗林虽然在这一事件中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或是自作主张的事情,他只是在帕尔默的授意下配合了或者说是执行了上面交待下来的任务,但是新的司法部部长哈里?M?多尔蒂在上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将威廉?J?弗林从调查局的宝座上“请”了下来。
身为“红色恐怖”事件实际执行者的埃德加?胡佛只是由帕尔默新任命的一名情报处的小小处长,所以在“红色恐怖”取得“战绩”时,人们只看到了在台前自吹自擂的部长帕尔默,以及帕尔默口里的调查局,并没有把目光集中在埃德加?胡佛的身上,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埃德加?胡佛的一把保护伞——闹得沸沸扬扬的“红色恐怖”事件将帕尔默和调查局推给了美国人民,而胡佛自己却不声不响地继续“逍遥法外”。作为调查局来讲,虽然因“红色恐怖”事件而让美国人民认识了它,但这一事件实际上却成为了调查局的一块遮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