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和汉字不仅承载和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汉语、汉字本身都是一种文化现象,贮存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张玉梅、李柏令编著的《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以汉字汉语基础知识为核心,兼顾世界语言文字基本常识,从世界语言文化的、广阔的背景出发讨论汉语和汉字的文化问题,细致讲述了汉字、汉语的起源和形成、汉语的流变、汉语的的象征功能、汉语的取象思维、汉字的特点与结构、汉字汉语的历史传播等;内容中包括中外学生及研究者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特征与亮点。尤其是书中阐述的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汉字超越时空沟通古今的特点、汉语的象征性、汉语新词的取象思维等是《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突出之处。而书中所见的独到视点与看法、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许多趣味现象,更可能会激发读者对汉字这种古老而有活力的、神秘而长久的东方文字及文化载体的兴趣与探研,并有所思考与启示,获益良多。
|
目錄:
|
前言
序
Abstract
第1章 汉字的起源
1.1 结绳说
1.2 契刻说
1.3 神创说
1.4 图画说
1.5 相关链接:古埃及文字的发现
第2章 汉字的特点
2.1 汉字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
2.2 汉字是方块的、平面型的、结构匀称的文字
2.3 汉字的形与音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
2.4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2.5 相关思考:古汉字与其他古典文字的比较
第3章 汉字的结构
3.1 指事
3.2 象形
3.3 会意
3.4 形声
3.5 相关思考:形声字、会意字是否界限分明
第4章 汉字的载体与书写形式
4.1 甲骨文与人性祭祀文化
4.2 金文与商周礼器文化
4.3 简帛文与汉语词汇文化
4.4 草书、行书、楷书
4.5 汉字载体的演变与汉字的书写工具
4.6 相关思考:贾湖遗址刻符、模范
第5章 汉语汉字的历史传播
5.1 概述
5.2 越南
5.3 朝鲜
5.4 日本
5.5 相关思考:汉字长寿的秘诀
第6章 汉语的起源和形成
6.1 “汉语”的得名
6.2 汉语的前身——华夏语
6.3 从华夏语到汉语的蜕变
第7章 汉语的流变
7.1 汉语的南北分化
7.2 汉语的南方方言
第8章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演变
8.1 汉民族最早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
8.2 “雅言”的南北分裂
8.3 北京话:现代汉语的标准音
第9章 汉语的象征功能
9.1 汉语的象征性
9.2 汉语言文学运用与人际关系的象征
第10章 汉语的取象思维
10.1 自创洋泾浜英语词,并最终回到常用汉语词
10.2 将外语词译为加前缀式合成词,再谐音取象或比喻取象造词
10.3 尽量使用汉语词根语素,将外语词译为加后缀式合成词
10.4 大量吸收字母词,但总保有一定数量的“字母+汉字”式
参考文献
|
|